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四集) 2012/6/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6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九十二頁,我們從第六行看起:
「修行十善。據《法界次第》,十善即是止惡」。佛法裏面說斷惡修善,止惡就是斷惡。修善之前必須要斷惡,否則的話善惡混雜,善也修不好,惡也斷不掉,所以佛教人先斷惡再修善,這個功德利益都能得到。好比是一個茶杯,這茶杯很肮髒,這個肮髒就是惡,你要喝茶必須把這個髒的東西洗幹淨,這就是斷惡,然後再把茶放進去,那就是修善。所以斷惡修善不能夠混雜。
「止前之惡,則不惱于他。行今之善,以利樂一切」。我們把過去惡的念頭、惡的行爲都放下,都把它斷掉,對于一切衆生決定不會傷害他,不會讓衆生生煩惱,這就是斷惡的功德。現在回過頭來,不但不作惡,還發心修善,善心善行是利樂一切衆生。利樂衆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幫助衆生才是真正幫助自己,這個道理天經地義,古今中外都不會變更,所以它是真理。佛把善惡歸納爲十條,稱之爲十善,十善是做人、生天、修行、證果的基礎。人能夠修行十善,念佛必定能夠往生,所以它也是往生的正因,修行證果的正因。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不能夠離開十善,沒有十善,那就是十惡,十惡修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
第一個是『不殺生』,「止前殺生之惡行」。過去沒有學佛不知道,不了解事實真相,不知道因果報應,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傷害了很多衆生,尤其是殺它、吃它。殊不知,古人所說的話一點都不錯,「吃它半斤,還它八兩」,來生後世要還債的,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債,又何必這麼做法?所以真正明理、了解事實真相,這一切不合理的行爲決定不敢做,不合理的念頭不敢生,這在世間是真正的好人,不學佛的來生也生天,他能夠修福。
「殺生」得的果報不好,當你走運的時候你不知道,你殺的衆生,衆生不敢報複你,等到你的運衰,好運走完了,他就來了。來了的現象是什麼?是你煩惱重重,你身體多病、多折磨,這現世報;死了以後叁途地獄,要受苦報;叁途地獄受完之後,再回到人間,要還命債。安世高是個大修行人,是個修行有成就者,在中國還做了兩次示現,還命債。是過去生中他誤殺了兩個人,不是有意的,這一生當中還命債,也被人誤殺,爲我們表演「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處事待人接物都有因果,絕對沒有偶然的,所以在這個世間,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事實真相。尤其不能殺生,殺生遭短命的果報。「當行放生之善」。不但不殺生,要有慈悲心救護一切苦難衆生。這些動物被抓到、被捕捉到,在市場裏面去賣,人家買去宰殺,把它吃掉。我們有緣遇到,看到這個捕殺的動物很活潑,可以能活得下去,應當發心把它買下來放生。你買下來放生,它感恩你,它將來也會報答你,你遇到災難的時候它會救你。這種事情史書裏頭有很多記載,不是假的。
第二個,『不偷盜』,「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過去不知道,不了解道理,也不知道有因果報應,做了這些錯事,現在明白了,再也不造偷盜的行爲,連盜心都不生。盜心是什麼?占便宜的念頭,現在人常講鑽法律的漏洞。譬如納稅,納稅是每一個人民對于國家應盡的義務。納稅的人總希望少納一點,找法律的漏洞,盡可能的少納稅,這個心就是盜心。盜誰的財物?盜國家的財物。這個嚴重!這一個國家這麼多人,全是你的債主,你什麼時候能還得清?所以偷盜,偷盜一個人的財物容易,你只有一個債主;你要偷盜公共設施,那個麻煩就大了,那多少債主!這個財物是屬于市政府的,譬如市政府設施的,公共的,譬如電話、電話亭,公共的,政府設施的,這是屬于這一個都市人民的,你要把它偷盜,偷回家去,全市的市民都是你的債主,還不清,所以這個帳要會算。如果是國家設施的,那個麻煩就更大了,你要偷盜的話,全國人民都是你的債主,萬萬不可以有這個念頭。
最嚴重的?最嚴重是盜叁寶物。爲什麼?叁寶物它沒有界限,十方叁世一切出家人都得受用,你要是盜叁寶物,佛說了,五逆十惡,佛可以救你,盜叁寶物,佛不能救你。爲什麼?十方一切出家人都有分,包括過去、現在、未來,這算不清!這帳沒法子算。所以叁寶物是決定不能動心。盜叁寶物,果報都在阿鼻地獄。地獄出來之後,生生世世,哪一劫你才能把這個帳還清?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可是今天佛法衰了,盜叁寶物變成了家常事,沒有人懂得這個道理,沒有人懂得這個因果,沒有人知道這個報應可怕。這些,遇到有緣的時候,我們今天碰到這段經文,這就是有緣,一定要講清楚、要講明白。講清楚、講明白,我們的責任盡到了,他是不是聽得懂,是他的事情;他聽懂了,能不能去做,也是他的事情,我們可以不必理會、不必放在心上,我們的責任盡到就是圓滿的。
不但不可以占別人便宜,而且要發心,「當行布施之善」。這就是遇到有困難的衆生,一定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幫助別人實際上就是幫助自己。這些年,地球上的災難頻繁,也有很多信息,勸導我們要准備一些糧食、准備一些水,怕的大災難的時候,吃的東西沒有了,這個是救命的。有些人在做,做的人都是爲自己。爲自己,你儲存這些糧食、儲存這些資源,你能享受到嗎?在我想象,不可能。爲什麼?到那個時候,大家沒得吃、沒得喝的時候,看到你家裏有,一定到你家裏來搶,你就是被搶劫的對象;還不如沒有,沒有還沒這個事情,有,你災難就來了。准備,怎麼准備法?要准備救人,不要准備給自己,那就沒事,大家都歡喜你,不會傷害你,你是大家的救命恩人。
所以我們澳洲淨宗學院,我現在很少去了,那邊同修打電話告訴我,要不要准備?我說准備總是比不准備好。我說:你准備救多少人?他說:一百個人行不行?一百個人災難就來了,一百個人是你自己家裏,所有目標都對准著你。他說:那怎麼辦?我說:至少你要准備能救一萬個人,這是最低限度,大家會愛護你、會保護你、會感恩你。我們自己家裏不到一百人。錢不要留,留錢沒有用處,要准備糧食、要准備生活必需品這種資源,至少要能救一萬人。我附近的一個村、一個鎮,我統統都能夠幫助他,這一個鎮的人都保護我,都能團結起來,這樣就對。能夠救五萬、十萬最好,至少要有這樣一個目標,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至少居住這個小鎮你都能照顧到,這就是對的。決定不要想到你一家人,那就大錯特錯,那不如一切都不要。所以布施之善,布施有時候也不善,必須要認識清楚,這要智慧。
第叁,『不淫欲』,就是「不邪淫」,「止前于非妻妾淫欲之惡行」。淫欲,古人有一句話說,「百善孝爲先,萬惡淫爲首」,一切惡念、惡行的根源就在淫欲。我們讀曆史,多少朝代末代帝王因淫欲而亡國。不但中國如是,外國曆史上也有這些記載。只要這個國王好色,他決定不會得善終,國破家亡,這個多可怕。世間人犯了這個毛病,會傾家蕩産,也會造成家破人亡。這不是好事,必須要把它禁止。佛法裏面對出家人完全禁止,對在家人止于妻妾,這是佛法的慈悲。因爲一切衆生的執著,第一個就是情執,這個東西最難斷;情執斷了,才能證阿羅漢果,才能出離六道輪回。這一條是六道輪回的根,只要有這個念頭,你就不能超越;只要有這個念頭,念佛不能往生,它是一條非常堅固結實的繩索,把你捆綁在此地,你脫離不了六道輪回。所以這個利害得失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要把這個念頭放下。
「當行恭敬之善」。中國古人教人一生行誠敬,真誠、尊敬。佛法亦如是,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頭教誡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現在學佛難,難在哪裏?是真難,對于經教真正研究的人少了,講解的人不多。學佛的人憑著一腔的熱情,對于教理不明白,經能念,不懂意思,沒有辦法把經典的教訓落實在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所以佛法真實的利益他沒有得到,這是今天佛教的困難之處。我們常常在呼籲,希望回歸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這什麼意思?他爲什麼要這樣做?我們要細心去想想。佛法是教育,人是教得好的,如果我們把教育抛棄,問題就來了。佛法本身確確實實是教育,今天把教育丟了,修的是經忏佛事,有沒有作用?如果明理,修它有作用;不明理,跟著別人學,所謂依樣畫葫蘆,這個不行。爲什麼?有口無心。依照佛門忏悔的儀規,在佛前痛哭流涕忏悔,好像是真樣子,理不懂,忏悔完了壞事還是照幹,那有什麼用?這就是什麼?有口無心,有行沒有理,不懂道理,這收不到效果。
包括現在我們所謂早晚課誦,有很多在家學佛的,早課、晚課都念經、念咒,一生當中都不缺課,很精進,我們看到也贊歎。而實際上?實際上得的利益很少。什麼原因?就是有口無心,古人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無論是念經、念咒、念佛,喊破喉嚨也枉然,沒有心在裏頭,沒有誠意在裏頭。真正有誠意,那一句佛號與阿彌陀佛起感應道交,前面我們學過,管用,一句佛號抵得普通人念十萬聲佛號,都比不上人家一念佛號,他一念用真心。所以用真心重要,用妄心不行,用妄心念十萬聲佛號,不如用真心念一聲,它是真的。你不是真心,你是虛妄的,念再多也枉然。真心就是真誠心、至誠心。每天早晚拜佛我用真心,待人接物又用妄心,這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說的,「一真一切真」,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處世待人用真心,一心無二心。這個心念佛管用,經上講,一天只念十聲佛號,你都能往生。爲什麼?你是真的,經上講得清楚。這個是身叁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接著下面口有四業。…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