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0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親尊師。學生成佛了,老師辦活動,學生也來參與,學生是諸佛如來,這個影響力就太大了!老師是個小學教員,學生現在拿到博士學位,成名了,老師辦活動,學生也來參加,行弟子禮,這能感動多少人。這是以身教,身教那個感人勝于言教。言教是聽到,身教是親眼看見,你看做學生的人對老師多恭敬,老師還是個小學教員,學生有大成就。這是教育真正成功,學生確實繼承老師的本願,而且將老師的本願發揚光大,普度衆生。老師是彌陀的學生,彌陀的本願是唯願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學生跟彌陀一定是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是彌陀的真弟子、真學生。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成佛,度一個人往生就是度一個人成佛,這個功德無與倫比。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作菩薩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轉相教授。轉相度脫。如是輾轉。不可複計。】

  這是阿彌陀佛的事業,這是淨宗圓滿誓願的成就。「新成之佛,複度衆生。所度衆生,又皆成佛」,成佛之後,「又複度生」,故雲『轉相教授,轉相度脫,如是輾轉』,無窮無盡,沒法子計算。這樁事情我們要記住,時時刻刻,念念不忘,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衆。怎麼介紹?要做出來給人看。怎麼個做法?天親菩薩《往生論》裏頭的五念門就是做法,禮拜、稱贊、發願。稱贊就是念佛名號,一切時一切處,時時刻刻不忘念佛名號,這就是稱贊。發願求生。有人問你,你爲什麼要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機會就來了,你就可以把極樂世界介紹給他。只有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得無量壽,第二個得無量壽佛親自教誨,決定成佛。成佛不爲自己享受,成佛是爲度衆生,這種思想多偉大。不爲自己,一切爲衆生,一切爲正法,沒有自己。知道諸佛如來、一切衆生跟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這是智慧,大智慧!所以自他不二,上面跟諸佛如來不二,下面跟一切衆生不二。自性裏頭真正的慈悲心流出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才能真正幫助衆生,成就自己。輾轉教化之後,「所生無盡」。

  【十方世界。聲聞菩薩。】

  『聲聞』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是大乘。還有:

  【諸衆生類。】

  人天。

  【生彼佛國。得泥洹道。當作佛者。不可勝數。】

  沒法子計算。注解裏頭說,「以如是輾轉度脫故」,一代一代,世代相傳。我們人間有世世代代,在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無量壽,一生所看到。「十方世界之菩薩、二乘、六道四生種種衆生,得生極樂,證道成佛者,不可勝數」。我們發心,我們也在這其中,不必等到極樂世界。這裏一發心,已經就真正參與極樂世界了,爲什麼?發的心是真心,不是妄心,至誠恭敬心決定生淨土。在這個世間是旅遊、是觀光,極樂世界是老家。中國古人沒有不常常念著落葉歸根,歸根就是回老家。極樂是我們真正的老家,我們必定回歸極樂世界,回歸極樂世界決定成佛,只有成佛才得大自在、大智慧、大神通,能幫助無量無邊衆生求生淨土,圓成佛道。用的是成佛之道裏頭的易行道,唯有易行道人人有分,人人能辦到。八萬四千法門不一定適合你,你修學會有很多困難,不容易成就,唯獨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我們遇到,信受奉行,再把這個法門的殊勝轉告大衆、勸導大衆,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福報不可思議。度一個衆生往生極樂世界,福報就不可思議,度無量衆生,那多大的福報!世間福報怎麼修也比不上,比不上度一個衆生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想修大福報,想修世出世間頭等的福報,沒機會,找不到。今天明白了,搞清楚了,原來修頭等福報的機會就在眼前。怎麼個修法?我們真正把它做出來,把阿彌陀佛的教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

  下面一段是用譬如來說明。「喻明」,下面有個小注,「能容設喻」。極樂世界多大?

  【彼佛國中。常如一法。不爲增多。所以者何。猶如大海。爲水中王。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甯爲增減。】

  注子注得好。或者有人懷疑,「十方聖凡,鹹歸極樂」,都到極樂世界去了,「彼一刹土,甯能廣容」,極樂世界這個佛刹,怎麼能夠容納得下?地球上的人口現在已經到七十億了,超過七十億,所以有人滿之患。爲什麼?地球上的資源沒有能力養這麼多人。古時候這個世間好,爲什麼?人少。六十年前,抗戰期間,中國人口號稱四萬萬,四億人;六十年之後的今天,中國人差不多到十四億人,多了十億,本來只有四億,土地面積還是這麼大,要養這麼多人。科學家告訴我們,根據人口逐年上升這個統計來觀察,叁十年之後,地球上人口可能要加一倍,一百多億人,這怎麼辦?所以現在各國政府呼籲節製生育。是不是辦法?不是辦法。于是科學家在那裏幻想,我們移民到別的星球上去,大量移民到別的星球。想法是不錯,現在科學能力還做不到,看看二、叁十年之後能不能做太空旅遊。別的星球適不適合我們生存,這也是個大問題。

  這是我們地球上的人肯定有這種想法,有這個疑惑。極樂世界人口的數量沒有人知道,太多太多了,所以提出這個問題。下面解答說:「是義不然」,這就是大家這種想法不見得是正確。爲什麼?蓋極樂國土,『常如一法,不爲增多』。常如一法,永遠是這個樣子的,不增不減,再多的人去,沒有看到擁擠,每個人生活空間都很大,都是逍遙自在。「佛雲一法,義理甚深,衆生難明」。這個一法是什麼?一法是法性,是自性,自性叫一法。自性沒有大小,自性沒有邊際,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所以再多不多,再少也沒有看到少。最難懂的就是自性,自性什麼都沒有,它又能生萬法。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他對五祖的報告雖然只有五句話,已經把自性全形容出來了。五祖給他做印證,他所見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是清淨的,是不生不滅的,是本自具足的,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他真見到了。

  極樂世界,往生到那裏去,身是法性身,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法性就是自性,法性土沒有邊際,法性身也沒有邊際。沒有邊際,這身在哪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沒有緣不現相,有緣就現相。緣不同,現相也不同,像《普門品》所說的叁十二應身,叁十二種、叁十二類,哪裏有緣哪裏現。義理高深,衆生難明,所以佛用大海來做比喻,用大海比喻極樂世界,用『諸水』比喻十方往生的這些人。大陸裏面的江河,這些水統統流入大海,沒有看到大海漫出來,這個大家容易懂。「諸水」,所有江河的水統統流到大海,大海不增。這是比喻十方往生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之衆亦不增也」。這就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一如。「又彼土大士,重返穢土,救度群生,其數亦無量」,這是真的,「但極樂聖衆,亦無減少」,沒有看到極樂世界的人減少。極樂世界人確實沒減少,這些菩薩衆到十方世界去度衆生,是他的應化身去,他的本身,本身是法身。

  佛說得好,「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華嚴經》上講的。裏面特別要注意叁世佛,叁世裏頭有未來佛。未來佛是哪些人?我們都是的。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那我們本來是住在哪裏?本來住在常寂光裏。現在,現在還是住在常寂光裏,只是迷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一知道,成佛了。成佛怎麼樣?沒有來去。成佛是覺悟了,我本來在此地,哪有來去!十方世界不是真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十方世界,十方世界像作夢一樣。我們夢中那個境界有多大?也是沒有邊際。醒過來沒有了,沒有醒過來的時候也看不見。它有沒有占據空間?有沒有占據時間?沒有。爲什麼沒有?它不是真的。于是乎我們就曉得,只有一真法界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十法界裏面好像有增有減、有生有滅,作夢,醒過來就沒有了。睡,睡著了,迷了就作夢,夢就生了,醒過來之後夢就滅了,有生有滅。

  生滅都是假的,生滅沒有占空間,也沒有,不能說時間,時間空間都沒有,極樂世界就像這個樣子。其實我們這個世界也是這個樣子。我們這個世界人迷了,沒有覺悟;極樂世界人個個覺悟,沒有一個迷的,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所以我們住極樂世界得大自在,住這個世界迷,迷就有苦。迷是什麼?完全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爲這個世間樣樣都是真的。像作夢一樣,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輪回、就是十法界,覺了之後沒有了。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重返穢土,救度衆生,就好比什麼?回到夢境,去度那些夢中人。其數無量無邊,痕迹都不著。有沒有這個事?有這個事。在整個法界裏頭有沒有增減?沒有增減。不但沒有增減,還沒有來去。確實像《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不可思議的境界。「常如一法」,說得真好,「甯有增減」,哪來的增減!「于一法中,無有增減之義」。

  「茲再以世間數學之理爲喻」,這一段念老講的,用我們這個世間的理論來做比喻。數學裏頭有無量大或者是無限大,有這個說法,「以符號爲∞」,好像阿拉伯的8字,但是它是躺在那個地方的,它不是豎的,是橫的,代表什麼?代表無量大。我們中國古人講大而無外,就代表這個意思。「其數之大,超越限量」,所以叫無限。于是以無限大加一切有限之數,還是等于無限大。不管加多少,以這個無限大你去加,加一個億,加十個億、百億、千億、萬億、兆億,它還是等于無量大,因爲這個符號就代表無量大。「或增某數」,說更大于無量大者,這個符號就不行,不能用了。怎麼還有比它更大的?它就不成爲無量大。如果減,用無量大「減一切有限之數」,它還是等于無量大。因爲無量大減一個就少,增一個就多,這就不叫無量大。故此無量大,「常如一法,甯可增減」,這是不可思議。今極樂世界,「實爲無限大中之無限大,蓋已超逾一切世間之無量大」。

  這用數學無量大來做比喻,沒有比這個數量更大,也沒有數…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