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天、後天會變化,爲什麼?相隨心轉。念頭一變,它就變了,外面現象就變了。所以佛說,一切法都不是定法,隨著念頭在轉。如果這個人改邪歸正,災難就沒有了;如果這個人改善爲惡,他災難就來了。他還沒改,你還沒看到,他改了你看到了。所以,起心動念沒有人不知道,佛菩薩知道,太清楚了,天神知道,鬼神也知道。真正懂得這些道理,知道這些事相是真的,我們起心動念會很謹慎,不會起一個惡念。起一個惡念,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祖宗,對不起佛菩薩,也惹鬼神笑話。堂堂正正做一個正人君子,起心動念都可以告鬼神,這個人心地多麼坦然,多舒暢,多快樂!所以大乘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太重要了,不是迷信,不是幻想,是事實真相,我們在這方面求精進。

  學東西,中國古人這一套,現在人不相信。不相信怎麼辦?要做實驗。我們現在用小學生做實驗都行,同樣的課程,同樣的學習,古人的方法是「教之道,貴以專」。譬如小學,小學生六年所學的課程,有幾門是主科,主要課程,那些音樂、體育那個無所謂,那是副科,不是正科,可以隨著學習,主要功課只學一門。譬如他現在有國語、有數學,這是主科的,大概曆史、地理,還有外國語文。教學的方法用古人這個理念,就是專。語文,語文是根本,是學術的根本,可以用兩年的時間專教語文。學生頭腦就一樣東西,天天就想這個東西,六年的語文,兩年教完。數學用一年的時間,史地用一年的時間,外國文用一年的時間。都把六年的時間把它分開,一樣一樣的教,使他一年當中頭腦裏只有一樣東西。這樣教出來之後,跟現在交叉排課這個方式,讓他去參加考試,看哪一個考得好。這可以實驗出來。肯定專門學一樣的人,這個學生品性好,有定力、有智慧。不像交叉式的他的思想散亂,他思想散亂會影響他的身體,體格一定不如前面這種教法的。可以實驗出來。中國幾千年教學,它有道理在,外國人沒道理。

  外國人看小朋友天真爛漫,要保持他這樣子,不能去約束他,錯了。童年是紮根的時候,根要不紮,一輩子都沒法子。所以,中國人跟外國人想法不一樣,中國人小時候要守規矩,嚴守規矩,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紮下去,中年學成之後爲社會服務,晚年享福。外國人顛倒了,小孩享福,小孩是一生的天堂,中年是戰場,晚年是墳墓。晚年真苦、真可憐,住老人院,沒人管。物質生活國家照顧到了,沒有問題,精神生活完全沒有。我們參觀老人院,看到老人坐在陽光底下曬太陽,面孔呆板,一天一句話都不說。老人院天天都有人走的,看到擡走了,他會想到哪一天輪到我。中國人所謂坐吃等死,這是什麼滋味!錯了。

  中國人,中國家庭是大家庭,教育是家庭負責,古時候沒那麼多學校,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到退休的年齡,不能工作了,叫落葉歸根。歸根是什麼?回老家。回老家幹什麼?享福。一個家族最少也有兩百多人,那衰了;普通人家應該是叁百人左右,正常的;人丁興旺的,六、七百人。這是一個大家庭,你想想看子弟多少?你的孫子輩的、重孫子輩的,跟小朋友玩在一起,叫天倫之樂。老人把自己一生的經驗、一生的甘苦,給小朋友講故事,他們也都學會了。所以中國人把享福放在晚年,把學習放在幼年,幼年紮根的學習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今天,今天我們根壞掉了,沒人想到這個問題。根要壞掉之後,用什麼方法都無法補救。聖賢方法我給你看,你看懂了,明白了,你做不到,不肯做。你沒有辦法放下自私自利,沒有辦法放下名聞利養、貪瞋癡慢,這個東西放不下。

  這些東西必須從小紮根,從小養成,因爲中國過去是大家庭,大家庭裏決定不能有私心。有私心,這個家庭就會破了、會敗了。家要團結,起心動念我不是爲我自己,我也不是爲我父母,我爲我整個家族。他是這個想法,所以心量自然就大。參加國家的考試,受國家栽培,將來他做官,他做官真的他想人民,他不想自己,想國家、想民族,自自然然有那麼大的心量。所以今天社會問題,整個世界全是教育出了問題。能夠把教育恢複,肯定古聖先賢的教育有價值,我們才有救。現在人瞧不起古人,認爲古人沒有科學,古人不如今人,錯了。古人懂不懂科學?懂!爲什麼不向這個路子發展?如果向這個路子發展,世界早就毀滅了。德行趕不上科學,科學就毀滅世界。所以中國教育,德行擺在第一,科學技術擺在最後。這古人的智慧,現在人無法能比,他也不相信。

  所以精,純而不雜,世出世間法都要遵守這個道理,專攻一門,一門通了,真的一切都通了。惠能大師開悟了,我們在《壇經》上看到,五祖衣缽傳給他之後,叫他趕快走,找個地方藏起來。什麼原因?一般人不服!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人,你怎麼可以做祖師?不相信,所以五祖叫他躲起來。他跑到獵人隊,隱居了十五年,這個十五年修忍辱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在獵人隊裏頭當廚師,獵人打的一些獵物,每天要做給他們吃。《壇經》說的,他看到受傷,傷不太嚴重的,他偷偷的把它放掉,這放生。自己吃的,吃肉邊菜,菜放在鍋裏一起煮,他吃菜,不吃肉。

  逃難當中,初期逃難,是剛剛離開的時候,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受持《大般涅槃經》。《涅槃經》分量很大,在中國兩個譯本,一個叁十六卷,一個本子是四十卷,這麼大的分量,她每天讀誦。她在念經,惠能大師在旁邊聽,她念完之後,惠能就講給她聽。惠能那年二十四歲,這沒學過的。這個比丘尼非常驚訝,捧著經本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怎麼能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與識字不識字沒關系。這句話很重要!與什麼有關系?開智慧有關系。你真正心地清淨,明心見性,智慧開了。佛說的一切經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只要見性,統統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不但佛經知道,世間法也知道,不需要學,沒有一樣不知道。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種能力人人都有,只是我們沒有把它開發出來。用什麼方法開發?戒定慧。

  持戒的目的是什麼?持戒目的是恢複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就恢複這個。所以依戒你能得定,一門,一句佛號都行。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你就老實念佛,心裏頭只有這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自私自利,沒有貪瞋癡慢,甚至于連我也沒有,就這一句佛號。念久了得定,這個定叫念佛叁昧。得定,你好好的保持,繼續念下去,再念個幾年,豁然大悟,就跟惠能一樣,什麼都明白了。這個方法妙!你能通一切法。你用現在世間讀書這個方法,那太有限了,你一生的時間不夠用。

  早年我們初學佛,老師勸我們這些學生,這些學生都是沒有福報的,命很薄的,也就是短命的、沒福的,這些學生老師特別照顧,教我們發心學講經。爲什麼?講經能改變命運,改變最快。這是什麼?這是爲佛菩薩工作,爲一切衆生工作,現在講做義工,給佛菩薩打工,沾佛菩薩的光。跟我們說,講經要通世出世間法,他老人家舉個例子,他說,世間法不說別的,就說中國這一部《四庫全書》,你能通得了嗎?你不通世間法,不契機;不通佛法,不契理,佛法至少是《大藏經》。我們這一想都嚇呆了,這做不到。老師說,學習不行,那真的沒辦法,但是有一個方法能通,感通,求感應,求佛菩薩幫助。用什麼去感?用誠,誠則靈。誠,真誠到極處叫至誠,老師給我們四個字,「至誠感通」,走這個路。古聖先賢幾乎人人都是走這條路,只要勇猛精進,不懈怠、不懶散,肯定有成就。成就有多大,完全在你自己誠意有幾分,一分誠敬你有一分的利益,十分誠敬你有十分的利益。沒有誠敬,那就沒法子,沒有誠敬那你是完全就得不到。這讓我們想起現前這個社會,到哪裏去找誠敬的學生,找不到了。

  現在的小孩,不懂得孝順父母,更不知道尊敬師長,從小就養成自尊自大。所以聖賢的東西擺在面前,縱然是學,全都是得到的知識,得不到智慧。惠能跟神秀這是五祖的兩大弟子,都有成就。神秀跟五祖時間很長,總有二、叁十年,很聰明,等于在當時他是五祖的助教。五祖出名,每天來參學的人有多少,那些參學的人先見神秀,一切問題在他那裏解決,就不必見五祖了,神秀解決不了的才見祖師。所以,每個人都以爲神秀是第六祖,五祖一定傳給他,怎麼會傳給惠能?沒有一個人想到的。我跟大家解釋,神秀對五祖、對佛法、對大乘有一百分的誠敬;可是惠能這個人,他對五祖、對佛法、對大乘他有萬分尊敬,所以衣缽給他了。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一個是萬分,滿分,一個才百分,還差很遠!

  所以精進,確實只有中國人懂得、印度人懂得,只有外國人沒法子懂得。特別是無漏智,要勤行精進,趨涅槃道。涅槃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大乘學習終極的目標。八萬四千法門目標相同,方法不一樣,都是大徹大悟,淨土也不例外。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爲什麼?在這個世界,大徹大悟我們辦不到,換個地方,換個修學的場所,到極樂世界去大徹大悟。還是這樁事情,沒有例外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修學最好的環境,阿彌陀佛提供給我們,我們在這部經上讀到。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會非常尊敬阿彌陀佛、非常愛護阿彌陀佛,你會死心塌地跟他學習。

  他建造極樂世界,不是自己在家裏想,不是的。他的目的是希望建立這個道場超過一切諸佛道場,做成一個盡善盡美的學習環境。向他的老師請教,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告訴他,你想滿這個願,你去參學,一切諸佛刹土你都去看、都去學習,人家的長處采取,人家的缺點,你能改善就改善,不能改善就不要。他用了五劫的時間,把一切諸佛刹土都看過,取長舍短,集一切諸佛刹土美好之大成。它是這麼來的,不是憑空在家打妄想打出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