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五集) 2012/6/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四十六页,第四行当中看起:
「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应勤行精进,趋涅槃道故」。世间一切善法有三个根,能生一切善法,这三个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世间三善根。大乘菩萨善根只有一个,就是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这里有个简单的解释,以无漏智,智慧里面不夹杂妄想、杂念,这就叫无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不夹杂这些,这是真智慧,自性清净心所生的真实智慧。以这个智慧观察,勤行精进,勤行也就是精进的意思。但是精进这两个字,精是纯而不杂,进是不退转,所以精进比勤行的意思更明显。中国古大德跟佛法里头说法是一致的,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是精进的相,精进的样子。一门这就是精,学很多这就是杂。杂,你分心,你的意念不能集中。古人学习的目的跟今人不一样,今人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名利,古人不是的。古人勤学是为求智慧,佛法里面要求的明心见性,世间法里要求的也求开悟。我们小时候,我记得我念初中一年级,有一天偶尔从老师休息室门口经过,里面老师在谈话,在评论学生,某个学生有悟性。换句话说,那个时候,那是抗战期间,老师还着重学生的悟性,怎样帮助学生开悟,他们重视这一点。这是过去传统私塾里面的教学,老师非常着重学生悟性。
所以教学确实是吸收了佛教的教学方法,佛教的方法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智慧。一门深入,那个心容易定,道理在此地。学很多、学很杂,就定不下来,定不下来,你所学习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里头有悟,就是这个地方所说的无漏智,他有悟处,所以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它有这种能量在里头,知识没有。所以现代,我们看了许许多多的国家,也参观他们的学校,纵然到大学、研究所,还是求知识,没有谈到智慧。戒定慧,他们没听说过。戒定慧是大乘,从印度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儒家接受了,道家也接受了,都用这个方法。一部经专修专弘,这一部经上开悟了,实际上一切经都通了。大乘通了,小乘也通了;显教通了,密教也通了;不但佛法通了,世间法也通了。奇怪了,这什么原因?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的本体是自性,你见了性,怎么会不知道?不学就知道了。所以佛家大乘的智慧,有无师智,无师智是没有学习过的,自然智。
有证明,我们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就是个证明。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五祖在深夜,方丈室里头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估计大概不超过两个小时,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豁然大悟。他说出五句话,这五句话就是他的心得报告,他开悟时候的报告,也就像今天的博士论文。不是用文字写的,口述的,很简单。「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见性了,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在佛菩萨是清净,在一切众生还是清净。那我们就晓得,所谓染污,不是染污本性,是染污阿赖耶识。阿赖耶是妄心,本性是真心,真心没有染污,妄心有染污,他见到真心。第二个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真心是不生不灭的,这说明真心的样子,没有生灭。妄心有生灭,阿赖耶有生灭,末那有生灭。凡是从阿赖耶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统统都有生灭,包括星球。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最近三十年代的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是一个脉动的现象。人身上有脉搏,这脉搏跳动的,整个宇宙都是的,这个频率很高,一般人没法子觉察到。现代科学发明的最新仪器,我们不能不佩服,它们能够捉捕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兆次的波动现象,现代科学家捕捉到了。佛经上给我们讲的,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里头波动现象多少次?三百二十兆。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能弹四次,我相信有比我能力强的,年轻力壮的,至少可以弹五次,五乘三百二十,一千六百兆。现在科学家能捕捉到一千兆,跟佛法讲的很接近了。整个宇宙就是这个现象,物质是这个现象,精神也是这个现象,我们这思想也是这个现象,自然现象都不能超越这个现象。
所以佛经上,以前,我们现在很幸运,有科学家帮助我们,从前没有。佛说这些宇宙人生真相,那个时候的人怎么能接受?怎么能相信?怎么能不怀疑?这是我们佩服到极处的地方。那是什么?老夫子的精神。孔子对古圣先贤,「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不怀疑。现在人不信,怎么能不怀疑?我们学佛一甲子,这种疑团还是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还有一分怀疑。不是我们的常识!到看到量子力学报告,我们这个疑惑才断掉,才相信佛讲的是真的。佛怎么见到的?佛说,这个境界是八地以上,也就是说八地菩萨以上在定中都能见到。所以佛不是用科学仪器,不是用数学来推算,他定中见到的,叫现量境界。不是比量,不是非量,就是亲眼看见的。七地之前的定功还不行。
我们照《华严经》的说法,大乘讲禅定,等级至少五十二个,一个比一个深,到五十二那到顶了,圆满的觉悟了。可是在大经上我们看到,所谓明心见性的菩萨,在多少个阶层?第十一个。五十一个等级第十一个,就是禅宗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现代科学家也承认,不同空间维次至少有十一个,这是他们能够证明的。从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尽无数的。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大乘经教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确实,不同空间维次是从分别心里头变出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是从这里头来的。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空间维次就没有了,宇宙的源起你就亲眼看到,没有障碍了。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六道众生,他所用的感官是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意是思想。大乘分得很细,思是第七识,想是第六识,都是妄心。你看中国古人造字,那是智慧的符号,思是什么?心里头有了分别。你看,心上一个田字,那个田就是格子,就是分别。想,想心里头有相。你想一个人,心里有个人的相;想一个建筑物,心里有个建筑物的相,有相。所以想是执著,思是分别,第六识、第七识。有没有这个东西?不见得真有,是从你想象当中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离开心想就没有一切法。大乘教上,《般若经》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的东西?真的东西没有相。自性没有相,所以自性找不到,科学家、哲学家都找不到。科学、哲学能找到的,一定要有现象,没有现象他找不到。自性、真心不是物质,不是念头,没有念头,真心离念,念头是精神的现象,它也不是自然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科学跟哲学对它不起作用。怎么知道有?佛说得很好,这个事情唯证方知。用什么方法证?甚深禅定。禅定等级分为五十二个等级,要到最高第四个等级才看到,那是很高级的禅定。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菩萨最高的四个等级,再上面就是佛,佛称妙觉。《华严经》上说的,妙觉是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说正等正觉是从初住菩萨算起,也就是第十一个等级,第十一个等级到五十一个等级,都叫做正等正觉。
我们学习能够想象得到,正等正觉里头,大乘教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等级是真有吗?不能讲真有。为什么?这四十一个等级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没有分别执著,哪来的等级?所以,他是平等的,叫一真法界,他平等的。但是说他平等的,里面真有不平等。不平等是什么?无明习气没断,习气有厚薄不一样。譬如,十住菩萨习气就很浓,十地菩萨习气就很淡薄,到等觉还剩一点点,那一点点断掉了他就成佛了。它是习气。所以这四十一个,不能一定说有,不能一定说无,实在讲是习气厚薄不一样。习气没法子断,想个什么方法断习气,那你就堕落了。为什么?你又起心动念,你又有分别执著了。所以这个境界里头,大乘说叫无功用道,古人所说此处用不得力,你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堕落了。这是大乘境界。
大乘不容易!佛讲大乘,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奠定基础。释迦牟尼佛的教学,你看教阿含,阿含是世间法,伦理、道德、因果。也讲到佛法,佛法讲得很浅,只讲到人空。劝大家不要执著这个身体,身体是假的,这个信息是透出来了。再方等,这提升了。阿含十二年等于小学,小学里最高的,证得人空。真正证得人空的人,就称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方等好比办中学,做大学的准备。方等讲到最高的地方讲到法空,不但人是空的,法也是空的。人是五蕴集合成的现象,五蕴是色受想行识,所以这个身体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小乘人执著,身是假的他承认,法是真的,他以为法是真的。在方等教里面,佛就告诉,法也不是真的。
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受是你有感受,有苦乐忧喜的感受;想,你有思想,你能想过去,也能想未来;行,就是这种状况它相续不断,这叫行。你看,前念灭,后念又生了,它不会断掉的,这叫行。识,用我们现在最浅显的话来说,就是记忆。你眼见的、耳听的、接触到的,你有深刻的印象,这印象在哪里?印象在阿赖耶。阿赖耶好像是资料库,它搜集这些资料。这资料里面非常丰富,从无始劫来到现在全都在里头,善的、不善的统统在里头。动一个念头,那里面就记录下来,比电脑还快,决定不会忘失掉。所以,心愈清净,这些记忆它统统能起现行。
人在定中,能够知道过去世的事情,能够知道无量劫以前的事情,这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未来虽然还没到,但是它有幻相。所以真正有神通的人,这是有定功的人,他看到未来,未来有什么现象。但是你要记住,他看到的是今天的、是昨天的,明天的也看到了,后天他也看到,但是明…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