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六集) 2012/6/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四十六页,第五行最后一句:
「八正定者,以无漏智相应,正住于理,决定不移故」,这是八正道第八。从「正见」一直到这个地方,八句都是以无漏智为体,由此可知,无漏智的重要,特别是在大乘一切法门当中。佛法总的来说是求智、求福,智慧圆满、福德圆满,也有人讲福报圆满,都可以讲,这两种圆满就叫做成佛。所以我们三皈依里头念「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一个是福报,一个是智慧,这两种圆满叫成佛。于是我们晓得,佛不能不学,不学就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智慧、福报谁都想学,谁都想要。
早年,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我们住那个小区外国人多。这小区里头邻居看到我们每天都是笑容满面、欢欢喜喜,有一天他好奇来问我们,问我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你们这么欢喜,生活得这么快乐?我们告诉他,我们是学佛的。他也知道有个佛教,他说佛是什么?我们就用阿弥陀佛这个意思来答覆他,我说佛是清净,极乐世界是净土,佛是清净、佛是快乐、佛是长寿。他说这三个我们都要。我说那很好,我们星期六可以特别给你开个班,希望你们星期六来学。以后我们真的开班了,星期六就是对这些邻居,街坊邻居。星期天他们上教堂,我说没有冲突,教堂你们要去,但是你们想学长寿,想学清净、学快乐,佛这个地方有。佛是你们的老师,上帝是你们的父、是你们的父亲,没有冲突,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决定没有冲突,很欢喜。我们用这个来告诉他,所以这个东西不能不学。确实,世尊在世不分族群、不分国籍、不分宗教信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佛法,我们肯定它是教育。
必须建立智慧,智慧加上一个无漏,漏是烦恼,智慧里头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清净智慧、真实智慧,能够照了一切。八正道是以智慧为体。正住于理,理就是体,理体;事,事的后头有理,没有理这事不能成就。理也是性的意思,相之体是性。所以佛法常常简单的讲,佛法讲什么?讲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它就讲尽了,万事万法总不出这六个字的范围,佛法讲的是这个。住于理,理也是智慧,就是智慧,所以理智决定不移,决定不会改变。净土宗,我们要把心住于阿弥陀佛的名号,住在这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极乐世界的说明书,这里头有理论,有历史的渊源,阿弥陀佛是怎样建立极乐世界的,有方法、有因、有果,面面他都讲到,刚才我们说的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统统讲到,特别介绍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人人都有分,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换句话说,是我们的老家。既是老家,哪有不能回去的道理?只要我们重新认识。我们是把老家迷失掉了,以为没有家,在六道轮回里面流浪,生活苦不堪言。现在知道,我们自己本来是佛,我们的老家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比我们父母跟我们的关系还要亲。父母是一世,阿弥陀佛生生世世慈悲照顾,从来没有舍弃,即使我们做错很多事情,堕落在地狱,他也不舍弃,也很有耐心等我们。地狱消罪业,罪业消了就能从地狱出来,他还是接引,还是不舍弃,恩德比父母还重。
下面总结,「皆言正者」,八个都说正,称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惟一直到正念、正定,「以不依偏邪名正」,偏见不圆满,邪见跟正见完全相反,这是决定不能依的。所以五种见惑是邪见,五种思惑是邪知。「正思惟者,舍妄分别心,随顺一切智」。一切智,智是真正明了一切法的真相,宇宙的真相、万物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我自己的真相,统统明了,这是一切智。「乃至正定者,善入菩萨不思议解脱门,于一三昧中,出入诸三昧故。释云」,这解释说,「据此文证,岂不深玄」。确实,我们得正定,定是专注一处,心不散乱。净宗一般都教人专注于佛号。其实修净土,有《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十六种方法,叫《十六观经》,但是观想、观像都必须具备条件,条件不具足修学很难。唯有持名,就是观佛的名号、念佛的名号,这个方法最容易,任何人都能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贤愚不肖统统都能修,而且成就,如果你修学得法,成就都非常高。这个方法确实能帮助你得定,能帮助你得八正道。我们心专注在佛号上,比专注在阿弥陀佛像上还要得力、还要容易。观像不如念佛,所以念佛的人多,道理在此地。
善入菩萨不思议解脱门,着重在这个善字,善是非常巧妙。一般人入菩萨解脱门,解脱是大自在,不那么容易;用念佛这个方法,不知不觉的与菩萨解脱门相应。于一三昧,这一三昧是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一切三昧全都通了。这是佛家常说的,一部经通,一切经都通。这个理我们明白,因为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面生出的,只要你见性,一切法不离自性。见性的人一切法当然知道,不需要学习,看到就明白,听到就明白,接触就明白,六根接触没有不明了的,这叫真实智慧,他不迷。所以称为深、称为玄。
「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虽属小乘法,实通大乘」。这是真的,但是大乘人修这个叫助道法,确实有帮助,帮助什么?帮助我们得定;我们念佛,帮助我们得念佛三昧。小乘人都修。但是现在小乘我看也有困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五种见惑没放下。第一个,身见很严重,执著这个身是我;边见很严重,边见是对立;成见很重。我跟小乘也有往来。如果这五种见惑要是断掉,他在小乘就证初果,证须陀洹果。证得须陀洹果就是圣人,小乘的圣人,虽然位子很低,小小圣,他不是凡夫。他在六道里头,他没出六道,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在六道里面他就是人天两道,人间天上、天上人间。也有时间限制,顶多七次,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他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不能小看他,这是一般人做不到。念佛,念佛要功夫不到家,跟他比差远了。我们在《大势至圆通章疏钞》里面看到,灌顶法师说的,念佛人一百种果报,不同的果报,第一句就是无间地狱。我当初学这部经的时候,我就非常惊讶,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至于堕无间地狱。我拿着经本去问老师,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这不是小问题,我不能给你一个人讲,在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讲。虽然念佛,七情五欲没断,所以堕无间地狱,他造地狱业。由此可知,八正道可以帮助我们不造恶业,这对我们就有好处。
「如《智度论》云」,《大智度论》,「三十七品无所不摄」,摄就是包容,「即无量道品,亦在其中」。这是大乘论,这有证据的,一切佛法,三十七品统统包括。「《净名》云」,《净名》是《维摩诘经》,「道品是法身因」,这指的是三十七道品。《涅槃经》说,「若人能观八正道,即见佛性,名得醍醐」,得醍醐就是成无上正等正觉。「故《弥陀疏钞》曰」,这莲池大师讲的,「道品是一,观智大小,固无定也」。道品像数学里头一个公式,它讲的是原理原则,一切法都可以跟它相应,小乘跟它相应是小乘法,大乘跟它相应是大乘法,我们念佛法门跟它相应是念佛三昧,哪一法都可以用,它没有固定的。「今经所云: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依佛所行的七觉圣道,这不是小乘,佛所行的,阿弥陀佛所行的,「盖谓彼土菩萨」,彼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菩萨是依佛的观智,入三十七道品。所以三十七道品也被念佛人所用。这是道品的意思。
我们正定,就是把心定在佛号上,这就绝对正确,决定不能动摇,不能忘掉,念兹在兹,其他全是假的。一定要记住《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佛法说真说假,它的定义是不生不灭这是真,只要有生有灭就是假。那我们看看,哪一法没有生灭?我们的身体有生老病死,那就不是真的。所有动物也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没有一样是常住的。在太空当中,天文学家观察夜晚的星空,见到星球爆炸,那这世界就没有了,空了,星球一爆炸都变成灰尘,散布在太空当中;有的那个地方没有星星,突然发现那个地方有星光,就是星球也有生灭,有成住坏空。生,它成了;成,一定有一段相当时间它存在,这叫住;坏的时候它就毁灭、爆炸,爆炸之后就空了,所以全是假相。
大乘法里面诸佛如来的报土,有凡圣同居土,六道轮回;有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住的地方,那叫方便有余土;有实报庄严土,明心见性之后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我们称它作一真法界,为什么它一真?那个里头没有变化。生到那个世界寿命很长,经上常说三个阿僧祇劫,这么长的寿命,叫无量寿。但是寿命长,身体、相貌没有改变,就是永远年轻,没有看到他有变化,有衰老的变化,没有。树木花草常青,没有看到树叶变黄。看不到变化,所以那叫一真。为什么?那是法性所生的,里面没有阿赖耶。所有的变化是阿赖耶识。唯心所现是法性身,唯识所变那就是我们十法界的身。十法界是心现识变,一真法界是心现没有识变,他们完全把八识转成四智,这叫佛的报土。但是它算不算是真的?比起我们它是真,要跟自性比,它还不是真的,它有生,有出生,它有灭。我们明心见性它生了,看到它就生了,我们哪一天把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习气,习气断干净;无明早破了,他有习气,习气断干净,实报土就没有了,就不见了,所以它还不是真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是例外,所以实报土也包括在其中。
那到底什么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常寂光里头永远没有变化。常寂光在什么地方我们看不见,其实没有离开我们,它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也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什么看不见?我们六根接触不到。六根的前五根,眼…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