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萬法就是我身,它就叫法身。大乘教上佛說過,「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是面上講,廣泛的,十方;叁世是縱的說,過去、現在、未來,全在裏頭,一個都不漏。過去佛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說了一部《萬佛名經》,這一部經上總共有一萬二千多尊佛號,佛說的,略說;無量無邊,過去佛、現在佛。千佛忏裏頭叁千諸佛,過去千佛、現在千佛、未來千佛,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的。
未來佛?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佛說得很清楚,說得非常肯定。爲什麼?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當然你作佛,只是作佛早晚的事情,你肯定是佛。所以普賢菩薩禮敬諸佛,裏頭包括未來佛。也就是普賢菩薩心目當中,看一切衆生都是佛,你雖然今天造極重罪業,墮在阿鼻地獄,你將來還是成佛,沒有一個不成佛。普賢菩薩那種真誠恭敬才達到圓滿。我們尊重這個人、喜歡這個人,對他尊敬,那個瞧不起,沒放在眼裏,這不行,這是凡夫知見。佛知佛見,那全都是佛,善人是佛,惡人也是佛,人是佛,蚊蟲螞蟻也是佛,地獄餓鬼也是佛,沒有一尊不是佛。這佛眼看衆生,衆生全是佛。
所以自亦不存。有自己就會有人,就對立了,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全都對立了,這是錯誤的。劍亦非劍,劍是什麼?劍是佛法,佛法也是假的,也不是真,哪來的佛法?是因爲你迷了,才有法,你覺悟了哪有法?你變成衆生了,佛才有法。如果你成佛了,哪來的法?那法就沒有了。《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都不能執著、都不能要,何況非法?統統放下了。放下就是!隨緣就是!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要不要學?不要學。爲什麼?自然就表現出來了,你處事待人接物,肯定跟十大願王條條都相應。爲什麼?它是性德,你見性了自然是這樣的,一點都不要勉強。惠能大師沒學過戒,沒學過《弟子規》,沒有學過什麼禮,他老人家處事待人接物,哪個地方失禮了?他只用一個性德,那些瑣碎的都不要了。但是你仔細去觀察,他全做到了。那個性德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性德,性德就是真正的菩提心。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自然的流露,自己日常生活、教學、待人接物,全都流出來讓你們大家看。「故善調伏,身心和順」。先得自己和,自己跟五髒六腑和,跟眼耳鼻舌身和,理事六和,要從這兒下手,然後自然能跟一切衆生、天地萬物都和睦相處。沒有自己就和了,有自己就很難和。佛菩薩爲什麼做得那麼圓滿?佛菩薩知道,衆生就是我,我就是衆生,愛護一切衆生就是愛護我,道理在此地。
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當中,用比喻用得最多的是作夢。每個人都有作夢經驗,作夢的時候,夢從哪裏來的?夢是自己意識心變現出來的。夢中所有境界都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你怎麼單單只在夢中執著那個身是我,不知道夢中所有境界全是我?夢裏頭善人惡人都是我,夢裏面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都是我,沒有一樣不是我。人生就是一個夢,確實是一場夢,你證阿羅漢,就從夢中醒過來了。醒過來,六道沒有了。沒有了,是什麼境界出現?四聖法界出現。夢醒了之後,你睜開眼睛一看,聲聞、緣覺、菩薩、佛,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穢土、是染汙,那個環境清淨沒有染汙,爲什麼?見思煩惱是染汙,見思煩惱斷了。在那個環境裏頭,只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沒有見思,就是沒有染汙,這淨土出現了。
但是淨土也不是真的,你在那個地方,能夠把塵沙惑斷了、無始無明斷了,就是起心動念斷了,我們常講起心、動念、分別,這叁樣東西斷掉了,你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到這個境界,四聖法界不見了,才曉得還是一場夢。這一次真醒了,醒了看到什麼境界?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裏面是什麼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看到了,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入了這個境界。在一真法界裏面,《華嚴經》上告訴我們,那個裏頭是無量壽,看不到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都看不到;壽命是叁大阿僧祇劫,但是人不老、不變,這個好!壽命長,人老了、衰了,不是好事情。一真法界裏頭真常,永遠是常住,不變不異,沒有生老病死,樹木常青,看樣樣東西永遠不變。那個世界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沒有兩樣。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殊勝就是它的同居土,就是六道,六道裏頭它只要人天兩道,極樂世界同居土只有兩道,地獄、餓鬼、畜生那地方沒有,修羅羅刹也沒有,這人天兩道;四聖法界有,方便有余土。但是生到這兩道的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阿惟越致就是實報莊嚴土,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換句話說,我們到那裏去,沒有修成那個等級,但是智慧、神通、道力、種種受用等于實報土。這是極樂世界第一,沒有人能跟它相比的,這也是說我們爲什麼要求生極樂世界。
八萬四千法門是平等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個法門修行,都要斷煩惱、消業障,剛才講了,都是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斷掉,你才能證得。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妄想分別執著一樣都不要斷也能去。極樂世界裏頭的道理明了不明了都不重要,它只講叁個條件,你符合了你就成就。第一個真信,不容許有絲毫懷疑;第二個真願,一心一意,我就是要求生淨土,這個願心永遠不退、永遠不變,這第二個;第叁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你看這個東西容易,我們能辦得到,這叁個條件辦到了,你決定得生。
極樂世界四土叁輩九品,你生到哪個階段,完全看你的信願跟你是不是真心念阿彌陀佛,是從這個地方決定你的地位、你的位次高下,不是你念佛念了多少,也不是對于經教研究多少,與這個不相幹。這法門真不得了!鄉下的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有文化,沒有聽過經,對于經是什麼,什麼都不懂,可是那個人老實,你教他念阿彌陀佛,西方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念佛,將來佛就接引你去了,那裏很快樂、很好,他就相信了。他拿著念珠,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這種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地位可高了!
爲什麼經教這個東西可以不要學?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經教也是虛妄的。經教對誰說的?對知識分子說的。知識分子占大多數,知識分子最難度,他雖然信,信裏頭夾雜著懷疑,不如那些老太婆。老太婆相信,信裏頭不夾雜懷疑,所以她的品位很高。惠能大師開悟那個表演,很值得我們反省,佛經上講的道理,他給我們證明了,確實沒有那麼麻煩、沒有那麼羅嗦。可是我們的根性,就要找這個麻煩,離開這個羅嗦還不行。上上根人少,太少太少了,下下根人也少,那是我們學不來的,上上根我們學不來,下下根也學不來。你別看這些老太婆們,人家一句佛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一個妄念都沒有,我們能做到嗎?我們念個五分鍾的佛號,就不知道有多少雜念在裏頭,真不行!李老師當年在世跟我講過好幾次,不止一次,他很想學愚。古人講「愚不可及」,不可及什麼?你學不到,想學也學不到。那兩種人成就容易,而且成就品位都非常高,就是當中這一段知識分子,上不上,下不下,最麻煩的。
善調伏,身心和順,才能夠「深入正慧」。正慧是對邪慧來說的,正慧是自性本有的智慧,邪慧是你學得來的,學得來的不是正慧。自性一切具足,不必向外學。大乘教裏佛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法稱爲內學,這些重要的開示,這個意思我們要搞清楚。「身心俱調」,調和了,「正慧明了,故煩惱余習不斷而斷」。惠能大師是這樣的,往下看,這阿公阿婆也是這樣的,上智跟下愚都不可思議,人家煩惱余習(習氣)不斷而斷。
「志願無上,隨順如來,依佛之教,行佛所行,故以七覺聖道,爲所履踐」。志願無上,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用的手段,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成就無上菩提,隨順如來。如來教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在這個經本裏頭,釋迦如來教我們。依佛之教,行佛所行。釋迦牟尼佛自己說,他怎麼成佛的?他是念佛成佛的。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裏頭講得清清楚楚。所以釋迦如來念佛成佛。故以七覺聖道,就是七覺支、八聖道,這就是叁十七道品,爲我們日常生活必須遵守的教誨,這個在淨宗是助道法。淨宗提倡的是正助雙修,正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助修,叁十七道品;第一個四念處,四念處是智慧,是教我們看破,四正勤是教我們辨別是非善惡,四如意足是教我們放下,然後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用這個幫助,好!四念處開始教我們看破,智慧!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是看破,不看破不能入門,所以四念處是屬于慧。看破這個世界,你才能夠樣樣放下。
「佛之五眼,爲所修習。照真達俗,從容中道」。佛有五眼,五眼我們靠修,難!小乘須陀洹才得天眼通、天耳通,那是修得的;如果生天,那是報得的,你生到天上就有,可是沒有辦法具足五眼。報得的五眼,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佛的五眼統統具足,報得。爲什麼會報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加持的,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一直到漏盡,六種神通圓滿具足。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了解,怎能不去!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想到別人國家去,簽證拿不到,你去不成。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問題,爲什麼?極樂世界是自己家鄉,回老家去,阿彌陀佛特別會歡迎,天天盼望著,終于你回來了,沒有障礙。這個要知道。照真達俗,從容中道。「精進不已,則明本佛眼」,明本佛眼,「覺了法性,究竟證入如來密藏」。這個修,真不容易。
念佛往生,你看一般人念佛往生的需要多少時間?絕大多數不超過叁年,問題是你真幹。前些年,深圳黃忠昌居士,年輕人,叁十才出頭,他聽我講經…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