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書可以賣的。賣的時候成本低一點,都是好事情。
所以這些都是大行,保存傳統文化。那有這套東西之後,我就注意到什麼?要學文言文,要勸大家學文言文。早年我在臺灣講《華嚴經》,美國紐約的大學有一個學生跟臺大做交換學生,在臺灣留學。這個人專攻《華嚴經》,我正在講《華嚴經》,所以學校就把她送來交給我,在我們景美圖書館住了四個月,是個女生,那一年大概她總有叁十一、二歲的樣子,年歲不大。我就問她,她能夠讀《華嚴經》,能夠看清涼大師的注解,不簡單!我說你學中文學多久?叁年。我感到很驚訝,叁年能學得這麼好,我心裏就有數了。
二00五年、二00六年,我兩次訪問倫敦,倫敦是全世界漢學中心,就在這叁個學校,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我特地到學校去看,看他們漢學系,訪問漢學系,很好,爲什麼?都不要翻譯,他們所有的學生都講一口標准的北京話,都能讀中國古文,很厲害,我們不能不佩服,拿著儒釋道的經典去寫博士論文。教授也都是漢學家,所以我們在一起談話,就完全不用翻譯。我問他們,學中國文言文學了多久?也是叁年。我這一看,心定下來了,叁年能把中國文言文學得這麼好,能讀、能寫。所以我就想到,那些人完全沒有中國文化基礎的,叁年能學好,如果在中國人要學,兩年就夠了,一點都不難!
最近有一些同學給我找了大概有二、叁十本,民國初年(民國叁年到民國十年),小學生的模範作文,有初小班的、有高小班的,有初小跟高小。要問他們年齡,初小的大概七、八歲到九歲的樣子,高小應該十歲到十二歲。寫的文言文,全是文言文,大概現在中文系的學生都寫不出來。不難!那難什麼?小朋友上私塾,六、七歲就開始念,念個叁年五載,他就會講,他就會寫。尤其從前念書的人心是定的,他不浮躁,他專心,小孩子舉止都有威儀,從小父母就教他穩重、大方。
這文言文就重要了!我是勸全世界真正想學中國智慧的,我說中國人有寶,這個寶是什麼?是智慧。做人的智慧、治家的智慧、從事于各種職業的智慧、治國的智慧、和諧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都在《四庫》裏頭。《治要》是從《四庫》裏頭撷取的精華,都在這裏頭,你們要不要?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這一家。這一家不要專利,真大方!如果你真要,那這個工具你要准備到,工具就是文言文,就是這把鑰匙你要拿到。我們在外國看了這麼多,心裏很有數,叁年,專攻叁年,文言文的基礎拿到了,這部書你就有資格,你有分,就有你一分,你能夠學習。典籍,我們總是大量的去翻印,希望在全世界一般的大學都能夠收藏,都能看得到,得到就不困難。特別是外國人,要認真學,否則的話,看翻譯總不是味道,別人翻出來的你再來學習,味道變了,不是原味。你能夠學會文言文,你嘗到原味。所以有必要,而且叁年的時間不算長。叁十歲之前學是決定沒有問題,叁十歲之後比較困難一點。最有利的是十幾歲,十幾歲開始學文言文。那叁十歲,這叁年可以紮很好的根基。
所以這個寶只有中國有。今天整個世界動亂了,每個人都想學這個東西,怎麼樣讓自己身心和諧、健康快樂,這個人的事情;家庭的事情,現在家不和,如何讓一家喜樂,和睦相處,這要智慧。這種智慧、理念、方法,只有中國人獨有,外國你找不到。中國可以說這個東西絕對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有文字,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所以我們能相信中國文化至少有一萬多年。老祖宗世世代代傳下來,到孔子的時候,應該在孔子這個時代,就有很多有心人把老祖宗傳下來的,口傳的,用文字寫出來流傳給後世。所以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個學習的態度好!
現在人麻煩,對古人不相信,懷疑,認爲古人沒有現在人聰明,現在人發明的這些東西古人爲什麼沒有?這個東西我們順便都要提醒大家,講清楚,告訴他,中國古人過的生活是人的生活,詩情畫意。現在這個機器發明了,完全機械化了,人過的不是人的生活,是機器的生活。人與人當中沒有感情,連父子都沒有感情,夫妻當中沒有感情,怎麼能跟古人比!我們跟他們講他不懂,他聽不懂。所以現在我們就有這麼一個希望,讓一般觀光旅遊,特別是國外的這些高等知識分子,來看看中國古時候人的生活、古時候人的家庭,讓他來感受一下,他才會真正知道中國文化之美、文化之高明,才會認真來學習。這就是所謂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我們天天在想,傳統的家怎麼恢複?所以想到一個企業家。沒有想到現在真的有人想幹,真的叫志同道合,有共同的認知,希望把中國這個老家樣子做出來。現在有七個家庭融合在一起,這七個家庭組成一個大家庭。他們還想能增加叁個到圓滿,十個,十個家庭組合在一起。太難得了!他們來見我,我說這樁事情絕不是求自己安樂,那沒有什麼意思。你們要發心把中國傳統的家做出樣子來,給全世界人看看,這個意義大了!這是真正對大衆宣揚中國傳統家庭之美。所以我鼓勵他們,你們在國內去找,盡量找,找人家的家譜,去看人家家譜裏面所講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你只看這四個部分。他們也來問我,將來這生活怎麼辦?生活有家業,你可以經營事業,你們這些人,你們有哪些長處,可以做,可以經營事業。這個不能靠人家捐獻供養,這不可以的。家裏有生産的事業,懂得農耕的,那個地方的地很大,有個幾畝地、十幾畝地,你就可以耕種。像這麼一個大家庭,能夠有叁、五十畝地,這個收成就能夠養活了。古時候大概是一畝地能養一個人,五畝地就能養五個人。這個家庭如果是一百人的話,要一百畝地,這個收成就足夠用了。
「故知經文,實兼二義」,這個地方決斷疑網,有斷自己的疑網,有幫助別人斷疑生信,兩個意思都應該兼有。
『證無所得』,這第二句。「無所得又雲無所有」,就是大乘常講的空慧,又叫無分別智,這是真的。現在科學也發現,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無所得。德國普朗克博士,這是上個世紀初的人,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專搞量子力學,他研究的科目就是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用了一生的心血,沒有辜負他,物質現象真的被他發現了,發現所說的跟佛經上完全相同。佛怎麼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物質是心想生,被他發現了,證明了,這是科學重大的發現。這一發現才說出來,我們這個世界的科學,四百年來有一個最大的錯誤,障礙了我們正常發展,這個錯誤叫二分法,把宇宙之間一切萬法分作二分,物理、心理,就這二分。物理、心理它是獨立的,二分法是獨立的。現在知道這是錯誤的,物理跟心理是一樁事情,是一不是二。所以近代科學的發展偏重在物理,物理已經走投無路,出了大纰漏。怎麼辦?沒有辦法。如果知道物理跟心理是一樁事情,這事情就能化解,所以他們提出「以心控物」,用心控製物質。爲什麼?物質是心變現的,心善物質就善,心惡物質就惡。所謂天災人禍,是不善念頭引起的,能夠把念頭改正過來,這個災難就沒有了。這是佛經上所說的「境隨心轉」,這個現在被量子力學家完全承認,這佛經上講得一點都不錯。
有人在《群書治要》裏頭,《治要》裏頭節錄了四十九條,他專門節什麼?專門講災難化解,一共四十九條,災難怎麼化解?你看古人用的方法,遇到這些災異(異常現象)都反省,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用這個方法來化解。真有效!不是迷信。遇到非常的災難,那些帝王都驚慌,趕快檢討自己有什麼地方錯了,政治上設施有沒有錯誤的地方,有趕快改,所以叫齋戒沐浴,大赦天下,做好事。它真有效!因爲災難這樁事情,在全世界它不能沒有,它有,有要知道它怎麼來的。中國古聖先賢沒學過佛法,佛法沒到中國來,就講這些因果報應。《易經》上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個原理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我們今天殃禍擺在面前,一定是積不善而來的,能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就能化解問題。古人把這些災異都當作什麼?上天對人們的警告。小的變異,提醒你,你要注意到;重大的變異,那就是災難要降臨,還可以改,你真正要覺悟、真正要回頭,你能改。如果你不相信,你執著自己認爲是對的,不理這些災變,就會導致亡國,這曆史上都有證據。
宇宙人生只有佛講得圓滿,佛把宇宙分作六個方面,性相、理事、因果,這六個字總包括盡了,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出不了這個範圍。性是本體,能生能變;所生所變的是相,所生所現的。能變的是理,能變的,所變的是事,理事裏頭都離不開因果。因果就講善惡、講禍福,善所感的是福報,惡所感到的就是凶災。這裏面事情千差萬別,非常複雜,但是總綱領不外乎六個字,佛把這個講得很透徹、很清楚。爲什麼他能講得這麼透徹、這麼清楚?他看到了,是他親證的境界。他看不是用肉眼看。所以佛說有五眼,有慧眼、有法眼、有天眼、有佛眼,五眼圓明。什麼樣的人證得五眼圓明?五眼前面我們學過,大乘經上講八地以上。實際上圓教初住以上都有,但是真正的現量境界,十住、十行、十回向,甚至于十地前面的七地都沒有看到究竟,八地以上就究竟看到,徹底看到了,所以他說出來。
物質現象,物質到底是什麼?究竟徹底,現在科學家證實了。我們聽到那個報告也非常驚訝,八地才能見到,你怎麼會見到!科學離不開數學,這是非常高深的數學,從數學裏面發現有此可能,然後再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一步一步的深入追蹤,到最後搞清楚了。他所使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是同一個原理,就是分析。一般人認爲最小的物質是細胞,那是最小的。可是細胞再分析,才發現細胞是原子組成的,發現原子,認爲原子是最小的物質。原子的發現,八十年前,二十世紀的初期發現原子。這八十年來很有成就,技術愈來愈先進,愈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