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五、六月之間,有叁十米的海嘯,現在沒有了。我們就知道人心向善,向善的人多了,災難就減少了。

  現代量子力學這些報告,一般書店上都可以買得到,這個對我們很大的鼓舞。我們的意念可以控製物質現象,太空當中也是物質現象。科學家甚至于告訴我們,念力能量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意念能量真正能夠集中一點,佛經上說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辦」。辦什麼事?讓星球在太空改變軌道,這麼大的能量。有這種能量,地球上這些災難把它化解不難,不是難事,小事一樁。你看,這樁事情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就知道了,也就講得這麼清楚,我們聽不懂。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很熟,我們也都記得,也都能說得出來,可是真正的意思不懂。現在被科學說明、證明了,我們相信了,希望我們能把它用在我們自己身上,用在自己的身心,身心健康,不必找麻煩。我們現在老化了,要講求運動,需不需要?不需要。你看一些老和尚,每天盤腿面壁,一天坐十幾個小時,沒事,他一點運動都沒有。身體爲什麼那麼健康?心清淨。心健康,所有物質現象沒有一樣不健康,以心控物,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現在最麻煩這個心太亂了,雜念、妄想怎麼清都清除不了,前面清除掉,後頭又來了。這是什麼原因?佛給我們講的這些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我們聽懂了,做不到,沒有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如果真把它變成生活的話,問題馬上就解決了。

  早年,我跟李老師在一起生活,這個老人一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跟他學,我也一天吃一餐,我吃了五年。但是我的一餐吃得比他多,他一餐那個時候臺灣錢兩塊錢就夠了,我要叁塊錢,兩塊錢吃不飽。他一個月的夥食六十塊錢,我一個月的夥食要九十塊錢,九十塊錢那個時候合美金兩塊多,將近叁塊錢;李老師六十塊,臺灣錢六十塊合美金不到兩塊,一塊多錢,你說生活多容易!永遠不要求人。我在那段時期得到一個結論,我向老師報告,請老師印證。我發現,身體能量的消耗,應該是百分之九十都消耗在妄念上,妄念愈少,能量消耗就愈少,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出家修行人沒妄念,一天一餐足夠了。我這個看法老師同意,給我證明確實是這樣的。因爲我們在臺中發現,李老師的工作量很大,他的工作量是平常五個人工作的工作量。要跟他見面,必須一個星期之前通知他排時間,臨時的時候決定你插不進去。忙到那個程度,一天一餐。所以我們想到,消耗能量不是在這上,是妄想,妄想消耗能量太大了,工作無論是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都不大。所以佛提倡的日中一食,是可以做得到的,那要減少妄念,心地清淨。妄念多,必須要那麼多的熱量,沒有,沒有你身體支持不了。所以這樁事情不能學的,是一種自然的,心愈清淨,妄念愈少,自然就減少了。

  佛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他證得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身體還在這個世間,他的飲食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心比他更清淨,辟支佛是半個月吃一餐,他一餐就夠了,半個月補充一次。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在這個世間是示現,他可以不必吃飯。釋迦牟尼佛每天托缽是示現,是給我們看的,讓我們多看,慢慢覺悟到。他需不需要?他不需要。我們看他是肉身,實際上他能用他的念力把肉身轉變成法性身,我們看不出來。諸佛菩薩在人間現身說法,那個現身也都是教學,身教,身語意叁輪施教。

  銀河系,我們看到天文的星圖,現在照相照出銀河系的樣子,放大給你看。確實它像一個碟,兩面薄,當中很厚,佛形容它爲須彌山。大海不是我們地球上的海,是星球跟星球當中流的氣體,這個氣流,氣流就像海水一樣,是說的這個,統統是用比喻說的。這些黃念老在注解裏頭都說得很多,我們看佛經,佛說的這些比喻,實際上指的是什麼要清楚。

  所以須彌山是一個世界的中心,翻譯爲妙高山,這個是形相,銀河系當中高起來的。「《慧琳音義》曰:唐雲妙高山,四寶所成,故曰妙。出過衆山,曰高。或雲妙光山」,爲什麼?「以四色寶,光明各異照世故」。它有很多名詞,都是佛在講經說法說出來的。也叫「安明山」,明是妙光,這個裏頭含著清淨無垢,安是定、是不動。《宋譯》本裏頭說,「堅固不動,如須彌山」,這是比喻,我們這個世界上大山它不動,凡是比喻不動,都用高山做比喻。「今以此爲喻者,以須彌乃四寶所成,表菩薩之菩提,乃萬德之所莊嚴。山之妙高喻此菩提,更無有上」,取這個意思。山有寶,這是一般人都有這個常識,有寶石。除金銀這些礦産之外,金銀銅鐵錫叫五金,山上有這些礦可以開采。除這個之外,有很多寶石,像金剛鑽、瑪瑙、琥珀,這些一般大山上都有。寶放光,這個光是反射光,也有的所謂吸取日月之精華,天天受太陽照,太陽的光跟熱它吸收了,有時候在夜晚你能看到光。這是所謂物質稀有就稱之爲寶石,用它來比喻智慧,來比喻覺性、覺悟。

  「山之妙光」比喻自性智慧光明,「常照世間」,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間人不知道。「山之安明」,安是定的意思,「顯妙定,如如不動。明喻潔淨,如寶無垢」,特別是玉石,透明、清淨,一點染汙都沒有。「威光者,威德之光」,這個光就是「智慧之光」。「《魏譯》作慧光明淨,超逾日月」,智慧光明它的光明跟潔淨超過日月。「《會疏》雲:超逾日月者」,爲什麼說超過日月?「日月有虧盈,慧光不然」。日有日蝕,月有滿月、有半月,這是月亮繞著地球公轉,角度不一樣産生的變化,它不圓滿,智慧光明是圓滿的。「日月有出沒,慧光常明。日月不照心內,慧光能照。日月不周,慧光周遍」,這個周就是周遍。故雲『自身威光,超于日月』,經典上所說的這些光,統統都是自性光明。往生到極樂世界,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人身都放光,所有一切物質現象也放光,樹木花草都放光,光明世界。那個世界,光不是從日月而來的,一切萬法本體有光明。所以常寂光也叫大光明藏。

  這些光明遍照法界,我們今天沒看見,是我們的眼出了問題,有故障;耳,極其微細的音聲我們都應該聽見,也聽不到了。這個故障從哪裏來的?佛給我們講,從煩惱來。你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你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無量的分別;有見思煩惱,你的看法、想法全錯了,不是事實真相。第一樁錯誤就是把身體當作我,一天到晚爲這個假我在操心、在忙碌,忙到最後怎麼?一場空。真我?真我忘掉了。我們今天真是非常非常幸運,這一生當中你能遇到《無量壽經》,你能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這是多大的福報。它這個裏頭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身不是我,自性是我,法性是我,法身是我。我們怎樣爲這個法身,不要爲這個假身?信願持名就是爲真我,這法子妙絕了。我們要爲真我,真我是帶得走的;這個身帶不走,身外之物一樣也帶不走,爲它操心幹什麼?沒有這個必要,徹底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真正愛自己,把真我找回來了。找回真我,這個人就叫成佛,成佛是什麼意思?把真我找回來了。

  下面說『雪山』,「雪山,即大雪山。南瞻部洲,此山特高,冬夏積雪,故名雪山」。佛經上講的南瞻部洲,就是指地球。雪山在哪裏?地球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終年積雪。這個山在北印度,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尼泊爾,就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這個山北面是西藏。所以印度人、西藏人都把它稱爲大雪山。「雪山潔白」,幹淨,終年積雪,一點染汙都沒有,用它來比喻「戒德」、比喻「定淨」,持戒的人一絲毫染汙都沒有。持戒的人自己修得不錯,不能感化別人,甚至于別人見他,跟他距離遠一點,那個人是持戒的人,對不持戒的人瞧不起。這是什麼?有戒沒有慧。有戒、有慧就不如此。惠能大師具足戒定慧,我們在《壇經》裏面仔細去觀察,惠能大師之爲人非常謙虛,對任何一個人都從內心裏流出那種誠敬。所以別人尊重他、喜歡他,一絲毫傲慢都沒有。

  我們再從《阿含經》去看釋迦牟尼佛,佛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對一切衆生恭敬、謙虛。世出世間法最嚴重的障礙就是傲慢,孔子在《論語》裏頭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則不足觀已」,就一筆勾消了,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怎麼?真的就是謙虛、就是恭敬,那是真的。如果自己戒行修得很不錯,眼睛長在頭頂上,瞧不起一切人,批評這個沒有持戒、那個又犯戒。諸位想想,他已經在破和合僧,破和合僧這個罪在哪裏?在無間地獄。那還不如不持戒,不持戒他還不會破和合僧,持戒惹這個麻煩來,造這麼重的罪業。這就是有戒沒有定慧,常常輕慢這些人,不可以,他的清淨心現不起來,平等心現不起來。清淨心現起來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我們細心去觀察,他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要到處批評,他的心根本就不清淨。他這個戒是外表、樣子,有外表的形式,沒有實質的內容,這是假的。

  所以真正要學佛法,佛說了,末法時期要學大乘,正法時期學小乘。爲什麼?正法就是人老實,學小乘就能證阿羅漢果。末法時期人的思想開放,一切都開放,不是那麼拘謹的,大乘是開放的。所以人喜歡大乘,不喜歡受這些拘束,大乘能契末法衆生的根性。大乘求智慧,智慧從哪裏開始?還是從戒律開始。戒不清淨哪來的定?所以你要曉得,持戒爲什麼?是爲得定。怎麼樣得定?真誠恭敬裏頭就得定了,定能開慧。戒律持得再好,不能得定,心裏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還有自贊毀他,自贊毀他就破戒了,破了菩薩戒。《瑜伽戒本》裏頭,自贊毀他是重戒,那罪很重,我們想想就知道,破和合僧。再不好的出家人,我們都不能批評他,他的那一分功德,世間人比不上。他那一分什麼功德?假樣子,讓人民看到,這叁寶,他種善根。這個別人沒有,他那個樣子他有這個功德。你看鄉下愚夫愚婦一看到就磕頭頂禮,那恭敬,他真修功德。所以破戒比丘他也修不少好事。業因…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