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完全通達的菩薩沒有兩樣。菩薩做到,他也做到,菩薩是一切明了,他一切不明了,但是明了、不明了是另外一樁事情,他兩個都做到了。兩個都做到了,往生的時候,品位兩個就會一樣高;到極樂世界,他智慧就開了,這個我們能相信。人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是遇緣不同。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那不能開悟的人,見到阿彌陀佛就開悟了,緣不一樣。所以我們往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第一樁大事,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不足以爲道。天上人間再不想了,那是什麼?那是搞生死、搞輪回,不能幹!這是叫甘露法。
「雨者,如天降雨,普潤叁根」,故雲,『潤衆生』。天降雨是平等。普潤叁根,叁根是大樹,它盤根錯節面積大,吸收水分多;第二小樹,小樹還沒有長成,它吸收的水分少;第叁種是小草,它更小,一點點水分它就夠了。可是天上降雨是平等的,你看那個大樹、小樹、小草,吸收的水分不一樣。這個比喻衆生,上根的人一聽到佛法,大徹大悟;中根的人聽到佛法,有覺悟,沒徹底,還有疑問;下根的人可能他聽不懂,而且沒有耐心,聽幾句聽不懂,他走了。這個我們也常常看見的,坐在前面想聽,聽了五、六分鍾,沒有什麼味道,走了,沒有耐心、沒有福報。
「《法華經》曰:我爲世尊,無能及者」。這佛自己說,世尊在世出世間爲大衆尊敬的人,這是個好老師。佛能做到的,一般人做不到,這是無能及者。哪些事情?「安穩衆生,故現于世。爲大衆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你說佛多慈悲,給我們說出來。但是衆生怎麼樣?衆生沒福,不認識。今天社會動亂,迫切需要真正的智慧來化解問題,最重要的是讓大衆恢複自信心。現在最大的艱難是衆生把信心失掉了,對自己沒有信心;兒女對父母沒有信心,父母對兒女沒信心;工作崗位上,領導對被領導沒有信心,被領導對領導沒有信心,這怎麼得了!這社會怎麼能不亂?
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胡秋原先生還在世,這是臺灣一個著名的政論家。我有緣跟他相識,他對我們這晚輩很愛護,見面總是很多教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說的,我們今天整個問題結症在哪裏?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這一代人對傳統不相信、對祖宗不相信、對幾千年聖賢的業績不相信,那西方的東西也知道得不夠清楚,這是最大的憂患!胡先生過世也多年了,留下來的著作很多,有一部分我們以前都讀過。今天的社會,說到這裏,我們就會非常感激英國湯恩比博士,他真的見到了,他說這些話是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代那個時候,他年歲也很大了,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那就是叁十年之後,你看人家看這麼遠,叁十年之後,看到社會動亂,解決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
那今天孔孟學說爲什麼解決不了、大乘佛法解決不了?我們對它不認識,沒有信心。讀古書,那個讀法跟現在人讀法完全不一樣。第一個是心態,真誠恭敬,現在這個心態沒有了;第二個是要找它的原理原則,掌握它的原理原則;第叁個活學活用,經典上講的原理原則永恒不變。我們看看漢朝時候人他怎麼用的,唐朝時候人怎麼用的,宋朝時候人怎麼用的,那從哪裏看?從注解上看。你看漢朝人的注解,就是當時他們起作用的。唐朝社會跟漢朝不一樣,如果一樣,古人注的就可以,爲什麼要重新再注?就是時代不一樣了。這個時代怎麼用法,推陳出新,所以我們不能讀古書的時候依古人注子,那就錯了,從它那裏推出新的,你看他時代怎麼用法,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麼講法,應該怎麼樣用它,活的!如果經講的依照他那個注解,注是唐人注,還叫我們回去當唐朝時代的人,這就錯了!這個人家搖頭,就不相信。
所以那個像樹木一樣,主幹是一個,你看它,每一年發的新枝不一樣,每一年結的果實不一樣。你從它的這個樹、這個幹,一層一層的達到那個巅峰,巅峰那個樹尖尖端是什麼?那就是現在的。現在跟過去是一脈相承,關系不能斷,要從那裏吸取經驗,今天我們用怎麼用法,才能解決現前的問題。這叫會讀書、活讀書,不是讀死書。經典上全是活東西,死東西怎麼能傳這麼多年?早就被人淘汰掉了。凡是能夠留下來的,幾百年、幾千年的,活東西,真的是寶!一個人一生當中,確實有精華、有糟粕,糟粕在他自己那個時代就淘汰掉了,留下來的是精華。這個精華再經過別人淘汰,編《四庫全書》的時候,那是一個大淘汰,你就知道這些人真懂得取精用弘,知道古籍裏頭有寶。寶拿到現在怎麼個用法,一定要懂得。
這個地方說的,世尊,你看看,我們就應該要跟他學,他在世教學,無能及者,爲什麼?他能夠安穩衆生,那現在我們就需要這句話。如何幫助社會安定?如何幫助社會穩定?這是我們常常耳聞的。要社會安定、要社會穩定,找佛就行了,湯恩比知道,別人不知道。佛的教學方法在本經經題上顯示得非常明白,先把果德告訴你,果,你一聽到歡喜。你看經題上的「大乘」,什麼叫大乘?大乘是智慧,有智慧就能解決問題,這是佛法的根,本經裏頭真實智慧;「無量壽」,真實之際;「莊嚴」,真實之利,這都是我們要的,這是果。果從哪裏來的?果從因來的。因是什麼?因是「清淨」,清淨離一切染汙,身心清淨,煩惱解除了;第二,「平等」,平等是我們經上講的叁無差別,真平等,平等,業障消掉了;後頭「覺」,覺而不迷,它怎麼不能解決問題?修因致果,這都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的,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你看今天社會動亂,由于人心不平、人心的染汙,妄想雜念,都是這些。本身是這樣的,你接觸外面境界也是這樣的,就唯恐你不亂。不但自己身心不安,憂慮煩惱重重,還帶給社會這麼多災難。這是什麼?這是依報隨著正報轉。解決之道,首先如何恢複身心清淨,恢複我們的健康,那就要把欲望降低。欲望降低,需要聖賢教育,需要因果教育。人要相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就不會胡思亂想。像袁了凡先生一樣,一天到晚都在定中,他沒有妄念。爲什麼他能到這種地步?因爲他相信一切命中注定,想也沒用,不如不想。遇到雲谷禅師,雲谷禅師告訴他,命中這個定數是你過去生中修的,修因得果報,不是別人主宰的;自己命中修的,你命就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可以改變。他明白這個道理,也是一聽覺悟了。
有改變的道理,有改變的方法,這個在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給我講得很清楚,「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就有感應。明理,智慧;斷惡修善,德行。你有智慧、有德行,你就創造命運。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與別人不相幹;與佛菩薩不相幹,與天地鬼神不相幹,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幹,真的叫自作自受。這種道理,佛經講得透徹,人人都明了,人人都願意做好人;人人都是好人,這社會祥和了,問題不就解決了!所以儒跟佛,這湯恩比所說的,你把這個道理明白了,方法懂得了,怎麼落實?落實的手段就是教學。
幾千年前中國老祖宗就提出來,「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是什麼?這是對從政的人說的。這個理念,我以爲在一萬多年前,老祖宗就教我們。教什麼?修身齊家,教學爲先,這真的不是假的。修身齊家,教學爲先,這個在沒有發明文字之前,老祖宗就懂得。因爲那個時候是小部落,不能稱爲一個國,上古時代沒有政治組織,都是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彼此守望相助,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都講求修身齊家。到以後,有大福德的人,有很多人尊敬他、信仰他,向他學習,慢慢組成一個大的部落。有大的部落,有國家的這種形態,有這些組織了,這才提出治國平天下。那個平是平等,天下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就是今天講的和諧世界。古人能做到的,全靠教化,不用戰爭做手段,用教學。中國上古時代就是這樣的,人民純樸,地大人少,所以沒有競爭的。人與人當中都懂得相讓,沒有相爭的,連個部落領導人都沒有人爭,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很有感受。
佛現在世間,爲大衆說甘露淨法,這個甘露是比喻純正之法。這個法要用老祖宗的話來說,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看看佛經上是不是說這個?我們老祖宗只是把題目說出來了,在佛法裏頭怎麼格物,把格物的道理說出來了;怎麼致知,致知就是開智慧。佛告訴我們,物欲,人之所愛,但是這個東西自性裏頭根本沒有,那是阿賴耶裏的東西,真如自性裏頭沒有。真如自性是真的,阿賴耶是假的,返妄歸真,就得把假的東西放下,真的自然現前。真的東西比假的不知道要殊勝多少倍,真的東西裏頭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應有盡有,一樣都不缺。所以聰明人明白了,他一定是返妄歸真。真是佛,佛的反面是魔,妄是魔。佛跟魔是一不是二,覺悟叫佛,迷了叫魔;覺了的時候佛心,迷了的時候魔心。魔心難過,你心要受折磨。所以佛法稱爲覺法,覺悟之法,手段就是教學。你看,教學講得徹底,從胎教開始,全世界人都沒想到,中國老祖宗很早很早之前就懂得,而且就真幹。
古代雖然是封建時代,封建時代有封建的好處,我還贊成。爲什麼?領導權沒有人爭。這種爭領導權是很殘酷的事情,互相殘殺。李世民爲爭皇位,把哥哥、弟弟都殺掉。他的父親對于兒女非常愛護。你看,兄弟叁個人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話,那就是什麼?他太年輕了,讓大哥做皇帝有什麼不好,何必要爭?大哥做皇帝,肯定他做宰相,爲什麼?那個國家是他建立的。這連他的父親都常說,是他的主意。他父親是個老實人,不願意造反,聽從隋炀帝的話。他看到天下有人造反的時候,他就叫他爸爸起義,割據這個地盤,他那時候封爲唐公,就以唐爲國號,天下是他打的。當時群雄違反朝廷,是他一個一個把他打平,統一全國。所以兄弟怎麼不和?怕就爭王位,這一爭…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