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0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就壞了。如果他哥哥、弟弟對這個情形當然了解,自動讓給他,相讓,問題就解決了;相爭,所以他得墮地獄,是爭到了,後來日子不好過。所以封建的好處,就是這個權力,古時候立的嫡子,嫡長子來繼承,避免相爭。

  古人相讓,這在中國曆史上都有記載的。周家開國的時候太王,大兒子泰伯、仲雍知道父親的意思,父親喜歡小弟。那他們兩個在時,繼承的時候一定是老大,老大不在是老二。這兩個兄弟遠走了,隱居了,找不到了,這位子只好傳他,滿足父親的願望。父親看中老叁,老叁是王季,老叁生了個兒子,文王,確實太王那時候就看中這個孫子。你看兩個,大伯、二伯都相讓,那是大聖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讓位!這些都與教育有關系、與環境有關系。

  唐太宗確實是太年輕,他們起義的時候,他十六歲就帶兵打仗,武藝高強,不曉得殺死多少人。曆史上有記載,他的弓箭百發百中,死在他箭下的人不曉得有多少。總歸都是教育出了問題。好在他確實心量很大,魏征是太子的部下、太子的心腹,他能夠用他,推心置腹,對他毫無懷疑,言聽計從,所以他有貞觀之治。我們細心觀察,你都看出來了,他是這個命,不用爭也得到。不爭,可能得到的時候晚幾年;你用這種爭奪的方法,那提早幾年,要造多少罪業,那要付多少代價,這不值得!人真正懂得因果,不爭了。對國家的貢獻,不一定要做領導人。如果唐太宗當年不爭,王位讓給大哥,自己最好搞什麼?搞教育,爲國家培養人才,爲國家製造聖賢,那我想唐朝不只叁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真那個根基紮得好,八百年是可以做得到的,那他在曆史上的地位超過帝王太多了,這都是他沒有見到的。

  教學,就憑他這個理念;這個理念,當時魏征一班人出的主意,編《治要》,《群書治要》,也可能他想到,把這個念頭告訴他們,編這套書。如果在唐朝,這六十五種書,如果在當時培養六十五個專家,每一個人專精一部,那還得了!那是一套什麼?活的《群書治要》。如果是那樣做的話,對于這個國家民族的影響就太大太大!中國這麼大的領土,這麼多的人口,六十五個人我相信不難找,找六百五十個人都找得到。十個人一個小組,這十個人專攻這一部書,那十個人專攻另一部,他將來在曆史上地位肯定超過孔子,帝王比不上。

  希望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要明白這個大道理,這是什麼?這救世界,不是難事。六、七百人這個小團體不算大,有一個大院子就可以了。這七百人等于說是一個研究機構,國學培養的一個基地,什麼人做,什麼人就是現在拯救中國傳統的大聖人。要像佛陀、菩薩那種嚴格的製度,解行相應,你學到真做到了。這六十五種是共同科目,學的人專攻,但是聽講,我講大家聽,你講我也聽,個個都是通家,個個又是專家,這真不得了!上一次我到臺灣,本來想跟馬英九談這個事情,他忙著競選。競選不重要,真正搞這樁事情,你要在競選演說當中說出來,我相信每個人都投你票。誰不歡喜?個個歡喜。

  民主,民主真的出了問題。去年的春天,好像叁月間,我在澳洲,陸克文的姐姐問我一個問題,她說現在歐洲人對于這個民主製度有懷疑,這個製度是不是好製度?提出這個問題來問我。我告訴她,不是最好的製度,如果是最好的製度,中國幾千年前就會開始。爲什麼不是最好的製度?任期太短,一般就是四年,四年能做什麼事業?又要忙著底下一屆的選舉,他的心不定。中國自古以來這個帝王製度是終身製的,他就想的很久,想到後代,他沒有完成的,兒子繼承做;念念想著爲人民,如果說爲自己一家,他的朝廷會被別人推翻。你看看曆史,每一個朝代皇帝,只要是自己圖享受,享受榮華富貴,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肯定被人推翻。那就是什麼?末代皇帝。你看開國前面幾代的皇帝,憂國憂民,所以得到人民擁護。這個製度比民主製度好!總而言之,教育最重要。如果沒有把人教好,什麼樣的好製度都會出問題;人教好了,製度不好也沒有事情,他會做好事。

  中國古人說得好,「法,國之本也」,法律、憲法,國之本也;人,「法之源也」,法的根源是人,人能夠執法、能執行。「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人重要!換句話說,國家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把教育辦好,把人教好,這才是天下第一等大事。中國古代這個政治組織,你能看出來,中國人這政治組織,宰相下面,古時候事情沒有這麼多,只有六個部。六個部,教育部排在第一,六部之首。宰相有事不能視事,禮部尚書代理,禮部尚書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你從這種設施,你能看出來,國家以什麼爲第一?以教育爲第一。教育帶頭,現在講挂帥,一切設施都是爲教育而做的,所以它社會安定。那現在不行了,現在誰挂帥?是經濟貿易。這是什麼?這是人之必爭,每個人都要爭的,社會不會安定。教育是教每個人都讓的,大家都讓,社會天下太平。人人都要爭,麻煩就來了。這是看中國古代爲什麼社會那麼安定。一個政權建立,就會出現一個盛世,就是天下太平。像漢、唐、宋、明、清都有超過一百年的安定和平,這太平盛世,人民安樂,國家富強,全是教育。

  中國這個家庭也是全世界所沒有的,這個很多人不了解。中國這個國家幾千來長治久安,最關鍵的就是家庭,家庭是國家的支柱。所以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沒有家,國一定亂掉。家肩負什麼責任?今天社會兩個重大問題,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養老,家庭正好把這兩樁事情承當了。每一個人生活在這世間,爲誰?他不爲自己,爲我的家。我要去做好人,祖宗有面子,爲我的家爭光榮;我要做不好事,人家不罵我,罵祖宗,說你祖上無德,祖宗沒有把你們教好。所以中國這個家,實在講,太好了!到民國年間,喜歡外國的小家庭,挺好,自由。自由是這個享受享到了,晚年的時候沒人養老。這個時候,你預先沒想到,你晚年怎麼辦?外國一些養老院,老了就送到養老院去了,你說多可憐!到養老院是舉目無親,知心的人沒有一個。進入養老院的,物質生活沒有問題,國家照顧到了,可是每個人都是癡癡呆呆,你看他那個內心多痛苦。

  中國在過去,晚年是人生最幸福的一個階段,養老,天倫之樂。年歲大了,不能再工作了,落葉歸根。根是什麼?根是老家,老家就是自己的大家庭。你看一生的奉獻、貢獻,工作賺的錢,有多余的統統歸到家裏,自己生活所需預留之外,全部送給家裏,這對家的貢獻。所以老的時候,家養老,回家養老。一個家庭,普通家庭叁百多人,興旺的家庭七、八百人,這麼大一個家族多少老人!老人天天在一起,都是自己親人,還有小孩統統在一起。老人娛樂的場所在哪裏?祠堂,祠堂裏頭開茶館,那就是他們每天聚會的地方。小朋友的學校也在祠堂,小朋友下課,就跟老人在一起聊天。天倫之樂,看到下一代長成,這是外國人作夢都想不到,你說這個製度多好!

  皇家帶頭。皇帝他也是一家,這一家是天下所有家庭的好榜樣。他要不能做出好榜樣,別人就要動他腦筋,就要革他的命了。他是全國家庭的好榜樣,就是皇帝做人,人,他是全國人民最好的榜樣,這個皇帝才做得穩,才做得長久。現在做總統不行,任期就四年,四年之後不是我了。你看,花那麼多錢,花那麼多財力,把這個位子爭到了,爭到,他要把老本撈回去。哪一個是真正爲人民做事情的,沒有私心的?找不著。

  我在美國住那麼多年,美國總是推行他們的製度好。我曾經公開給他們談過,在紐約,沈家桢居士請吃飯,有好幾桌,這當地美國人很多,我就告訴他們,中國的製度適合中國人,美國的製度適合美國人。譬如開店,中國這個店是老店,幾千年了,是子孫來繼承,老店,老字招牌;美國,你們是擺的攤販,都是從外國來的。美國當地人是土人,紅番土人,你們都是從外面來的,沒有曆史淵源,沒有這個文化背景,所以大家來是擺攤子。擺攤子,那我們只好選一個人做代表。可是老店不同,你不能讓人家老店放棄掉,叫他們的子孫都來擺攤販,這是不合理的。我用這個講,他懂,他們能聽得懂。所以說美國這個製度適合美國,不適合中國;中國那個製度適合中國,不適合美國。

  我很佩服孫中山先生。你看他在《叁民主義》講演裏頭,「民族主義」第四講。在他那個當時,他是周遊列國的,對于世界狀況他很清楚,他說外國只有一樣東西比中國好,就是機器。外國這個機器,發明機器比中國好,中國趕不上,除這一樣之外,他們沒有一樣東西能趕上中國的,中國好的東西太多了。很可惜,孫中山先生過世太早,他要能夠多活二十年,中國沒有今天的災難。走得太早了,這是中國人沒福報。

  滿清末後的一百年,慈禧太後執政,跋扈,疏忽了傳統文化,輕慢了佛陀教育,自稱爲老佛爺。清朝曆代皇帝都是叁寶弟子,對佛法非常尊敬。只有慈禧太後,她一當老佛爺,把佛菩薩放在兩邊。這個表法不好,讓一般人民看到,對佛法那種尊重心就降溫了,一直就降下去了,降到現在沒有了。所以,傳統文化沒落到今天,佛法沒落,慈禧太後是罪魁禍首。雖然她沒有滅法,但是她這種態度,讓人的信心喪失。兩百年之後看到後果,當時是看不出來,兩百年之後問題出來了,大問題!現在我們要不覺悟,再過二十年就沒有了,就整個斷掉了。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使命很重,傳統文化能不能往下傳,就在現在這一代人身上。我們過去在湯池辦這個實驗,我就跟老師說,我們的使命很重。如果失敗了,社會大衆就肯定了傳統文化沒有價值,可以完全不要;我們做成功,大家有信心,傳統文化還能傳下去。所以我們犧牲生命也要把事情做好,這個使命太大了。真的祖宗加持,那麼快就做成功。我又告訴大家,我們不能驕慢,不可以居功是我們做成的,我們沒這個本事,祖宗之德,叁寶加持,得要歸祖宗、要歸叁寶。雖然只有叁年,可是真的産生了影響,把…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