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一集) 2012/6/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頁,第一行看起:
『如淨蓮華』。「蓮華出汙泥而不染,蓮生泥中,表不舍衆生。出水花開,以喻菩薩離垢清淨,故曰離染汙故」。佛法常以蓮花表法,用得最多的,蓮花、卍字。卍字,佛的胸中,叁十二相之一,表萬德莊嚴,修萬德才有這個相出現。這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意思在這個地方,這不能不知道。再就是非常普遍的,就是蓮花,到處你看到蓮花,蓮花提醒我們不染汙。蓮花的根在池子底泥土裏頭,代表六道,那是染汙;蓮花的莖是在水當中,水代表清淨,四聖法界;花開在水上面,這是脫離了十法界。讓我們看到,常常想到,離六道還不行,要離十法界。能夠離十法界,這就是禅宗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出了十法界,他生到哪裏?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裏頭住的都是這些人,都是明心見性的,都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放下妄想是不起心不動念,一定要記住,起心動念就是妄想。
大乘經教佛常說,「真心離念,本性不動」。惠能大師見性,第四句話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不動是真性,不動的是真心,只要有念頭就是妄心,阿賴耶。阿賴耶念念不住,它是波動現象。所以整個宇宙的現象全屬于波動,物質現象,波動産生的;精神現象,就是念頭,也是波動産生的;自然現象也不例外。這叁種現象總包括了一切,全都是波動發生的。所以今天科學家提出弦的理論,這是正確的,跟佛經講的完全相同。人真正開悟了,見性了,性不動,跟六祖惠能講的完全一樣。性是清淨的,如淨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用在什麼地方?用在度衆生。自受用比這個還高,自受用連淨蓮花這個念頭都沒有。這是兩重意思,一個是對自己,度衆生要跟六道十法界接觸,示現在其中,但是不染著;第二個用意是幫助衆生,希望衆生效法,也跟菩薩一樣,在汙泥而不染汙泥,這才能成就道業。
宗門是明心見性,教下是大開圓解,開悟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通達明了。如果是有個問題問到你,你不能解答的,你沒開悟。所以,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知識,沒有學過你不知道;智慧不然,智慧,沒有學過的全知道,佛經上所說的無師智、自然智。道理很簡單,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于是我們就明白了,佛法不求知識。不但佛法不重視知識,中國傳統教育也不注重知識。注重什麼?注重戒定慧。佛法戒定慧叁學傳到中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這叫佛陀教育,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之後,世出世間全通了,無論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世界和諧,這種智慧你全有,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頭來的。我們老祖宗講「本性本善」,就這個意思,那個善的意思深廣無盡,善裏頭包括智慧。佛講得詳細,智慧、德能、相好,佛說叁個;中國人只講一個,善,全包括了。
這種學問一定從定當中得來。定從什麼時候學?從嬰孩時候就學,決定防止他胡思亂想。小孩也會胡思亂想,所以小孩教規矩,他就不胡思亂想。言行舉止要端正,從小教,這個教是父母做榜樣、做模範。古人懂得,世世代代相傳,現代人不懂了。所以《弟子規》是父母做給小孩看的,不是教小朋友讀的。父母在家裏面,小孩出生了,睜開眼睛,他會看,他就會聽,已經在模仿、在學習。中國人過去最重視的就是一千天,叁年,從出生到滿叁歲,這是紮根教育。一切不善不能讓他看見,一切不善不能讓他聽見,一切不善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個父母就會教了。父母在小孩面前表演的端莊、有禮,知道他在那裏學習,父母的表演就是教學。
這個叁歲紮的根,中國古諺語有句話所說的「叁歲看八十」,現在沒有,現在這句話講不通了,小孩叁歲他就學壞了。他看什麼、接觸什麼?看電視,電視全教壞了。上了學,中國學校我不知道,外國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電腦,他就懂得玩了。電腦裏頭亂七八糟東西多,小朋友晚上不睡覺,蒙在被子裏頭看電腦。家長高興,我的兒子真用功,你看,還在不休息,還在學習。他都不知道他看什麼內容。所以現在小孩難教,父母教不了,在學校,老師教不了。在從前,這句話沒聽說過,說小孩不好教,學生不好教,沒聽說過。我們這一生,上學念學校,沒聽過這個話。兒女沒有不聽話的,學生沒有不聽老師的。現在真沒有了。什麼原因?啓蒙的老師把他教壞了。富貴人家,夫妻兩個都上班的這種人家,小孩雇傭人來帶。傭人就是教他這些,讓小孩看電視,就逗他歡喜,他就不哭不鬧就好了。這就是教育從根上出了問題。
中國古時候,小孩聰明的,四、五歲就開始教他,教他識字。以前方塊字,一張紙上一個字,教這個東西。大概一盒方塊字,差不多有六、七百個字的樣子。學前教育,讓他先認識字,記得這個字。這都是防止他胡思亂想的辦法,讓小孩的心能夠定下來,這是手段。六、七歲了,那就上學了,私塾,私塾是老師教他,老師是身教第一,做榜樣給學生看。讀書,學生教讀,不講解,就是背書。背書用意在哪裏?不讓他胡思亂想,那手段!兩個利益都得到了,一個,他不胡思亂想,第二個,他能把古聖先賢教誨先記住,不懂沒關系,記住。古人的標准,這一段課文,老師教一段,念十遍就會背,這叫標准。如果十遍背不下來,減少。譬如念十行,十行是兩百個字,一行二十個字,古書都是一樣的,兩百個字,十遍就能背,大概大多數的小孩都可以。天資差一點,十行背不了,背八行、背六行,用這個方法。天分好的能夠念到四、五百字,天分好的。最好的可以念到七百字,就是十遍他就會背,這個人很少。大概四百字還差不多,四百字從前就是一頁,兩面。老師督促他,照著文章看著念一百遍。一百遍之後,把書本合起來背一百遍,這是天分好的。天分要差的,遍數加一倍,也就是妄念多的學生,看著本子念一百遍,背兩百遍。這有好處,他一生都不會忘記。
我們沒有受過這個教育,那時候太小了。李老師受過這個教育,所以李老師寫文章不要去查參考資料,他都記得,都小時候背過的。老師告訴我,我們小時候跪磚頭,背不出來的時候跪磚頭,吃過苦頭的。現在沒有體罰了,在從前,認真的體罰,學生是要吃苦頭,但是對他身體不會有傷害。那就背書,背書主要的用意就是防止他胡思亂想,東西記住是第二個,副的目標,有這種作用。所以有些老師選擇這些古籍,選個幾百篇讓小孩去背。爲什麼初小的學生,初級小學,七、八歲的學生,寫的作文,文言文,寫得很不錯,學作文?這東西背東西背多了,典故的意思要是懂得了,引經據典,隨手拈來。小學沒有講解的,老師講解是講故事,講孝悌忠信,講禮義廉恥,用講故事的方法講給小朋友聽,讓他學習。書本的講解是到大學,古人講的太學,這個裏頭有老師傳授,每天給你研究討論。
中國幾千年來這種教學法,如果沒有好處,早就廢除了。爲什麼世世代代都守著?世世代代家有孝子,國有忠臣,社會有聖賢,都是這麼教出來的。要求大徹大悟,如果家長要懂得這個道理,學生就一門深入。背書就背一本,把它熟透,透了之後,他就得定。不定什麼時間一觸動他,真的,他就開悟了。不一定是佛經,什麼東西都能開悟。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只要清淨心、平等心現前,後頭大徹大悟就非常有可能。悟了之後你再去看,看這些典籍,無論世出世間法,一看就明了。惠能大師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你向他請教,《壇經》上記載的都是佛法,除佛法之外,世間法我相信向他請教的人一定很多。家庭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當中遇到麻煩了,向他請教,他肯定教你。這個東西不記在經典裏頭,這是世間法。樣樣都通了。
中國人是修定、開慧,外國人搞的全是知識,知識很苦,爲什麼?廣學多聞,你不學你不知道。而且知識有局限性,知識不是圓滿的覺悟,所以它還有後遺症,防不勝防。今天全世界出亂子,知識,沒有真正智慧的人。因爲全是走知識的道路,從幼稚園到大學、研究所,全教的是知識。這個難!我們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不懂,他不相信。可是真正相信的人,這樣做的人,十年之後他變成世界上的超人,真正傑出的漢學家、佛學家。我們曾經在新加坡做過實驗,辦短期培訓班,一期只有叁個月,叁個月就學一部經。你看,同學們個個都能上臺去講,講得都還不錯,非常歡喜,覺得我們這個短期班收獲比佛學院叁年還豐富。那是什麼原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叁個月,只讓你腦子裏想一樣東西,不准想第二樣,就這麼個道理。短期一實驗,效果馬上出來了。早年,我在佛光山教學,我提出這個方法,跟星雲法師商量,他不同意。不同意就算了,我就離開了。爲什麼?我很清楚,照學校這種交叉排課的方法,佛學院叁年畢業,什麼都學不到。這真的不是假的,他們這些學生,畢業的學生告訴我。
我們自己能夠學到一點東西,在臺中十年,老師對我們教的方法是私塾教學法,就是一門深入。你學這部經,你老老實實學這一部,學這部經的時候不能看其他東西,世出世間所有文字不讓你看,就是叫你專心。這一部東西學,學到什麼程度?老師的標准很低,不是古人標准,古人標准要開悟,老師的標准是你上臺講這部經講得不錯。你真的要上臺去講,老師坐在最後一排聽,那時候沒有擴音器,坐在最後一排他要聽得清楚,你的音聲才及格。如果坐在後頭聽,聽不到你講的東西,聲音太低了,你不能學講經,淘汰掉了。所以他坐最後一排。我們教室也不是很大,大概有我們攝影棚兩個大,這種教室,你的音聲要能灌注。所以我們從這個路走過來的,才知道老方法…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