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  2012/6/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六页:

  在第一行里头有一句话,在此地我们得补充一下。最后的一句,「故三无差别」。三无差别,我们在经论、在祖师大德注疏里头常常看到。这个地方有一点参考资料,我们利用这个地方把它补出来。三无差别,是《三藏法数》里面的一段,出自《华严经疏钞》,「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没有两样。「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第一个,「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着重这个地方的一念,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把它换算,一秒钟能弹五次的话,那这个数字就是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一念。这个一念,真的,心、佛、众生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凡圣不二,万法一如,这一念具足十法界、具足十如是。十法界,《华严经》上说的,这个十界,末后这里括号注解着,「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这是四圣法界,诸佛如来的净土;下面有「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这就是六道轮回。六道是诸佛如来的秽土,这个秽就是有严重染污,愈是往下染污愈重,染污极重的是地狱。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最重要是人心,人心跟外面环境是决定相对的,人心染污,环境就染污,人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确确实实是境随心转。我们心地清净,我们身心健康,一点问题都没有。心要是有妄念、有杂念、有很多欲望,身体一定不好。确确实实念头影响着物质世界,这现在科学家都给我们证明了。我们要能够善用,就是善用心,让我们身心健康,居住的环境没有变异、没有灾难,这是我们能做得到的,至少我们居住的小环境、小圈圈没有灾难。

  我记得汶川地震那个时候,我住在庐江,在实际禅寺讲《华严经》。这发生了一个奇迹,这个地震的波动遍及很大的一个地区,庐江北面的有,往东面的,连江苏都有,南面江西也有,唯独庐江,有测验地震的,没有测出来。我们在那里讲《华严经》。所以你细心去观察你就晓得,那增长我们信心。我们现在居住在海岛这个地方,这最怕的海啸,有人告诉我,海啸大概在海当中的时候,它就渐渐小了,波浪就小了,到这边就没有了。要学到之后就得要用,我们心里很清楚,外面也不必说,劝人家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真正能做到四好,我们自己很幸福。这个地区好人愈多,能量愈大,这个地方灾变就很少。

  「十如是」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这个十条,世尊在法华会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众生的性跟佛性是平等的,「初无有异」,没差别。「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这叫心无差别。心是自性,在万法上讲,讲法性,有情众生称佛性,其实是一个性。我们跟佛没有差别,我们跟一切万物没有差别,跟山河大地也没有差别。今天科学家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没有差别,所有一切现象统统是心生心现,也统统都是识变的。识是妄心,心是真心,真妄不二,真离不开妄,妄也离不开真。因为有妄,才变成十法界,十界十如。十界十如识变的,体,体是心现心生的。这是什么?说明彼此的关系,它是一体。

  第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他开悟,他悟了,明了、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十法界、觉悟十如是是一不是二,他成佛了,「而成正觉」,这就是成佛了。「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佛所觉悟的就是众生所迷的,众生迷的是佛所觉悟的,迷悟不二。悟的什么?悟的是十界十如。通常经上还有说百界千如,就是每一界,十界每一界里头都有十法界,就变成百界;那十如是,每一个法界里头具足十如是,一百法界就千如是。这经上我们会常常看到,百界千如,一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学佛就加强信心,我们为什么能成佛?为什么能往生?为什么往生有人品位会那么高?我们的体是一个,只是迷悟不同而已。

  这些经论我们常常读,读多了,印象就深刻。印象深刻,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提起观照。什么时候是迷?放不下的时候就迷,执著就是迷,分别就是迷。在这种情形之下,想到百界千如,那个执著自然就淡化;这个淡化,往生品位就会提升。都要在日常当中去练习,一天有个一、二次想到这些问题,把它养成一个习惯,真的,到临终往生的时候就非常管用。这说出这经不能不听,听经对我们的好处太多,特别是我们没有开悟,经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这一部经就够了,这部经解里真的它所引用的统统都有,重要的开导全在这里头。

  「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无差别」。一切法的真相,这个实相就是真相,到成佛的时候,彻底明了了,这佛没有差别。你看心没有差别,我们的心跟佛心、跟一切众生心、跟天地鬼神心没有差别;佛也没有差别,佛跟我们没有差别。

  第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九法界众生是讲的有情众生,从菩萨讲到地狱。实际上这个还包括十法界里头的佛,为什么不说佛?因为前面有佛无差别,他包括到那里去了。所以这个地方的众生;十法界里面佛,虽然是相似即佛,不是真佛,也沾了光,排在那一类去了;你看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跟佛没有两样,跟心没有两样。所以心、佛、众生是一体,不能分,相有,心是一个,相上有差别、事上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众生「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这三无差别很重要。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往往在经上看到佛说的这些境界,我们总有怀疑,那么高的境界,为什么我们造作罪业的众生能证得?这跟你讲理,理上没有障碍。那事上?事上完全看你迷悟的程度,也就是你信心的程度。你真信,那境界就很高;你有怀疑,那就有障碍,那就往下坠落。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品位,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的,上辈往生;带着有疑问的,就变成中辈、下辈。对佛不疑、对心不疑、对众生不疑,这个好!

  我们再看今天要学习的经文,最后一行,「利他德大」。前面讲是德用自在,这利他德大。请看经文: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雨甘露法。润众生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如净莲华。离染污故。如尼拘树。覆荫大故。如金刚杵。破邪执故。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这一段经文,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了,对我们很有受用。在这个动乱的社会、灾变的地球,我们的心会如如不动,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这样子容易得念佛三昧。

  『法音雷震』,「经云:佛语梵雷震。雷音远闻,震惊世间」。打雷,有不少人害怕,真的惊慌失措,这我们都看到过,佛在此地用这个比喻,震惊世间,「以喻法音,能觉群迷」。佛说法的声音能让我们震动,这个震动是破迷开悟,这是佛法对一切众生无比殊胜的利益。「觉未觉者」,觉是震惊觉悟了,哪些人?没觉悟的人。「使未觉之凡夫得以觉醒」,那这也是事实。有根性利的人,听了佛法,他明白了、他觉悟了。但是还有很多听了之后,他没有觉悟、他没有醒过来。这是什么原因?第一个,善根有问题,一切众生善根厚薄不一样;第二个,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薄一点的人容易觉悟,烦恼习气深的人就比较不容易,难一点。但是,如果持之有恒,早迟总会觉悟,就是耐心,锲而不舍,古德所谓的长时薰修,他就觉悟了。那这也是要有缘分,要有环境帮助他,这是属于各人福德因缘不相同,遇到有好的环境修学,福分!这个福分要能抓住,那是他的智慧。真实的福报,有人照顾,一心念佛;照顾的人懂得佛法,照顾得很如法,不干扰他修行。

  『雨甘露法』,这个雨是从上降下来,当动词用,就是落下来,念去声,当动词,「此以甘露喻佛之教法」。甘露是天人的饮料,经上讲天人最好的饮料称为甘露,常饮甘露,这人就不会死,叫不死药,这也是个比喻。天人寿命长,还是有到的时候,所以他不究竟,他不是无量寿;无量寿只有极乐世界,真无量寿。天人天天饮甘露也不行,寿命到了的时候,他还是要轮回。此以甘露喻佛之教法。「甘露使人起死回生,佛之教法,能令众生,永断生死,得大涅槃,故曰甘露法」。我们晓得甘露法就是比喻大乘经教,那这一部《无量寿经》是甘露当中的甘露,精华。

  我们善根不足,要好好的栽培善根。用什么方法栽培善根?多听经,这是栽培善根的方法,多听之后,慢慢都听明白了。听不明白的时候多听,听个十遍、听个二十遍、听个三十遍,明白了。明白,你就真信,真信就是善根出现。真想往生、真愿往生,这善根具足了。有怀疑,就得用这个方法。没有怀疑,一向专念,那你善根福德具足。一心专念是福,没有怀疑是慧、是属于善根,一心专念这是福,所以念佛,福慧双修。如果有怀疑,他也念,这是修福,里面慧就差一点。完全相信,但是念得很少,那慧多一点,福少一点。最好是福慧都要多,那就是信愿持名圆满具足,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慧。

  所以古人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为什么?那一声佛,你说福慧增多少;说话的时候,不但没有福慧,还造业。然后我们就看到,一些阿公阿婆一天到晚在念阿弥陀佛,古大德说,那一种人暗合道妙。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所做的、所表现的、真干的,跟那些…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