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四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們明了。什麼叫外道?這個地方講得很清楚,「于佛教之外立道者」,與佛法不相應的,「行于至理之外者」,修行違背自性,這都叫外道。「《資持記》雲: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這是外道。「《天臺淨名疏》」,《維摩诘經》的注解,智者大師著的,「法外妄計,斯稱外道。又《圓覺經集注》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你看這引經據典,集注。「又《俱舍玄義》雲:學乖谛理」,谛是真俗二谛,「隨自妄情,不返內覺,稱爲外道」,這是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心性當中求,這稱爲外道。「又《大莊嚴法門經》曰:文殊師利問金色女,誰是外道。女言:于他邪說,隨順忍受,是名外道」。這一句說得好!他,是佛教之外的,依照他們的方法去修行,這叫外道。

  「外道種類多少,諸經不一。《大日經》有卅種;《涅槃經》等有九十五種。《華嚴經》與《大智度論》則爲九十六種」,這九十六種裏頭把阿羅漢算進去,爲什麼?「蓋因以大斥小」,大是大乘,大乘責備小乘人,「所謂九十六種者,其中一種乃聲聞道」,小乘人只顧自度,不願意度衆生,所以把他算成外道,這就是九十六種外道的來由。「《百論》雲:順聲聞道者,皆悉是邪。聲聞雖屬如來正教,但是權法,故亦與余九十五種外道並列,而稱九十六種」。你看大乘多嚴格,換句話說,不求無上菩提者,那就是外道。無上菩提是成佛,你只求做個阿羅漢、辟支佛,這就算你是外道。菩薩不算,爲什麼?菩薩志願是求佛,是成佛果。凡是目的不是在成佛的,這都是外道,這個說法說得好!

  「以此金剛山喻」,金剛山比喻,「菩薩智慧堅固,一切魔外,不能動搖」。在此地是勸我們,我們今天遇到淨土法門,正中之正,一乘當中的一乘,可以說保證我們這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爲什麼說我們這一生生淨土是一生成就?往生淨土不是死,這一點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死了那是來世,不是,往生是活著去的,沒死。阿彌陀佛來,你看得清清楚楚,你跟阿彌陀佛走了,這個生滅的身不要了,這不是我。所以他是一生,他不是第二生,不是像六道裏投胎又去找個身,不是!這個身丟掉了,你看你自己坐在蓮花裏頭,蓮花,這合起來了。在花裏面你的身體就産生變化,就好比那個蠶,你看蠶吐絲,結了個繭把自己包在裏頭,過一段時期,它在裏頭有變化,它變成蛾,長翅膀了,它出來了,跟從前完全不一樣。我們也是的,看到自己進入蓮花,在蓮花裏面,我們的身體變了。變成什麼身?法性身,這個不得了!法性身不是阿賴耶。

  我們今天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今天的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往生極樂世界,在蓮花裏面,阿彌陀佛他的本願威神功德把我們改造,把我們的身變成法性身。法性身不生不滅,法性身不是波動現象産生的,所以它永遠不會變,無量壽,沒有老衰的相,就是極樂世界沒有生老病死。整個變過來了,蓮花開了,那個身相跟阿彌陀佛身相一樣,阿彌陀佛多麼高大,你也多麼高大,阿彌陀佛的相好你樣樣具足,完全跟阿彌陀佛相同。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要知道。

  佛爲什麼要把往生極樂世界人,個個都變成這樣的相好光明?是因爲看到十方諸佛刹土相貌不一樣,不一樣就容易生煩惱,相貌好的人傲慢,自以爲不得了,相貌不好的人就自卑感,覺得不如人。這不是叫人生煩惱嗎?如果相個個都一樣,都跟佛一樣,這大家都歡喜,佛這個願是從這個地方發的。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人的體質,紫磨真金色身,真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隨順衆生說的,實際上不是的,我們看《觀無量壽經》就知道了。《觀經》上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裏面都有無數的佛菩薩,這個化身,佛菩薩,到十方世界度化衆生。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差別。如果在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修到這樣的相好身,那要到無量劫生生世世積功累德。但是在極樂世界,這一生就成就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一般人講,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不敢相信、不敢接受,叫難信,可是真容易修,難信易行。那最困難的,難信我們相信,那易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們要記住一個例子,宋朝瑩珂法師,這個例子應該把它寫成大字,擺在我們案頭做爲座右銘。這是一個破戒作惡的出家人,難得的是他相信因果,常常檢點自己的行爲,必定墮地獄。但是自己劣根性很重,自己不能控製自己,禁不起誘惑,這是他的大病,他很不容易改。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辦法救他,讓他不墮地獄。有一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每看到一個人都感動得流淚,痛哭流涕,看完之後,決心向這些人學習,求往生。他把寮房門關住,不吃、不睡眠,一句阿彌陀佛念了叁天叁夜,真誠心把阿彌陀佛感動來了。佛來安慰他,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等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瑩珂這個機會抓住了,他不放棄,他向佛祈求,十年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就去。佛很慈悲,就答應他,好,叁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他把寮房門打開告訴大家,叁天之後他往生。廟裏的人沒一個人相信他,像你這個,造這個惡業,念叁天叁夜,你就能往生?沒人相信,好在叁天時間不長,看叁天之後,你往不往生。叁天之後真往生了,大家相信了。

  他這一往生度多少人,讓多少造作罪業的人生起了信心,知道什麼?我們還有救,他造的罪業比我重,我還沒有他那麼重,他叁天都能往生,我怎麼會不往生?最難的是信心,一點都不能懷疑,叁天叁夜把阿彌陀佛念來。有沒有經典做依據?有,《彌陀經》上就是的,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他還叁天。還有更厲害的,一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個例子決定不是假的,瑩珂是宋朝時候人,決定不是假的。那個張善和,那是唐朝時候人,那是個屠夫,殺牛的。那說明什麼?臨終最後的一念,他沒有斷氣,地獄相現前,這經上講的,那麼多牛頭人要來索命,這大聲念佛的時候,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出現,帶他往生了。這些都是四十八願有的,我們看到古人遇到這些事情,真的發生、真的兌現了,說明彌陀的本願,願願真實,沒有一願是空過的,我們要真相信,不能懷疑,只有往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

  到極樂世界,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最大的好處,不要飲食。營養從哪裏來?自性功德是營養,不求外面東西。身體幹淨,沒有染汙,身體是透明的,像琉璃一樣,真正是金剛不壞身,不需要睡眠,精神永遠飽滿。阿彌陀佛的教學沒有中斷,所以在彌陀講堂聽經、學習,同時,身在講堂沒動,聽佛講經說法,同時自己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化身出去,到哪裏去?去拜佛去。十方無量諸佛刹土,都以自己的化身去拜佛、供養佛、聽佛講經說法,你說這得了嗎?極樂世界的人修行一天功德,在我們這個世界修無量劫都比不上,你怎麼可能親近無量諸佛如來,怎麼可能聽這麼多佛給你講經說法,到極樂世界就行了,不到極樂世界辦不到!這些理事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般若經》上佛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我統統不要,我就要阿彌陀佛。我連《華嚴》、《法華》都不要了,我就要這部經、就要這部注解,我天天學它,天天念佛,我決定得生,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再把關系給你說清楚,你就更有信心,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什麼關系,跟極樂世界是什麼關系?最近這個十年,我們提倡中峰禅師的《叁時系念》,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修這個法門。中峰禅師在系念佛事當中開示,有一句重要的話告訴我們,「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什麼?這說關系,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是我們最親的人,極樂世界是我的老家,我要回去哪裏會有障礙!沒有障礙。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裏頭搞輪回,那是到處漂流,現在明白了,落葉歸根,回老家去了。彌陀天天在盼望著,如慈母在盼望兒子回來,我們絕不能辜負阿彌陀佛的心願。

  到極樂世界,一生決定成佛,無論生哪個品位不在乎,不必去計較,爲什麼?它平等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所以無論什麼人來勸你學什麼法門,一概謝絕,謝謝他,我還是念阿彌陀佛,我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要學。阿彌陀佛自己親自來教我學另外一個法門,我也不接受。這話不是我說的,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裏面說的。說明什麼?你的信心堅固不動。阿彌陀佛來給你說,我還有個法門,比這個法門更好,我們都不接受,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就決定得生。這部經是我們往生的保證書,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護照,在我們自己手上,可不能丟掉。

  好,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明德行圓備」,經文有叁段,第一段「調伏自他」,請看經文:

  【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衆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癡暗。淳淨溫和。寂定明察。爲大導師。調伏自他。】

  前面是比喻說,「此下正說彼土菩薩真實功德」。從這些經文的介紹,讓我們看到極樂世界菩薩日常生活環境,學習的狀況,在這讓我們都看到了。這一段經文,「上文顯菩薩自覺覺他,宏法利生之德」。我們一面讀誦,這是極樂世界菩薩們,同時我們要學習,要把我們在經文上能夠理解的部分,用在我們現前的生活上、我們的工作上、我們待人接物,要學。第一個『其心正直』,這個「其」,就是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他們的心正直,這真的我們要學。正直什麼意思?「正者不邪,直者不曲」。正,不歪、不邪、不偏,這都是正的意思。直,沒有委曲相,跟正的意思是相同的。

  那今天我們是用真心、用正直心處事待人辦事不吃虧嗎?別人騙我,我不…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