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八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八集)  2012/7/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七十二頁倒數第叁行:

  『寂定明察』。「寂定者,實際之理體。明察者,智慧之照用。《宗鏡錄》曰:以一心爲宗,照萬法如鏡。寂定如鏡之體。明察如鏡之用。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這一段話可以對應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裏面告訴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在有沒有真信切願,這是往生淨土必要的條件;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淺深怎麼說?就是寂定明察,這是功夫。功夫深的,到極樂世界品位就高,功夫淺的品位就低。不在念佛多少,在功夫淺深。這一句話我們要認真去學,爲什麼?在現前用得上,不是用不上,生活上用上,工作上用上,待人接物統統用上,那就是心要定,定是真心。這個心裏頭念頭多、妄想多,那是妄心,那不是真心。真心是定的,妄心是動的。大乘經教上佛常說,「真心離念」,真心是什麼?沒有念頭,沒有妄念,那是真心,有念就不是真心;「覺心不動」,這都是說這個,說這些,如如不動,在哪裏不動?六根在境界上不動,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沒起心動念。那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起的是貪瞋癡慢疑的心,動的是喜怒哀樂。這東西看到歡喜,歡喜就想據有、想占有、想控製,這就是妄念。爲什麼不能夠占有?爲什麼不能夠控製?因爲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當然可以,假的,不是真的。

  大乘經教上佛常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看這個世界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沒有一樣是真的。佛在經上這樣告訴我們,我們半信半疑,爲什麼?憑著想象,沒證據。現代的科學家,我們很佩服,也很感恩,爲什麼?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了。科學家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道理完全相同,用分析的方法,這些量子力學家分析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德國普朗克博士,愛因斯坦的老師,這很有名的,一生他就專門研究物質,這物質到底是什麼,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什麼?他向大家宣布,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全是假的。物質從哪裏來的?念頭變出來的。這一個發現是個了不起的發現,是個革命性的發現,因爲這個發現曉得物質是念頭變出來的,念頭可以控製物質,念頭可以主宰物質,就得到這麼一個結論。

  現在這些量子力學家在搜集證據,證明這個說法是真的,這些年來搜集了不少。搜集哪些證據?就是療愈的證據。得重病的、得癌症的、得嚴重病的,去調查這些人,醫院已經宣布沒有法子再醫治了,他的存活期間只有一、二個月,這樣宣布了,他去找,找這種人。大多數找有宗教信仰的人,因爲一個人在這種境況之下,活下去沒有指望,于是一心一意去念神、念上帝、想天堂,想神帶我到天堂去,把自己身體不想了,病也不想,專門天天想上帝、想天堂,在家做祈禱。過了二、叁個月,身體還好,去檢查,病沒有了。醫院說這是奇迹,量子力學家說不是的,他念頭轉變了,他不念病,病就會好。念病,念病好,不行,念病不好也不行,只要你念病,那個物質上的病毒就去不掉。最好什麼?別理會它,不想它,把念頭轉了,想別的。所以他們想上帝,天天去想上帝、想天堂,帶著病毒的細胞逐漸逐漸恢複正常,恢複正常就沒有了,病就這麼好了。這是用念力,這個效果他們搜集了很多,現在還在不斷搜集足夠的證據支持他這個理論,念力可以支配物質現象。

  有這麼一個道理,我們就知道這地球上現在災難很多,這災難是物質現象,可不可以化解?可以,用念力化解。日本江本博士做了一個實驗,這是很多年前做的,我到日本去參觀時候,這個實驗已經做成功很久了。他們就用祈禱,他找了叁百多個人。在日本最大的一個湖,琵琶湖,琵琶湖一個海灣,那個海灣是死水,就是水都流不通,所以幾十年來,大概二十多年來髒,氣味很難聞,很臭。他就用這個海灣做實驗,叁百多個人,請來一個老和尚,九十多歲老和尚帶領大家祈禱。祈禱,叫大家把所有的念頭放下,用一心專注,祈禱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當中沒有雜念,不要想任何東西,只想一樁事情,這湖水幹淨了。心裏就一個念頭,「湖水幹淨了,湖水幹淨了」,叁百多個人念一個小時湖水幹淨了。叁天之後,湖水真幹淨了,怪味道沒有了,居然幹淨了半年。所以他們曉得我們的念頭可以改變我們的環境。江本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說你半年去念一次,它不就永遠幹淨!

  所以我們的意念,這《楞嚴經》上講的,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如果貪心重,貪心就感應水災。那不貪?不貪,水災就沒有了,貪感應水災。瞋恚,發脾氣,脾氣感應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都屬于這一類的。那我們要想不能發脾氣,永遠不發脾氣,這地球上火山不會爆發,地球溫度不會上升,這就解決問題。這科學技術沒法子解決的,意念可以解決。愚癡是風災,感應的是風災。傲慢感應的是地震。懷疑很可怕,懷疑是沒有自信心,信心喪失掉了,懷疑感應的山崩地陷,山會倒下來,地會突然陷下去,會有這些災難。你看看不善的念頭,對我們居住的環境産生災難,對我們自己身體五髒六腑會有病毒。念力純正好,所以極樂世界的人寂定明察,極樂世界絕對沒有災難,他心是定的。前頭講淳淨溫和,心純淨,態度溫和,所以它沒有災難,那個世界是六和敬的世界。

  寂定是講心,明察是講心起的作用,對于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動,這真修行。至于用什麼方法達到寂定明察?那方法多了,八萬四千法門,種種不同的方法,只要達到這個效果,定慧成就了,所以方法是活的。我們今天用的方法就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心裏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寂定了。寂是幹淨,定是不動,用這種心去念佛,那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一念,像我們這裏發出的電波,阿彌陀佛就收到了,這溝通了,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下面注解,寂定是實際的理體,實際是真實,理體就是真心,寂定是我們的真心,寂定是我們的本性。明察是智慧,真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它在六根上,在眼它是見性,在耳,聞性,在六根門頭是放光動地,照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如如不動,沒有起分別、沒有起執著,甚至于起心動念都沒有。在我們本經經題上,不執著就是清淨,清淨心,不分別就是平等心,不起心不動念就是覺心,大覺。這智慧之照用。

  《宗鏡錄》上說,《宗鏡錄》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的著作,他也非常了不起。《大藏經》太大了,誰有能力把《大藏經》看完?他發了一個大心,把《大藏經》從頭到尾重要的地方,像我們讀書劃個紅線,重要的劃起來,統統抄出來,就叫《宗鏡錄》。所以《宗鏡錄》就是整個《大藏經》的濃縮,你讀這部書就是全部《大藏經》都讀了,一百卷,所以古德稱它爲《小藏經》。真難得,祖師大德爲了後人學習方便起見,用這種方法。那我們想節省時間,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要把《大藏經》,整個《大藏經》裏頭重要的意思是什麼,你讀它就可以了。

  這裏頭有這幾句話,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以一心爲宗」,這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宗旨是什麼?一心;「照萬法如鏡」。一心是真心,一念是正念,八正道裏頭正念是一念,一心一念如何保持,那就是功夫。我們都有,保持不住,第一念是一心、是一念,第二念就不行了,第二念裏頭就有分別、有執著,就夾雜東西進去了。這個一心一念還得講清楚,否則的話你還是不懂。什麼叫一心?一心跟一念是一樁事情,這今天科學家所說的意念,他們的發現是把物質現象分析。

  佛在叁千年前講經用比喻。他用牛毛塵做比喻,牛毛,一根牛的毛,牛毛粗,尖端上有一粒塵土,在這個尖上它不會掉下來,這就很小很小,好像它貼在這個毛端上。我們曉得彼此都有互相吸引力,所以它不會掉,這很粗,大概好眼睛能看得到。把這一粒塵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細,比牛毛細,羊毛塵。羊毛塵再分七分之一,兔毛塵,兔毛更細了,可以做毛筆用,更細。兔毛塵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水有密度,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在顯微鏡下觀察,它還是有空隙的。就是這一粒塵在水裏面遊動,空隙裏頭遊動沒有障礙,這水塵。水塵再分七分之一叫金塵,金是金屬。金銀銅鐵密度很大,裏頭還是有空隙,這一粒小的微塵,它在空隙裏頭走沒有障礙,叫金塵。金塵再分七分之一,叫微塵。所以佛法講微塵是真的很微細,肉眼看不見。我們大概恐怕兔毛塵以下都看不見,肉眼都看不見,要用顯微鏡去看。

  佛說微塵是金塵的七分之一,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在我們想象當中,這個東西大概是現在所說的原子,阿羅漢能看到原子,比原子再小的他看不見。這個還能分,再分稱爲色聚極微,色聚極微大概是現在物理學家所稱的基本粒子、誇克這一類的。種類很多,基本粒子有幾十種,誇克也有幾十種,這非常非常小的。這個東西還能分,科學家把它再分析,分析的時候看到了微中子,這個東西很小了。微中子的體積多大?一百億個微中子把它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于一個電子,原子裏頭的電子。繞著原子核這個電子,那都是肉眼看不見的。你看,是這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這大概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極微之微,沒有比這更小的,這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這科學家還是拿來分,一分果然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了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了解物質從哪來的,物質是念頭波動現象産生的,這跟佛經上講的是一樣的。

  佛說色,佛家講色就是物質現象,心就是講意念,佛說色由心生,這個被科學家證…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