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再來人,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爲說法;應以居士長者身得度者,即現居士長者身而爲說法,不是凡人。我們要細心觀察,真誠恭敬心學習。
立個法爲什麼?是爲當前這些衆生,就在眼前的。他們的程度,確實我們今天程度跟民國初年的人比,跟八十年前人比,一落千丈,這不是形容詞,這是事實。我們現在得到,我們也很感恩同學們,爲我們搜集一些民國初年的小學生的作文、國文這一類東西。我們展開來一看,不但文字現在大學生趕不上,就是知見,智慧跟見解也沒有人能趕上。所以我們就要守住、掌握住一個原則,對于今人真實利益的是什麼?就是勸他相信淨土,勸他學習淨土的經教。對于淨土這個經教我們用平等心看待,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無量壽經》現在有九種版本,九種版本要平等看待,不要在九種版本裏面起分別、起執著,那我們就錯了。喜歡哪個版本,你就依照那個版本去修,爲什麼?契你的機。能不能成就不在版本,在你是不是能夠抓住修行的秘訣。秘訣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這八個字,成功失敗就在這一句。
鍋漏匠抓住了,真信、真願意去,一句彌陀念到底。你看,一點壓力都沒有,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再念。時間不長,叁年就圓滿功德,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去了。我們看到臺南將軍鄉的老太婆,也是叁年,她對于佛教並不很懂,也就是抓住了,真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一點懷疑都沒有。一句佛號念到底,你看叁年,也是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倓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裏面記載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法師往生,那也不認識字。沒有出家的時候做泥水匠,出家之後,一生都在寺廟裏做苦工、修苦行,就一句阿彌陀佛,他什麼也不知道。聽經他也聽不懂,他幹脆不聽經,做工。寺廟裏頭苦事情,別人不願意幹,他都去幹,修福,心裏頭清淨,一塵不染。你看往生的時候多自在、多潇灑,預知時至。這些都是眼前爲我們示現的好榜樣。
今天攝受衆生,現前衆生,最方便的、最通俗的,這就是夏蓮老爲我們整理出來這個會集本,確實是集五種原譯本的大成,便利于現前衆生。本子教給我們什麼?教給我們相信真有阿彌陀佛,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相信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尤其念老這個集注,集注是會集的,裏面采取了八十叁部經論,采取了一百一十部祖師大德的注疏。集大成,集注,都是會集的,確實能幫助我們認識極樂世界。不是透徹的了解,我們的深信生不起來、切願生不起來,只要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淨土你就得到了。功夫就是專念,一心專念,萬緣放下。李老師教導我們,把你心裏頭善的、不善的那些念頭、那些記憶統統請出去,把阿彌陀佛請進來,心裏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一天到晚都歡歡喜喜,自己謙卑,禮敬諸佛,真正是古大德所說的功不唐捐。點點滴滴,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極樂世界相應,都跟阿彌陀佛教誨相應。《彌陀經》的教誨,就是這個經的經文,自然相應,不是特別的,特別的你起心動念了;自然,不起心、不動念,完全相應。這個相應,萬緣放得下,這一句佛號時時刻刻提起。
一定要肯定極樂是我們的老家,這個一點都不能認錯。爲什麼?阿彌陀佛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極樂世界從哪裏來?也是自性變現的。所以一定要記住,「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心性都是自己的真心、真如,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這些大的原理原則掌握到,小的這些爭論,我們一看一笑了之,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他。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阿彌陀佛,你多自在、多潇灑!承認,我們已經拿到極樂世界的簽證了,回歸極樂世界是時間早晚問題,隨時可以去得成,沒有一絲毫障礙,這就對了。念念成就自己,念念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最重要的,幫助別人建立信心、願心。所以淨宗學會成立,我們的行門,我們也在經論裏頭會集,五個科目,要簡單、要容易記,念念都不會忘記,你時時刻刻才能回光返照,太多了記不了。
第一個「淨業叁福」,算是這一條文字最多,一共有十一句,四十四個字,這條最多。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這叁句。第叁福,十二個字,「發菩提心」,我們對極樂世界深信切願,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讀誦大乘」,我們只讀《大乘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只讀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就夠了,五種原譯本的精髓全在其中,沒有一樣漏掉的,這讀誦大乘;後頭,「勸進行者」,我們自己這樣幹,勸別人。一個人真幹,那個人成佛了,他怎麼成佛的?你度他成佛的。度一個人成佛,功德就不可思議,你這輩子度了十個、八個,大慈菩薩說你是真菩薩;你要度上百的人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所以要勸進行者,自己做好樣子給人看,真正把彌陀弟子做出來。淨業叁福是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不但淨宗如是,其他法門也不例外。世尊後頭有句話說,這個叁條是「叁世諸佛,淨業正因」。叁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修行人要想成就,一定要遵守這叁句,最高指導原則。
我們從哪裏學起?最高裏頭第一條,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末後修十善業。所以,我們認定《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是儒釋道的叁個根,紮根教育,我們努力要把它做到。沒有這叁個根,想成就非常困難。就像樹一樣,沒根怎麼能生長?有根,再小都不怕,它會長大,會成爲大樹。所以這根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再要發心,想不但佛法要久住于世,希望中國傳統學術也能夠常住于世,你就得學文言文。現在有兩部書出現了,一部是《群書治要》,一部是《國學治要》。這兩部書在我的心目當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它們文字的程度是民國初年高中程度,也就是高中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就有能力學習。這兩樣東西是我們對于國學的入門。《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治國的寶典,實際上這個東西能治家,現在企業用得上,這是一個一切對人、對事管理的一套學問,怎樣把人管好,怎樣把事情管好。這是中國古聖先賢在一切經論裏頭說明這樁事,也是會集,《國學治要》是會集的,《群書治要》也是會集的。諸佛菩薩常常出現在世間,幫助現在人的需要,字字句句都有經典的來源,不是隨便說的。
『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深廣沒有邊際。「甚善」,能夠幫助我們成佛、成祖,成就自己,教化衆生。「教戒二字見于《魏譯》之高麗藏本。余本多作教誡」,有言字邊的誡,這個本子采取《魏譯》的。「《韻會》曰:戒通作誡」,這兩個字在古時候相通。《俱舍界品頌疏》第一卷有這幾句話,「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誡是誡勖,令人斷惡。斷惡修善,故名教誡」。把教誡這兩個字的意思講清楚、講明白了,是教人斷惡修善。教別人斷惡修善,首先要教自己,自己沒有斷惡修善,你就不能教別人。爲什麼?人家不相信你。自己一定要做成榜樣,別人才真正相信、真正學習。凡是教學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古人所說的「先行其言」,就是他想要講的他先做到了。這個教學起作用,別人相信,願意跟你學習。
在現代,現在這個地球上,四百多年來,科學技術有著輝煌的成就。在今天這個社會,真的是叫人眼花缭亂。科學講求的是實驗,真東西做出來,做出的車確實它能自動,不必要牛馬來拉車,做成的飛機它真能飛,人相信。但是現代科學家認識了,認識什麼?偏在物理、偏于物質,不是圓滿的。宇宙之間,心物是平衡的,偏在一邊不平衡了,不平衡就出麻煩。今天科學發展的是日新月異,但是麻煩是愈來愈嚴重,絕不亞于科技的發展。這些麻煩如果不能解決,科學家自己說了,科技會毀滅地球,縱然地球不能毀壞,地球上這些生物大概都不能生存了。
我們也曾經聽科學家報告,地球的曆史上,在過去曾經有很多次科學發展不比今天差,甚至于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發展到頂點的時候,確實大地沈到海裏去了。通常我們聽到這個傳說,亞特蘭提斯,相傳是在這個地球上五萬年以前,有過高等科技。聽說,科學家說,那個時候他們的能源是從太空取來的,幹淨,沒有汙染,輪船、飛機啓動的時候沒有音聲。最後也是導致倫理、道德全毀了,人類的貪瞋癡慢疑無止境的膨脹,導致世界毀滅,整個大陸沈到海底,現在的大西洋。我們也曾經在古老的預言裏面看到,說亞特蘭提斯一百年之後會浮起來,它浮起來之後,歐洲跟美洲會沈到海底。有人正是想看它浮起來,又怕歐洲、美洲沈到海底。我們在十幾年前看到美國人畫的未來世界的地圖,亞特蘭提斯起來了,是有,好像有叁塊很大的陸地,歐洲跟亞洲,美洲也如是,很多土地都會沈到海底。
這些事情,近代的科學家認爲這些都有辦法補救,爲什麼?現在科學家知道物質是聽命于意念的,念頭可以支配物質環境。物質環境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而且都是對人類不利的?他說這是人類不善思想所感的,這個不善的思想就是貪瞋癡慢疑。如果我們把這些念頭糾正過來,就是端正心念,不貪、不癡、不瞋恚、不傲慢、不懷疑,這些災難自然就化解,不是不能化解,完全看我們自己覺不覺悟。科學家這些說法,我們聽了能信得過。佛經,佛在叁千年前說過這些話,跟現在的科學家講的完全相應。甚至于我們在佛經可以看到,極樂世界從哪裏來的?是從阿彌陀佛善心、善願裏面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的善心善願是從哪裏來的?是參訪一切諸佛刹土,佛國土裏面善的統統攝受,不善的統統舍掉,讓極樂世界變成純淨純善。換句話說,這個純淨純善也是阿彌陀佛集大成的功德成就,集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美好的大成。
這裏給我們很大的啓示,集大成是一樁了不起的大事。《華嚴經》末後善財五十…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