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幹。「既發大心,則應以至誠之心,積累善本,以求得本願之妙果」。至誠,真誠到極處,怎樣才到真誠的極處?心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念,這叫真誠到極處。如果有妄想、有雜念、有懷疑,還有放不下的,這不叫真誠。『積累善本』,善本是什麼?在本宗的教義上來講,善本就是念佛,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比念佛更善,你念佛你才能往生,你才能取得更高的品位。底下的解釋,「善本同于善根」,跟善根的意思一樣,根是比喻,好比植物,它有根,它能生長。
《勝鬘經》上卷曰:「善本,本亦因也」,這是善因,「欲以此善爲菩提根,故名爲本」,這個善本能生菩提。「又《會疏》曰」,求願,「求願者,願往生心也」,一心一意就求往生,除這個之外別的都不求。好事,有緣,利益衆生的,應該要做,幫助正法久住的,這個應該要做;沒有緣,就不要求,不要攀緣,隨緣不攀緣。欲以此善爲菩提根,這就是真誠、至誠的心去念這句佛號。「善本通名諸善,別指稱名念佛」,在淨宗裏頭講就是稱名念佛。「因稱名念佛正是往生極樂之善本」,這我們特別要強調的,我們修善,修再大的善,沒有比念佛更殊勝的。爲什麼?念佛能成佛。
淨業叁福第叁條裏面所說的「深信因果」,我們體會到的,講解都是依「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因果不是相信別的因果,別的因果世間人都知道。爲什麼擺在第叁?第叁是菩薩修的。善因善報,惡因惡報,誰不知道?怎麼會菩薩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很多菩薩不知道,這是真的。如果菩薩知道,他一定肯念佛,他早就成佛了。這一句擺在第叁福,我在初學的時候對這一句懷疑,我說這種因果報應我們都知道。它第一福是人天,第二福是小乘,第叁福是菩薩,深信因果要放在第一福,我們一點都不懷疑,擺到第叁一定有特別的意思。那個時候對淨宗了解不深,不知道。以後修學淨宗了,這才完全明了,這個因果確確實實就是講念佛,念佛成佛。所以,念佛才是往生淨土的善本,怎麼可以不念?你要想往生,不念佛怎麼行!「積累善本正是一向專念」,這就是積功累德,累積善本。
「以下釋尊重宣極樂之勝妙,谕勸求生」。須臾,是講時間之短。真的,我們至心求願,至誠專念,積累善本就是至誠專念,雖然這『一世精進勤苦』,真的像這樣去做,一般狀況應該是叁年左右就成功了,就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須臾間耳』,這時間不長。念老的注解裏頭說,「須臾者,爲四十八分鍾,指片刻也。佛勉世人,一世勤苦,猶如片刻」。這個事情值得做,應該要做,而且叁年的時間足夠了。最快的,我們看到《淨土聖賢錄》裏頭記載,宋朝的瑩珂法師,叁天叁夜,七十二個小時。那是勇猛精進,不眠不吃,叁天叁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至誠心感動的,佛就有應。他求往生,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到你壽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這不等于說授記了,預先告訴他。可是瑩珂很聰明,我現在就去,十年壽命我不要了。這個人真可以說有自知之明,爲什麼十年壽命不要了?我們世間一般人說劣根性太重,他就是這樣的人,禁不起誘惑。他說,我這十年當中不知道又做多少壞事,所以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跟佛去。阿彌陀佛慈悲,答應他了。他說這樣好了,叁天之後我來接引你。
阿彌陀佛爲什麼不當時就帶他走,還要叁天之後?當時帶他走,真的,得利益的只有瑩珂法師。他往生了,身體死了,第二天人家把他門打開,看他死在房間裏,不知道怎麼死的。叁天之後來接引他,他可以把這個信息向大家宣布,那度多少人!這個叁天是度衆生的,不但影響當時,連我們現在都受他影響。宋朝到我們現在大概八、九百年了,你看看我們今天都受他的影響,這是佛慈悲。瑩珂當時向寺廟大衆宣布,叁天之後他往生,沒人相信,因爲他是個不守清規、破戒的出家人,大家瞧不起他。他爲什麼去往生?他怕墮地獄,出家幹了這麼多壞事,肯定墮地獄。所以,他只有兩條路,一個往生淨土,一個墮阿鼻地獄,逼著他不能不真幹。不真幹,地獄苦,地獄太苦了,他是這樣警覺過來的。現在,現在人造地獄罪的多了,沒有瑩珂那麼高的警覺,所以這個人還是善根很深厚,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定要往生有把握,我們常說才能隨緣,往生沒有把握,當然更不可以攀緣。往生有把握可以隨緣,不攀緣。隨緣爲兩樁事情,一個爲度苦難衆生,一個爲正法久住,決定沒有自己名利在其中;如果把自己名利夾雜在裏面,那就變成世間的福德,不能往生,來生人天福報,這就錯了。我們看底下這段經文:
【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複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這個你看看,我們一世短時間的修行,精進修行真放得下,以後得的果報,「永得樂果」。念老的注解,「後生極樂,其樂無有窮盡。妙樂無邊,超逾十方,無有終止。故雲無極」。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真正有信願持名,決定得生。『無量壽國』就是極樂世界,那個地方其樂無有窮極,『快樂無極』,妙樂無邊。不但沒有苦的事,苦是什麼?生老病死是苦,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去往生,蓮花化生,我們這個地方真信切願,極樂世界七寶池裏面就生一朵蓮花,這個蓮花有自己的名字。我們功夫愈勤,這個蓮花就愈大,香色就愈美。往生的緣成熟了,花就開了。花一開,佛就知道了,拿著這個花來接引。你是自己看到你的身體安安穩穩坐在蓮花裏面,佛帶著這個蓮花回到極樂世界,須臾之間,就回到極樂世界。
往生的人在蓮花裏面就産生變化,這個變化用我們佛家的術語來說,就是轉八識成四智。諸位要知道,我們修行轉識成智那是難,多難的事情;到極樂世界轉八識成四智,自己沒有感覺,就在蓮花裏頭,到極樂世界一刹那當中,阿彌陀佛威神力的加持把你轉掉了。轉掉了,到極樂世界花開了,你從花裏頭出現,身體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身體不是阿賴耶的相分,意念不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已經轉成大圓鏡智。你的身體是什麼?法性身,你居住的這個環境是法性土,這個可不得了!而且你不知不覺你已經成爲阿惟越致菩薩。
極樂世界有四土叁輩九品,不能說沒有。可是實際上,實際上四土叁輩九品統統是一土,實報莊嚴土,所以它是平等世界。每一個往生的人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用我們世俗的話來說,到極樂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地位?中國禅宗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每一個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這個等級。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修到明心見性,難,太難了!可是往生就太容易了,往生全在蓮花那個時候産生的變化,徹底把我們改造了。不是阿賴耶血肉之身,跟諸佛如來的報身完全相同,法性身、法性土,所以叫無量壽。這個無量壽,前面我們所說的有量的無量,多長?叁大阿僧祇劫。叁大阿僧祇劫你能不成佛嗎?再懶惰、再懈怠的人也成佛了。成佛那就真的無量壽,那不是假的無量壽。所以極樂世界,有量的無量跟無量的無量它是連接在一起的,當中沒有間斷,自自然然到真的無量。
樂,苦沒有了,生老病死沒有了,我們這個世間人講八苦。求不得苦沒有了,到極樂世界,你想要什麼東西它自然就現前。真的嗎?真的。怎麼知道是真的?我們這個世界有,隨心所欲,想要什麼就現前,不要,不要就沒有了。我們這個世界欲界第五層天叫化樂天,化樂天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要什麼立刻就現前;不要的時候,也不要收拾,也不要整理,就沒有了。想吃東西,百味菜肴統統擺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統統幹淨了,沒有了,也不需要擦桌子,不需要收拾。我們這個世界有,極樂世界怎麼會沒有?第六天的福報最大,他需要什麼東西,念頭才動,第五天已經變化了來供養他,都不需要自己變化。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種生活狀況,就像什麼?像第六天的天人,第六天是第五天供養。我們到極樂世界誰供養?阿彌陀佛供養。我們才知道阿彌陀佛恩德之大,你念頭才動他就知道,他就給你准備好了,送來了,你不要的時候就沒有了。比我們人間父母照顧還周到,比不上阿彌陀佛的照顧。所以沒有求不得苦。
沒有愛別離苦,沒有怨憎會苦,極樂世界沒有冤家對頭,冤家對頭要往生,個個都成佛了,都是菩薩了。他還要有怨恨,他去不了。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這個佛號要念好,爲什麼?把那些冤親都念成平等。怎麼平等?全都是阿彌陀佛就平等了,冤家是阿彌陀佛,親人也是阿彌陀佛,平等了。所以,沒有愛別離、沒有怨憎會、沒有求不得、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五陰熾盛。五陰熾盛是阿賴耶變現的身體有五陰熾盛,法性沒有,法性身沒有五陰。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離不開五陰,這是現在我們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才知道。知道《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合相是什麼意思,我們明白了,那個一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佛是指什麼?佛指極微之微,極微色。今天量子力學家所發現的,名稱叫微中子,微中子具有色受想行識,五蘊。色,物質現象,最小的物質現象,基本的物質現象,它不能再分了;分,物質就沒有了。被今天科學家發現。物質現象同時與感受(受是感受)、想、行、識融合在一起,所以它叫五蘊。
到極樂世界這個東西不見了,因爲這些東西從阿賴耶出生的,轉識成智之後五蘊就不見了,沒有了。阿賴耶裏頭,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沒有了,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也沒有,回歸自性。所以在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是自性。身體是從自性裏變現出來,居住的這個世界環境也是自性變現的,所以都是長生不老。人長生不老,樹木花草長生不老,山河大地也長生不老。所以沒有一切災變,像我們這裏天然災害,極樂世界沒有,快樂無極。
『永拔生死之本』,這是講六道輪回,再也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了。這個世界裏頭的樂,妙樂…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