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九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九集)  2012/8/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6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六十二頁第二行:

  『欲害真人』,這裏看起,「《魏譯》作欲殺真人,《漢譯》作欲殺羅漢。《玄應音義》曰:真人是阿羅漢也。又《法華疏記》雲:真是所證,證真之人,故曰真人」。五譯本裏面,《魏譯》的、《漢譯》的意思都相同。證真,真這是道。佛法裏面對于這個字的定義,真是不變不異、不生不滅,這叫真;凡是會變異的,都是假的。現代科學很發達,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裏面,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跟自然現象,全都是生滅相,都是從波動裏面變現出來的,也照應大乘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阿羅漢證的是什麼?正覺,成正覺。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要得到什麼?無上正等正覺,梵語稱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句話可以翻,就是翻成無上正等正覺。爲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因爲這是所有學佛人希望得到的目標。

  這句話裏面,可以把它分作叁個階段,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正覺就是阿羅漢;正等正覺是菩薩,是法身菩薩;無上正等正覺是究竟成佛,圓滿的成佛,不是分證即佛,他是圓滿佛,《華嚴經》稱爲妙覺如來。正等正覺在《華嚴經》上,是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這四十一個位次都稱爲正等正覺,得這個地位是永遠不變了。我們在《六祖壇經》上看到,六祖大師所證得的就是正等正覺。正等正覺裏面是什麼樣的地位,這個我們不知道,經上只告訴我們,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這些人從理上說是平等的,爲什麼?他都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叁大類的煩惱,無明、塵沙、見思全斷了,只有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有斷幹淨。習氣斷幹淨,那就證得妙覺果位,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只有正等正覺,也叫阿惟越致菩薩,他們得到的是法性身,居住的是法性土,叫一真法界。爲什麼?法性沒有生滅,法性不是波動現象,它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相分,不是阿賴耶。十法界裏面是阿賴耶的見相兩分,見分是精神現象,相分是物質現象。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波動現象,我們也把它稱爲自然現象。

  這真妄不一樣,這些人至少證得阿羅漢,阿羅漢位不退,不會再退轉作凡夫,這是真人,這以上稱爲真人,小乘的聖者跟大乘的聖人。證真之人,這稱爲真人。下面說「殺阿羅漢即爲五逆重罪」。欲害真人,欲殺真人,欲殺羅漢,都一個意思,這就是造成五逆重罪,五種,逆是跟性德完全相違背的。自性裏面的五德,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這是性德,違背性德叫五逆。又『鬥亂僧衆』,鬥是鬥诤。亂是錯誤、是作逆。也是五逆罪中的破和合僧,五逆罪的果報都是阿鼻地獄。這裏面舉《阿闍世王問五逆經》,經上說,「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爲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獄不疑」。族姓是屬于貴族,無論是男子、女人造這五種罪必定入地獄。「雲何爲五」,哪五種?第一個「殺父」;第二個「殺母」;第叁個「害阿羅漢」,就是此地講的欲害真人,欲殺羅漢,就這個;第四「鬥亂衆僧」,就是破和合僧;最後一條,「起惡意于如來所」,也叫破佛身血。如來的福報大,沒有人能害如來,但是讓如來受一點傷、流一點血有的。這是指當年世尊在世,提婆達多所幹的。

  提婆達多知道世尊每天出去托缽,有一個處所是峭壁,石頭山是個峭壁,佛要經過這個地方走過去。他在山頂上放了一塊大石頭,看釋迦牟尼佛來了,把這個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打死。佛有護法神,在空中用金剛杵把它截住,結果就把這個石頭打碎了。碎片砸到佛的腳,讓佛流一點血,叫出佛身血,這個典故從這裏來的,讓他受一點傷。這是惡意,以後引申對佛像、對佛的名號起惡念,把它毀掉,那就等于起惡意向如來所,這個罪是相同的。如果沒有存這種心,誤失把佛像破壞了,捧在手上不小心掉地下去打碎了,這個不算。是以恨他,怨恨他,把這個像毀掉、砸掉,這屬五逆罪,造這種罪業,都要墮無間地獄。

  「此五乃無間業,感無間地獄之苦果。以上明癡瞋之惡」,以上都是講愚癡、瞋恚之惡。五惡,確確實實貪瞋癡慢疑,這五個字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不能不知道。貪瞋癡是從末那裏頭來的,末那是阿賴耶變的,八識是一念之間完成的,有次第。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轉相裏頭確實還是有次第,我見、我愛、我癡、我慢它還是有次第的。但是它太快了,我們凡夫決定沒有能力分別,凡夫看它是同時生起的,實際上它有次第。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裏頭完成的,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它的生滅真相?這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佛在大小乘經論常常提示我們,叫「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五惡說成叁個惡,有道理的,爲什麼?懷疑是從愚癡裏頭出來的,傲慢是從瞋恚裏頭出來的,根是瞋恚。所以實際上是叁個,貪瞋癡。延伸變成五個,那是說明,傲慢跟懷疑,罪非常之重,是五逆罪。

  這說的是「欲害真人」,比害一般平常人重,害一般平常人,墮地獄道,那個地獄罪受得輕。害阿羅漢,害阿羅漢等流的罪是害老師,阿羅漢在世間是教化衆生,他是以師道身分出現在世間,教化衆生的。出家相常常以比丘、比丘尼的身分,在家相是居士,都是教化衆生的。所以,殺害老師這個罪是等于殺阿羅漢。惡意破壞道場、毀壞佛像等于出佛身血,等于破和合僧,統統是屬于五逆無救之罪,沒救,佛不能救你,這無間地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愚癡蒙昧』,這「以下,皆正明癡惡出生之痛」。特別講愚癡,前面是講愚癡、瞋恨,這是專講愚癡。皆正明癡惡出生之痛,貪瞋癡的根就是愚癡,他要有智慧,他就不貪了,有智慧他就不瞋了。貪瞋容易斷,癡不好斷,古人有個比喻,斷愚癡就像藕斷絲連,藕折斷了,絲連接在一起,說明這個很難斷。爲什麼?它的根是無明,無始無明。這個要是真斷了,就成佛了,真正成佛,也就我們常講法身大士。「蒙昧者,無知也。愚癡無知,反自爲智慧」,問題就出在這裏,不知道自己沒有智慧,他以爲自己挺有智慧的。是自以爲,「自以爲是,實爲愚癡之極」,就真是愚癡到極處。「又因愚癡,不信叁世因果」,他不相信,「故不知此生之所從來,亦不知死後向何處去」。這些人在現在多了,現在年輕人不相信有宗教,都認爲自己接受過科學教育,有智慧,古人愚癡,相信宗教,宗教是迷信,是騙人的。現在年輕人都是這個想法,都是這麼個看法,要想轉變他太難了。

  這樁事情我很清楚,我是過來人。我要不是遇到方東美先生,任何一個人,出家人、在家人,跟我講宗教,無論哪個宗教我都不相信。年輕的時候自以爲聰明,成見太深。什麼人來幫助你?必須是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最佩服的人,他說的話你相信,別人說你不會相信的。這在佛門也叫佛度有緣人,有緣就是說你相信他的、你聽他的,這就有緣。再高明的人,再有智慧、有學問的人,你不相信他,跟他就沒有緣,他就度不了你。一切經教裏頭常講,佛度有緣人,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不度,是那個人不肯接受,那就沒有辦法。佛這邊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沒有障礙,障礙都在衆生自己這邊,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我們自己這一生能不能得度還是問號,我們今天講信佛,信裏頭有沒有疑?百分之九十九的信,還有一分疑,那一分疑要沒有斷,如果到臨命終時它起了作用,我們這一生修學功夫就白費了。最後一念對西方極樂世界生起懷疑,這一生就不能往生。不要看一絲毫的疑惑,它起了作用會産生很大的傷害。

  這個問題如何對治?藉我們現前修養,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裏頭斷疑生信。臨命終時,這五惡的念頭才不起現行,五逆裏頭有一個起現行,都障礙你往生。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孔子,一定要學溫良恭儉讓,學中國傳統文化,你會真正得受用。學佛,決定要學五戒十善,細說就是這一品經文,說得詳細,句句是實話,字字是真言。我們要以真誠恭敬心來學習,不能用輕慢的態度,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能得多少利益,是你自己有多少誠敬心,沒有誠敬心,他得不到利益。這是對大衆宣講,得不到利益要不要講?菩薩慈悲還是要講。爲什麼?讓他阿賴耶裏頭落一些佛法種子,這一生不能得利益,來生後世遇到佛法的緣,這個種子會起現行,他的印象就可以加深。要到它起作用,那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他曾經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那就是他生生世世當中,要經過無量世的薰修,這個種子才産生力量,産生力量就是得到無量諸佛加持。于是我們就明白了,佛對我們有多少加持,是我們自己有幾分力量。我們自己的信心、願心功力愈深,佛加持的力量愈大,佛力加持跟我們自信的力量是成正比例的。

  我們的力量不夠,這自己知道,以前不曉得。不夠,我們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把它加持到足以能夠往生淨土,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要多長時間?那在乎你自己,理上講就是一念,我這一念覺了,不再迷了,功德就圓滿,就等同得到一切諸佛加持。所以,學佛的同學不敢輕視任何一個人,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本來就是平等的,就沒有高下。今天在表面上好像我比別人高,未必!別人遇到淨宗,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名號,一念真信,谛閑法師這個鍋漏匠的徒弟就是最明顯的代表,他得一切諸佛加持。他的功力,那是谛閑老和尚所說的,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比不上。弘宗是弘揚禅宗的大德,像虛雲老和尚這樣的人,演教,谛閑法師是演教的,一生講經教學的,比不上他。這谛閑法師自己說的,跟他比不如,他的信願超過谛閑法師,超過虛雲老和尚。他什麼都不懂,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有能力預知時至。怎麼預知時至的?肯定是阿彌陀…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