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一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一集)  2012/8/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六十六頁倒數第五行,科題「依教成五善」。請看經文: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製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爲五大善也。】

  這段經文我們在此時此處讀到,感受很深。我們今天住在這個地球上,碰到的是亂世,整個世界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異常。雖然有許多人在思惟、在尋找化解災難、恢複正常的這些方法,聯合國召開和平會議,從一九七0年代開始,到現在四十多年了。有多大的效果,這諸位都看到的,沖突頻率年年上升,災害一年比一年在擴大。所以讓許許多多這些志士仁人,對于世界還會有沒有和平,信心喪失掉了。這一段就是教導我們的方法,依照這個方法,社會會恢複正常,災難可以化解。

  美國布萊登博士,前年在悉尼跟一些科學家開了個會,澳洲悉尼召開的。他們也邀請了我,我沒去,可是我派了八個人去參加這個活動,回來他們給我一份報告,我看了非常滿意。會議是兩天,第一天是報告最近這些量子力學家研究的結論,這個結論跟佛法愈來愈接近。第二天專門討論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這個題目,美國布萊登做的總結,做得好!他說馬雅預言這樁事情,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能夠覺悟,都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就化解了;不但災難可以化解,還會把地球帶向更好的走向。科學家說的。他憑什麼說的?憑他們科學的研究,發現了什麼?發現物質隨著念頭在轉。所以他們提出最近的一個理念,是物質隨著念頭轉,這是以心控物,用我們意念控製物質環境。這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就是被他們發現了。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産生的,所以念頭可以改變物質。

  今天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念頭太不好了,完全違背了自然法則。自然法則就是道,中國人講的道,不是哪個人製定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本來就是。哪些東西?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五倫,這是道,五常也是道,管仲講的四維,戰國時候所講的八德,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講得再多都離不開這四科。這四科都能夠做到,就是聖人、就是賢人,中國教育是聖賢教育。

  五倫是講人跟人的關系,一家人,中國自古以來承認,只要是人都是一家人。「父子有親」,這一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的教育都是從這一句發揚光大的。父子有親這個親是親愛,換句話說,中國教育就是愛的教育。父子的親愛在什麼時候看見?我有一年在日本開會,是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那邊一些學佛的同修有十幾個人,每天陪著我。有一天我們在外面散步,有個年輕的媽媽推了她一個小孩,四個月,我突然想起來,「大家站住,我們都來看,看這個小嬰兒」,他坐在小車上,小搖籃裏頭。我說大家來看,你看母親對他的愛,他對母親的愛,他雖然不會說話,你看他的眼睛,你看他的表情,他還不認生,才四個月,還不認生,誰逗他他都笑咪咪的。我說這沒人教他,他怎麼會的?天性。中國傳統文化就從這開始。所以中國傳統教育,第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這種天真的愛,一生保持,永遠不會變質,中國教育目的在此地。第二個目的,是這個愛要發揚光大,不僅愛父母,小孩將來懂得愛兄弟姐妹、愛家族,愛你這個大家庭,你的祖父祖母、叔叔伯伯,這都是一家,都要愛,把這個愛發揚光大。再放大就是愛你的鄰居、愛你的鄉裏,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這是中國傳統。所以中國承認凡是人都是一家人,他有這個概念。

  佛,佛的教育比中國傳統高,高在哪裏?佛那個概念是一切衆生跟自己是一體,我們只是一家,不是一體,佛是講一體。你看佛的教育一開端,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個講得是更親了,一體,不能分。所以佛法是什麼?佛法是慈悲,慈悲就是愛。古時候有人問,什麼是佛法?回答的兩句話,「慈悲爲本,方便爲門」,這就是佛法,八個字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根本就是慈悲,起作用就是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恰當的方法。這個方法沒有一定,因時不同、因地不同、因人不同、因事不同,但這個方法非常巧妙,樣樣都合適,這叫方便。所以方便是活的,不是死的。理是一個,慈悲,這永恒不變,運用的時候八面玲珑,千經萬論不離這個原則。決定是舍己爲人,大乘佛法沒有爲自己的,都是爲別人。別人就是自己,愛別人是真正愛自己,害別人就是害自己。

  從這個父子親愛,把它擴展到與我們有關系的人。「夫婦有別」,這個別是不同的任務,夫妻結合,這是家庭的核心。一個家庭必須要有生活,物質生活,古時候先生主這個事情,男子主這個,照顧家庭經濟生活,就是他要出去謀生,婦女在家裏面相夫教子。相夫就是管理家庭的事情是婦女的事情,而婦女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小孩教好。中國古代,婦女的地位非常尊崇,不是像一般人說的婦女在社會上沒有地位,錯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情,你讀中國古書就知道了。婦女,你看現在,大家曉得稱爲太太,太太什麼意思,沒人知道。太太就是妻子!不,太太有個意思的。你要懂得太太,你就曉得婦女的尊貴。太太是什麼?聖人的母親,你的兒女是聖人。太太是從周家來的,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周公都是大聖人,他父母教出來的。文王的祖母叫太姜,他的母親叫太任,他自己的妃子叫太姒,就是武王、周公的母親。你看這叁個太,生出周朝開國的叁個君王,都是大聖大賢。孔子心目當中最尊敬的,就是周公。周公是成王的太傅,武王死了,兒子只有十歲,繼承王位,但是不能管事,所以周公做攝政王,等到成王二十多歲,能處理事情了,政權交給他。孔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一生想學周公。所以太太是這麼來的,就是希望你的兒女都要像文武周公一樣,你要把他教出來。

  胎教,史書上記載的,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他的時候,「目不視惡色」,就是不好看的東西不看,「耳不聽淫聲」,不正經的話就不聽,心端端正正,影響胎兒。所以生下來的小孩好教,好聽話。小孩出生,母親是第一任的老師,他一生成就,根從這兒紮的。出生,眼睛睜開,他就會看,他就會聽,他就在模仿。所以父母,任何人跟小孩接觸都要守住禮,不能隨便說話,不能隨便有不好的儀態,爲什麼?小孩跟你學。規矩可大了,在小孩面前叫如臨大賓,父母都要守住規矩,讓孩子看,他懂事,他不是不懂事。這樣看了一千天,就是滿叁歲,一千天根深蒂固,中國古諺語有所謂「叁歲看八十」,這一千天紮下去的根,一生不會改變。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的,那錯了,《弟子規》是父母做出來給小孩看的。小孩全看會了,到他五、六歲會念書念《弟子規》,他統統做到了。那個時候講是講道理給他聽,爲什麼要這樣做,那是老師的事情,每一條每一條講給你聽,小孩慢慢就都懂了。所以老師教孩子要孝順父母,父母教兒女要尊師重道,這兩方面教,才把一個人教出來。老師的恩德跟父母相同,沒有老師不行,父母不能說「你要孝順我,你是我兒子」,這個話說不出口,這一定第叁者說;老師也不能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也說不出口,這個話得父母說。小孩是這麼教出來的。

  所以連佛經上,淨業叁福一開端的兩句話,第一句話「孝養父母」,第二句話「奉事師長」,跟中國傳統的完全一樣。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哪來的師道?現在這個世界上孝道沒有了,說佛法再要建立那多難,怎麼個建立法?沒有孝子,哪來的尊師重道?沒有尊師重道,誰知道懂得孝順?所以今天難就難在此地,怎麼個教法?今天教,真正有懂得的人要做出犧牲奉獻,要把孝跟敬,孝親敬師要做到,要做給大家看。我們今天老師都不在了,唯一的方法把老師照片挂在這邊,每堂課不離開老師。這是什麼?這是教孝、教尊師重道。老師的兒女不肯跟我合作,要肯跟我合作,我們要得演這場戲。老師的兒女跟自己親兄弟姐妹沒有兩樣,一生我們有責任要幫助他、要照顧他,跟照顧自己兄弟姐妹一樣。但是今天沒有孝了,今天兄弟姐妹互相也不往來,很多。這個不能不做出來,不做出來,中國文化怎麼複興法?現在首先就要做樣子給人看,只有做出來,大家看了才相信、才佩服,才知道中國古時候原來是這樣的。

  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化,日本文化全是中國的,但是他們丟得比我們早,他們最早吸收西方的科學技術,明治維新。他們丟掉了四百年,我們丟掉兩百年。可是日本的農村依舊保守著中國這種老的傳統,我到日本去,日本鄉下真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我在那裏住過,鸠山前首相請我去講經,我在岡山鄉下住了半個月,讓我受到感動。小販,賣菜的,路旁邊擺個攤子,搭個小棚,那個小棚是固定的,小棚裏頭有個盒子,木頭盒子,丟錢的。這個店沒有人管的,菜一把一把整整齊齊擺在那裏,上面標了價錢,多重,重量、多少錢寫在那裏。你拿去,錢自己丟在那裏,沒人過問的,晚上這小販來收,一早他就擺在那裏。這就跟路不拾遺一樣的,你就曉得那個地方民風這麼好,真的很可愛。鄉下人告訴我,不僅是岡山,在日本像這樣的風氣幾乎到處都有。都市裏頭沒有了,鄉下都有,都還是保持老樣子,人民老實、淳樸、聽話。

  這些確實是我們的好樣子,可惜沒有人教。沒有人教怎麼?他不開智慧,個個是好人、老實人,他不開智慧。所以教學比什麼都重要。日本的佛教不講經了,多久了?四百年。四百年前,他們的寺院庵堂,法師們都講經,而且都有很多著作,像《無量壽經》在日本是最流行的,日本《無量壽經》注解有叁十多種,…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