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0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0集)  2012/8/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8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七十六頁倒數第六行,從下半看起:

  「下雲身心淨潔」,從這看起,「與善相應,亦同具上之淺深二義。淺言之即身心離垢無染,身之所行,口之所言,意之所思,悉是善也。深言之始覺智妙契本覺理,才是與善相應」,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一段文也是經文,對我們修行人來說非常重要。我們修學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成就,關鍵之所在,就在此地。我們的身心幹不幹淨?心裏面還有自私自利、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貢高我慢,這個不清淨;心裏面還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心不清淨。

  淺言之,是說我們現前的叁業,身口意叁業,身所作所爲,口裏面的言語,意裏頭的念頭,到底是善、是不善。善與不善的標准,基本的標准就是十善業道,與善相應的這是走的正道,與不善相應的是走的邪道。邪道就是六道,人天都包括在其中,你不能了生死、不能出叁界,在輪回裏面很可憐、很苦,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佛看得很清楚。我們一生無論怎樣用功修行,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總是免不了,報恩的少,報怨的多;還債的少,討債的多。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造的惡多,修的善少,感這樣的果報。這個是講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個道理很深,前面我們曾經詳細說過。

  實際上這樁事情過去也曾經講過,也講得很詳細。很久,有人送我這一份資料,這是一個中醫大夫給我的,說明我們身口意叁業不善,應對著外面的疾病,就是眼耳鼻舌身,裏面是五髒,心肝脾肺腎,這些五髒得病,這是很有根據的。我們今天跟佛經一對照,完全對得上來。殺業所感,裏面是肝病,殺生殺多了,感的是肝病,外面是眼睛不好。我曾經看過好幾個將軍,晚年的時候眼睛都不好,要戴度數很高的眼鏡,還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東西;有一個最後都失明了,完全瞎了,我們知道他肝髒一定有問題,這些人現在都不在了。盜,無論用什麼手段奪取別人的財物,他很容易感到肺病,對應在外面是鼻。淫,對應的是腎、是耳,他的腎髒有問題,五官裏面耳有問題。妄語,所對應的是脾,脾跟胃是連到的,脾胃有問題,口有問題,這個舌也是口,妄語是舌在造業。最後一個是飲酒,酒所對應的是心,心髒有問題,口有病。這個是五惡,殺盜淫妄酒。

  在中國傳統是講的五常,五常是講仁義禮智信,仁者不殺,義者不盜,禮者不淫,信者不妄語,智者不飲酒。可見得中國在千萬年之前,老祖宗講的仁義禮智信,做人必須具備的德行,不具備這五個字,那就不叫做人。人跟禽獸差別在哪裏?人懂得仁義禮智信,而且能夠落實,畜生不懂,它不知道,人與禽獸差別就在此地。這個德行在中國流行了千萬年。我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決定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有文字記載,沒有文字記載不能說沒有文化。所以我們相信,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就是五倫五常,五倫五常至少有一萬多年,沒有文字之前就有。中國這一塊土地是寶土,倫理道德薰習非常深厚的一塊土地,這個地方的人民有福。

  我們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也不過是兩百年,如果以一萬叁千年來說,兩百年是很短的時間,不算很長。所以我們有災難,災難是老祖宗對後人的懲罰,絕不會滅亡。老祖宗的懲罰是讓我們認真反省,要把老祖宗的教訓找回來,找回來就沒事了,找回來就天下太平了,這個很重要。現在慢慢覺悟了,大陸上普遍對傳統文化開始重視,好現象。在國際間,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逐漸的也有興趣,也很認真的在探索。他們有這個心,我們要給他這個機會,讓他能更深入的了解。我們這些東西翻譯成外國文不多,所以必須有大量的翻譯工作,幫助他們認識、幫助他們學習。

  這一樁事情最早提醒的不是中國人,中國人沒有意識到,沒有注意到,是英國湯恩比博士。在一九七0年代,他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那就是指今天,現代,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話是英國人說的。他一生研究文化哲學,所以他是個曆史哲學家,而曆史是專門研究文化史,他對于中國東西認識得很透徹,世界上,在中國也找不到,也沒法子找到一個跟他相比的。他提出解決今天社會問題這個方針。那孔孟學說是什麼?大乘佛法又是什麼?跟外國人往來,講東西,真的要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還得很簡單扼要,太多了他聽不進去、聽不懂。所以我們就用一句話說,孔孟學說是仁義忠恕,根據《論語》上說的。孔子一生提倡仁,孟子一生提倡義,孔孟所標榜的是仁義。夫子一生,這是他的學生說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兩個字代表孔子的一生行持,忠是心端正,不偏不邪,這忠;恕,是原諒別人。特別在今天,今天世界人心裏想錯了、身口做錯了,爲什麼做錯了?沒人教他,當然做錯,所以這值得原諒的。造再重的罪業都不要去計較,要原諒他,他無知,希望他能夠坐下來好好的學習聖賢教育,這個社會就有救了,這個世界有救了。

  我們從湯恩比博士這個話再引申,不僅僅是中國孔孟跟大乘,全世界其他國家民族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智慧傳說裏面有很多珍貴的資料,我們要把它發掘出來,與孔孟、大乘相輔相成。這也講會集。夫子是一個集大成者,善于會集的人,他把過去二千五百年,這有文字開始,從叁皇五帝到春秋這個時代古聖先賢的教誨,那個時候只有傳說,沒有文字,他把這些傳說統統用文字寫出來留給後世。所以這是個集大成者,後世尊稱他爲大成至聖先師,那個大成是集大成,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承傳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人把它寫成文字、做成書本,流傳到今天,那我們只有傳說,傳說有的時候會傳錯。所有傳說都經過孔子的審查、鑒定,認爲是真的,他都把它留下來,有疑問的他都不要。這種做學問的態度我們要向他學習。有智慧能夠辨別真假、邪正、善惡、利害,孔子有這個智慧,好的東西留下來,不好的東西都不要了。詩叁百,根據古書記載,在孔子那個時候,這個詩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有幾千首,到孔子把它一一審定,總共只留下叁百零五首,詩叁百篇,叁百零五首,不善的都淘汰掉了,不要了,留這些精華,這都是非常良好的教育素材。

  孔子功德大,在中國家道承傳,一直到今天,家庭曆史最完整的就是孔家,這是印光大師說的。第二家就是範家,宋朝範仲淹,這將近九百年,曆史完整的,在中國看到第二個,這祖宗積的大德。範老先生的後代昨天來見我,以前我在廬江,他見過我一次,難得,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做好事,都給社會大衆做好榜樣,他家在蘇州。上一次印家譜,他送了一本給我看,我說你印了多少?他只印了一百套。我說怎麼印這麼少?沒有錢。我說你這一套多少錢?人民幣一百塊。我說你們家的家譜要多印,範老先生一生的行業是我們大家最好的榜樣,我叫他去印一千套,它好像是一本,印一千套,這個錢我拿。他們很歡喜,印出來了。其實一千套還是少。有這麼多本流通,這就不會失傳了。我們相信若幹年後,這一本書會大量印行,中國人的好榜樣。翻成外國文,也得讓外國人看看,外國人沒有家庭曆史,中國有這麼完整的家庭曆史,一代一代詳詳細細記錄下來。從這個地方就看到中國人心地的厚道,感情的豐富,要從這個地方去看。

  這個經上還有一句話說,毀五戒者,受了戒,五戒都犯了,殺盜淫妄酒統統都犯了,那他的五髒都出毛病,外面眼耳鼻舌身都有問題,身心都不健康。怎樣才能恢複健康?要認錯、要忏悔,嚴持五戒,你業障消了,身心就恢複健康。我們也有看到的,依教修行修得很好,他身體不好,這經上也有。這是什麼情形?這是重罪輕報。他原本有很重的罪,現在得一點小病,是把重罪減輕了。認真努力修行,這個功夫不斷向上提升,他這個病就沒有了、就消除了。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這兩句時時刻刻記在心上,起心動念都要與善相應。善的根就是五戒十善,前面第叁十五品專講這個問題。我們淨宗學會把叁十二到叁十七品定爲晚課念誦的經文,早課是念第六品,四十八願,晚課就是念這段經文。這裏頭含的意思,就是說一定要知道持戒念佛,這個決定往生;如果念佛不持戒,不行,只做未來世得度的善緣,這一生不能往生。這一生往生一定要斷惡修善,這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才是真正念佛人。

  在今天這個世界,無論在家出家學佛,不能不重視六和敬,因爲全世界的人都不和。一個家庭,夫妻不和,夫妻要和就不會離婚,你看今天這個世間離婚率有多少!父子不和,父母離婚了,兒女可憐,無父無母,他對父母就有怨恨,沒有恩情,都是因爲不和而産生的這些弊病。兄弟不和,造出社會人與人的對立沖突,到最後是包括爆發戰爭,天災人禍,都從這來的。釋迦牟尼佛一生,跟他接觸的人都知道,和藹可親,你跟佛接近沒有不生歡喜心的。爲什麼?佛身心六和,他統統做到了,他的磁場、他的氣分就是和諧,進入他的磁場自然心地就和睦,對立沖突自然化解,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人不跟我們和這個是應該的,我們要跟別人和也是應該的。爲什麼?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我跟他和久了,他自然也就跟我和了,用什麼方法?下面會講到,一定要用四攝法。攝,攝受衆生,攝受衆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勸人學佛,你就懂了,用什麼方法勸人學佛?佛說的這四種方法。首先,自己要做一個善人,基本的,五戒、十善、六和、六波羅蜜,最重要的就這四科。第一是五戒,第二是十善,第叁是六和,第四是六度,只要做到這四科你就是真正佛弟子。如果你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是真正的彌陀弟子,一點都不假。彌陀弟子是最光榮的,爲什麼?一切諸佛如來都…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