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七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七集)  2012/8/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8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八十叁頁,從第叁行看起,科題「轉相教化」。請看經文: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前面我們學到此地。佛在這裏告訴我們,自己成就之後,一定要教化衆生。教化衆生要講求輾轉教化,這個教學的效果才能擴大,才能夠廣利衆生。沒有門戶之見,法只有邪正,如果是正法,正法是利益衆生的,決定是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正法的標准。符合這個理念都是正法,是佛說、不是佛說都是正法。所以佛教人,人都服。邪正的標准,這單單說佛法,符合,它裏面的理論、言語與叁法印相應的,就是小乘正法。叁法印第一個是無我,第二個是無常,第叁個是涅槃。它講的道理、講的言語于這叁個不違背,小乘正法。大乘正法只有一個條件,諸法實相,它所說的是諸法真實相,那就都是屬于大乘。都是佛說的,魔說的也是佛說的,爲什麼?他跟佛說的是一樣的,跟佛完全沒有違背。所以,大乘是一法印,小乘是叁法印。叁法印也有人講苦、空、無常,都可以,小乘法確實內容是講的這些東西。所以佛法就非常非常之廣大,佛非常開明,絕不保守,什麼人說的跟我說的是一樣的,我們知見相同,都是佛說。

  教化一定是由親而疏,由近而遠,這是一定的道理。自己親人都沒有度,你怎麼能度外人?跟你住在一起的人都沒有得度,你怎麼能度遠方?這也是世出世間聖賢教人的一個原則。在中國曆史上,舜王,這是聖人,他住在這個地方,原本是選一塊荒地,自己搭個小茅蓬。這是個好人,很多人都願意親近他,都在他房子附近搭小茅蓬,就變成一個村,叁年就變成一個城鎮。都是自動來的,受他德行的感化,自然成就的。德是什麼?德就是愛,用現在的話說,被他愛心磁場所攝受,自然歡喜跟他親近,不願意離開他。這都是聖賢教導我們,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我們鄰居喜不喜歡我們?願不願意跟我們學習?我們搬到這個地方來住差不多也有一年了,鄰居很多不相往來。這不是他們的錯,我們做得不好,沒有常常跟他們往來,沒有常常在一起活動。當然我們是初來的,一切都沒上軌道。現在這個教學樓裝得差不多了,裏面布置好了,應該在我們這個小村正式下個請帖,邀請他們來參觀。我們用茶點來招待他們,說明我們搬到這裏來住,是爲什麼搬到這裏來、想幹些什麼,要讓他們大家都了解。

  還有,這些人不懂宗教。我聽說我們這裏房子門口貼個南無阿彌陀佛,鄰居就來幹涉,要我們把它撕掉,我們同學也就照辦了。這也向他們解釋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不要阿彌陀佛,就是說你們不要福報,你們也不要智慧。不要智慧就愚癡,不要福報就貧賤,你們是不是願意幹這個?你們不要,我們要,我們要你們還幹涉。你們要愚癡,還要我們做愚癡,你們不要福報,要我們也不要福報,這在理上講不通。所以要講清楚、講明白。宗教是什麼?叫他自己去查字典,宗是什麼意思?教是什麼意思?查出來之後,你就明白了。宗教這兩個字連起來,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怎麼能不要?古代曆代帝王沒有不學佛教,幾乎都是叁寶弟子,不但認真學習,他們真幹。他們真的是轉相教化,以帝王之尊下達命令,全國奉行。只是最近兩百年,佛陀教育變質了,變成跟鬼神打交道。本來佛教是跟人打交道的,不是跟鬼神打交道的,現在跟鬼神打交道,跟人不往來。真正跟鬼神打交道,就不必在人間建立,鬼道去建立、地獄道去建立,爲什麼在人道建立?講清楚、講明白,大家就可以和睦相處。所以佛的教誨我們要遵從。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這是由遠而近。我們每天接觸的人,通常講親友,注解裏頭說,「于諸親友轉相教語,則爲利他」。我們要想幸福,要幫助別人有福。福人居福地,這一個地方人都修福,修福最殊勝的無過于念阿彌陀佛。這經上一再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具足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真實智慧、真實功德,這個沒有人知道。念這一句佛號,就得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這還得了嗎?所以,煩惱不斷自然就沒有了,業障不消它自然消了。是什麼個道理?就是名號功德它産生的作用。你念它一定要真誠,不能有懷疑。真的像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得萬分利益,你得利益多少是你用心不一樣。你用的是什麼心?真誠、恭敬,沒有不得利益的。

  昨天跟開林師來參訪的內蒙的同修們,裏面有幾位接觸佛法的時間不長,其中一個只有兩年,還有一個是叁、四年,他們的成就太殊勝了。其中一個,諸位看到的,生病二十多年,中西醫都看不好,最後聞到佛法,念佛念好了。最初念的半年,功夫不得力,他很難得,不斷的改進。到最後是萬緣放下,用真誠心念佛,不到兩個月,二十多年的疾病全好了,現在跟正常人一樣。文化水平不高,只是小學二、叁年級的水平。告訴我每天睡眠兩小時,一天拜叁千拜,日夜不休息,就是念佛、聽經、拜佛,真精進!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蓮花。拜佛的時候,拜下去的時候蓮花很大,站起來時候蓮花好像就縮小了。大拜的時候,手撐出前面是兩朵小蓮花托著手。他來問我這是真的、是假的?感應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等于說給他授記,告訴他,勇猛精進,決定往生。他來見我,要我給他印證。我告訴他,決定不能懷疑,一定要相信。印證的標准,一定要用經教,不是我們個人隨便可以說的。他跟經教裏面所說的相應,這真的,與經教講不相應,就不是真的。我們自省、幫助別人,不能離開經教。經教,這一本《無量壽經》足夠了。尤其是集注,內容非常豐富,集注裏面我們看到幾十種經典,一百多種祖師大德的開示,這就是標准。

  小學水平,識字不多,他也發心出來講經了。好,帶頭,做個好榜樣。講經不一定要高學曆,高學曆未必把經講得好。爲什麼?這是從誠敬心當中流出來,于學曆不相幹,這個一定要懂。我們看六祖跟神秀兩個人,要從學術上來說,神秀比六祖高得太多了,人家通宗通教,講經教學的大法師;六祖惠能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怎麼能跟人相比?學術,惠能大師比不上神秀;悟性,神秀大師比不上惠能。惠能大師悟性高,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能把境界看透。這個看透就是大乘經教上所說的,一個人、一個物、一樁事,他能把它的性相、理事、因果統統看穿,這個神秀大師做不到。所以五祖不是感情用事,衣缽傳給六祖,沒有傳給神秀。這種示現,用意非常深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從這個裏頭去學習。

  下面兩句話也是佛說的,「若不說法度衆生,是即無能報佛恩也」。怎麼說?我們不會說,我們只會這一句阿彌陀佛。行,就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念給人聽,這就是說法度衆生。在哪裏看到?這在阿公阿婆那裏看到的。我告訴實際禅寺裏面的法師,他們跟我說,實際禅寺還有叁、四位這樣的老人在念佛堂,他們不說話,就是念佛,日夜不斷。無論你給他們講什麼話,他都笑咪咪的給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在那裏說法,就說這一句無上法門,一點都不夾雜。你給他講再多,他都給你一句阿彌陀佛,爲什麼?全包括在其中,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說的法,都不出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你看人家多厲害、多簡單,不管你講什麼,他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聲聲不絕,對你笑咪咪的,對你恭恭敬敬。你瞧不起他,他瞧得起你,他對你恭敬。那是什麼人?李老師以前告訴我們,那是真佛,在示現教化衆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就是一句名號,一切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修、所教、所傳的大法,就這一句佛號,這還得了嗎?這些人做到了。

  所以我提醒大家,這樣的人通常一般都是瞧不起,小看他們,自己在他們面前大搖大擺,人家對你恭恭敬敬。我提醒他們,見到這種人要恭敬、要禮拜,他不是凡夫,他是個真念佛人,這種人將來生極樂世界,決定是上輩實報莊嚴土往生。爲什麼?你仔細觀察,暗合道妙,跟上上根人行持沒有兩樣,只是表示的方法不一樣。可是你細心去觀察,他們有相同之處,那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一向專念就是念佛叁昧,他展示出來給你,念佛叁昧。他有沒有到一心不亂我們看不到,真有功夫的人能看到。

  這是利益衆生。我們遇到緣不能放過,一定要幫助他。沒有緣,沒有緣也不能放過,給他在阿賴耶識裏頭種種子。我們念這一聲佛號他聽到了,他種子種下去,我們手上拿一串念珠他看見了,這個阿賴耶識也落種子,有意無意幫他種阿彌陀佛的種子。已經念佛了要幫助他提升境界,加強他的信願,幫助他這一生能穩穩當當往生,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下面又勸大家,要『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這底下解釋,「約檢」是什麼意思,「猶言束斂」,束是束縛,斂是收斂,就是經上講的「當自端心,當自端身」,就這個意思。端身是前五根眼耳鼻舌身,不能放逸;端心是意根,意是起心動念。講意的時候就是第六識跟第七識,第六識不分別,第七識不執著,這就是端心。這人心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萬法就一如,萬法就平等,有分別執著不平等。

  下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給我們說了一個標准,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頭,要跟這個標准相應。「和順義理,謂言行舉止悉皆和于義而順于理」,理是道理。世間法的義理,理是五倫,五倫是大道;義是你應該要做的,你不可以違背的,五常、八德。在佛法裏頭,道是什麼?道是自性。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能生能現。阿賴耶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阿賴耶是能變,十界依正莊嚴是所變。如果…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