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九集) 2012/8/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8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八十六頁,從第叁行看起,第叁行第二個字:
『國邑丘聚』,「表佛所行之處所。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雲靡不蒙化」。這個話是佛陀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世尊教化衆生,完全示現跟人間沒有差別,佛不用神通做佛事,用什麼方法把教學擴大?就是他的這些弟子,資深的弟子,學的時間久,學的東西很正確,讓他們出去教學,分發到四面八方到處去講學,去教化衆生。由于交通不方便,所以不能常常往來,在一個地方教學都有固定的場所,期間除了雨季之外統統舉行。雨季有叁個月,這叁個月就不方便,老師到那裏去教不方便,學生來學也不方便。所以這叁個月就定作夏安居。這叁個月,各地這些教學的學生們,統統回到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接受再教育,這個再教育是叁個月,幫助他們提升。也就是學生們有九個月的時間在外面教化衆生,叁個月的時間回到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接受現在叫進修教育,就是把自己提升。
這個製度非常好,你看世尊叁千年前,提倡這個方法。現在我們知道有很多企業,他們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的東西不能不知道,所以他們有進修教育,在一定的地方去培訓。主管人員要懂得要培訓,技術人員要提升技能也要培訓,叫進修教育。進修教育在佛門裏面,是叁千年前就提倡。這個方法好,弟子們不離開老師,老師統統能照顧到,也不間斷老同學的進修學習,所以這個製度一直延到兩百年前。現在夏安居有名無實,有結夏安居的人,但是跟佛陀那個時候意思不一樣了。以前的夏安居,是把弘揚佛法教學的這些學生召回來,幫助他們再提升。所以現在有形式沒有實質的內容。佛法確確實實是以教學爲主導,佛法是道道地地的教育,這個我們一定要肯定它。與這些鬼神沒有關系,這種超度佛事是後來祖師,實際上也是因應鬼神的要求,替他們辦一場超度的法會,那是附帶的,一年難得有個一、二次。哪裏像現在天天做,喧賓奪主。兩百年前,寺院庵堂,不管是叢林還是小廟,都有法師講經,或者是居士大德講經。講經教學爲主,這才能教化一方,不教學那怎麼行?一個是教學,一個是佛弟子爲社會大衆做出榜樣,把我們所學到的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這就是經上所說的「佛所行處」,實際上是佛陀教育推行之處、教化之處。有一個點,這個點就是道場,從前道場,凡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就叫道場,不拘形式。因爲佛很多經教是在樹林裏面講的、在河邊上講的,所以道場沒有一定的形式,也沒有一定的處所,無時無處不是。只要是講經教學,勸化衆生,這個時候、這個地點,這就叫道場。所以「丘聚」這是小鄉鎮,跟佛講經教學最近的地方,周邊的地方;「邑」是城市,市區;「國」是一個國家。由近而遠擴大了教化的影響,這是表佛所行之處所。我們這個裏頭加幾個字,佛陀教化所推行的處所,這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無不蒙受佛之教化,佛教教育是愛的教育,是慈悲的教育,是破迷開悟的教育,是離苦得樂的教育,得講清楚、講明白,大家才知道這個教育的好處。現在講經,都不能把這些講清楚、講明白,所以經聽了之後怎麼樣?不懂。經裏頭的意思沒搞清楚,他當然學不到,當然得不到這個經教的利益,就是經典教學的利益。一定要講清楚、講明白,還得要我們自己做出來給大家看。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不是都在念著苦難衆生,都在念著這個災難的社會跟地球?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們化解災難、離苦得樂?世尊給我們做了榜樣,完全落實在教學。
所以,佛當年住世在世間,四十九年每天教學沒有中斷,教學重要。中國古人講「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我們講了十個教學爲先,這是舉例而說。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把教學擺在第一位,今天社會的問題、災難的問題就永遠不會發生。什麼原因發生?我們把教學丟了,把教學疏忽了,問題出現了。出現之後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還是得用老方法,教學爲先來解決,不教學是永遠解決不了的。中國古人有兩句話說得非常好,今天的社會古人就說中了,古德所謂的「子不教,人心壞了」,父母沒有把小孩教好,小孩學壞了,人心壞了。「人不學,社會就亂了」,學什麼?學聖賢,社會就不會亂。不學聖賢,以爲聖賢無能、以爲聖賢落伍,以爲聖賢是過去了,跟不上時代,不學他,社會就大亂,災難就頻繁。我們今天所遇到的不就是這個狀況嗎?古人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千五百年前,左丘明在《左傳》上就說過,「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現在的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都沒有了。五個字統統沒有了,左丘明說,這個社會上全是妖魔鬼怪。什麼叫妖魔鬼怪?不仁、不義就是妖魔鬼怪,無禮、無智、不講信用,這就是妖魔鬼怪,災難出現了,就這麼來的。說古人這些東西落伍,古人所說的是真理,超越空間、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就是無論是哪個國家,無論是哪個族群,無論是哪種文化、哪種信仰,這五個基本條件必須要遵守,這是講空間。這個社會、這個地區人民沒有這五個字,這個社會就是亂世,這個地方就有很多災難。現在所謂是自然災難,不是自然災難,是什麼?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感召來的。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不善的念頭感染的災變,不能不知道,不能夠疏忽。我們再不努力去拯救,就來不及了。
我們如何應對現前的社會這個動亂與災變?對于這樁事情前因後果,佛經上講得透徹、講得明白,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化解災難、拯救社會,要從我做起,這個非常重要。絕不能要求別人,要求別人永遠達不到目的,從我自己本身做起;換句話說,五倫我要做到。佛法裏面的五倫,比中國五倫高得太多了,中國五倫是一家人,佛法的五倫是一體,提升很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佛法的慈悲是圓滿的,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無條件,無條件的愛。這就是中國人講的父子有親,父母對子女那個愛,沒有條件的,這天性。雙方你能看到的是小孩在叁、四個月,嬰兒,那個時候還保存著圓滿的天真,沒有變質。
所以你看這個小孩,他對父母、對一切人的親愛,他這個時候還不認生,不管什麼人接近他,他都歡喜。五、六個月以後認生了,他只認識他爸爸、媽媽,喜歡,別的人他害怕,不敢接近,他認生了。叁、四個月還不認生,你就看他這種天真的親愛,你能夠感受到。他不會說話,你看他的眼睛、看他的表情、看他的動作,能看得出來。這個時候沒有好好去教他,他就學壞了。現在這些小孩跟誰學?天天看電視。長大了上小學,就看網路,就學會用電腦。電腦裏面的內容是什麼?電視的內容是什麼?他全學去了。他學壞了,他沒有責任,大人有責任、社會有責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真正知道了趕快回頭。
這兩天我提到的吳鴻清教授,昨天我跟他聯系了。這是個覺悟的人,大學教授,大學的課不去上,找一個偏僻窮鄉僻壤,一個小學裏頭,去辦伏羲實驗班,辦成功了。我們這麼多年來有一條龍的這個學校的構想,昨天我告訴他。我說光辦小學不行,他一到中學去念書,就立刻被汙染,環境的力量太大了,他保不住。怎麼辦?繼續辦下去,小學畢業了辦中學,中學畢業了辦大學,大學畢業了辦研究所,這樣才能把這個小孩圓圓滿滿的帶出來。這個班是什麼?這是聖賢班,這不是什麼博士、碩士學位,這聖人、賢人的學位,他們將來是作聖作賢。只有聖賢能救世界、能救國家民族,太難得了,在培養聖賢。這個世界上如果能出現五個孔子、五個釋迦,全世界就有救了。我們要把目標放在這個上面,無論幹什麼都是爲這樁事情。
聖賢教出來的,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要承認、要肯定人人本性本善,這個一定要承認。「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就是聖賢;換句話說,各個人本來都是聖賢,只是學壞了,沒有好好的教他,學壞了。而學習的時候最重要是紮根,中國古時候人懂得,所以根紮得好。這個根是胎教,懷孕的時候,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胎兒。所以母親的思想純正,決定沒有邪念,決定沒有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動作都不可以有,你愛護你這孩子。孩子出生之後,孩子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純正的行爲。也就是,《弟子規》是父母表演給嬰兒看的,他每天在看,從出生就看,看到叁歲一千天,全學會了,這叫根深蒂固。所以古人有諺語說「叁歲看八十」,叁歲這個根栽得好,他一生不會改變,有這麼大的力量,這個功勞完全是母親的,所以母親是聖人。母親知道這個道理,叁年十個月,十個月是懷胎,把這個小孩照顧好,聖人的根就紮下去了。
往後則是老師教他,要爲他聘請最好的老師。這個老師有德行,德行一定擺在第一。這個老師決定是個孝子,爲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所有一切善法的根都是從孝裏頭生的。淨業叁福裏頭,第一句話「孝養父母」,第二句才是「奉事師長」。佛教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它第一句是孝養父母。不孝父母的人不能學佛,這是一定的道理,不孝父母的人,釋迦牟尼佛來教你都教不好,你聽不懂,你吸收不進去。所以孝多麼重要,孝字就是一體。你看這個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說明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這是孝字裏頭表的意思,跟佛法所說的一體是一個道理。造這個字,不是大聖人他造不出來!
現代人迷惑顛倒,瞧不起古人,所以我常說,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最清楚、最明了的…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