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0集▪P3

  ..續本文上一頁真正相信它,我真正不懷疑它。過去講的這些東西對初學有幫助,爲什麼?你從我講的這個東西能看出來,由淺而深,年輕的時候講得淺,就是同樣一部經,愈講愈深,愈講意思愈廣。但是聽現在的有受用。學講的時候,聽現在的難,聽早年講的,提供你做練習講經、學講經,那個有用處。

  記住,佛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舍到最後,只留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我們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就沒有白來,就沒有空過,這一生到世間是過去生生世世都沒辦法跟它相比的,這一生是圓滿成就。即使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蕅益大師就滿足了,你說我能不滿足嗎?人要有智慧、要有定功,要能夠冷靜,你才能把問題看清楚,你才不會被人欺騙,這一生才真正能夠得到經典上所說的真實利益。

  古人說得好,黃泉路上無老少,可不要以爲我現在還年輕。我在沒學佛之前,那個時候在政府機關裏上班,工作不是很繁忙,所以每天看看報紙。我看報紙,第一個翻開的跟別人不一樣,人家看什麼天下大事新聞,我不是的,我翻開來看訃聞,今天哪些人走了,男女老少都有,不一定都是老人。我每天看這個,對自己是很高的警惕,看看,你看這些人,今天走了一批,明天又走了一批,天天走了,哪一天輪到我。我的同事朋友都覺得我很奇怪。沒有遇到佛法就無可奈何!所以我曾經說過一句話,每個人最精進,分秒都不停,他精進什麼?就是從你出生就往墳墓上走,一秒一秒的接近,一秒都不停止,是不是這樣的?聞到佛法以後覺悟了,我們再不要走六道了,不能幹這個事情。

  老師勸我修淨土,李老師勸了我十幾次,那個時候年輕,對淨土不反對,但是不想學,喜歡的,《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喜歡這些東西,時間、精神都用在這些大經大論方面去了。我跟諸位講過,我接受淨土確實得力于《華嚴》、《法華》、《楞嚴》這叁部經,這叁部經我都講過。講到最後,看到文殊普賢統統念佛求生淨土,我看到這個經文就呆了。文殊普賢是一生最佩服、最敬仰的菩薩,他們到最後全是到極樂世界,發願求生。在《華嚴經》上,再細細去看善財童子,果然沒錯。善財童子,他的根本智是在文殊會上修得的,得到根本智之後,文殊菩薩叫他去參學,就是五十叁參。第一參最重要,爲什麼?先入爲主。第一參,吉祥雲比丘,這個比丘修什麼?般舟叁昧,專修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我明白了。然後再看最後第五十叁參,你看一個頭、一個尾,最後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這心才定下來,死心塌地學這個法門,不再改動了。當中五十一參,你看看清涼的科判,最後一科,「戀德禮辭」,這什麼意思?戀德是參觀對這個法門完全了解了,感恩;禮辭,禮是禮拜、致敬,辭是不學,不學這個法門。也就是說明,善財童子自始至終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他哪個法門都去參觀、都去考察,他都知道、都明了,他不學,他不修那個法門。所以清涼科判裏頭,最後是戀德禮辭。這句話意思很深很深。文殊普賢都是求生極樂世界,善財童子不例外,也是!真正是老師的好學生。

  尊崇道德,『務修禮讓』,用什麼方法?當然用教學。我們中國老祖宗最有智慧,這外國人說的,最懂得教育,就是認爲中國的老祖宗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把人都教好了,都成爲聖賢君子。這些人在社會上起很大作用,造成長治久安,太平盛世,靠教育。諸佛世界都美好,靠什麼?教育。極樂世界更是教育。我學了這麼多年,我細心觀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極樂世界沒有國王、沒有上帝,沒有士農工商,只有老師、只有學生。老師是阿彌陀佛,學生是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四土叁輩九品統統是學生。

  阿彌陀佛教學從來沒休息過,到那邊的人好,進步很快,爲什麼?學習不中止、不中斷。那邊的人不要吃飯,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沒有黑暗,不像我們這有白天晚上,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每個人身上放光,佛與菩薩都放光,花草樹木也放光,大地也放光,光明世界,學習不中斷。我們這邊不管怎麼用功去學習,你總得要吃飯,你總得要睡覺,這就耽誤時間。極樂世界還有一個好處,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記住,這個很重要,阿惟越致等于明心見性,六種神通圓滿現前。神足通,這就是變化,你能夠分無量無邊身,同時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聽經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隨時隨刻你分身到十方世界,十方世界無量佛,你能分無量身,每一個佛面前你都在那裏供養、在那裏聽經聞法。你一天學下來的,在我們這個世界修無量劫都不如它那裏一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就可想而知,在極樂世界成就,他多麼殊勝、他多麼快速。

  哪像這個世界,生生世世又有隔陰之迷,悟達國師不是給我們做了個樣子?十世高僧,第十世做了國師,皇上的老師。皇上供養一個太師椅,沈香雕的,他有一點傲慢心,感覺到很光榮、很榮耀,出家人當中沒有人比得上他。這個念頭才起,護法神走了,傲慢心起來了,煩惱起來了,冤親債主找到他身上,幾乎送了命。多虧迦諾迦尊者,阿羅漢,來給他調解,這個冤親債主也很明了,就化解了,他的人面瘡好了,膝蓋上生的人面瘡,要送命的。十世高僧還不能避免,你這煩惱習氣多重,沾上一點習氣就毀掉了。今天社會誘惑人的這個能量比從前超過一百倍、一千倍都不止,你有多大的能耐在這個社會裏能不動心,這真的。

  印光大師提醒我們,每一天想到死字。我也曾經教過人,真修行,必須把今天當作我這一生最後的一天。我還有什麼想頭的?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一口氣不來,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何況身外之物。天天作如是觀,這印光大師教的,好,這方法太好了,這是高度的警覺心。我只有一個目標、只有一個方向,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所以我不怕死,我天天想死。活在這個世間很辛苦、很累,死了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多好。我念念向往極樂世界,我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所以人家要打倒我,我喜歡,我對他感恩戴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務修禮讓者,《會疏》曰:尊卑有序是爲禮,先人後己是爲讓」。這個禮讓非常重要,爲什麼六和敬不能兌現?就是沒有這兩個字。如果有這兩個字,真做到了,六和敬家家都能得到。六和敬不得了,祖師大德教導我們,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一個六和敬的僧團出現,僧團是四個人,在一起共修,無論在家出家,真正修六和敬,這個地區叁寶護持,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沒有災難。地球上出現一個,整個地球人沾光,這地球不會有災難。說明「和」真是難能可貴。什麼人能和?現在我們知道,小乘須陀洹以上,大乘初信位菩薩以上,行。爲什麼?無我才能和,有我,和不了。有我就有爭執,就生煩惱,無我才能和。到哪裏去找四個須陀洹、到哪裏去找四個初信位的菩薩?找不到。自己想幹,沒這個標准,爲什麼?身見沒放下,我執沒放下,連帶著邊見沒放下、成見沒放下,錯誤的知見很多,還有很多自己都不知道。這就知道自己的根性,舍念佛法門這一條路之外,無路可走,這是真的。

  尊卑有序是禮,今天誰願意落後?人人都要競爭,禮沒有了。先人後己,現在是先己後人,不肯讓,現在是爭,競爭。從小就教競爭,父母教小朋友競爭,在學校,記住不能輸給別人,不能讓別人,要競爭。這個教育從小教到大,到大學、研究所還是競爭。競爭再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人禍就起來了。所以你說這個多麼重要。

  「讓者退讓,推善于人,自不受也」,這就真正叫明哲保身,你心沒有憂慮,身沒有苦,沒有苦惱,真正學佛,離苦得樂。所以你懂得禮、懂得讓,讓決定不吃虧,決定不跟人爭,要做到這一生于人無爭,于世無求。尤其是學佛之後,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除這個之外,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求,所以什麼都可以讓,讓到底。命裏有的,愈讓還愈多;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到,何苦?不如回過頭來,斷惡修善,改邪歸正,以清淨心生淨土,好!經上常說,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用這句佛號把心裏不幹淨的東西統統清除掉。不善的念頭全放下,善的念頭也放下,爲什麼?清淨心裏頭善跟不善都沒有,只有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請來,坐在心中央,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就對了,這叫真正念佛人。人有善緣、有好事,我們遇到了有緣,盡心盡力的幫助他、成就他。成就一個善人就是成就一切衆生,這是好事。好事做完了也別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心裏頭總保持著幹幹淨淨,就是一句佛號。斷一切惡,不著斷惡的相;修一切善,不著修善的相,這叫真念佛。

  所以這個社會、這個地區,『國無盜賊』,爲什麼?「人民皆奉公守法」,人人都懂禮讓,人人都知道和敬,所以都能奉公守法,沒盜賊。日本我去過七次,其中有兩次是參加國際和平會議,最後這一次是前首相鸠山邀請我去講經,我在日本岡山鄉村裏面住了半個月,我很歡喜、很贊歎。這個鄉村人民奉公守法,沒有盜賊,確實看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日本的農村人民很可愛,沒有貪心。鄉村裏頭,大概自己種的菜,擺一個小攤子賣,沒有人看守。他的菜洗得很幹淨,一包一包,標上價錢,你自己把錢丟在他那個木頭箱子裏頭,東西你拿去,沒有人看守的。早晨來的時候把菜統統擺好,晚上天黑了來收。我很喜歡,實在難得。這鄉下人告訴我,大概在日本鄉村還都保存這個風氣,真難得。

  『無有怨枉』,「在位者廉明公正,微察秋毫,故無錯案」。民間有了糾紛,官員來審判案件,這個官員是廉明公正,所以他判這個案子判得公正,不會冤枉人。案子判下來大家都服,無論輸贏兩方對這個官…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