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我們對于吳教授所做的,我們非常佩服,吳鴻清教授,這兩天他也來。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慧眼,紮根,才能夠拯救中國傳統文化,才能真正把正法安立在世間,這大善知識。

  我們這一代的學佛人,說實在的話,就是李炳南老居士說的,除了念佛求生淨土之外,我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這說實話。大經大論我們讀了,我們也講了,能做到嗎?做不到。不要說高的做不到,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們夠不夠格?不夠格。你們有能力,我們只是佩服,五體投地,我自己做不到。身見破不了,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破不了。《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那是什麼條件?就是須陀洹,就是初信位的菩薩。我們一比照不行,不行就老老實實的念佛求生淨土,能成就,這經上就告訴我們的。《金剛經》後半部是大乘標准,大乘標准是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無壽者見,高了,那是什麼?念頭都沒有。前面小乘不著相,後面大乘是連念頭都沒有,那是什麼境界?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那是實報莊嚴土的境界,惠能大師入了這個境界。《金剛經》這部書,在中國古時候,不但是佛,學儒、學道必讀的課本,沒有一個人不讀。所以佛的標准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曉得。

  這個經上說,你看「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這個生就是生菩提心,也就是發菩提心,必須具備善的這個條件,發菩提心才管用。這一發菩提心,是淨業叁福最後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深信因果是真正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的因果菩薩怎麼會不知道?第一條是天人福,第二條小乘福,二乘福,第叁條是大乘菩薩福,菩薩講深信因果,就是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文殊、普賢統統念佛求生淨土,彌勒菩薩亦如是,沒有例外的,到最後統統歸到淨土。淨土是自性的大圓滿、智慧的大圓滿、德能的大圓滿、相好的大圓滿。我們搞了幾十年才搞清楚,搞清楚了才回頭,沒有搞清楚的回不了頭來。

  所以這是「是表現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人」,這就是若已生、若當生,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將來必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皆住于正定之聚。正定之聚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正定之聚,決定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念老在此地給我們簡單的解釋,這些發心專念的人,「將來當生西方;且于當前,已住正定之聚」。這句話非常重要,也是我們常常提醒同學,我們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萬緣放下。你的身心沒有負擔、沒有牽挂。

  我們同修當中,有買了房子借給協會用,産權還是自己的,還有牽挂,障礙往生。這兩天找律師捐給協會,放下了,不再有這個念頭了,正確,這是對的。也有同學買個車送給我,我就告訴他,送給協會,不要送給我,送給我,我有牽挂,送給協會,我不牽挂。他也很聽話,真的送給協會。大概這兩天還找我簽字,因爲它是我的名字,我要轉送給協會。所以真正學佛要記住,無論在家、出家,別替自己添擔子,太重了,那個東西障礙你往生,障礙你清淨心,統統放下。我給誰好?給協會好,這是一個佛教團體,世世代代有接班人,他們好好去經營,他們經營不好,有因果責任。這個協會好一點,就是大家天天聽經,多少都還懂一點道理,不敢有惡念,不敢有不正當的行爲,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這些念佛人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且于當前,就是現在已經住正定聚,現在就是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其他統統放下。對于世間有利益的事情,有緣就做,沒有緣不要強做,爲什麼?你心是定的,你心是清淨的。沒有緣,自己一定去做的時候,這給自己找麻煩,身心都不安,你就錯了。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跟佛說的話一樣,也是有緣就做,無緣不要做。所以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爲什麼?這找麻煩。緣真具足了,行,緣具足了。我們二00六年那是祖宗的安排,叁寶加持,我們在廬江做的實驗做成功了,祖宗給我們安排讓我們到聯合國做報告,不是人力能做得到的。我跟同學們說了,是出乎意料之外,聯合國來找我。以後一打聽,泰國大使介紹的,我心裏就明白了。我們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第一次參加是二00叁年,在泰國曼谷,曼谷大學,所以跟泰國結了法緣,認識查瓦利將軍,以後變成好朋友。

  沒有想到,我們上次辦的這個活動,這些老朋友們還念念不忘。是我上次到泰國參加一個活動,巴黎來了十七個大使,我們見了面,大家非常歡喜,希望我再去辦一次活動。我很感謝,我告訴他們大家,我說上次二00六年的活動,我們有湯池實驗成功的報告,這次再叫我去辦活動,我沒有東西報告,空口說白話人不相信,一定要做出來給人看。也正好今年年初我回到圖文巴過年,我們也辦了個活動,聯絡圖文巴本市的,就是這個小城市的,有十幾個宗教,邀請這些宗教領袖,我們一起分享修學報告。這些人都是老朋友了,我們見過很多次面,這次跟我見面,告訴我,他們想團結起來,把圖文巴的小城打造成爲全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我說好!這個構想太好了,的確是我們夢寐所求的,我們沒有說出來,他們提出來了,好事情。市長歡喜,那天正好昆士蘭警察總署的署長,管全州警察的,他也在場,也非常歡喜,好事情。

  我鼓勵大家,一年做成功,到明年叁月是一年,一年做成功了,我們到聯合國去辦一個活動,把這樁大事情向全世界宣布,讓全世界的人都到圖文巴,看看這個小城。這個小城有特色,真的代表多元文化。小城居民十萬人,有八十多個族群,有一百多種語言,標准的多元文化,十幾個宗教。大家居住在這個小城裏面,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相關懷,像兄弟姊妹一樣互助合作,好!給全世界看一看。大家向往和平,要怎樣打造和平?到圖文巴來學習,看看圖文巴是怎麼成就的,怎樣做成功的。這是個非常好的消息,我跟這十七位大使說,我說他們做成功了,這好事,值得在聯合國做報告。這樁好事,又引起中國國內跟海外其他地方也還有好事,都值得去報告的。這就是什麼?緣熟了,緣熟了我們就可以在聯合國再辦一次活動,大家都歡喜,非常難得!

  上一次辦活動我八十歲,明年再去辦的話就過了七年,七年之後辦第二次活動,第二次一定比第一次更殊勝。我們偏重在教學,一切要教學爲先。教學現在吳教授已經做成功了,教材的內容要改革,教學的方法要改革。古時候的教學,特別在中國,外國人都承認,中國人對于教育最內行,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果。我們千萬不要疏忽中國老祖宗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寶,全世界找不到的。今天全世界都要到中國去取經,我們一定把中國老祖宗這種教育智慧、理念發揚光大,可以化解世界社會的沖突,化解地球的災難,給人類真正帶來安定和平、幸福美滿。

  佛教的教學,它的目的就是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所以佛教是離苦得樂的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苦是從迷來的,樂是從覺來的,根據這個基本理念製定了教學的宗旨,破迷開悟。這樣把它落實到教學,教學是手段,這個手段可以達到破迷開悟,可以得到離苦得樂,這是我們要告訴大家的。現在很多人對佛教産生嚴重的誤會,受這麼多苦難,叫冤枉受的。就是對于佛法缺乏認識,疏忽了,以爲它是沒用的東西,一個錯誤的認知造成這麼大災難。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想著,怎樣讓社會恢複安定和平,只有一個先知先見的英國湯恩比博士,他指出來,「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先知先覺,指出這條路,這條路正確,光明大道!湯恩比指出來,真正認識的人並不多,對湯恩比的話存著半信半疑,不敢嘗試。

  我們也是遇到好老師,如果不遇到方東美先生,我也認爲宗教是迷信、佛教是迷信,一生不可能去碰它。那就要受萬般苦楚,這可憐!這是在他這一堂哲學概論課程當中認識佛教,他告訴我,佛教是哲學,不是宗教,高等哲學,全世界哲學最高峰,這他告訴我的。很幸運,我再不久就認識了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完全接受。這條路走了六十年,證明老師的指導完全正確,所以對老師感恩。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什麼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于人無爭,于世無求,最高的享受。人在這個世間爭名奪利,可憐,苦死了。釋迦牟尼佛一生無爭無求,別人要求王位,他王位舍掉,不要了。別人要爭取物質文明的享受,他不要,他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完全回歸到大自然。這個你要細心去體會,你才知道他樂在哪裏,那不是世間人能夠跟他相比的,他高太多了。人不容易脫俗,爲什麼?迷在世俗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現在叫他超越,太難了。超越是真自在,真樂!這種超越最重要是心超越,形式上超越,心沒有超越,還是苦不堪言;心地真正超越那真快樂,方先生的話才真正體會到。

  這是住正定之聚,就是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都不放在心上。生活清苦好,清苦代表什麼?代表健康、快樂,這裏頭有大功德。什麼大功德?做給社會大家看,這就是教學,身教。社會大衆都爭名逐利,你今天把名利放下,做給他看,他看到了。看久了他會想想,你爲什麼那麼快樂、那麼健康?我有錢有勢,爲什麼這麼苦?李嘉誠,香港首富,我看他大概他住的那個地方叁重保镖,跟總統一樣,都是帶著武器的保镖。爲什麼?怕!他一個人敢上街走嗎?哪有我們這樣自在!我們隨時到那裏逛,不會有人找麻煩的,我們多自在!你不要以爲他出門前後車輛很多,四周圍都保護著,那苦啊!沒有我們自在。我們回歸自然,他不自然,我們心裏頭沒牽挂,他牽腸挂肚的事情可多了。你真正了解情形…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