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第一個階段畢業了,成就了,這真正有成就。這個成就,六道沒有了,好像作夢醒過來,六道不見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再往上去,就是把分別斷掉,分別也是煩惱。你看,執著斷掉,就是清淨心現前,清淨心是真心。分別斷掉,平等心就現前,有分別不平等,雖清淨不平等;有執著,執著是染汙,所以他不清淨。最高的階層是破無明煩惱,無明是起心動念,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那就真的成佛了。所以這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每天張開眼睛要看,豎起耳朵會聽,就是在六根對六境境界當中修行,這叫真功夫。修什麼?就修這叁樣東西,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真功夫。果然到不起心、不動念,你就用真心了,用真心就成佛了,不用阿賴耶。用真心,境界在哪裏?十法界不見了,所以十法界還是一場夢,六道是夢中之夢。這樣你就醒過來,就覺悟了,完全用真心。
雖然用真心,那個妄心的習氣還沒斷,所以妄心的習氣它現境界,就現的是實報莊嚴土。習氣斷了,實報莊嚴土沒有了,也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沒有講,實報土也是虛妄的。最後告訴你,「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就是佛法,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執著有個佛法,你迷了,你錯了;換句話說,自性清淨心中什麼也沒有。惠能講得沒錯,「本來無一物」,你有個佛,就錯了,哪來的?那個什麼?那是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一法不立,那真正用真心。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現象,今天講的歸納爲叁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爲什麼?是自性變的。自性變的,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稱佛爲萬德萬能,那真的是能極了。
這個時候身心有多大?身心沒有相了,跟整個宇宙融成一體。整個宇宙是什麼?整個宇宙就是個光,淨土叫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真心,常寂光就是本人。常寂光在我們面前我們見不到,我們迷了。常寂光是大光明,我們只看經上形容的,比日光明亮,但是日光刺眼睛,日光有熱,常寂光沒有熱、沒有溫度,清涼自在。日月不能跟它相比,日月在寂光之下,就像我們點一盞蠟燭一樣,在太陽底下,見不到的。所以真心體是光明,佛經上稱它作大光明藏,也是這個意思。它無處不在,它無時不在,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這真心。真心就是一切諸佛,所以一切諸佛沒有離開我們。我們用什麼心去感?用真誠心,一分真誠就有一分感應,十分真誠就有十分感應,一定要懂。一定要肯定自己本來是佛,我們也是從常寂光裏頭出來的,出來之後迷了,現在再回常寂光,就永遠不會迷了。跟一切諸佛如來融成一體,這就回歸常寂光了。
所以土沒有定相,你看淨穢因心,心清淨,土就清淨,心不清淨,土就不清淨,我們今天世界就是這樣。古人的心清淨,所以地球過去是個淨土。隨著心的染淨,地球産生變化,我們身體産生變化,你要細心去觀察你能夠發現。心清淨,身心健康,所以我們哪裏有病了,有病不要緊,你反省,什麼地方出了毛病,自己可以對應。不是沒有原因的,都有原因。佛經裏面說,五戒沒有了,人的身體五髒六腑都有病,外面,眼耳鼻舌身也不健康,都有病毒。如果五戒清淨,你的五髒六腑不會有毛病,身心健康。這個原因是什麼?貪瞋癡慢疑是裏面的五毒,殺盜淫妄酒是外頭造的惡業。你看,外面是五惡,裏面是五毒,你能不生病嗎?裏面我們把五毒斷掉,五毒本來沒有,迷了之後慢慢染上的,無量劫變成這個樣子。這是中國人所謂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受環境的染汙,而且對于不善的染汙特別快。
這個道理,法相唯識裏頭講得很清楚,八識五十一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不善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就說明什麼?我們凡夫善少惡多,善只有十一個,惡有二十六個,還有二十四個不相應,最重要就是善惡。所以,學善難,學壞容易。佛知道,中國老祖宗知道,所以你真正認識老祖宗,你不能不佩服,五體投地,真高明到極處。老祖宗如何把我們這個善維系住、保護住?那就教育。《叁字經》前面八句話,那是千萬年前老祖宗,對後世子孫所說的教育的總綱領、總的原則,這八句。凡是搞教育的,國家領導人就是個頭,教育的頭,政教,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所以《叁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搞教育要肯定人性本善。換句話說,人是教得好的,人可以作佛,可以作聖人,爲什麼?他本來就是,就看你怎麼教法。爲什麼要教?因爲「性相近,習相遠」,要不教,他就走習性了,往這邊跑了。本性善的,習性不善,這就是爲什麼要教。「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教,他就變壞了。變壞了再叫他回頭,可難了,這說明爲什麼要教。
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這個不能不懂,專就是古人所謂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裏頭把佛法裏面所講的戒定慧這叁個原理統統用上,那個專字用上了。戒就是有規矩、有方法,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你要依照方法。這個方法不是什麼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這是什麼?自然的規律。孝悌忠信是自然的規律,五倫是自然的,不是哪個人發明創造的。一定要依據自然的法則,你才能得定,定就能開智慧。所以,一門深入是什麼?實在講,真正的意思就是叫你那個心回歸到清淨。不要搞太多,搞一門,把心定在一處,長時間定在一處,不就得定了嗎?禅定就現前。定到一段時期自然開悟,不定什麼因緣豁然大悟,這一悟之後,他什麼都明了,不需要學,不學也明了。
我們在《壇經》裏面明顯可以看到,《壇經》讀的人多。惠能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樵夫,樵夫這個行業現在社會沒有了,抗戰時候有。抗戰時候我們住在城市裏面,城市裏面的人要依賴樵夫跟挑水的。你每天燒的柴,從哪來?山上砍來的,專門有這些人砍柴,挑到城市來賣,樵夫。那個時候沒有自來水,水一定有人挑,那個時候的水真是,就是小溝裏頭的、小溪裏面的水都幹淨,沒有染汙。哪像現在!我們抗戰期間逃難的時候,水溝裏的水捧起來就喝,幹淨,你再看裏頭有小魚在裏頭遊。現在這個環境看不到了,染汙多嚴重。所以在抗戰期間,老人教我們小孩,出去旅行的時候要背一袋米,糧食,自己要會燒飯,囑咐你帶一點糧食。還教給我們,要帶幾個大蒜頭,那是什麼?解毒的,生水,怕不幹淨,吃兩瓣大蒜就真管用。現在染汙太嚴重了。挑水的多半在哪裏挑?城河,以前有護城河,水都很幹淨,都能吃,旁邊有江河的支流,那就是水源。那人很苦,完全靠苦力,賺的錢非常有限,一天不工作一天就不能生活,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
惠能大師是這種行業,父親過世了,只有一個母親,母子相依爲命,非常孝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縱然是以後到黃梅,親近五祖,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他的老本行,叫他到碓房裏面去舂米、破柴,八個月。寺院裏面有講堂,他一次沒去過,這禅宗道場,有禅堂,也沒有去過;換句話說,世間法的教育、出世間的教育他統統沒有接受過。傳法的時候傳給他了,所以大家不服,認爲五祖老糊塗了,怎麼把衣缽給他?每個人都認爲這是神秀大師,一定是他來承傳的,這個人有學問、有道德,通宗通教,應該是他繼承的。結果傳給惠能了。半夜叁更,五祖召見他,召見到方丈室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給五祖做了報告,只有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五句非常重要,心性是什麼樣子,他描繪給我們看。第一個「本自清淨」。第二個「本不生滅」,不生不滅。第叁個「本自具足」,樣樣都有,一樣不缺。佛在《華嚴經》上說了一句,「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拿這個可以注解《壇經》這一句。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如來智慧德相。第四句話說的是「本無動搖」,這就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動搖過。最後一句「能生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它變現出來的。
這五句話一說,五祖和尚說行了,不必說了,衣缽給他,打發他趕快離開。你看,到獵人隊裏面躲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他才出來,嫉妒、障礙。是在盛唐的時候,佛法非常興旺的時候,尚且如此,現在就可想而知。那個時候有大徹大悟的,惠能大師以後再沒有了,像他那種頓悟,頓舍、頓悟、頓證,在曆史上只看到他一個人。他一生,學生當中真正開悟的,到達他的境界的,有四十叁個人,這也是空前絕後。達摩到中國來,一直到第五代都是單傳,第六代開花結果,一個人傳了四十叁個人。可是六祖之後,這些人,有些人沒有,底下沒有傳人,有些一個、兩個,像他這樣殊勝的再不見了,找不到了。
悟了之後是什麼情形?悟了之後是無所不知,我們要注重這一點。他沒有學過的東西,他在逃難期間當中,逃難那個時候二十四歲,傳衣缽是二十四歲,路上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經》,在那個時候《涅槃經》很風行,學習的人很多。這部經分量很大,南傳的本子叁十六卷,北傳的本子四十卷,是很大分量的。無盡藏比丘尼念經,他在旁邊聽,她念完之後,惠能找這個比丘尼,把剛才她念的這段經的意思講給她聽。非常驚訝,捧著經本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你怎麼會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跟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系。不但跟識字不識字沒關系,跟學、跟沒有學過也沒關系。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沒有學過,一看就懂,一聽就懂,一接觸就懂,沒學過。
《壇經》裏面還有記載的,法達禅師,這個人一生是學《法華經》的,到曹溪去訪問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惠能大師等他起來之後問他,你心裏頭一定有感覺得有什麼驕傲的地方,你禮拜的時候頭沒著地,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就講他誦《法華》叁千部。這個很了不起,《法華經》的分量也很多,雖然只有七卷,每一卷都很長,一天頂多只能念一部。他念叁千部,估計…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