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七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有幾個人知道?有幾個人真幹?所以,學佛學了多少年沒有進步,沒有契入境界,什麼原因?沒有從根本修。好像蓋大樓一樣,蓋上去倒掉了,都沒有蓋成功,爲什麼?沒有地基。

  《弟子規》是基礎的基礎,還得要加上《感應篇》,因果教育,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起心動念不要認爲沒有人知道,天地鬼神知道。我們現在曉得,科學家做了些實驗,樹木花草知道,山河大地知道,沒有一個不知道。爲什麼?科學家證明了,所有物質現象統統有受想行識,江本勝的水實驗,水是礦物;不僅僅是水,所有一切礦物都有這個能力,只是你沒發現。美國修.藍博士到我這兒來訪問,他就站在我身邊,告訴我們大家,我們起心動念,他說這桌子知道,坐的椅子知道,天花板知道、牆壁知道、地板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你瞞過誰?這話是真的,我們聽了完全理解。爲什麼?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裏頭講得很清楚,我們曾經學過兩遍。

  《妄盡還源觀》把宇宙的真相講得太清楚了,文字不多,好文章。萬法從哪來的,這個問題現在科學跟哲學沒有答案,還在摸索,可是佛經講得很清楚,一體。一體,這個體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裏頭講的本體論。這個體是什麼?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我們通常講真如、本性、真心,全是講這個東西,講自性,都是講這個。這句話七個字,把自性裏頭本具的功德統統顯示出來了。頭一個告訴我們自性,自不是他,自己在裏頭,他也在裏頭,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這個體,佛教的名詞叫性,叫自性。自性什麼樣?清淨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染汙;換句話說,染汙是錯誤的。自性裏頭沒有我,《金剛經》講的四相、四見統統沒有,「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清淨;「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無壽者見」,平等。念頭都沒有,不但現相沒有,念頭都沒有。清淨兩個字就是我們《無量壽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覺」,這是自性。

  圓是圓滿,它什麼都不缺,惠能大師見性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圓的意思,圓滿。明是光明、是智慧,這個智慧是無所不知。在自性裏面,佛用四個字來表示它、形容它,見聞覺知;在六道、在十法界,它迷了,迷了叫受想行識,加上一個色,色是物質現象,合起來叫五蘊。十法界裏頭有五蘊,一真法界裏頭沒有,一真法界是法性體、法性身,它有見聞覺知,它沒有受想行識。我們物質的實驗,江本博士水實驗,它是見聞覺知還是受想行識?我們細心去觀察,它是受想行識。爲什麼?它有分別執著。你看我們愛它,現的圖案就美;我們討厭它、恨它,它的圖案就很難看。這就是什麼?它有分別、它有執著。如果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有見聞覺知,它現的相一定都是很美好的。一迷一切迷,我們迷了,整個山河大地全迷了,把見聞覺知統統變成受想行識。這些道理,我們看到科學家的報告才覺悟了,才真正明了,不讀那些報告,的確非常難懂。

  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因爲物質環境、精神環境、自然環境統統是從念頭生出來的,念頭改變,外面環境就改變,這就是以心控物理論的依據。今天社會風氣不好,地球災變很多,什麼原因?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念頭不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性德相違背,它就出毛病了。性德是什麼?佛家講的五戒十善是性德,中國人講的五倫、五常、八德,這性德。如果我們每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災難就沒有了。這是以心來控製物質、來改變物質,它是不善的心行所造成的,我們今天用純淨純善的意念能夠把災難化解。

  所以修行,六十一年前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就向他老人家請教,修行有沒有一個簡單巧妙的方法,讓我們很容易契入境界?我提出這個問題。他老人家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老人家開示,看了半個多鍾點他才說了一個字,說有。我就很注意聽,他就不說話了,再等了六、七分鍾,給我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爲什麼這個問題提出來他不立刻回答,他要等那麼久?我十幾年以後才知道。古人教學的方法跟現在不一樣,現在年輕人心浮氣躁,給他講沒用處,叫耳邊風,他不相信,講了等于白講。我在年輕人當中還是比較沈得住氣的,他都要等我半小時,把雜念都除掉了,專心來聽他、來接受他的東西,他才肯說。讓我們曉得印光大師常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獲,十分誠敬得十分收獲。我們在老人面前表現的是浮躁,誠敬心不夠。他讓我等,能不能等半個小時,聚精會神的等半個小時才給你說,這有道理的。還分了兩截,說了個有字,我們的心動了,等了半個小時,他說「有」,我們精神一提起來;我們叫提起精神,他叫什麼?叫浮躁,你看又浮躁了、又沈不住氣了。再過六、七分鍾,定下來了,再給你講。古德授受我們沾到一點邊緣。老人給我們的典範是在定中,你看他行住坐臥都好像在定中,真是大乘經上所說的,行住坐臥,講四威儀,都在定中。這是自性本定,《楞嚴經》上所說的首楞嚴大定,這是真正得受用。

  我跟大師叁年,他往生了。我們每個星期見一次面,時間最少是一個小時,他會接見我。我問了不少問題,沒有一個問題他不能回答的,才知道大師辯才無礙,回答得叫你心服口服,真實智慧、真實利益。以後跟李老師,跟他十年,李老師接學生那是大開方便之門,要求沒有那麼嚴格。這是什麼?隨順衆生根性,知道他沒什麼利益,真正利益他得不到,給他阿賴耶識種一點種子,所以隨機隨緣。章嘉大師那種教學一般人受不了,一次碰到了,下次不去了。這是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就是老師一句話不說,我也願意陪他坐一個小時,那個磁場太好了,那是一種享受。你得有一個小時的定功,沒有定功你享受不到。老人家那種定靜慈祥、智慧與慈悲,不用說一句話,你完全能感受到。

  底下跟我們解釋黃金山。『如黃金山』,這是個比喻。「《觀經》曰: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複以身形巍巍如山,故雲如黃金山也」,後面這兩句是念老說的。閻浮檀金是黃金裏面最好的金,這個名詞,佛學辭典上可以查到。「如上之報身莊嚴」,《觀經》上所說的,祖師大德所講的,「雖非阿難及其果位以下之會衆所能盡見」。阿難在楞嚴會上證得是初果,初果以下這是凡夫,當然自己沒有能力見到這些瑞相。「但以兩土如來威神加被,以勝方便隨其根器,各各能見」。這就是與會大衆爲什麼能見?釋迦牟尼佛加持,阿彌陀佛加持,所以大衆統統見到了。「是故阿難即見彼佛,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

  在我們學佛一生過程當中,這種瑞相有沒有人見過?我曾經問過一些念佛念得很純,念得很不錯,信心、願心都很好的,我就問他們,有沒有見到佛?見過佛相這樣高大的?有。這些人不是妄語。但是聽到聲音的很少,特別是聽到十方諸佛贊歎阿彌陀佛,這個的確很少見。因緣成熟的時候一定見到,什麼時候成熟?往生成熟了。在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個時候見到了。見到佛身大小各人不一定,就是各人修行功夫、緣分不相同,但是要知道全是佛的化身,不是應身、不是報身。經上所說的是佛的報身,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現的身,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是隨類化身,不相同。反正你見到都會認識,都知道,真的,阿彌陀佛來接我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

  我們看注解。『無礙無斷』,這最後這一句,「十方如來演四無礙之妙辯,故雲無礙」。四無礙辯才,第一個是義理,對于諸法的義理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二個是法相,像一些名詞術語,通達沒有障礙。第叁個是言辭、言語,像大經上說,「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無需要翻譯的,聽佛說話就像聽自己習慣用的語言,佛有這種能力。這種能力叫圓滿的音,所有一切衆生之類統統聽得懂。這爲什麼?真心。妄心有障礙,妄心不一樣,各人心不一樣。中國古人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面貌不一樣。爲什麼?面貌是你心現出來的。什麼時候現出來的?是你投胎來的時候現出來的。

  相好跟母親的關系大了,母親在懷孕這十個月當中心情很愉快,不生煩惱,這小孩身體、相貌都好;如果母親懷孕的時候煩惱,心情不愉快,有怨恨、有憤怒,這個小孩身體跟脾氣都不好。中國人懂得這個道理,叫胎教。懷孕這十個月,母親要守住懷孕之禮,這十個月當中保持自己心情愉快。不能看的東西決定不看,所有負面的現象不看,不能聽的東西不聽,不應該說的話不說,所謂是「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沒有傲慢、沒有嫉妒。這個小孩就好,這個小孩所禀承的是正氣,身心健康,很好教養,他聽話。這就是聖賢的基礎,所以聖賢基礎是母親給他奠定的。母親不是聖賢人,懷孕的時候做叁百天聖賢,好好學聖賢,你那個胎兒就禀受聖賢的氣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如果懷孕這十個月,夫妻常常吵架,常常不愉快,這個小孩生出來之後就很不好調教,脾氣很壞。自己要負責任!

  辭無礙。第四個樂說無礙,喜歡說。雖然你有無礙辯才,不喜歡說,不能教化衆生。教化衆生要無礙辯才,無礙辯才從心裏頭出來的,不是從知識裏頭學來的,知識裏頭學不到。它不是知識,它是智慧,智慧一定是真心。愈真誠,辯才真的是無礙,沒有學過的東西問他,他都能給你解答。

  「如是贊歎,盡未來際」,十方世界所有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不贊歎阿彌陀佛的。兩土如來作斯示現用意何在?都是爲了加強我們的信心,堅固我們求生淨土的願望。決定不回頭了,一心向往,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親近佛陀好事情,親近阿彌陀佛無比殊勝。阿彌陀佛,這諸佛贊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做…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