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報莊嚴土怎麼來的?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要斷了,實報土不見了,假的。普朗克的話是正確的,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全是假的。但是實報土裏面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樣,爲什麼?十法界是識變的。實報土叫一真法界,它沒有八識,沒有五十一心所,它不會變,所以它是自性現的。但是自性這個緣,是要無明的習氣才會現這個相,這個相無比的殊勝莊嚴,叫法性身,正報;叫法性土,依報。換句話說,依正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裏頭不摻雜阿賴耶,它沒有。天臺大師稱他們爲分證即佛,六即佛的分證,就是他還沒有到達圓滿。這個沒有圓滿,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幹淨。

  無始無明習氣有沒有方法斷?沒有方法。你說想個方法去斷它,你就墮落了,你又起心動念了。怎麼辦?隨它去,根本就不理它,時間長了自然就沒有了,這叫無功用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行,叫無功用道。這些人每天依舊聽經,聽佛講經,依舊到處供佛、聞法,教化衆生,不亦樂乎。他們的神通、道力、智慧、德能、相好跟佛沒有兩樣,佛所有的他們都有。就是一樣不能跟佛比,佛沒有無始無明習氣,他還帶著一點習氣,除了一點習氣之外,確實沒有分別。所以他們得大自在,自行化他不亦樂乎,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自然沒有了,他就升級了,升到妙覺如來。怎麼知道升妙覺?實報土不見了,習氣一斷,實報土就沒有了,實報土原來是習氣變現的。實報土不見了,什麼東西出現?常寂光出現了,這才真正究竟大圓滿,融入常寂光。淨土裏面講四土,最高的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換句話說,他回歸自性了。

  這個很不好懂,我們不得已用燈光來做比喻。如果有個大講堂,這個大講堂裏面有一千支燈光,有一千盞燈,每一盞燈都有個按鈕。自性是什麼?自性是光,我們把按鈕按下去,燈亮了,放光了。所有的燈都打開,這個燈打開之後,永遠不會熄的,這叫常寂光。這是什麼?這就是自性,這就是圓圓滿滿的明心見性,不帶無明習氣。我們看還有幾盞沒亮的,沒亮是沒見性,代表什麼?代表十法界裏面衆生,十法界的佛也沒有見性。還有看這個燈光很弱,不是很明亮,那就是他帶的習氣很多、很重。習氣愈薄它就愈明亮,習氣完全沒有了,他的光是圓滿的。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十五的月亮,滿月,表示一點習氣都沒有;十四,還有一點點;十叁,又多一點點,用這個做比喻。但是它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真月光什麼?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跟十法界的佛完全不一樣。十法界裏面的佛,一分光都沒有露,那是什麼?那是初一的月亮,完全沒有光明。

  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個大殿上的燈有沒有我們?有。我現在是凡夫,迷得太深了,妄想分別執著全有;換句話說,你是漆黑一團,迷了。但是在不在講堂裏?在。常寂光是諸佛如來,光跟光融起來了,分不開是自、是他。有沒有自他?有。性上沒有自他,相上有自他,理上沒有自他,事上有自他,但是自他是一不是二。換句話說,這一支沒有打開的燈,它也在這個光中,沒有離開光明。等到它亮了,亮也是慢慢從小光,漸漸光就足了,他還是沒有離開常寂光,常寂光是本體。常寂光是中國老祖宗講的本善,本性本善,習性不善,習性是阿賴耶,本性是常寂光。於是我們這才搞清楚,我們每一個衆生都在常寂光中,在諸佛的常寂光中。諸佛也在我們自己常寂光中,不是沒有,真有,只是有障礙,暫時不現。雖然不現,我們自己常寂光跟一切諸佛常寂光是一不是二。這要很冷靜去思惟、去觀察,你才能懂這個意思。

  這裏頭教我們什麼?教我們一切法是清淨的,一切法是平等的,沒有高下。在一切衆生,或者一切佛菩薩那裏,沒有自卑感,也沒有驕慢,爲什麼?平等。極樂世界它的殊勝,是在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有斷幹淨,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讓我們生活在常寂光當中。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比十法界的佛高一等,這是淨宗不思議之處。所以,一切諸佛贊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太難得了。

  我在這裏寫了幾句話,「萬法全體是寂光,無時無處而不融,不一不異」。我們自己跟一切萬法、跟諸佛如來、跟六道衆生、跟地獄、餓鬼、跟蜎飛蠕動,真的是不一不異,圓融一體。萬物就是我的法身,萬佛本是一體。《華嚴經》上說,「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這裏頭著重在叁世,叁世裏頭有未來佛,所有衆生都是未來佛。我們從這個境界裏頭去培養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你不知道,以爲我比別人高,人家不如我,這就完了,別人沒吃虧,自己吃虧了。修行,這世間真正做學問的人,最怕的就是這一點,這個習氣、毛病與生俱來的,是什麼?我慢。那就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我見」,這是根,與這個根同時發生的,「我愛」,我愛就是貪,「我慢」就是瞋恚,「我癡」就是愚癡,貪瞋癡。貪瞋癡叁毒與生俱來,你什麼時候一念不覺,從自性裏變現一個阿賴耶的時候,這個煩惱就跟著你來了。這個東西是什麼?覺了的時候它是戒定慧,迷了的時候就叫貪瞋癡。

  所以我們戒律不能持,那是什麼?我們貪心重。如果沒有貪心,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是戒律,不是學來的。這是什麼?性德。貪心把性德蓋覆住了,把性德變成了貪,貪毒,是這麼回事情。瞋恨把我們自性本定失掉了,有定怎麼會有瞋恨?不可能。傲慢、嫉妒都是這裏頭産生的,說明什麼?沒定。有戒決定沒有貪心,貪煩惱就斷掉了;有定,瞋煩惱斷掉了;有智慧,癡煩惱就斷了。所以佛常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要不要息滅?不要。戒定慧成就,貪瞋癡就沒有了。我還有貪瞋癡,說明我戒定慧沒有,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有沒有定功?還有一點點不高興,沒定功,那個定是假的。戒律怎麼樣?還有一點貪心,那戒是假的,裝模作樣的,不是真的。真正戒定慧的時候,貪瞋癡斷掉了。這些道理我們得搞懂、搞明白,然後我們自己再真正去修,知道自己不行。持戒很嚴,還有貪的念頭,假的;定功很深,還有怨恨心,還有不如意,哪來的定!所以這東西不搞清楚的話,自己往往産生很大的誤會,以爲自己學得不錯了,其實一身的毛病。

  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個最捷徑的道路,但是也應該把這些煩惱習氣放下得愈多愈好,爲什麼?到極樂世界品位高升,原因在此地。極樂世界品位高,說明你成就快速。所以你一定要正面反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我們是未來佛,跟一切諸佛共同一法身,現在我們是煩惱、習染障礙了,法身不能現前。能見實相,實相永恒不變,障除掉就見到了。見佛菩薩,其實哪一個不是?個個皆是,人人皆是。所以經上才提醒我們,「當相即道,即事而真」。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真懂了,你對一切人存恭敬心,你對一切人真誠,爲什麼?那是對你自己。真誠恭敬心是你的真心,你真心顯露了,真心顯露了是什麼人?那就是佛菩薩。雖然沒有成佛,你跟佛菩薩很近很近。如果以爲我自己很行,別人都不如,你跟佛菩薩距離遙遠,很遠很遠。「敬人者,人恒敬之」,這世間人講的,大乘佛法講,敬人者就是真正敬自己,輕慢別人是輕慢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把自己修好了,別人就圓滿了,自己成佛了,你所看到一切衆生全成佛。《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但有情都成佛,花草樹木也成佛,這無情的,山河大地也成佛了,爲什麼?共同一法身。

  小,一毛一塵,這佛經上常講的,毛是汗毛,汗毛尖端上,小,一塵,一粒微塵,無一不是法界全體,這個事實也被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做實驗,照出全息照片。我沒有看過這些儀器,聽說它照的照片,照一個人的照片,把這個照片撕成兩段,在激光下看它,兩個都是完整的;分成四片,就是四張完整的;分到再小,你去看,張張都是完整的。這是宇宙的奧秘,這怎麼回事情?大乘經教上講,法爾如是,一切法本來如是。大小不二,大能容小我們知道,小能容大,一根毛端、一粒微塵,這裏頭包含整個宇宙,都在其中。我們在《華嚴經》上讀過,誰能夠入塵毛裏面的世界?佛說普賢菩薩能入,能夠入微塵裏頭有世界。世界裏頭還有微塵,微塵裏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這個科學沒發現。小中容大科學發現了,但是重重無盡科學沒有發現,真的是重重無盡。中國古人有兩句話說得非常非常有味道,你愈讀愈有味道,他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兩句話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是頂尖的科學。這說什麼?性德。整個宇宙是一體,整個宇宙不能分割,一體怎麼能分割?而每一粒微塵裏面都是含容圓滿的世界,佛家講的法界虛空界,就在一微塵中。

  我們這個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多少細胞組成的?五十兆,這個身體五十兆個細胞。細胞很大,看得見。把細胞打破,看看細胞裏什麼東西,細胞是原子組成的,就看到原子。原子被科學家發現,八十年前的事情;微中子被人發現,這叁十年前的事情,最近的事情。科學儀器愈來愈進步,便於觀察,看宇宙的真相。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這個經。這是因爲一樁事情,有人以爲這是著相,他真著了相,爲什麼?他有妄想分別執著。極樂的菩薩不著相,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們所看到性跟相是一樁事情,性是體,法是相,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所以說「惜彼」,這些人「未知淨宗之妙」,淨宗是圓滿的大法,「端在當相即道」。當相是什麼?你當在相的面上,你就曉得這是自性、這是真如。這真的是明心見性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切就是全宇宙,一就是任何一法裏頭都含著有全宇宙。還用得著多求嗎?一法通達了,一切法全通了,障礙就沒有了。所以大乘,精髓、妙訣就在放下。這個話,六十一年前章嘉大師告訴我…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