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真持戒。現前還貪圖一點小的享受、小的便宜,那大的名利來了,肯定變節。現在小名小利都貪,你將來大名大利你哪有不貪的道理?這樣的人,佛看到流眼淚,魔看到哈哈大笑,爲什麼?我一用名利,就把你誘惑了。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有一點小小的成就,這個小小的成就就是求自己往生淨土。身體留在世間,一生做一樁事情,學習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無取無舍。我們也快走到盡頭了,隨時可以走了,看到世間人這麼大的災難,這是不忍心。雖然有心幫助人,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真正得力的護法。國內沒有,國外有,國外有怎麼樣?要舍棄國內。這又不忍心,總是祖宗的家邦,生活在非常艱難痛苦之間。今天到這個年齡,這個年齡,垂死之年,萬念俱灰。
下面,這個地方最後的目標,是圓彰性具,令入實相,這是大乘終極的目標。彰是彰顯。一切法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雖具足,不彰顯;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彰顯,圓彰性具,這就是看眼前一切的事相。可是底下這一句重要,「令入實相」,在這一切現象裏面,你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入實相。稍稍有一點分別執著,你就墮落了,你依舊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輪回,這個事情很可怕。
下面的文,「如《無量壽起信論》雲」,《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彭際清居士造的,幹隆年間佛門的一位在家居士。這個居士了不起,他的出身是貴族,用現在來比,他的父親是幹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用現在比就是國防部長。這個人非常聰明,出身又好,傳記裏面記載的,他很年輕,大概二十左右就考中進士,那時候是國家高等考試的最高的考試,考中進士。一生不做官,學佛,通宗通教、顯密圓融。沒有出家,以居士身弘揚正法,也是專修淨土,《往生傳》上有他,太難得了!《華嚴念佛叁昧論》是他作的,《無量壽經起信論》也是他作的。這是論裏頭的一段話,「右明無量光明遍照一切」,這右面是經文,應該跟這段意思差不多,遍照一切。「極樂娑婆,同一法界」,不但是極樂、娑婆,一切諸佛刹土,十方叁世,也是同一法界。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它怎麼不同一法界?「本無彼此,安有東西」,這就說明,本來沒有所謂的空間跟時間,根本沒這個東西。所以大乘教是在哪裏?即在當下,當下即是,沒有時間跟空間這個概念,因爲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
空間跟時間,在《百法明門》裏面,這兩樁事情是在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裏頭,二十四門。二十四門的時分就是時間,方分就是空間。不相應是什麼意思?現在所謂的抽象概念,不是事實,是人們對於現象産生的一種錯覺,哪裏來的時間!離開地球,時間就沒有了。地球時間,因爲地球自轉,對著太陽、背著太陽,這才白天、晚上,才把它分成二十四小時。假的,離開地球就沒有了,時間概念就沒有了。空間是沒有距離,西方世界在哪裏?就在此地,真的是沒有距離,這是很深奧的一個哲學問題。
這個奧秘也被現在科學家發現了,叫全息這個概念。全息是什麼?任何一個小的物質,裏面所包含的是整個宇宙。今天科學發達,我們感到很驚訝,電腦裏頭一個比小指甲還小的一個晶片,你看裏面儲藏多少東西?而實際上佛告訴我們,一粒微塵,這個微塵很小,我們肉眼看不見,像現在的量子力學家講的微中子。微中子的體積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起來,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這麼小的東西,它裏面有整個宇宙的信息,一樣都不少,我們這裏起心動念,那裏頭都有記錄。這個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誰能夠見到?大乘經上佛都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能見到微塵裏面的世界,普賢菩薩他有能力到微塵世界裏面去參訪諸佛刹土。微塵裏頭有世界,那個世界裏頭又有微塵,那微塵裏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沒止境的。這個奧秘現在科學跟哲學都不知道。佛說這個是真的是假的,我們過去懷疑,現在看科學不斷在進步,我們發現佛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心性不可思議,自性才是真正的造物主。所以,本無彼此,安有東西,哪有東南西北?當下即是。
「山河大地」,這些零零碎碎東西,「皆是衆生目眚所成」,目眚是眼睛有病。我們有過害眼病的經驗,我過去害過好幾次,害眼病,天天點眼藥,看到外面東西模模糊糊的。還好害眼總是一個,還有一個眼睛可以用,如果兩個眼睛都害的時候就很麻煩,它沒有辦法看東西,眼睛要敷著藥膏。這是比喻,我們迷失了心性,不知道用真心,完全用的是妄心。「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刹。叁塗六道同時解脫」,這就是成佛了。成佛,一念入佛境界是淨土宗,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理一心不亂。用什麼心念?用大菩提心念佛。什麼是大菩提心?蕅益大師講得好,真信、切願就是無上大菩提心。這句話裏頭最重要是真,真信,真信就是真心,真信、真心裏頭具足性德。這我們中國人說的話,真心裏頭什麼東西?仁義禮智信圓滿具足,這真心。
我們檢查自己,我們的心變了,不是真心,爲什麼?仁義禮智信我們不具足。仁,百分的仁德我們有幾分?仁是什麼?是愛人。爲什麼愛人?知道人跟我是同體,我能不愛嗎?不但人跟我同體,萬物跟我同體,仁民愛物。我對這個人愛他、對那個人還討厭,這不仁,你的愛心不平等,你的愛心隨著你的情執,這個人沒有仁。所以用大乘、用祖宗之德來衡量,我們的仁是微乎其微。不學佛,不讀聖賢書,根本就不知道,愈迷愈深,都以爲自己是對的;讀了這些典籍慢慢覺悟了,知道自己錯了。看到衆生苦,看到衆生需要我們幫助,我們遇到,再怎麼困難還是要照顧,不能舍離。對人總有親疏,實在自己家裏人迷得很深,不要你,趕出去了,這不得已才幫助外面人,這可以講得通;家裏頭還有一些人要你照顧,你就不能舍離,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凡是人,皆須愛。
今天問題不是局限在一處,可以說是擴張到整個世界,全球性的。中國把古聖先賢東西丟掉了,不孝,這大不孝。祖宗多辛苦,他們爲的是千年萬世的子孫,都想到,發明了文言文,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文言文是祖宗對後代的第一大德、第一大智慧,無與倫比。這個東西好處在哪裏?好處,他能夠用這個方法,把他們的智慧,把他們的理念、方法、經驗、成就,用這個工具傳遞給後世子孫,永遠不變。讀文言文,就跟讀現前人通信往來一樣,看他的文字,不會錯解了意思。這個工具多難,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只有中國有。
所以我相信,中國的《四庫全書》跟《四庫荟要》,會變成將來全世界人的智慧寶庫。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會學文言文,文言文會變成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文字。爲什麼?他要智慧,他要這些理念,要這些方法、要經驗,這個東西別的地方找不到。別的地方,雖然古人有,但是沒有保存下來。他們因爲他們的文,語跟文是一致的,所以隔了幾百年、幾千年,言語不同了,他們東西你看不懂了。歐洲古老的拉丁文,它是語文是一樣的,隔了這麼多年,現在拉丁文沒人懂得,幾個考古學家還未必真正了解它的意思。這你才佩服中國老祖宗,這不得了的智慧!他想得那麼周到。言語隨便怎麼變,我文不變,就是文言不變,語言隨著變,文言不變,用這種不變的東西來記錄。
文言文學習難不難?不難。我們在美國、在歐洲問這些學漢學的人,問他學了多久?叁年,都是這樣答覆我的。他們完全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叁年能學成,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學頂多兩年就能學成功。你學了文言文你才曉得。看看民國初年,我們這裏有幾本東西在整理,慢慢都把它印出來,小學生模範作文。小學什麼程度?叁、四年級。叁、四年級的小學生,大概是九歲、十歲,頂多到十一歲,這種年齡。你看他寫的這些作文,我們現在這大學生如果看到了,傲慢心馬上就降下來,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不如人家。人家能寫出來,甚至我們看還看不懂,民國初年十歲左右的小孩寫的文章。古人所說的「一落千丈」,我們以爲是形容詞,現在看來是真的,一點不假,古人把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都看穿了。
今天災難來了,麻煩來了,要怎麼收拾?如何化解沖突、化解災難,恢複安定和平,就靠中國這個東西。沒有中國這個東西,這世界就沒救。我這麼大年歲,八十六了,明年八十七,聯合國還來找我。我要不要去?想想還是要去,去鼓勵鼓勵他們,主要就是把中國文言文、《四庫全書》介紹給大家,在聯合國介紹,很快傳遍全世界。這是寶,人類的瑰寶!一切衆生都有分。這樁事情的源頭,是七0年代,一九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出來的,那個時候是預言,現在變成事實,「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也在中國。現在這個世界由於資訊發達,世界上許多知名人士逐漸慢慢認識中國東西、喜歡中國東西了,他要不認識、不喜歡,他怎麼會來找我?
今天最大的困難,沒有老師。資料在,《全書》、《荟要》我們都印出來了,沒人教。我們在馬來西亞成立一個漢學院,漢學院是什麼?就是從前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解散了,有二十幾個老師被馬來西亞請過去,在那個地方繼續學習。我從歐洲回來之後,心裏就常想著漢學院這個事情。我最近兩年訪問梵蒂岡,跟天主教教皇談這個事情,怎麼樣培養師資,怎麼樣展開宗教教育,宗教教育能救世界。世界漢學中心在倫敦,我在馬來西亞跟現在首相納吉談話,他邀請我到他家裏作客,我說世界漢學中心在馬來西亞這個地方最適合。他問我爲什麼?我說馬來西亞有六百萬華僑,最難得的,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看到的,華僑們辦學校,辦小學,有一千多所小學,有六十一個中學。這他完全…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