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再走,也行。交光大師,明朝時候人,跟蓮池大師同時代。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他,他一生心裏想著《楞嚴經》,傳到中國來,唐朝傳來的,曆代祖師大德注解《楞嚴》,都是用天臺家的叁止叁觀來解釋,他認爲這個不妥當,《楞嚴經》裏頭明明說的舍識用根,那就不是叁止叁觀的意思。他把這個事情向佛報告,說他想重新做一部注解,依《楞嚴經》佛所講的這個來做一部,就是提倡舍識用根。阿彌陀佛同意了,阿彌陀佛就走了,他又多住了幾年,把這個事情完成。這叫生死自在,想提早去行,想辦這樁事情再留幾年也行,你看多自在。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真的信佛,菩薩就護持。相信若人若非人,人來幹擾你、障礙你,佛菩薩保佑你,他不會來找你;非人,這裏頭有魔道、有鬼道、有各種的靈,他來找你麻煩。因爲有護法菩薩保護,他沒有辦法幹擾你,行住坐臥,無問晝夜,常得安穩,你身心安穩。身心安穩妄念少、煩惱少,信心具足,這都是佛力在加持。

  這段文上所說的「是明信受之大利」,我們能相信,我們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你得到的利益。「何去何從,祈慎思之」,這是念老提出這個問話,何去何從,希望你慎重好好去想想。佛弟子死心塌地依靠佛,靠得住,不能懷疑。縱然遇到大難,那想想也能想清楚、想明白,這個災難我應該受,這是佛法裏面所說重罪輕報,我過去世不造這個業,就不會有這個果報。這果報現前,一定是過去生中造的重罪,這就報掉了,往生沒有障礙。一心只求往生,除往生之外什麼也不求。

  下面,「複明疑謗之大害」,懷疑,謗是毀謗。「該經複曰」,還是《十往生經》裏面的話,「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見有讀誦是經者,或相瞋恚,心懷誹謗。由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之中,來致諸惡重病。身根不具,聾盲瘖啞。水腫鬼魅,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久後得出,在牛馬豬羊,爲人所殺,受大極苦。後得爲人,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叁寶名字。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你看這麼長一段經文,這個經文裏頭說得好,我們要多多的讀幾遍,把它讀熟,這是大害!我們把它疏忽了,懷疑、毀謗這個災難嚴重。

  經上說於後閻浮提,這個後是佛的末法,現在是佛的末法時期,說法的人少了,修行的人少了,證果的人完全沒有。在淨宗往生就是正法,修淨土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什麼原因?有疑、有謗。淨宗的人對自己修行沒有堅定信心,對不同的法門就毀謗,認爲我這個法門比你高,你不如我,特別是遇到禅的、遇到密的。這個毀謗可不可以?不可以。爲什麼?全都是佛說的,佛說的經,你毀謗它就是謗佛,毀謗經典就是謗法,毀謗那些修行人,你就謗僧,毀謗叁寶必定墮無間地獄。你修這個法門,怎麼可以毀謗那個法門?不可以!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學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在五十叁參裏頭做榜樣給我們看。善財修念佛法門,對於任何不同的法門,你看他禮敬、贊歎,他參訪,也想聽聽他們到底講些什麼,聽完之後非常感恩拜謝,不學他,還老實念佛。這個對,這是真正佛弟子。你看,佛教我這個法門,教他那個法門,跟我的不一樣,我得聽聽他那個法門怎麼講的,聽明白、聽懂了,我還是修我自己的法門,我不修他的法門。爲什麼?他那個法門是佛教他的,這個法門是佛教我的,佛教我的,我走這條路。我懂得他們的,我不迷惑,我知道佛有無量智慧,我們兩個人根性不同,佛教我學這個,教他學那個。

  就跟我們小時候在私塾念書一樣,私塾就一個老師,學生學的功課不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那是老師什麼?看每個學生的程度。學習的進度也不一樣,兩個人同學一門課,進度不相同。小學生著重在讀,句讀,句讀沒有念錯;在背誦,標准是什麼?譬如讓你念十行,十行是兩百個字。古時候,古人的書一面是十行,一行二十個字,沒有標點符號,所以無論哪個地方刻書印書統統是一樣的,說第幾頁第幾行,字都一樣,這就是科學方法。一定是念十遍就能背,這就是標准。要是十行背不下來,減,念八行;八行還不行,念五行。你看每個學生根性不一樣,有人念五行的、能背五行,有人能背十行,還有人能背更多的,大概那個根性很利、記憶力很強的,可以背六、七百個字。這就是同樣學一本書,進度不相同。

  因材施教,佛說無量法門對無量不同的根機。只要是佛教的,你就不要改,你依照這個法門決定成就,成就是明心見性,都能明心見性。所以叫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怎麼可以毀謗?你這一毀謗,不就毀謗那種根性的同學嗎?就錯了,你懷疑毀謗都是針對著叁寶,這個罪就造重了。所以善財童子是互相贊歎,沒有毀謗的,對任何一個法門都贊歎。你看禮敬、贊歎,他想知道,不一定想學,就想知道;自始至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那我們要問,既然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爲什麼要學這麼多法門?學這麼多法門是應該的,爲什麼?圓滿後得智。你在老師會上一門深入,你學到是根本智,根本智是得到自性本定、自性般若智慧開了。這個般若智慧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清淨心,所以說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起作用?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後得智,就是他一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這是後得智。所以廣學多聞,他無所不知,然後來教化衆生,什麼樣根性的人他都有方法教你,這高明!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就這個意思。

  可是根本重要,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所以這個路子就是戒定慧,一切菩薩成佛都要用這個方法,沒有例外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疏忽戒律是絕大錯誤,不能成就。你在這個世間做一個佛學家可以,在世界上做個佛學學者可以,拿佛經去寫博士論文行,當個名教授也行,但是,於了生死出叁界不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不能幫你斷煩惱,也不能幫助你消業障。帶著業障煩惱習氣學佛法,所學到的就是知識,今天講佛學知識。是不是佛的意思?不是,是你自己的意思。

  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是沒有意思,什麼時候我們在經典裏面看成都沒有意思,部部經都沒有意思,經就平等了,完全平等。是不是真沒有意思?跟你講老實話,真沒有意思。釋迦牟尼佛講經怎麼講出來了?對到人意思就起來了,人不在意思就沒有了,這叫感應,衆生有感,自然就有應。感,妄心感行,但是應決定是真心,沒有妄心。所以佛的經是從真誠心流露出來的,不是世間語言,不能用世間意思去解釋,道理在此地。所以,佛同樣這一部經,同樣這幾個字,講法無量無邊,可深可淺,可長可短,一句話講一百天講不完。這就說明字字句句無量義,所以開悟才行。學習的目標定在開悟,不是定在你記多少、學多少,與這個不相幹。中國古人不重視這個,重視開悟,一悟一切悟,只要這部經開悟了,任何經典拿下來,你自然明了。

  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六祖惠能大師不就是這樣的嗎?他一生沒聽過經,只聽過一次,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叁更半夜。《金剛經》沒講完,現在我們看看經文,大概是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樣子,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開悟就不講了,行了,後頭不說了,五祖就叫他趕快走路,親自送他上船。他聽別人念經,聽完之後他就會講,把意思講給人聽,就有這個本事。聽他講經的人容易開悟,真正是有道心的人,你碰到他,他真幫你開悟。

  閻浮提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後就是末法,或者是比丘,出家的人,比丘尼,出家的二衆,見有讀誦是經者,這個是經我們一般講往生經。往生經是什麼?就是淨土經論,《無量壽經》是求往生的,《阿彌陀經》是求往生的,《觀經》是求往生的,淨土五經一論都是求往生的,凡是念阿彌陀佛求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一類的經典都叫是經。或相瞋恚,你看現在這會集本,多少人提到會集本他就生氣,他就現瞋恚,恨不得把會集本全部燒掉。心懷毀謗。爲什麼?固執,對於經教不通、不了解。

  昨天我們看到一個信息,也是一個同學從網路上下載的。蕅益大師,這是印光大師一生最佩服的一個人,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蓮池大師的弟子,他寫的《彌陀經要解》,印光大師稱贊這個本子,「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注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贊歎是贊到頂點,佛來了做個注解,也不能超過它。蕅益大師在《大彌陀經》,就是王龍舒的會集本,好像是序文還是跋文裏頭,有一段對於會集稱贊,而且他自己還寫序流通。所以找到這份資料的人很難得,他旁邊注解,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再毀謗會集本,否則的話,那個罪太重了,那就是毀謗叁寶,將來就是阿鼻地獄的罪業。

  由是謗正法故,現在就來了麻煩,是人現身之中,來致諸惡,這得病。身根不具,身根不具是說底下的聾盲瘖啞,這不具。或者是得水腫鬼魅,鬼魅就是靈鬼附身,讓你得病苦,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這是現在你招來的災禍。或乃致死,墮於地獄,這是死後,你命終死了,死了到哪裏去?到地獄去了,無間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這個無間地獄去不得,壽命多長?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你都在地獄裏頭,地獄可是太苦了。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這一句是形容地獄,也旁涉到餓鬼道。從地獄出來到餓鬼道,餓鬼百千萬世聽不到水食之名,叫餓,這是鬼裏頭最痛苦的,罪業深重沒有福報的。鬼的種類很多,墮在這一種。久後得出,罪受完出來了,出了餓鬼道,出了餓鬼道到畜生道。到畜生道什麼?還債,欠命的還命,欠債的還錢。在牛馬豬羊,爲人所殺,你爲人服務,服務到最後,你老了不能再工作,就殺掉吃了。服務的時候是還錢,被殺的時候還命,受極大苦。

  以後再又回到人間來,回到人間什麼?常生下處。下處是卑賤,爲別人服…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