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務,我們常講下人,就是奴仆,淪落到這一類人。百千萬世不得自在,做奴仆的人聽主人指揮,自己完全沒有自由,遇到主人仁慈的那還不錯,如果遇到主人不善的,那個苦可有得受了。這個業因是毀謗經典、懷疑經典,造這麼重的罪,永不聞叁寶名字。人能聞叁寶名字就種福了,聽到佛,聽到經典,聽到出家人,聞到叁寶名,見到叁寶的形像,能生起一點恭敬心,那就要修福,要多少輩子修福,才成爲一個有善根福德之人,不容易!我們要相信經典上講的話是真話,沒有一句是妄語。然後就想想,我們自己這一生得來不容易,多生多劫修成,這一世遇到這個法門,那要不往生,對不起自己;要不往生再一個輪回,機會錯過,不知道錯到哪裏去了。

  唐太宗那個光碟上我們看到,這是個好皇帝,死了以後他墮畜生道;畜生死了之後,他又到人道來,普通人;人道死了之後,才墮地獄道。這就是說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引業引導你去的,引業成熟不同,臨命終時哪一個念頭強,就先到哪一道去。如果我們自己很冷靜去觀察自己,我們什麼念頭最強,這個念頭引導我們到那裏。貪的力量強,鬼道去了;瞋恚力量強,地獄道去了;愚癡強,畜生道去了。所以他到畜生道,愚癡,就是人昏迷,是非善惡都不知道,遊魂隨著境界轉,見到畜生,他以爲那裏不錯,他就去了。這些事情,像《玉曆寶鈔》裏頭都講得很清楚。人道,得到人道,是阿賴耶識裏頭有五戒十善,過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好,這個種子起現行,他才能到人道來。天道,不但要修五戒十善,還有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有這個心,有慈悲心、有喜舍心,這生天。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爲什麼勸大家認真去念佛,希望把念佛這個習氣養成,到你命終時候沒有別的念頭,就是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決定現身。其他的我統統放下,我什麼都不想,我就想阿彌陀佛,就想極樂世界,「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重要。決定沒有懷疑,對於這個本子堅定信心,那個不信的人、毀謗的人,我們曉得他有他的業報,我依教奉行,我決定求生淨土。諸佛菩薩教化衆生只有一個目的,希望被教化的這個衆生早一天成佛,這是諸佛的本願。我們能早一天成佛,叫報佛恩,這真聽話。

  你說這個經典怎麼不好?這個經典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話你反不反對?這不反對,那我就一句話就行,我就成功了。其他的翻得對不對我不管它,我只要認識這一句、抓住這一句,我就能往生,那就沒錯。你敢批評,我不敢,你自己以爲很聰明、有智慧,那個批評會集,我沒有這些人的智慧,我也沒有這些人的學問,我只聽話,我只依教奉行。這個會集本,我們經過老師的介紹,老師不會害我。李老師接受這個經本也是老師的介紹,這經的一篇序文是他老師梅光羲寫的。我信老師,他也信老師,這能錯得了嗎?而且老師修行往生都有瑞相,都不簡單,這些人都是大德,真正稱得上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對儒跟道都有深厚的基礎,我們這代人沒法子跟他們相比。

  這個原因,他們那個時代雖然說社會亂了,不像今天這麼亂。抗戰之前中國社會雖然很亂,軍閥割據,可是我們住在鄉下沒感覺到。鄉下人,真的,也沒有報紙,也沒有新聞,城裏頭出了什麼事情,半個月才知道。這有人到城裏去,回來說城裏出什麼事情了才曉得,沒有人去就沒有人知道。所以我們那個時候,到十歲的時候,心目當中天下太平,沒事,什麼事都沒有。實在講這媒體害死人,天天播這個東西,讓大家提心吊膽,把這個心都浮動起來了。從前根本沒有這個東西,電話都沒有,那個時候有電報,電話沒有。寄一封信,郵差這封信送到你家裏,那個時候我父親在福建工作,我們在家鄉,一封信差不多二十天才收到,哪有像現在。

  現在科學技術好不好?不好,把我們攪和亂了,心亂掉了。什麼好?科學統統不要了,那個好,那真是天下太平。每天日出而作,日沒而息,你看人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多幸福,那多快樂。現在說一切都方便了,是的,沒錯,但是我們精神上所受的損害無法補償,得不償失,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今天人向往科學,科學走到最極端是毀滅。於是我們也就能體會到,我們老祖宗有智慧,有這個德能爲什麼不從科學上去發展?老祖宗知道,科學的發展我們付出的代價不值得,不幹這個事情,我們要幸福,我們要安定,我們要和平。科學會帶來混亂、會帶來妄念、會帶來痛苦,不是好事情。這個要不是很深細微去觀察,你不知道。人在定中的境界是多圓滿的,智慧開了,更不得了!那是真樂,那是真正的享受,所謂人生最高的享受,科學裏頭得不到。

  所以,聞叁寶名字都這麼難,這樣令人羨慕,我們今天身在叁寶之中,要不知道珍惜就太可惜了。這下面這一句,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沒有智慧、沒有信心,你就不要給他講佛,爲什麼?他沒那麼大的福報。爲什麼佛不出世?佛菩薩要出世,在今天社會是普遍受到毀謗、受到輕慢,對佛菩薩沒有損傷,這個毀謗的人、輕慢的人他的罪重了。所以佛菩薩不出世,讓你不造這個罪業,這大慈大悲。佛菩薩在那邊等,等你什麼時候回頭,因爲你造作的不善,一定有不善的果報,果報受盡了,你苦盡甘來,想學好了,佛菩薩就來了。你現在不想學好,對於什麼叫好你完全不知道,佛菩薩不來。爲什麼過去盛世的時候聖賢那麼多,原因是什麼?人人想學,人人都學好,他相信、恭敬、贊歎、供養,佛菩薩、聖賢都來了。現在不要,不要他當然不來,何必要讓你造罪業?這是佛菩薩應化世間他的模式,我們要知道。對於不信的人就不要講這個經,有信仰的人可以講,沒有信仰的人就不要講。

  「旁引兩經」,這是念老在這段文裏面引用《十往生經》跟《千手經》,引用這兩部經。「深顯疑信」,深深的顯示出一個懷疑,一個信,你看,「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信是一念,疑也是一念,「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曆劫無盡」。最後這一句話重,你一念信,你種福了,你一念懷疑,你種下禍根了,禍福那是天上人間,相差太遠了。何況曆劫無盡,這一句話嚴重了,你這個災禍什麼時候能消盡?時間太長。「故雲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明是明了,信是深信不疑,佛的智慧是究竟圓滿的。

  在這個地方,大乘經上常講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佛不像其他宗教,智慧神通是神的專利,人沒有,佛不是的。一切衆生,蚊蟲螞蟻都是,都是平等的,現在是報身不平等,我們得人身,它得螞蟻身,這業報不平等,這自作自受。我們跟天人不能比,天人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我們前面都學過,哪一種人福報最大?念佛的人福報最大,問題你真相信,懷疑就不行了,懷疑把你的功夫全破壞了;真正深信不疑,就具足圓滿功德。這些事理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經不能不聽,不能不多聽,就這一部經,重複再重複的聽,遍數愈多,你的悟處就愈深、就愈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前面說了,自然放下,放下就入境界了。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大段「問答」,分兩段。「問答不求往生所以」,學佛的人多,很多人不求往生,這什麼原因?請看經文:

  【慈氏白言。雲何此界一類衆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

  就是不求生淨土。注解裏頭說「慈氏大士」,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以無緣大慈」,憫念末法衆生,末世末法衆生。有『一類衆生』,真有這一類,雖然也修善,「但不求生西方淨土」。所以提出這個問題,他爲什麼不求生。下面世尊爲我們解答,請看經文:

  【佛告慈氏。此等衆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佛把事實真相爲我們說出來,這一類的衆生沒智慧,有知識沒有智慧,迷戀天人福報,故不願往生淨土。對於往生淨土他疑惑,他認爲那是宗教、是迷信,是騙人的,不是真的,眼前這種,他看見的、他接觸到的這是真的。現在連天都不相信了,過去還相信天,現在天,所謂是科學發達之後,西方人宣布上帝已經死亡,不相信了。基督教聽說在中國很興旺,在外國沒落了。美國的天主教跟基督教堂很少人去了,所以教堂都插牌子賣。我們在美國看教堂插牌賣,問他爲什麼賣?沒人了,信徒沒有了。所以,東方人,這學佛的到美國去就買教堂改裝一下,因爲它是宗教用地,我們也是宗教,不變更,很容易。這看到宗教沒落,什麼原因?科學,大家都相信科學,科學拿證據來。宗教你說你有上帝,上帝在哪裏?誰見過?你拿不出證據來。你說顯靈你相信了,他沒有顯給我看,我沒有看到我不相信,叫我看到我才相信。所以現在連天都不相信,信什麼?信眼前的財色名食睡,他信這個。所以拼命追求,貪而無厭,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他不知道。他認爲什麼?人死就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你盡量去做,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他只知道這一生,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他的宇宙人生觀一時的,所以他什麼都敢做,沒有絲毫畏懼之心。於是倫理、道德、因果要講得叫他心服口服,可不是一樁容易事情,聖賢人來也沒法子教,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我們今天遇到了,這也是與現前衆生共業所感,遇到了,我們要把握,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個成就,做最好的榜樣,往生的瑞相,也只有當場看到的這幾個人相信,沒有看到的人還是不相信。你講給他聽,他要是懷疑,說你在造謠生事,你的幻覺,不是真的。所以現在人難度。那我們對自己就愈知道要珍重,機會實在是太難遇到,我們居然遇到,遇到這一生第一樁大事,就是往生淨土。對這個世間不要再留戀,留戀就變成這樣子,『智慧微淺』,那留戀不想往生,認爲這還不錯,還挺好的,大災難真的來臨,逃不掉了,那個時候後悔莫及。

  災難什麼時候發生沒有人知道,這世界上哪個地方有安全的,誰敢講?高地方,高山會崩塌,地會沈下去,現在這個山崩地陷常常有聽說…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