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修警策(淨土資糧——信願行)▪P3

  ..續本文上一頁佛的果覺上起始修行。譬如從開荒、除草、選種、播種、選苗、除病蟲害、收割、脫粒、磨粉然後蒸成了饅頭,這就是譬喻佛在無量劫中,勤修六度萬行,處處爲衆生舍身流血等等,無量功德圓滿。成就了萬德洪名,這是四十八願的結晶,也都是佛的果實。我們持名念佛就譬如吃饅頭。饅頭已蒸好,留給我們去做的只是吃,佛號已成實,我們享受現成,我們只須念,直接享受佛的果實。所以只要我們至心信樂,願生其國,乃至十念,皆得往生。可見信願持名之法,真實是第一方便、無上了義,和最極圓頓了。

  黃念祖老居士:《淨土資糧》

  

  --------------------------------------------------------------------------------

  3、信因

  信願持名,得生淨土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爲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

  [參考譯文]

  信因的含義是:深信散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猶爲最終成就佛道的金剛種子。何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哪有不往生西方淨土的道理呢?這就叫作信因。

  

  此間念佛,西方生蓮

  或者疑之雲:人此間念佛,西方七寶池中,如何便生蓮華一朵?予告雲:此不難知也。譬如大明鏡,凡有物來,便現其影。鏡何嘗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阿彌陀佛國中,清淨明潔,自然照見十方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是故此間念佛,西方七寶池,自然生蓮華一朵,無足疑也。

  或者又疑之雲:有修行精進,臨終之時,佛與菩薩來迎。且如十方世界,有無量衆生精進,烏能皆知其期而往迎乎?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日,普照無量境界。豈不自然哉?況佛之威神,不止如日月乎。

  王日休居士:《龍舒淨土文》節選

  [參考譯文]

  有人懷疑說:“人在這個世界念佛,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爲何便生出蓮花一朵呢?”我告訴他說:“這個道理並不難明白。譬如大明鏡,凡是有物到來便顯現影像。大明鏡何嘗有心呢?只是由于鏡子明亮,自然可以現物而已。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中,清淨明潔,自然照見十方世界,猶如在大明鏡中睹見其面像。所以,在這世界念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自然生出蓮花一朵。這是不容置疑的。”

  又有人懷疑說:“精進修行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菩薩衆前來接引;而十方世界有無量無數的衆生精進修行,佛菩薩怎麼能夠盡知他們的命終之期而前往接引呢?”回答:“這是自然而然的。譬如天上有一輪太陽,普照無量無數的境界,世間的無數衆生皆同時得其和煦溫暖,豈不是自然如此嗎?何況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大威神力,遠遠超過世間人可以理解的日月普照呢?”

  

  深信因果報應和佛菩薩的靈感

  佛教的基本原則,就是深信善惡因果報應的道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還須深信佛菩薩的靈感!善惡因果報應和佛菩薩的靈感道理,雖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徹底相信的卻不多。這所謂信,不是口頭說說的信,是要內心切切實實去信的呀!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實實地去信,卻不容易啊!

  我以爲無論如何,必須深信善惡因果報應和諸佛菩薩靈感的道理,才有做佛教徒的資格!須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又須知我們一個人所有的行爲,一舉一動,以至起心動念,諸佛菩薩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個人若能這樣十分決定地信著,他的品行道德,自然會一天比一天地高起來!

  《弘一大師開示錄》

  

  一信之後,更不懷疑

  以信心一法,爲入道要門也。昔王仲回問于楊無爲曰,念佛如何得不間斷去。楊曰,一信之後,更不再疑。王欣然而去。未久,楊夢仲回致謝,謂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淨土矣。楊後見仲回之子,問及仲回去時光景,及去之時節,正楊得夢之日。噫,信之時義大矣哉。

  《徹悟禅師語錄》

  [參考譯文]

  具備信心這一點,是進入學佛修道之門的關鍵。過去王仲回問楊無爲說:“念佛如何才能做到不間斷而往生呢?” 楊無爲答道:“一旦確信之後,更不再有絲毫懷疑。” 王仲回欣然而去。不久,楊無爲夢見王仲回致謝說:“因承蒙您的指示,得到大利益,我如今已往生淨土了。”後來,楊無爲碰到王仲回的兒子,問起王仲回往生的狀況。得知于王仲回往生的日子,恰好是楊無爲夢到王仲回前來道謝那天。哎呀!信的深刻含義太不可思議了。

  

  --------------------------------------------------------------------------------

  4、信果

  淨土莊嚴,皆從念佛叁昧出

  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叁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

  [參考譯文]

  信果的含義是:深信西方淨土之中,衆多上善人聚會一處,這些都是依念佛叁昧而得以成就的。猶如種瓜必得瓜,種豆必得豆;又如同影子必然緊隨人身體,回響一定是響應聲音。依因感果,果不離因。深切念佛之因,必得往生淨土之果,決定功不唐捐。這樣決定相信,就叫做“信果”。

  

  一經往生,決定成佛

  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叁十二相,皆當作佛。欲于何方佛國作佛,從心所願,隨其精進早晚,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願也。阿難,以此義利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贊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參考譯文]

  所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都能圓證叁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都能具足金色叁十二相,都能一生決定成佛。希望到何方佛刹作佛,便能到何方佛刹作佛,沒有不能如願以償的。至于何時成佛,則取決于往生者修行的精進程度。因爲都能不退轉的長期用功修行,當然一定最終成就佛果。絕對不會違失一切往生者成佛的本願。阿難,由于這些不可思議的真實利益,所以十方無邊世界的無數諸佛,都共同稱贊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

  

  念佛滅障,超生淨土

  有諸菩薩,自言謗大般若,墮惡道,曆無量劫。雖修余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

  龍樹菩薩:《大智度論》

  [參考譯文]

  有諸多菩薩,自己親口誹謗大般若,墮落在惡道中,經曆無量劫。雖然修持其他法門,不能除滅往昔的罪業。後來遇到善知識,勸以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才得以除滅往昔的業障,超生西方淨土。

  

  以唯心淨因,育唯心淨果

  夫梅檀不過世間木耳,燒則成灰,雕則成像,豈非隨心所作乎?既成像矣,朝夕禮拜瞻對,朝夕在心目中。心外無佛,豈非即心而是乎?若知所雕佛像,的的心作心是;則知極樂彌陀,亦的的心作心是也。若知極樂彌陀,心作心是,則知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亦的的心作心是也。若知一切諸佛心作心是,則知一切淨土,亦的的心作心是也。以唯心淨因,育唯心淨果;無生而生,生即無生。操此券而猶墮疑城,斷不可得。悟此決而猶謂淨土法門不至圓頓,尤不可得矣。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

   [參考譯文]

  梅檀不過是一種生長在世間的樹木。遇到火燒則成灰燼,被人雕刻則成佛像。梅檀成灰成像豈不是隨心而造作的嗎(“心作”)?梅檀木既已雕成佛像,信衆早晚禮拜瞻仰,佛像便早晚映現在信衆的心目中,心外無佛像,這豈不是心即是佛像嗎(“心是”)?倘若知道所雕刻的佛像,的確心作心是,那麼就可以明了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也的確心作心是。倘若知道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心作心是,那麼就可以明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也的確心作心是。倘若知道一切諸佛心作心是,那麼就可以明了一切淨土也的確心作心是。以唯心的淨因,培育唯心的淨果;于本無來去中而顯現往生,往生即是本來無生。真能明了秉持這往生西方的甚深義,卻還存這種樣那種的懷疑(或翻譯爲:卻因爲懷疑生到了西方的邊地疑城?),這是決定不可能的事情。若真體解到這個往生的要決,卻還說淨土法門不至圓至頓,這也是不可能的。

  念佛求人天福報,第叁世墮落

  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正眼觀之,較他闡提①、旃陀羅②輩,僅差一步耳!

  截流大師:《淨土警語》

  [注釋]

  ①闡提:斷善根無信仰的人。②旃陀羅:以屠殺爲業的人。

  [參考譯文]

  如果沒有真切的正信,雖則念佛、持齋、放生、修福,都只算是世間的善人。來世富貴享福。而在享福時,必定造業;既造惡業,必墮落惡道、受惡報。用正眼看來,沒有真信而念佛修善的人,與那些闡提與旃陀羅所受的果報相比,只是在時間上稍緩一步而已。

  

  上智與下愚,勸導甚易

  以淨土之說,勸大智慧人,化導甚易,因其宿福深厚,根器不凡也。以淨土之說,勸愚夫愚婦,化導甚易,因其胸無成見,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采也。獨是以其說告之吾輩讀書人,卻甚不易,由其先有一番膚淺套語牢結于胸。故雖有至道而不欲聞,雖有良言而不欲聽也。

  周夢顔居士:《西歸直指》

  [參考譯文]

  以淨土法門勸大智慧人,教化引導很容易,因爲這類人宿福深厚,根器不凡。以淨土法門勸愚夫愚婦,教化引導也很容易;因爲這類人胸無成見,猶如甘露可以融和,白紙可以繪彩。惟獨以淨土法門教化我們這些讀書人,卻非常不容易。因爲讀書人先有一些膚淺套語牢結在胸…

《淨修警策(淨土資糧——信願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