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的果觉上起始修行。譬如从开荒、除草、选种、播种、选苗、除病虫害、收割、脱粒、磨粉然后蒸成了馒头,这就是譬喻佛在无量劫中,勤修六度万行,处处为众生舍身流血等等,无量功德圆满。成就了万德洪名,这是四十八愿的结晶,也都是佛的果实。我们持名念佛就譬如吃馒头。馒头已蒸好,留给我们去做的只是吃,佛号已成实,我们享受现成,我们只须念,直接享受佛的果实。所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皆得往生。可见信愿持名之法,真实是第一方便、无上了义,和最极圆顿了。
黄念祖老居士:《净土资粮》
--------------------------------------------------------------------------------
3、信因
信愿持名,得生净土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参考译文]
信因的含义是:深信散乱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犹为最终成就佛道的金刚种子。何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哪有不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呢?这就叫作信因。
此间念佛,西方生莲
或者疑之云:人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如何便生莲华一朵?予告云:此不难知也。譬如大明镜,凡有物来,便现其影。镜何尝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阿弥陀佛国中,清净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是故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自然生莲华一朵,无足疑也。
或者又疑之云:有修行精进,临终之时,佛与菩萨来迎。且如十方世界,有无量众生精进,乌能皆知其期而往迎乎?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日,普照无量境界。岂不自然哉?况佛之威神,不止如日月乎。
王日休居士:《龙舒净土文》节选
[参考译文]
有人怀疑说:“人在这个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为何便生出莲花一朵呢?”我告诉他说:“这个道理并不难明白。譬如大明镜,凡是有物到来便显现影像。大明镜何尝有心呢?只是由于镜子明亮,自然可以现物而已。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清净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界,犹如在大明镜中睹见其面像。所以,在这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自然生出莲花一朵。这是不容置疑的。”
又有人怀疑说:“精进修行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菩萨众前来接引;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数的众生精进修行,佛菩萨怎么能够尽知他们的命终之期而前往接引呢?”回答:“这是自然而然的。譬如天上有一轮太阳,普照无量无数的境界,世间的无数众生皆同时得其和煦温暖,岂不是自然如此吗?何况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大威神力,远远超过世间人可以理解的日月普照呢?”
深信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的灵感
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的灵感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去信的呀!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实实地去信,却不容易啊!
我以为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须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以至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地信著,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比一天地高起来!
《弘一大师开示录》
一信之后,更不怀疑
以信心一法,为入道要门也。昔王仲回问于杨无为曰,念佛如何得不间断去。杨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王欣然而去。未久,杨梦仲回致谢,谓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净土矣。杨后见仲回之子,问及仲回去时光景,及去之时节,正杨得梦之日。噫,信之时义大矣哉。
《彻悟禅师语录》
[参考译文]
具备信心这一点,是进入学佛修道之门的关键。过去王仲回问杨无为说:“念佛如何才能做到不间断而往生呢?” 杨无为答道:“一旦确信之后,更不再有丝毫怀疑。” 王仲回欣然而去。不久,杨无为梦见王仲回致谢说:“因承蒙您的指示,得到大利益,我如今已往生净土了。”后来,杨无为碰到王仲回的儿子,问起王仲回往生的状况。得知于王仲回往生的日子,恰好是杨无为梦到王仲回前来道谢那天。哎呀!信的深刻含义太不可思议了。
--------------------------------------------------------------------------------
4、信果
净土庄严,皆从念佛三昧出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参考译文]
信果的含义是:深信西方净土之中,众多上善人聚会一处,这些都是依念佛三昧而得以成就的。犹如种瓜必得瓜,种豆必得豆;又如同影子必然紧随人身体,回响一定是响应声音。依因感果,果不离因。深切念佛之因,必得往生净土之果,决定功不唐捐。这样决定相信,就叫做“信果”。
一经往生,决定成佛
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参考译文]
所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都能圆证三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都能具足金色三十二相,都能一生决定成佛。希望到何方佛刹作佛,便能到何方佛刹作佛,没有不能如愿以偿的。至于何时成佛,则取决于往生者修行的精进程度。因为都能不退转的长期用功修行,当然一定最终成就佛果。绝对不会违失一切往生者成佛的本愿。阿难,由于这些不可思议的真实利益,所以十方无边世界的无数诸佛,都共同称赞阿弥陀佛的所有功德。
念佛灭障,超生净土
有诸菩萨,自言谤大般若,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淨土。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参考译文]
有诸多菩萨,自己亲口诽谤大般若,堕落在恶道中,经历无量劫。虽然修持其他法门,不能除灭往昔的罪业。后来遇到善知识,劝以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才得以除灭往昔的业障,超生西方净土。
以唯心净因,育唯心净果
夫梅檀不过世间木耳,烧则成灰,雕则成像,岂非随心所作乎?既成像矣,朝夕礼拜瞻对,朝夕在心目中。心外无佛,岂非即心而是乎?若知所雕佛像,的的心作心是;则知极乐弥陀,亦的的心作心是也。若知极乐弥陀,心作心是,则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亦的的心作心是也。若知一切诸佛心作心是,则知一切净土,亦的的心作心是也。以唯心净因,育唯心净果;无生而生,生即无生。操此券而犹堕疑城,断不可得。悟此决而犹谓净土法门不至圆顿,尤不可得矣。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参考译文]
梅檀不过是一种生长在世间的树木。遇到火烧则成灰烬,被人雕刻则成佛像。梅檀成灰成像岂不是随心而造作的吗(“心作”)?梅檀木既已雕成佛像,信众早晚礼拜瞻仰,佛像便早晚映现在信众的心目中,心外无佛像,这岂不是心即是佛像吗(“心是”)?倘若知道所雕刻的佛像,的确心作心是,那么就可以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的确心作心是。倘若知道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心作心是,那么就可以明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的确心作心是。倘若知道一切诸佛心作心是,那么就可以明了一切净土也的确心作心是。以唯心的净因,培育唯心的净果;于本无来去中而显现往生,往生即是本来无生。真能明了秉持这往生西方的甚深义,却还存这种样那种的怀疑(或翻译为:却因为怀疑生到了西方的边地疑城?),这是决定不可能的事情。若真体解到这个往生的要决,却还说净土法门不至圆至顿,这也是不可能的。
念佛求人天福报,第三世堕落
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阐提①、旃陀罗②辈,仅差一步耳!
截流大师:《净土警语》
[注释]
①阐提:断善根无信仰的人。②旃陀罗:以屠杀为业的人。
[参考译文]
如果没有真切的正信,虽则念佛、持斋、放生、修福,都只算是世间的善人。来世富贵享福。而在享福时,必定造业;既造恶业,必堕落恶道、受恶报。用正眼看来,没有真信而念佛修善的人,与那些阐提与旃陀罗所受的果报相比,只是在时间上稍缓一步而已。
上智与下愚,劝导甚易
以净土之说,劝大智慧人,化导甚易,因其宿福深厚,根器不凡也。以净土之说,劝愚夫愚妇,化导甚易,因其胸无成见,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采也。独是以其说告之吾辈读书人,却甚不易,由其先有一番肤浅套语牢结于胸。故虽有至道而不欲闻,虽有良言而不欲听也。
周梦颜居士:《西归直指》
[参考译文]
以净土法门劝大智慧人,教化引导很容易,因为这类人宿福深厚,根器不凡。以净土法门劝愚夫愚妇,教化引导也很容易;因为这类人胸无成见,犹如甘露可以融和,白纸可以绘彩。惟独以净土法门教化我们这些读书人,却非常不容易。因为读书人先有一些肤浅套语牢结在胸…
《净修警策(净土资粮——信愿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