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叁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警覺是正常的。災難不管它有沒有,於我都不相關,我能夠克期取證,那這個信息對我們是最好的信息,是好的增上緣,幫助我們克期取證。

  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有死刑犯,新加坡販毒是死刑,所以關在監獄裏面那些囚犯都知道哪一天執行,都知道。李木源居士慈悲,到監獄裏頭教死刑犯念佛,他們沒辦法救了,勸他求生淨土,他真幹。執行死刑的時候,新加坡是吊刑,一般受刑的人恐怖,念佛的人他不驚不怖,死的時候,面貌如生,身體柔軟。火化的時候有舍利,他拿來給我看,真往生了,舍利像寶石一樣。這樣的是什麼?真正回心向善、改邪歸正,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這是各人遇緣不同,這個人有善根福德因緣,遇到佛法真幹。這些都是給我們做出最好榜樣,讓我們親眼看到。

  這個地方,念老跟我們說得是更親切,「以念念即佛,爲成佛之親因緣。淨念相繼,乃等無間緣。以佛號爲所緣境,乃所緣緣。言增上者,總攝前叁緣,有大力用」。這個地方講到四緣生法,我們也有參考資料,從《佛光大辭典》裏面節錄下來的,是《成唯識論》裏頭所說的。一切萬法怎麼來的?佛告訴我們,緣生的。其實佛家講因、緣、果,爲什麼不說因生?因,阿賴耶的種子我們統統都有,個個具足。你阿賴耶裏頭有成佛的種子,這個種子遇到緣,你就成佛了,有菩薩的種子,有天人的種子,也有叁惡道的種子,齊全!哪個種子遇到緣,它就先結果。所以佛看一切法平等。就是緣在面前你認不認識,你能不能把它抓住,這與每個人行業有關系,還是屬於緣。

  「親因緣」是四緣裏面的第一因緣,也叫它做親因緣,「爲能生起有爲諸法之直接、親密之原因」,所以稱爲親因緣。一切有爲法,什麼叫有爲?有生有滅就叫有爲,無爲法不生不滅。哪些是有爲法?法相宗所說《瑜伽師地論》裏頭,將一切法歸納爲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認爲六百六十法對初學的還是不便,它太多了,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成百法。《百法明門論》是天親菩薩將六百六十法把它歸納成一百法,一百法前面九十四種,都叫有爲法,後面六個無爲法。前面這九十四種,把世出世間一切有爲法全部包括在裏頭。它分爲心法,八識五十一心所是心法,心法八個,心所法五十一個;色法,色法是物質,十一個;不相應行法是個抽象概念,雖然它不是真實的,它起作用,像時間、空間都屬於不相應行法,它沒有實體,你找不到它,起作用,有二十四。色法,物質現象十一個,合起來九十四。無爲法裏面,真正無爲只有一個,真如無爲。其他五個,像虛空,虛空也算無爲,不是真的無爲,我們沒有看到虛空生滅。虛空實際上有沒有生滅?有生滅,所以它不是真的無爲。有爲法裏頭不收它,就也變成無爲法。定中境界是無爲法。有爲法裏頭,心、心所講得詳細,八識五十一心所,心理現象比物質現象講得多。

  佛法是科學,它研究心理,我們這個世界上科學,偏重在物理。實際上,心跟物永遠分不開。佛經上所說的「色由心生」,色就是物質,物質怎麼來的?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的。被現代量子力學發現出來,跟佛說的一樣,這不可思議。佛在最後的總結是「全體是心」,遍法界虛空界,全體是心法。心是宇宙一切的主宰,就是念頭。正確的念頭,就是與性德相應的,這天上人間;錯誤的念頭,與性德相違背的,這叁途果報,裏面包括修羅、羅刹,不善的念頭,自私自利的念頭。像佛經上常說的魔王波旬,波旬是誰?是欲界第六天天王,欲界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欲界裏最高的層次。他修大福報,不但修福報,他修禅定。這個禅定沒有能到達初禅,還差一截,如果到達初禅就好了,他就不是魔王,他是菩薩了。

  爲什麼會變成魔?貪心沒斷。他對他的王位、對他的權力,統轄的權力,他統領欲界,欲界裏頭地位最高的,他不願意這衆生修行要出離叁界,他就會來障礙你。你不出離叁界,他不障礙你;你真正想出離叁界,所以講魔王恐怖,他怕你離開,他的人少了,人口減少了,所以做種種障礙。釋迦牟尼佛成佛,他來變現、來阻擾,所以八相成道裏頭有降魔。但是小乘裏頭有降魔,大乘裏頭沒有,大乘裏頭,佛、魔是一不是二,無佛亦無魔。佛跟魔都是你自己心裏變現出來的,你清淨平等覺就變佛境界,不清淨、不平等變出來的就是魔境界。大乘確實勝於小乘。

  我們看《成唯識論》卷七這一段文,「於唯識宗稱爲親因緣,意謂能親生自果,辨生自體之因緣種子性。以法本無自性,乃依他之親因緣法而生起,即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叁法同時而互爲因果,此爲大乘緣起之實義」,就是真實義,大乘講一切法因緣所生。一切法確實沒有自性,自性就是自體,沒有自體。它怎麼生?依他,依他的親因緣法而生起。這個他的意思很深,他是什麼?種子生現行,阿賴耶識裏頭的種子。種子從哪裏來的?從現行來的。現行從哪裏來的?現行從種子來的。是依他起性,唯識裏面講叁自性。

  現行是我們現前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個現行就變成種子。我們中國人講習性,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性就變成聖賢種子、佛菩薩的種子。不善的習性,與性德相違背的,像現在這個世界非常明顯,人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跟五倫完全脫離。五倫是性德,與它相應是聖賢種子,所以成聖成賢很容易。現在人因爲不講了,沒有人講、沒有人做,沒有人做就是你根本沒有見過,沒有人講,你根本沒有聽說過。現前的社會,絕大多數全是負面的,這種現行薰的種子,種子又變成現行,這個事情可麻煩了,全是負面的。怎麼能夠讓他回頭?這個回頭,現在人講只有靠潛意識,這一生當中沒有這個善的種子,前世有,這個我們要相信。這一世沒有,前世有,爲什麼?因爲人有成佛的種子,自性裏頭有。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淨宗依據的理論「是心是佛」,我們的真心是佛。阿賴耶是妄心,是薰習成種的,它是習性,它不是本性。但是習性跟本性分不開,互相有影響,如果常常跟聖賢人在一起,長時間受聖賢薰習,他的佛性就出來了。

  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在佛經上看到,諸佛如來的刹土沒有不講經說法的,幾乎沒有例外的。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薩不講經說法?沒有。他們真是全身在說法,眼耳鼻舌身意都在說法、在表演,總是讓別人看到、聽到、接觸到都有領悟。極樂世界六塵說法就這個意思,沒有不說法的。所以到極樂世界修行容易,爲什麼?你六根聰利,聰明、根利,你接觸的、聽到的、聞到的都會開悟。在極樂世界天天有悟處、時時有悟處,所以他很快就大徹大悟。徹悟之後,阿彌陀佛還是加持你,不是說徹悟之後佛就不加持了,不是的,佛的加持是全面的。尤其徹悟之後,依舊得彌陀威神加持,不可思議,比十方世界佛、實報莊嚴土的菩薩超越。因爲他方世界實報莊嚴土的法身菩薩完全靠自力,極樂世界實報土的菩薩,有自力又有他力,所以顯得格外殊勝。

  所以親因緣它是互爲因果。通常,我們講得簡單一點,用植物來做比喻,植物的親因緣是什麼?種子,種子能生能長,它是親因緣。但是只有種子,如果沒有等無間緣、沒有所緣緣,這個種子死了,沒有生機。所以它必須有所緣緣,所緣緣是它的生機,它要得到了增上緣,它就結果。每個種子都有生機,它沒有思想,但是它有這個能量,它會長成一棵大樹。這個生機沒斷掉,也就是這個種子是活的,你去種它,它一定會長成。所以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都是自身具足的。我們有成佛的緣是親因緣,本來是佛,這是親因緣;我們很想成佛,那就是所緣緣;我們想成佛這個念頭不間斷,這就是無間緣;外面要有增上緣,我們遇到好的老師、遇到好的同參道友,這都是增上緣,遇到好的修學環境,我們就成就了。

  它下面有《佛學常見辭彙》四緣這一條,講到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講得很簡單,也很清楚。「因緣是種子與現行,相薰習義,爲生果的原因」。像我們舉的這個植物,用我們自己來做比喻就很清楚。「等無間緣是前念與後念,必須次第相續而起,體用齊等,而無間斷」。這個緣很重要,前念跟後念是一個念頭,前念是阿彌陀佛,後念還是阿彌陀佛,念念都不間斷,這個力量愈來愈大。「所緣緣」上面所緣這個緣字是攀緣的意思,「心識是能緣,境界爲所緣」。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是能緣,極樂世界是我們所緣,特別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信願持名,這是我們的所緣。「心心所法」一定要「仗境方生」,沒有境界它生不起來,這就是見分跟相分,「俱起爲緣」,用念佛這個比喻很容易明了。「增上緣是謂於此法,增強其力用,使其得生」。在這個四緣當中,色法的生起,只需要因緣跟增上緣,就是物質現象。心法的生起,就是念頭生起,一定要四緣具足。

  那我們回過頭來,看《要解》裏頭這句話,說「同居淨土是增上善業所感」。以念念即佛,爲成佛之親因緣。我們本來是佛,本來是阿彌陀佛,這個一定要肯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念佛人對於這個要不肯定,有懷疑,障礙就多了。一定要肯定阿彌陀佛是我自性裏頭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我清淨心變現出來的,唯心淨土,跟我的關系是一不是二,非常親切。我們往生這個念頭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等於說你自己的老家,想回去,爲什麼回不去?哪有這個道理!這個信心必須要建立。淨宗理論就是《觀經》上世尊所說的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因,親因緣;是心作佛是所緣緣、是無間緣。其他的力量的幫助,包括善根福德因緣,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個我們要相信。諸佛如來沒有妄語,沒有過去的善根,這一生雖遇到了他不信。現在人很多,你到外面人多得很,你勸他念阿彌陀佛他不相信。能夠相信的,那就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諸佛如來,而且供養不在少數。得佛力加持,我們一聽到就歡喜,一聽到就相信、就能接受、就能真幹,這個善根福…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