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盼禱!
注一: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憎恨、邪見。
注二:五逆: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注叁:世間俗情:指說安慰話、感傷、歎氣甚至啼哭等。
釋昌臻敬譯白話于樂至報國寺
1993年12月
助念人應該了解的幾點
一、發心幫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就是替代如來擔任度化衆生了生脫死的一大責任。我們執行這個救度衆生的大事業,必定要切實認真行事,切切不可敷衍了事,贻誤他人了脫生死的大事因緣。謹慎!謹慎!
二、凡到病人家裏來助念,先須召集親屬,說明凡人臨終,乃超升和墮落的最要關頭,這個責任是在你全家親屬的身上,你們做家眷的人,若要使病人超升,不致墮落者,必須一一都要聽從我們助念的指導,一點不可違反,那就保證臨終的人,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叁、助念的人到了病人房裏,對病人的態度要誠懇,說話要平和,病人聽到見到,心裏就不會懷疑了。先要贊美病人平素的善行,使病人心生歡喜;其次再說種種善巧的法子,使病人心生安樂和生起求生西方的正信。助念的人看見病人,應該把他當作自己的親屬想,要曉得在這生,雖然不是真實親屬,或一生、二生、叁生前,也許做過親屬,不能全說沒有。助念的人,若能將病人當作自己親屬想,那幫助念佛的心,就比較親切得多了。
四、病房裏頭,除對病人講開示外,其余一切的人、一切的話,不准對病人接談,也不准在病房裏閑談雜話,免得病人聽到分心,忘失正念。如有親戚鄰居,欲來探望病人者,助念的人,須要問他:“你來是爲幫助病人念佛不是
”若是的話,便須聽助念的人指導,免得發生妨礙;若不是來爲幫助念佛的,那就隨時對眷屬說明,領客人到別的處所去招待,免得病人相見,發生情念,妨礙正念。這是助念人的責任所在,不可怕難爲情的。若是爲面子人情的緣故,妨礙病人忘失正念,不得往生者,那就是違反我佛度生的本懷,也不合于助念的宗旨了。
五、念佛或六字四字,或緊慢高低,必定先要問過病人自己的歡喜。如病人不會開口講話,那麼念佛不可太緊,若緊,就聽不清楚;也不可太慢,若慢,就氣促接不上,尚且會容易昏沈;也不可太高,若高,助念的人,自己難能持久;也不可太低,若低,聽不分明。所以念佛最宜不緊不慢,不高不低,句句分明,字字清爽,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經心,這樣的念佛,真正是爲助念。切切不可隨自己的意思,緊的緊、慢的慢、高的高、低的低,若是這樣的念佛,雖是助念,那病人難得利益。要曉得助念是因爲病人臨終的時候,元氣衰極,自己念佛提不起的緣故全靠他人把這阿彌陀佛的洪名,念得分明清楚,使病人的心,念念歸入這句阿彌陀佛的洪名上來。常常要關照一切的事情,不使動搖病人的心念。使病人的正念,念念繼續,命終最後一念的心,隨著所念的佛,往生西方。這是我們助念的人,達到替代如來擔任度化衆生,了脫生死的責任的真實目的了。
六、或助念經過幾多的時間,病人忽然精神發旺過前,也能說話或歎息,以及身體活動,種種情形,那麼助念的人,須要注意,切不可作好起來看。病人如有這種情形發現的時候,不過二小時就會斷氣。比如一盞油燈,油慢慢的盡,那燈光也慢慢的暗,到了油盡完的時候,那燈光忽然發亮,頃刻就滅了。凡病人將欲斷氣的時候,多有這類的情形。往往聽說:“助念多日了,病人忽然精神發旺,也能說話、歎息、種種情形。那助念的人,沒有相當的經驗和見識,當做病人好起來看,就停止助念了,未過二小時,那病人即斷氣。”所以對于這種境界,我們助念的人,須要認識的。
七、助念人才到,若遇病人的氣剛剛斷了,或氣斷已過一、二、叁個小時,如有這樣的情形,助念的人,切不可作沒要緊看。要曉得這個時候,是最緊要的關頭,最好先要高聲開導過一次,然後才助念。因爲病人斷氣後,無論親屬有無哭號,他的心一定是惱亂的。若是高聲的開導,亡人的心,即能知覺。由知覺開導故:一者,亡人的心即有所歸依(佛號聲相分明),當下惱亂成爲正定;二者,也知發願求生西方。(心知喜聽佛號即是願生西方。)開導宜高聲,言語要簡明,說道:“某某人!你過去所有的善事、惡事,統統不可想著它;家中子孫財産,統統放下,一絲一毫不可挂戀,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我們大家幫助你念佛,你的心專門聽大家念佛。念念靠定這句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去!你的心專門聽大家念佛,念念靠定這句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去!(從“你的心”到“求生西方去”止,必定要喚二次。)”已開導後,隨即開始助念。在這個時候助念,須要高聲,專念四字佛號。如亡人平素有信願求生西方的心,定能得生西方的;如平素無信願求生西方的心者,那麼臨終時,聽到佛號的功德也不可思議。《地藏經》說:“未來現在諸衆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所以臨終幫助他人念佛的功德,真是大得不可思議呀。
臨終助念 功德無量
摘錄《地蒇菩薩本願經》四段經文
1.《利益存亡品第七》說:“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曆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八識田)。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預計)其感果,必墮惡趣(惡道),緣(因爲)是眷屬爲臨終人修此聖因(念佛就是成佛之因),如是衆罪,悉皆消滅。”又說:“未來現在諸衆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2.《閻羅王衆贊歎品第八》說:“一切衆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之罪,當墮無間地獄,永無出期。),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此處說的小小惡業,是指墮叁惡道的罪業,因與墮無間地獄罪比,所以稱爲小小惡業。)
3.《稱佛名號品第九》說:“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爲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余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爲其稱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衆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4.《見聞利益品第十二》說:“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衆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曆耳根者。是諸衆生,永不曆叁惡道苦。”
宣化上人說:“因爲臨終時,組成命根的“暖(體溫)”、“息(呼吸)”、“識(八識)”要斷了,命根一斷,人就死亡。這時候天良發現,所以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會生出一種忏悔心。忏悔心一生出來,只要聽到一聲
佛菩薩的名字,都可以滅無量罪惡,種無量善根。所以,他的罪惡都得解脫;但這也是最不容易發這種善心的時候。所以,平時要念佛;否則臨終時很難生起善念,很難念佛,甚至不願聞佛號。”(見宣化上人著《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地藏經》所說的衆生,多是不孝父母,不信叁寶,廣造惡業,死後應墮叁惡道者。這些人在臨命終時,家中眷屬只要有一人爲他念佛,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何況修淨業者,平時既能信願念佛,臨終又有人助念,緣法如此殊勝,往生何用懷疑。
淨宗祖師有關臨終的懇切開示叁則
一、臨終四事
唐善導大師:《臨終正念文》指出,臨終往生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l、不得怕死:生必有死,往生淨土是永脫生死輪回的痛苦,真正離苦得樂。還有必須明白,怕死還是要死,但死後不可能往生,因你已經失去往生的信願。
2、不可留戀:首先要放下這虛幻的身軀,放下親屬,放下萬緣。
3、臨終助念:這時親屬和蓮友的助念非常重要。病重時即應開始助念,斷氣後助念二十四小時,叁天,七天更好。(送往殡儀館還是可以助念,或用念佛機助念都好。)必須吩咐家人,凡來探視病情的親友,只有爲我助念,才對我有利,才是真正關心。千萬不要談些虛假的安慰話更不要悲傷歎息,牽動感情,使我失掉正念,爲害甚大。
4、臨終開示:這時能請修淨業有正信的人當面開示,消除疑惑,增強信念,是極大的善緣,更能促成往生。
二、臨終四關
宋慈照宗主:《淨土十門告誡》指出,臨終必須過好如下四關:
第一關:念佛人臨終時,重罪輕受或後報提前。這時不知忏悔消業,反而誹謗佛法。因這一念惡心,死後將墮地獄。
第二關:口雖念佛,心戀娑婆,貪生怕死,甚至迷信外道,造殺業祭鬼神,求保佑。死後墮叁惡道。
第叁關:病中身體虛弱,經親屬逼勸,殺生吃肉,飲用藥酒。自己怕死,又無定信,喪失善根,魂神入陰曹受審判。
第四關:臨終系念親眷、財産,死後往往墮畜生道。
叁、臨終叁疑
慈照宗主《淨土十門告誡》還指出,念佛人臨終叁疑,不生淨土:
一疑:我這一生作惡極重,修行功夫又淺,恐怕不得往生。
二疑:我欠人債務未還,或者心願未了,以及貪嗔癡未消除,恐不得往生。
叁疑:我雖念彌陀,臨終時恐怕佛不來接引。
有此疑心,障礙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之人,切要深信佛言祖語。經雲:“至心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如能心心不昧,念念無差,疑情永斷,決定往生。
病中重溫淨宗祖師大德有關臨終的開示,悲心至切,感人甚深,切中吾輩凡夫病根。每見有些念佛同修,平時發願求往生,一旦檢查爲癌症時,甚至連彌陀聖號都怕念,改念藥師佛,求消災延壽。有的本已長齋,病中經醫生勸說,子女哀求,自己信心也不堅定,終于開葷。到臨死時,又悔…
《《蜀中淨土》文選 臨終助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