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蜀中淨土》文選 臨終助念▪P4

  ..續本文上一頁持事宜,那就更加穩妥了!

  【丙】臨終:

  護持親人往生,到臨終時是最後成敗的關鍵。前面辛苦的鋪排,就是爲了這時候能開花結果。也由于“平時”、“病後”的種種准備,“臨終”便自然能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一、依緊急處理程序,冷靜處理:若誠心誠意爲父母往生道業,虔誠念佛,必蒙佛加被,內心自然趨于平靜,不會過于哀傷而亂了方寸。

  二、助念安排:每班以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爲原則。每班盡可能安排一位“值班幹事”,擔任該班現場指揮以溝通家屬,護持亡者。凡是助念場地的空調、通風、位置調度、引磬輪換、啓請慰導、排除障礙等周邊護持,都由值班幹事指揮,以護持助念順利進行,達到最大的助念效果。

  叁、注意適切的慰導:臨終適時的安慰、開導,可使親人生起深信切願的心志。所以印祖臨終叁要,第一要便是“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而親人斷氣前固然要爲他慰導,斷氣後,神識並不一定馬上離開。因此斷氣數小時內,也須視情況慰導,但不必太頻繁或慰導太久。

  四、家人投入:臨終是往生或輪回,千均一發的時刻。試想,這時的親人多麼須要我們的幫助!因此,家人須萬緣放下,全力投入助念,不可將助念托給蓮友,而自己瞎忙于喪葬之事。因爲家人與父母最親,念佛最能懇切!喪葬之事,不必急于一時,待助念完再辦理即可。家人助念也須排班,可采坐姿,不必定要長跪、或盤腿。因爲如果不是久修習慣的人,必定腿痛而無法專心念佛。家人助念可坐在後排,或亡者的腳下,以免動情哭泣,而影響亡者的正念。

  以上種種護持工作僅供參考,因各人家庭情況不同,因緣有異,未可一概而論。如何施行也須視個別狀況,加以增減。然而護持親人往生,有一不變原則——凡有益親人往生之事,不論大小,現在就盡力去做;凡有害往生之事,不論大小,現在就要盡力排除!

  《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父母的福善因緣要早日籌辦,子女對父母的護持,則要直下承擔,付諸實行!光陰易逝,機緣難再,一旦父母不再,便成子女終生遺憾!誠然,往生有其主客觀因緣,但是,爲者常成,行者必至;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爲人子女的,但求恪盡心力,努力耕耘,但願阿彌陀佛,憫我愚誠,垂慈接引,若父母能因此蒙佛哀憐攝受,往生西方,從此俯謝娑婆,永斷生死;與諸聖衆,共沐蓮池,把臂言歡,直趨無上佛果,豈不妙哉!願與諸蓮友大衆共勉之!

   (錄自《明倫》雜志)

  

  

  

  火葬應在七天後舉行

  《蜀中淨土》編輯組

  關于火葬,過去佛教大叢林非常重視,一般均在七天後舉行。這是有依據的,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死者的神識(阿賴耶識)離體有早遲的差異;二是人死後由于各種因緣有回陽(複蘇)的可能。蘇州靈岩山了然法師,是近代高僧、淨宗大德,特別在《饬終須知》一書後,寫了一篇“跋語”,對此事作誠懇的告誡,並舉所見聞的事例,希望能引起我們的重視。現將了然法師原著語譯並解釋如下:

  首先,人在臨終時,從醫學診斷,雖已確定爲死亡。可是神識(一般稱爲“靈魂”,佛法說的“阿賴耶識”)的離體則有早遲的差異。古德曾說:“叁七(二十一日)猶有余識”意思說人死後二十一日還可能有神識未離體的。因此,對火葬時間必須鄭重,如果不到七天就火化,是對死者不負責任,也是很危險又很殘忍的事。下面了然法師舉了兩件事例爲證:

  1、江西省廣昌縣龍鳳岩圓明上人圓寂,剛沐浴換衣後坐在椅上,這時他的徒弟聖金師翻閱曆書說,今天是好日子,可以火化。午飯後便連椅子擡進化身窯,舉火以後,看見他兩手向上舉。說明神識未離體,還有知覺,還有疼痛的感受,但已無法補救。

  2、省南昌市承恩寺某比丘圓寂,該寺監院某臨時用木板釘一副棺材,次日早齋後擡往城外荒郊火化。當火勢熊熊時,忽然看見死者兩手從棺材兩邊伸出來。

  從上述兩例看,不到七天就火化,實在太危險,也太殘忍!這樣的結果,不僅死者的神識不能往生;因烈火燒身産生嗔恨心,使他反墮惡道!我們學佛的人難道這點悲憫心都沒有嗎?

  其次,人死亡後,由于各種因緣,也有回陽(複蘇)的可能,例如:

  1、江西省黎川藻林庵比丘德若,一次在大病中死去。衆師父給他沐浴換衣後,把遺體停放床上,並輪班爲他念佛。第二天,他忽然蘇醒,大家問他死後看見什麼境界?他說:“我覺得一個人正向河邊走著,這時,忽聽有聲音呼喚說:快轉來,不要去!我便蘇醒過來。”當時大衆師正在虔誠給他助念,看見他蘇醒,都十分驚喜,並告訴他:“你已經死去一天一夜了!你知道嗎?”

  2、江西省甯都縣蓮花山惟崇師,綽號“魔王”。一次,死去已經六天(裝龛後在如意寮停放叁天,送進化身窯又停放叁天),到第六天半夜,惟崇師在窯內忽然回陽,沒人知道。到第七天,通慧師等前去舉火,忽聽窯內大喊:“我沒有死,燒不得呀!”通慧師他們大吃一驚,說:“魔王,你不要嚇人哦!”惟崇師說:“通慧師,我真的沒有死,燒不得呀!”,這下,大家把窯門拆開,從龛裏把他扶出來,扶回寮房休養,不久身體複常。我(了然法師自稱)後來會見惟崇師,曾問起這件事,他說:“確實這樣。”問他:“看見什麼境界?”他說:“看見一道大門,許多人都向門內走,我也跟著去。守門的人拿著鞭子,不准我進去,我便驚醒過來。這時候覺得背上很冷,用手摸四面都是木板,摸下面都是木柴,才知道已經坐在化身窯裏了。後來經衆師父扶回寮房,可能我的苦還沒有受完罷!”後來,他又活了十幾年才圓寂。

  以上都是了然法師開示,人死後神識離體有早遲的差異,和人死後由于各種因緣有回陽的可能,並舉出當時江西省四個寺廟所發生的事例作證明。讀後,使人深感對于火葬時間應當持鄭重態度,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再幹冒危險和殘忍的事情。

  火葬問題,過去僅限于寺廟僧人,範圍小,人數少,問題雖不算多,但如果按比例說,已值得引起重視。現在情況不同,普遍實行火葬,這是利國益民的好事,它可以革除厚葬的積弊;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節約家庭喪葬費用;對學佛的人說更有利于放下軀殼、破除我執。不過,對火葬時間的問題,連有些學佛的人都不了解,當然也不會重視。據我們所知,目前存在一些現象實在令人擔憂。

  如像有些作子女的人,認爲既然臨床診斷死亡,當天或次日便火化。如果他們知道神識離體有早遲,事後有複蘇的可能,那麼對父母遺體這樣處理,實在太冒危險,也可能留下無法彌補的內疚。

  有的在家助念時間過短,便送進殡儀館,將遺體放置冰凍中,就萬事大吉。其實在家助念很重要,這時正是亡者能否往生淨土的關鍵時刻。除非氣候特別炎熱,在家助念1—2天是完全能辦到的。如過早放進冰凍棺材,這時死者神識尚未離體,等于把他送進寒冰地獄,會起嗔心,會墮惡道。

  有的因殡儀館費用高,只停放兩叁天便火化,停放七天以後火化的非常稀少。當他們一旦明白這樣做是冒險,是殘忍,是對不起自己的父母、親屬,到那時後悔莫及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重溫前人留下的警誡,使我們對火葬應在七天後舉行會有正確認識。

  

  

  將死字 頂頭上 信願真切

  吉祥臥 帶笑容 如願往生

  ——記曾代峰居士往生事迹

  《蜀中淨土》編輯組

  曾代峰居士(1965—1999),四川省開縣(現屬重慶市)人,華西醫科大學畢業。學佛十年,頗具認識和信心,便辭去成都市衛生部門工作,全身心投入四川省佛學院主辦函授教育。1998年發病,被確診爲晚期肝癌,手術後親友們都勸他留在成都治療,一方面生活上更方便、營養好,另一方面若出現劇痛和肝昏迷也可立即送醫院急救。但他深知自己存活時間已不長,于是不顧親友苦勸,毅然前往四川樂至報國寺,住入念佛安養院,並在那裏念佛往生。

  曾代峰居士學佛後,專心研究唯識學,對淨土法門缺乏了解,本無信心。因突然患不治之症,深感無常迅速,輪回路險,便決心改修淨土,在樂至報國寺連續參加四期念佛七後,深信彌陀願力不可思議,只要信得真,願得切,縱未達到一心不亂,也定能蒙佛慈加被,帶業往生。並在念佛七座談會上發言說,自己現在沒有恐懼和懷疑,希望能在佛七期間往生,好讓大家對淨土法門增強信心。他從此更精進念佛,放下萬緣,一心求生淨土。

  一般肝癌晚期多出現劇烈疼痛和重度昏迷等症狀,可是他一直心態平靜,神志清醒,身體也無什麼痛苦。臨終前十天,他懇切要求昌臻老法師爲他剃度,當時他體質雖己極度虛弱,但仍在兩位僧人扶持下,虔誠投入一個多小時的剃度儀軌,最終現出僧相,法名隆運,滿了自己多年的心願。剃度後十天,即1999年2月14日零時許,在僧衆和居士們圍繞念佛聲中,他一直默持佛號,直到零時30分安詳往生。大家助念約一小時後,他面帶笑容,現自在狀。當時寺內沒有照相機,直到當日中午,有位居士攜相機給他拍照,雖已經過12小時,笑容仍未全收。

  印光祖師說:“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谛閑法師說:“死之一字在念頭,則境緣自然冷淡;情愛亦自輕微;名利勢豪此處俱用不著;見聞知解到此都使不得。四大各離,將何所靠

  孤魂無主,安得自由

  此時不見彌陀,恐逢羅刹;不生淨土,恐入驢胎。”曾代峰居士因知死在眼前,拒不留在成都養病,而來到樂至報國寺;因知靠自力出輪回難,也明白知見上的東西不能了生死,所以毅然改修念佛法門,仗佛慈力,求帶業往生。在連續參加四期佛七之後,深感彌陀悲願深廣,佛力難可思議,更深信念佛法門是末法時代一切絕望衆生的…

《《蜀中淨土》文選 臨終助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