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蜀中净土》文选 临终助念▪P4

  ..续本文上一页持事宜,那就更加稳妥了!

  【丙】临终:

  护持亲人往生,到临终时是最后成败的关键。前面辛苦的铺排,就是为了这时候能开花结果。也由于“平时”、“病后”的种种准备,“临终”便自然能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一、依紧急处理程序,冷静处理:若诚心诚意为父母往生道业,虔诚念佛,必蒙佛加被,内心自然趋于平静,不会过于哀伤而乱了方寸。

  二、助念安排:每班以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为原则。每班尽可能安排一位“值班干事”,担任该班现场指挥以沟通家属,护持亡者。凡是助念场地的空调、通风、位置调度、引磬轮换、启请慰导、排除障碍等周边护持,都由值班干事指挥,以护持助念顺利进行,达到最大的助念效果。

  三、注意适切的慰导:临终适时的安慰、开导,可使亲人生起深信切愿的心志。所以印祖临终三要,第一要便是“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而亲人断气前固然要为他慰导,断气后,神识并不一定马上离开。因此断气数小时内,也须视情况慰导,但不必太频繁或慰导太久。

  四、家人投入:临终是往生或轮回,千均一发的时刻。试想,这时的亲人多么须要我们的帮助!因此,家人须万缘放下,全力投入助念,不可将助念托给莲友,而自己瞎忙于丧葬之事。因为家人与父母最亲,念佛最能恳切!丧葬之事,不必急于一时,待助念完再办理即可。家人助念也须排班,可采坐姿,不必定要长跪、或盘腿。因为如果不是久修习惯的人,必定腿痛而无法专心念佛。家人助念可坐在后排,或亡者的脚下,以免动情哭泣,而影响亡者的正念。

  以上种种护持工作仅供参考,因各人家庭情况不同,因缘有异,未可一概而论。如何施行也须视个别状况,加以增减。然而护持亲人往生,有一不变原则——凡有益亲人往生之事,不论大小,现在就尽力去做;凡有害往生之事,不论大小,现在就要尽力排除!

  《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父母的福善因缘要早日筹办,子女对父母的护持,则要直下承担,付诸实行!光阴易逝,机缘难再,一旦父母不再,便成子女终生遗憾!诚然,往生有其主客观因缘,但是,为者常成,行者必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人子女的,但求恪尽心力,努力耕耘,但愿阿弥陀佛,悯我愚诚,垂慈接引,若父母能因此蒙佛哀怜摄受,往生西方,从此俯谢娑婆,永断生死;与诸圣众,共沐莲池,把臂言欢,直趋无上佛果,岂不妙哉!愿与诸莲友大众共勉之!

   (录自《明伦》杂志)

  

  

  

  火葬应在七天后举行

  《蜀中净土》编辑组

  关于火葬,过去佛教大丛林非常重视,一般均在七天后举行。这是有依据的,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死者的神识(阿赖耶识)离体有早迟的差异;二是人死后由于各种因缘有回阳(复苏)的可能。苏州灵岩山了然法师,是近代高僧、净宗大德,特别在《饬终须知》一书后,写了一篇“跋语”,对此事作诚恳的告诫,并举所见闻的事例,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将了然法师原著语译并解释如下:

  首先,人在临终时,从医学诊断,虽已确定为死亡。可是神识(一般称为“灵魂”,佛法说的“阿赖耶识”)的离体则有早迟的差异。古德曾说:“三七(二十一日)犹有余识”意思说人死后二十一日还可能有神识未离体的。因此,对火葬时间必须郑重,如果不到七天就火化,是对死者不负责任,也是很危险又很残忍的事。下面了然法师举了两件事例为证:

  1、江西省广昌县龙凤岩圆明上人圆寂,刚沐浴换衣后坐在椅上,这时他的徒弟圣金师翻阅历书说,今天是好日子,可以火化。午饭后便连椅子抬进化身窑,举火以后,看见他两手向上举。说明神识未离体,还有知觉,还有疼痛的感受,但已无法补救。

  2、省南昌市承恩寺某比丘圆寂,该寺监院某临时用木板钉一副棺材,次日早斋后抬往城外荒郊火化。当火势熊熊时,忽然看见死者两手从棺材两边伸出来。

  从上述两例看,不到七天就火化,实在太危险,也太残忍!这样的结果,不仅死者的神识不能往生;因烈火烧身产生嗔恨心,使他反堕恶道!我们学佛的人难道这点悲悯心都没有吗?

  其次,人死亡后,由于各种因缘,也有回阳(复苏)的可能,例如:

  1、江西省黎川藻林庵比丘德若,一次在大病中死去。众师父给他沐浴换衣后,把遗体停放床上,并轮班为他念佛。第二天,他忽然苏醒,大家问他死后看见什么境界?他说:“我觉得一个人正向河边走着,这时,忽听有声音呼唤说:快转来,不要去!我便苏醒过来。”当时大众师正在虔诚给他助念,看见他苏醒,都十分惊喜,并告诉他:“你已经死去一天一夜了!你知道吗?”

  2、江西省宁都县莲花山惟崇师,绰号“魔王”。一次,死去已经六天(装龛后在如意寮停放三天,送进化身窑又停放三天),到第六天半夜,惟崇师在窑内忽然回阳,没人知道。到第七天,通慧师等前去举火,忽听窑内大喊:“我没有死,烧不得呀!”通慧师他们大吃一惊,说:“魔王,你不要吓人哦!”惟崇师说:“通慧师,我真的没有死,烧不得呀!”,这下,大家把窑门拆开,从龛里把他扶出来,扶回寮房休养,不久身体复常。我(了然法师自称)后来会见惟崇师,曾问起这件事,他说:“确实这样。”问他:“看见什么境界?”他说:“看见一道大门,许多人都向门内走,我也跟着去。守门的人拿着鞭子,不准我进去,我便惊醒过来。这时候觉得背上很冷,用手摸四面都是木板,摸下面都是木柴,才知道已经坐在化身窑里了。后来经众师父扶回寮房,可能我的苦还没有受完罢!”后来,他又活了十几年才圆寂。

  以上都是了然法师开示,人死后神识离体有早迟的差异,和人死后由于各种因缘有回阳的可能,并举出当时江西省四个寺庙所发生的事例作证明。读后,使人深感对于火葬时间应当持郑重态度,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再干冒危险和残忍的事情。

  火葬问题,过去仅限于寺庙僧人,范围小,人数少,问题虽不算多,但如果按比例说,已值得引起重视。现在情况不同,普遍实行火葬,这是利国益民的好事,它可以革除厚葬的积弊;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家庭丧葬费用;对学佛的人说更有利于放下躯壳、破除我执。不过,对火葬时间的问题,连有些学佛的人都不了解,当然也不会重视。据我们所知,目前存在一些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如像有些作子女的人,认为既然临床诊断死亡,当天或次日便火化。如果他们知道神识离体有早迟,事后有复苏的可能,那么对父母遗体这样处理,实在太冒危险,也可能留下无法弥补的内疚。

  有的在家助念时间过短,便送进殡仪馆,将遗体放置冰冻中,就万事大吉。其实在家助念很重要,这时正是亡者能否往生净土的关键时刻。除非气候特别炎热,在家助念1—2天是完全能办到的。如过早放进冰冻棺材,这时死者神识尚未离体,等于把他送进寒冰地狱,会起嗔心,会堕恶道。

  有的因殡仪馆费用高,只停放两三天便火化,停放七天以后火化的非常稀少。当他们一旦明白这样做是冒险,是残忍,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属,到那时后悔莫及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前人留下的警诫,使我们对火葬应在七天后举行会有正确认识。

  

  

  将死字 顶头上 信愿真切

  吉祥卧 带笑容 如愿往生

  ——记曾代峰居士往生事迹

  《蜀中净土》编辑组

  曾代峰居士(1965—1999),四川省开县(现属重庆市)人,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学佛十年,颇具认识和信心,便辞去成都市卫生部门工作,全身心投入四川省佛学院主办函授教育。1998年发病,被确诊为晚期肝癌,手术后亲友们都劝他留在成都治疗,一方面生活上更方便、营养好,另一方面若出现剧痛和肝昏迷也可立即送医院急救。但他深知自己存活时间已不长,于是不顾亲友苦劝,毅然前往四川乐至报国寺,住入念佛安养院,并在那里念佛往生。

  曾代峰居士学佛后,专心研究唯识学,对净土法门缺乏了解,本无信心。因突然患不治之症,深感无常迅速,轮回路险,便决心改修净土,在乐至报国寺连续参加四期念佛七后,深信弥陀愿力不可思议,只要信得真,愿得切,纵未达到一心不乱,也定能蒙佛慈加被,带业往生。并在念佛七座谈会上发言说,自己现在没有恐惧和怀疑,希望能在佛七期间往生,好让大家对净土法门增强信心。他从此更精进念佛,放下万缘,一心求生净土。

  一般肝癌晚期多出现剧烈疼痛和重度昏迷等症状,可是他一直心态平静,神志清醒,身体也无什么痛苦。临终前十天,他恳切要求昌臻老法师为他剃度,当时他体质虽己极度虚弱,但仍在两位僧人扶持下,虔诚投入一个多小时的剃度仪轨,最终现出僧相,法名隆运,满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剃度后十天,即1999年2月14日零时许,在僧众和居士们围绕念佛声中,他一直默持佛号,直到零时30分安详往生。大家助念约一小时后,他面带笑容,现自在状。当时寺内没有照相机,直到当日中午,有位居士携相机给他拍照,虽已经过12小时,笑容仍未全收。

  印光祖师说:“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谛闲法师说:“死之一字在念头,则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名利势豪此处俱用不著;见闻知解到此都使不得。四大各离,将何所靠

  孤魂无主,安得自由

  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不生净土,恐入驴胎。”曾代峰居士因知死在眼前,拒不留在成都养病,而来到乐至报国寺;因知靠自力出轮回难,也明白知见上的东西不能了生死,所以毅然改修念佛法门,仗佛慈力,求带业往生。在连续参加四期佛七之后,深感弥陀悲愿深广,佛力难可思议,更深信念佛法门是末法时代一切绝望众生的…

《《蜀中净土》文选 临终助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