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叁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高等科學。第二天專門討論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這在兩年前,布萊登提出,希望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夠覺悟,都能回頭。他提出叁句話,第一個「棄惡揚善」,就是佛家講的斷惡修善,棄惡揚善;第二個「改邪歸正」,第叁個「端正心念」,他說地球上這些災難統統能化解,量子力學家說的。這就是意念可以改變物質,意念可以化解災難,好的意念身心健康,你快樂無比!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是快樂,沒有憂慮、沒有壓力。這個人生不是做大官、發大財,不是,一天到晚笑呵呵、笑咪咪的,快樂無比,這才叫人生最高享受。天上人間、此界他方統統都知道、都明了,一點都不迷惑,這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這是大乘佛法。可是這些東西,古時候人知道,所以中國傳統的學術跟佛法相比,相通的地方很多。大乘佛法建立的基礎,孝道。孝是迷了以後第一德;愛,親愛是自性裏頭的第一德。迷了之後,這個德並沒有喪失掉,這個德還是延續下來,我們老祖宗知道,這是什麼?親愛,父子有親。親愛不是學來的,沒人教你。我們很冷靜去觀察,你看那個嬰兒,叁、四個月,叁、四個月的嬰兒他不會說話,你看他眼睛、看他表情,他對父母那個愛,沒人教他,那他天生的,所以叫本性。我們老祖宗看出來了,了解這樁事情,這是天性、本性。如何讓這個本性永遠保存,一生都不會變,這就想出教育,教育就從這來的。

  所以教育的目的沒有別的,如何把這個天性、性德保持。中國人講得很清楚,非常具體,實際上說只有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性德,自性裏頭本來就有,絕對不是學來的,也不是哪個人教你的,就是那個自性裏頭的親愛,親愛表現到外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這十二個字圓滿了,全部包括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要懂得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小孩將來升官發財、賺錢養家,不是的,如何保持性德。第二個目的是把這個親愛發揚光大,你愛父母這種純真的至愛、純淨的愛,擴大到愛你的家族,愛你的伯伯叔叔,愛你的祖父母,愛你的兄弟姐妹,愛你的親戚,擴大。再擴大,愛你的族群,愛你的鄰裏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古老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愛人怎麼會害人?哪有這種道理!

  佛教的教育講得更徹底,中國儒家的教育只講到「凡是人,皆須愛」,佛法不是的,更廣,佛法講到愛一切植物,樹木花草都愛,山河大地都愛,然後講到遍法界虛空界充滿了這個愛心,比我們中國講得更大,但是原點是一個。放光,佛的光放得更大,我們只放到「凡是人,皆須愛」,對動物就不愛,要吃它、要殺它,佛法不是的,佛法對動物愛、對植物愛,對什麼都愛。所以教育,《叁字經》上講得好,「性相近,習相遠」,習是習慣。本性是一樣的,都是佛性、都是聖賢,可是習性,中國人講「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你跟好人學你變成好人,你跟壞人在一起就自然變成壞人。這就不能不注意,這就要辦教育,因爲你不教,不教愈學愈壞,距離本性他愈來愈遠,這就成問題了,所以要重視教育。

  在全世界,最懂得教育的,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效果,在全世界中國人第一。很可惜的,我們中國人大概在兩百年前,西洋文化侵入中國,這一般年輕人向往外國,堅甲利兵,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懷疑。政府疏忽了,那個時候是滿清政府,慈禧太後執政,沒有重視教育。清朝曆代帝王非常重視教育,只有慈禧,應該是慈禧念書不多,她不懂得。所以她一不支持的話,人民對於傳統文化感情就淡薄了,這就開始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那個時候清朝末年,還有人講,沒人真幹,到民國的時候講的人都沒有了,完全學西方的,我們的虧吃大了,今天搞成這個樣子。外國也糟了,現在外國走入死胡同,要到東方來找東西,到印度去找。東方是真有,英國湯恩比博士提醒大家,「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

  中國的漢學,儒釋道叁家爲主體,叫叁教九流,融合成真善美慧的文化,這是中國漢學的特色。這個東西丟掉了,現在沒有人認識,談起來大家都非常陌生。十七年前,趙樸初這班老人提出要拯救,我跟他見面,他跟我談過,可是一直到今天沒人去做。再不做,十年以後,想做都做不成功了。爲什麼?稍稍懂得一點的都過世了,連我們這一輩人都不能存在了,怎麼辦?所以現在很多人著急,我也在著急!這個東西斷了,我們是民族的罪人,對不起祖宗,對不起中國傳統文化。這個東西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我們心裏面在祈禱、在祈求。

  去年年初,我們得到一套書,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這本書我以前知道,沒有看見過,我以爲失傳了,沒有想到,我講經的時候提到過兩次,有些有心人不曉得在哪裏找到的,送到我這裏來。我看到這個如獲至寶,這祖宗有德,中國有救!這個書出現了,這是唐太宗編輯的治國的精華。他做皇帝很年輕,二十七歲,讀書不多,統治這麼大的國家需要智慧、需要能力,從哪裏來?下命令給魏徵,幾個書讀得多的人,從古籍裏面,叁皇五帝一直到晉朝,就是前一個朝代,經、史、子裏面,有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文字統統抄出來給他看。從一萬多部書裏頭,最後濃縮到六十五種,再從六十五種裏面把它抄出來,編成這部書。這部書編成之後,唐太宗手不釋卷,歡喜無比,文武百官統統要學,大唐盛世就從這部書來的。這部書真的能救全世界。

  中國文化的命脈是《四庫全書》。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印刷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這麼大的典籍,這是世界上所沒有的、空前的,這麼大的叢書,中國人的,我們剛才講的,智慧、理念、經驗、方法全在這裏頭,這就是漢學。現在我們印的數量不少,流通在全世界,我們相信不會失傳,災難再多不可能是全面的,總有一些地方沒災難,它可以保存下來,問題是這書怎麼讀?這麼大的分量!我在早年就想到,跟唐太宗的念頭一樣,想找幾個人在《四庫》裏頭,把些最好的東西節錄出來編成一本書。做了,找了幾位國內的文史教授,退休下來的,花了叁年的時間編來給我看,不行,這個稿子在澳洲,不能用。沒有想到,古人早就替我們准備好了,《國學治要》,一共八冊,那是什麼?《四庫全書》的鑰匙。有這一套,你就可以以這個爲基礎,你就有能力去讀《四庫全書》,這個鑰匙太好了。我們立刻就印了一萬套,分送給許多圖書館去收藏。將來有一天,國家要複興傳統文化,這套書要大量的去印行。辦漢學院,漢學院首先要讀這個東西,漢學院真正教材從這開始,這是基礎,漢學的基礎,有這個基礎之後,然後再分科,你喜歡哪個專門攻一樣,都能成爲優秀的漢學家。

  《四庫》裏面沒有包括佛經,道教的經典收在裏頭,佛經沒有。這是幹隆皇帝,他是虔誠的佛弟子,他對佛經非常尊重,另外編一套《大藏經》,現在我們稱它作《幹隆大藏經》,跟《四庫》並列。它分出來了,道在裏頭,混在裏面,佛提出來了。儒釋道叁家缺一不可,登峰造極是佛經哲學,現在我們知道,不但有哲學,它有科學在裏頭。

  佛憐憫衆生,衆生確實一代不如一代,像走下坡一樣,愈滑愈嚴重,我們自己親身體會。我們想到六十年前,那個時候的人心還很純樸。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叁十五年前,雖然比不上六十年前,但是還很不錯,比現在要好多了。這事隔叁十年,今天的人心跟叁十年之前不一樣,變化太大了!所以災難頻繁,叁十年前沒這麼多災難,現在全世界災難天天有,頻率在上升,災難愈來愈嚴重。這說明什麼?人的思想愈來愈亂、愈來愈不善,是這個造成的,不是自然災害。現在十年、十年一比,很明顯的,現在這個十年比不上上一個十年,上一個十年又比不上再上一個十年。那我們想到,往後去,下面十年就不如現在,比現在更糟,這怎麼辦?如果這樣滑下去,大概叁十年,這個世界真的像外國人所說的是末日到了。不可以再滑了,要想辦法把它止住。用什麼方法?除了教育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

  許多人問我,包括國家領導人,我跟大家說,今天整個社會問題不是製度的問題,什麼製度都好,問題全出在教育,人沒有教好。中國古人說,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家是什麼?今天講的社團。無論是國家社團、是民間社團,社團出了問題,人心壞了,社團出了問題,才出現現前這個現象。教育能有效嗎?我們也是在國外,遇到難得的一個緣分。我移民到澳洲,澳洲政府希望我在澳洲幫助他們團結宗教、團結族群。這是過去我們在新加坡做出有一點成績,他們知道。澳洲把這兩樁事情交給大學去執行,這很有智慧,學校不會偏於哪一個宗教,也不會偏於某一個族群,公正無私。所以我在澳洲跟學校就發生關系,以後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才對於整個世界狀況略知一二。

  我們把中國老祖宗這些智慧、理念、方法,在大會當中報告,會友們聽了很歡喜,聞所未聞。可是會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問題來了,說法師你講得不錯,講得很好,那是理想,不能兌現。這個話對我是當頭一棒,這一棒真的把我嚇到了,我想到這才是今天災難真正的危機,是什麼?信心沒有了。如何再恢複信心,這是大問題。要恢複信心,只有把傳統東西做出來,他看到了他才會相信。所以我們二00五年的年底,到二00八年年底,叁年,在湯池小鎮做了個實驗,就是做給聯合國看的。我們真做出來了,證明中國傳統文化有效。這個小鎮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我們教學不到四個月,小鎮的風氣一百八十度的回轉,我們感到非常驚訝,我跟這班老師感到。我說我們現在做了四個月,證明兩樁事情,第一個證明人性本善,第二個證明人是很好教的,怎麼這麼好教!就是沒人教…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