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相信它。當然我們都能信,但是我們這個信裏頭有疑,這疑很難除。疑什麼時候除掉?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就不懷疑了。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不是短時間,要長時間。長時間,因人而異。宿世善根厚的人、善根力量強的人,他的時間短,叁年、五年他就真正相信,不懷疑了;其次,善根深厚沒有那麼深的人,要搞十年、要搞二十年、要搞叁十年,甚至於五、六十年才相信。還是好的,還是有善根,不能說他善根少,而是善根埋伏在嚴重障礙之下。就是他障礙很多,堆積在那邊,他慢慢清除,清除掉之後發現了,他相信了。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要以爲好像五、六十年善根才發現,他比不上那個,不見得,可能比他還深厚。他那個善根雖然不深厚,他障礙少,很快他就能發現;這個是很難發現,他善根很厚,這個很深厚的善根一發現,可能他就上上品往生。所以,品位真的是說不定的,於善根福德決定成正比例。
我們努力修善根,怕善根不夠,努力用什麼方法?就是用念佛。你要知道佛這個名號,《彌陀經》上世尊說得好,阿彌陀佛它的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壽是福,無量光是慧。也就是說,這句名號是無量智慧、無量福報,只要你肯念,念念都充實無量智慧、無量福德、福報,爲什麼不幹?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勸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你說話是廢話,你想是妄想,全是造輪回業,爲什麼不把這個時間去念佛,充實你的無量光壽?這話講得好!不難懂,也容易記在心上,我們也能說得出來,可是怎麼樣?還是廢話很多,還是妄想很多,還是把佛號忘掉了,這個要生大慚愧心,睜著眼睛幹傻事。這就說明,我們自己的習氣很重,無明煩惱習氣太重了,知道,沒有把它用上。所以下面說「能受、能持」,能持就是能保持,真用上了。所以修行在哪裏?在道場。哪裏是道場?什麼地方都是道場,你念佛的地方就是道場。你不念佛,雖然是莊嚴的寺廟宮殿,不是道場。佛心、佛眼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極樂世界彌陀道場,它跟極樂世界相應,跟阿彌陀佛說法的寶殿相應。
「當知是人,必是多劫薰修,宿種善根,難能希有,超過一切」。這說的是誰?說的是我們這些念佛人,個個都是。爲什麼你這麼多障礙?剛才講了,你的無始無明習氣、煩惱、業障太重,它把他蓋覆住了。所以過去有深厚善根,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它不能現前。我們明白了,就用信願持名這個方法,把我們的業障習氣逐漸除掉。什麼時候除掉?善根一發現,你就曉得,我的業障習氣沒有了。什麼善根浮現?我真的是佛心,我真的是佛眼,你就注重這兩樣。佛心、佛眼一現前,你的六根全是佛,耳根是佛,鼻根是佛,舌根是佛,身根是佛,一切都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妙極了!
「故曰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個難,實在說就是我們的障礙。兩大類,煩惱的障礙,造作這一切善惡業的障礙,惡業障礙你,善業也障礙你,統統都是障礙。「此非謂法門難修」,這個法門真容易修,不難,「蓋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緣,至爲難得」。這個善根福德因緣從什麼地方看?他聽到佛號、看到阿彌陀佛、見到這部經典生歡喜心,不管信不信,不管學不學,這個人善根很深厚。沒有深厚的善根,這個樣子生不起來;能生得起來,這個人就是有善根、有福德。善根福德不能現前,就是剛才講的,他業障重。業障裏頭最重的,根本的業障就是疑。我們雖然相信,相信裏頭還有疑惑。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還有一分疑惑,那一分疑惑就是毒藥、就是嚴重障礙,必須把它拔除。這一除掉,就是佛心、佛眼、佛行全部現了,顯露出來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往生,實在講,就是臨終一念。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歎深信非凡」,佛在這兒贊歎,對這個法門深信的人,他不是凡夫。請看經文:
【若有衆生得聞佛聲。】
這個『佛聲』就是念佛的聲音,就是佛號的聲音。
【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爲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有這種感動的人,有,我們常常見到,用這個經一對照就知道了。過去生中沒有學過這個法門,接觸沒有感動。接觸到之後有感動,說明這個人煩惱輕、業障習氣薄,他一接觸就感動了。有些要很長時間,他才感動。我們看到胡小林的父親,老共産黨員,什麼都不相信。到小林學佛了,知道孝順父母重要,把過去那些不孝的毛病統統徹底改過來,孝養父母,父母感動。有沒有善根?當然有善根,沒有善根怎麼會感動?所以,他的父親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不是假的。你說那個善根在心裏頭埋了多少年?埋了幾十年。到最後被這個感動,他生起來了。要不是這樣深的感動,他聽到念佛的聲音、看到佛像,那理都不理。這個就是煩惱習氣厚薄有問題,很厚,那一定要用很深的方法去感動他,那不是言說,那是行動。
看到兒子以前那種不孝的態度,父親把他比喻什麼?日本鬼子來了,趕緊把東西、家裏收拾收拾,不要看到。家裏面吃肉這些東西,他看到吃肉就不高興、就要罵人,趕緊藏起來。到後來真正學佛明白了,他聽說我的故事,回家態度轉變了。我是一九八0年代在香港講經,那個時候好像剛開放,我母親到香港來看我,我們離開叁十六年。見面,住在暢懷法師圖書館裏頭。吃飯的時候,我問她喜歡吃什麼,她說喜歡吃魚。我就吩咐廚房,每餐飯給她煮兩條小魚。她看我們吃素,她有一碟她喜歡吃的。在這裏住了一個星期,回到上海之後就吃長素了。所以不必勸,恒順她,她明白了,她自然就回頭。她看到我們吃素吃這麼多年,身體很健康,很快樂。所以小林就不反對他父親吃肉了,而且還買肉給他們吃,父母覺得這個態度完全轉變了,對他産生信心。病重的時候完全依靠兒子,兒子對他真心照顧,別人不放心。要拿出行動來,這才行。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得聞佛聲』,這一句是《漢譯》的經文。念老的會集,他在這個地方全部把這文從哪裏來的都說出來了。《吳譯》的本子裏頭是「聞阿彌陀佛聲」,《魏譯》裏面是「得聞彼佛名號」,《唐譯》裏面是「聞彼佛名」,《宋譯》裏面「得聞無量壽佛名號」。你看,五種原譯本的原文都抄在此地。所以「諸譯合參」,你合起來看,五種本子合起來看,「故知佛聲」,這個地方講佛聲就是「阿彌陀佛名號」。
今天我們這裏開放,阿彌陀佛名號要放出來給大家聽聽,供養大家。他們一定會問,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告訴他,阿彌陀佛是無量智慧、無量福報,我們大家要不要?如果要要的話,多聽多念,你就會有大智慧、有大福報。你要是不念、不聽,你就沒有福報,你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愚癡,沒有福報就貧賤。這麼簡單給大家講,大家都明白了,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其他寺廟裏頭,外面牆上都寫「南無阿彌陀佛」,什麼意思他不知道,我們這裏了解佛號的意思。「聞者,聞名信受也」,聽了之後懂得它的意思,意思深廣沒有邊際,這是真實,不是假的。
修福、修慧無過於念佛,真正念佛人有大智慧、大福報。鍋漏匠修了叁年,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他的往生品位,我們細心冷靜觀察,決定是上輩往生,他不會在中下輩。上輩往生就是上叁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到不了上上,他也不會在上下之下。你看他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叁天,這種表法給世人看,知道他品位之高,他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他怎麼修出來的?這經上說了,我們完全明了,他過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只是這一生愚癡,不能現前;叁年的念佛,現前了,把他宿世的善根統統現前,歡歡喜喜走了。表法給後人看,就是他弘法利生,他不是用言說,用這個樣子來告訴你,這個法門叁年就能像他這樣的成就,只要你肯幹。你看方法多簡單,老和尚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你就老實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幹,不分晝夜。沒有晝夜,一句佛號念到底,一點壓力都沒有,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叁年不長,不到一千天,他就成功了。
「以名具萬德」,名號具足萬德。萬德從哪裏來?自性本具的。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名號、是真心的名號、是真如的名號,不可思議,這個名號統攝一切經。前面開經的時候我們說過,隋唐大德,隋唐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唐太宗護法,這個人心量很大,量大福大。那個時候高僧大德,曾經很認真做了一次探討,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一切經當中,哪一部經第一?大家來評論,大家來選舉,都選舉到《華嚴經》。所以《華嚴》變成公認的第一,第一經。一切經都不離開《華嚴》,《華嚴》是根本,像一棵樹一樣,它是根、它是本,一切經是枝葉,都沒有離開這棵大樹。這個找到了。找到,就有人提到《無量壽》,《華嚴》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最後歸《無量壽》。《無量壽》變成第一裏面的第一了,這經。
《無量壽經》擺在我們面前,這四十八品,全經到底哪一品最重要?這也是古大德公認的,第六品,四十八願最重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說的,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是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也是一絲毫差錯都沒有,阿彌陀佛所說的這些意思,釋迦牟尼佛做翻譯,翻成我們的語言讓我們懂得彌陀的本願。四十八願裏頭,哪一願最重要?四十八願是經,這也是古大德公認的,第十八願。十八願說什麼?若人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皆得往生,真的最重要。臨命終時肯念一聲佛號、念十聲佛號,佛來接引你,你決定得生。這就變成什麼?名號第一。這樣子回歸到最後,這一句名號統攝一切經,統攝一切法門;不但統攝釋迦牟尼佛的,統攝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一切法門,最後都歸這一句佛號,這還得了嗎?真正不可思議!這句佛號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自行化他的總持,幾個人知道?知道之後,一天到晚阿彌陀佛,其他的全丟了。我只找這個根,…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