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四集) 2012/10/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0八0頁,倒數第四行:
「無畏者,乃四無畏。又雲四無所畏」。我們在參考資料裏面,就《大智度論》裏面所說的,這四條第一個「一切智無所謂」,我們學過了。現在學第二,「漏盡無所畏。漏盡者,惑業生死俱盡也。無所畏者,如佛言,我一切漏盡,故得安隱,得無所畏」。漏,在佛法裏頭是一個代名詞,代表煩惱。煩惱爲什麼稱漏?因爲煩惱把功德全部都漏掉了,所以用這個「漏」字在這裏代表。譬如我們這個茶杯,這是器皿,它完好,裏面可以盛水,如果底下有破損,盛水就漏掉了。我們的清淨心就像這個盛水的杯子一樣,如果有漏,修積一切功德統統漏掉了。用漏來代表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叫有漏。漏盡就是煩惱盡了,漏盡就無漏了。惑是迷惑,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惑,因爲迷惑他就造業。業有叁類,有善業,與性德相應的;有惡業,與性德相違背的;有無記業,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我們端杯子喝一杯茶水,這個沒有善惡的,那像這些業叫無記業,它沒有果報。有惑、有業,惑是因,業是緣,生死就是果報。六道衆生,這生死輪回道理就在這裏,起惑造業,下面感得的果報。
那漏盡,這個因、緣、果叁種都沒有了。一般在小乘,見思煩惱斷了,惡業沒有了。善業要不執著,不放在心上,這個善業統統叫功德。如果有一絲毫執著,有一絲毫念頭念著我的善業,就變成六道裏面的善果,這個善的報除了地獄裏頭沒有,其他的五道統統有。餓鬼道裏面,這個善業,他變成鬼王,一般常講的山神、土地,這些靈鬼能享受到人間的祭祀,給他建廟宇供養他。這就是他有福,叫福德鬼,他不是餓鬼。城隍、閻羅王都屬於這一類的,看福報大小,享受的福報不相同。畜生道裏面,現在最明顯的,我們常常看到的,是一些富有人家養的寵物,畜生道裏頭有福報的。那一家人不見得和,可是一家人對寵物都愛護,對它都很關心,照顧無微不至。這是什麼?畜生道裏頭有福報。人天福報就更不必說了。這些你細心去觀察,類別也很多很多,說不盡。
所以古德常講,福不唐捐,你修的福決定有報,有善因一定有果報,果報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也不一定在哪一道。造業,佛經裏講有兩大類。一類是引業,引導你將來到哪一道去,這引導你,這叫引業。另外一種叫滿業,像我們得人身,怎麼得人身?過去生當中肯定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引導我們到人間來,得人身了。得到人身,差別很大,人與人當中,富貴賢愚不肖差別太大了。這種差別,這個叫滿業。滿業就是過去生中修善造惡。惡裏面最明顯的是殺生,殺生要還債,所謂是欠命的還命,欠債的還錢,其實六道輪回總免不掉這個原理原則。
佛告訴我們,一家人、父子兄弟的關系,佛說四種緣,沒有這四種緣,不會成爲一家人。這四種緣就是報恩、報怨。報恩的,孝子賢孫;報怨的,這是敗家子,一定搞得你家破人亡。另外兩種人,還債的,一個是來討債的,一個是還債的。討債,是父母欠他的,好不容易把他養大了,小時候很可愛,父母很歡喜,到快成年的時候他死了,走了。債討完了,你對他的付出,他討走了,他就會離開你。還債的,是這個小孩長大之後他還能養活你,但是對你沒有孝順心,沒有恭敬心,只是照顧你一些生活所需。如果欠得多,對你物質生活照顧得比較周到,欠得少,可能給你的待遇連傭人都不如,只給你吃飽穿暖,給你一點點零用錢。這些事情我們都見過,這世界上到處都有,只要你細心去觀察,你全看到了。這就是佛家講的四種緣。
夫妻也是緣。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叁十五年前我在那裏講過兩個月經,講《楞嚴經》。他講堂裏頭有一副對聯,老和尚自己寫的,上聯寫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很能夠警惕人。我到香港來講經,香港這些老法師很多都移民到外國去了,在美國、在加拿大很多,他們過去之後就沒再回來了。現在也都過世了。這個是世間法,學佛之後要緊的,無論是善緣惡緣、討債還債,統統把它轉變成法緣,法眷屬。就是我們在一起同學,變成同參道友,大家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我們統統皈依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弟子,這是無比的殊勝,這是真正的覺悟。這是佛法對六道衆生做出最大的貢獻,最真實的貢獻,我們要明了,要認真學習。
漏盡這個意思就是斷煩惱。煩惱要斷,習氣要改,要把心量拓開,中國古人常說「量大福大」。學佛,佛與法身菩薩他們明白、覺悟了,萬緣放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們福慧圓滿,得安穩自在。這是講迷惑造業,生死果報,統統盡了,統統沒有了。這是漏盡無畏。無所畏者,如佛言。佛在經上說,我一切漏盡,一切煩惱統統放下了。佛做榜樣給我們看,叫我們斷煩惱,他先斷煩惱;叫我們消業障,他首先消業障,我們不能不信。煩惱斷盡了,所以他得到安穩,他的心安了,平安,妄想、雜念不生了。這是真正的安穩,決定不墮落在六道十法界,他統統超越了,這真正安穩。安穩是自受用,無所畏是他受用,所以他有能力,「在大衆中作師子吼,能轉*輪」,他有能力教化衆生,世出世法他都教。
「諸沙門」,這是出家的弟子。沙門,前面說過是古印度,印度宗教很多,無論是哪個宗教,出家修行的都稱爲沙門。「婆羅門」,有在家修行的、有出家修行的,這是婆羅門教的修行人,佛都能教。我們在經典裏面常常看到,婆羅門教的這些修行人都依佛做老師,向佛學習。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細心去觀察,佛並沒有叫他改信佛教,你脫離婆羅門教信佛教,沒有。這說明什麼?佛不是宗教,佛是教學,像一個大學裏頭,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都可以來學習。佛法確實如此,不改變別人宗教,歡迎你來學習。學什麼?學智慧。不管你學什麼宗教,你要不要智慧?求福報,佛門裏頭有求必應,它有求的理論、有求的方法,別的宗教裏沒有。我要求財富,怎麼個求法?佛教你財布施,這個其他宗教沒有。你求智慧,你就修法布施;你求健康長壽,你就用無畏布施。佛真有方法給你,而且真有用,管用!你學會了真自在。
由此可知,佛門的教學是非常實際的,不是講玄學,不是空說的,真的能兌現,連了生死出叁界也兌現,成佛、成菩薩都兌現。決定不改宗教,因爲佛菩薩是學位的名稱。換句話說,你修婆羅門教,能不能成佛?能,你是婆羅門的佛陀,婆羅門的菩薩;你學基督教,你是基督徒,你學佛了,不用改宗教,你成佛了,你是基督佛陀,基督菩薩。所以,大乘團結世界宗教很容易。宗教怕你,怕你什麼?怕你拉信徒。現在你不拉信徒,你是在辦學校、辦補習班,我們到那學,上課的,去學智慧的,學佛求福報的,去修長壽的,健康長壽的。這好事!
早年,我住在加州,我住在一個小社區。這個社區裏面有二十多戶人家,不太多,環境非常幽靜。住的時間長了,鄰居都認識,見面都點頭。有一天隔壁鄰居來看我們,問我們,你們是做哪一個行業的?我說你問這個?他說我們看到你,每天看到你都笑咪咪的,好像你們過得很快樂。是,真快樂。那你們學哪?搞哪一行的?我說我們學佛的。佛是什麼?佛就是快樂,極樂世界是快樂。他說這個我們要。他要。我說佛是清淨,淨土,身心清淨。他說這個我也要。佛是長壽,那這個更要了,都要。我說行,你們星期六到我這來,星期天你們上教堂,星期六到我這來學這叁門功課,學快樂、長壽、清淨,一點沖突都沒有,你還是基督教徒,還是天主教徒。
我說你們跟天主是父子關系,你們到這來上課的時候,跟釋迦牟尼是師生的關系。你看,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哪有沖突!你的小孩不都送去學校念書嗎?它並沒有教你叛逆家庭,反而教你孝順父母。這有什麼不好?都來了。所以我們那個小佛堂,星期六爲當地人開放,來的人愈來愈多,很歡喜。他們的生活很緊張,心地真的不安穩。所以很多法師到美國都買教堂,建小道場,以什麼?以坐禅爲主。來修的人都不少,他爲什麼?坐下來之後,把身心放松一點,工作太緊張了,他能得到一點安靜,所以他喜歡。我們這個地方是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他明白,他真知道了。所以告訴他佛教是教育,佛是我們的老師,佛是這個教育裏頭的學位,最高的學位,一切人都可以成佛,耶稣也可以成佛,穆罕默德也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成菩薩,都可以成阿羅漢。這宗教裏頭不許的,不能人人都作上帝,這是絕對忌諱的,真神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佛法不如此,每個人都能成佛。你到學校念書,博士學位每個人都可以拿到。
所以,無所畏是對教學用的。下面,對天、對魔、對梵,這對天人說的,這一句全是天人。「若複余衆」,天人以下的六道衆生,因爲有一些鬼神福報很大,他住在天上,雖然是鬼神,他享天福。像四大天王,實際上也是鬼王,忉利天宮有大福德的鬼神很多。爲什麼會墮鬼道?貪心沒斷,就這個原因。爲什麼能生天?他修的福很大。這個就是別業與滿業不一樣。他說,沙門、婆羅門、天神、鬼神,再加上其他,「實不能轉」,也就是說他們不能說法,他們對諸法實相講不清楚,他沒有證得。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放下就證得了,天人如是,其他的五道亦如是。
只要你放下,你就成佛了,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我們學得再多、懂得再多,而沒有放下,不能成就。能說不能行,再有這種狀況,自己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心,真正知道六道可怕,《法華經》比喻說火宅。像這一棟大樓,裏面火燃燒起來了,只是還沒有燒到你這…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