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你要曉得他的愛好,他喜歡什麼,你要投其所好,把他引過來,然後再告訴他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才能滿你的願望,沒有真實智慧你得不到。真實智慧要從定,換句話說,你要把心清淨,心裏頭胡思亂想丟掉、雜念丟掉,先把清淨心找到。清淨心就是定,定就生智慧,你什麼都通達、什麼都明了。你這一生過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是最高享受。佛法實在講太妙了!不能不學。
但是這樁事情很少人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我遇到不少高僧大德都沒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的,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李老師也算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淨土沒講清楚,他講清楚我就相信了。淨土真的是太難、太難了!我講經五十四年,可以說前叁十年對淨土半信半疑。累積這麼多的經驗,才真正明白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這個觀念一改之後,對這個進步就很快,年年有進步。所以我們才真正相信經上一句話,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那過去對它懷疑,所以對這個就很難向前推進。到不疑,這進步就快了。
我開始講《無量壽經》,我講《無量壽經》就是夏蓮老的會集本,我講了十二遍,遍遍不一樣、遍遍有悟處、遍遍有新的講法。所以我有個習慣,我決定不用上一次的講義。上一次講義是什麼?受舊觀念的影響,我統統不要,講過就算了。我天天講,天天是新的。這個是什麼?自己境界年年向上提升,才有進步、才有法喜。過去講過就算了,你問我講些什麼?我告訴你們,真的不知道。講這麼多遍了,將來整理,你們做注解的時候,就是做會集本,肯定我講的遍遍不一樣,你們對照就曉得了,不一樣,有做會集本的必要。才知道我們對這部經,你每看一遍曉得我理解的程度。這一遍第十二遍,講完之後,我接著講第十叁遍。經字字句句講不完的意思,這才叫法喜充滿,這才叫常生歡喜心。
《探玄記》裏頭第二個,第一個是因義,第二個是性義,「謂是諸法所依性故」。性是體,一切諸法它要依性,沒有性體,法不能現前。像我們看電視,那性是什麼?性是屏幕。所有的影像都要靠屏幕才顯得出來,沒有屏幕,它有顯不出來。所以屏幕是體,它不生不滅,裏面的影像是刹那生滅,這個我們都知道,電波波動的現象刹那生滅。有生滅的是假的,不生滅是真的。那這個屏幕是真的,它不生滅,屏幕顯的影像是生滅,是假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那是現相,現相不是真的,性體是真的。這個性體是什麼?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它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屏幕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雖然現,不妨礙,幻相不妨礙本體,本體不妨礙現相,無礙。正在現的時候,體跟相融合在一起,決定不能分的。性在哪裏?相就是性。
所以明心見性他怎麼見的?在相上見到性。在刹那刹那變化當中見到不變的真心,這叫見性。那什麼時候你才能見到?清淨心能見、平等心能見。心不清淨見不到,你會被相障礙,會被相染汙,你見了相,著相了,這個喜歡那個討厭,你生煩惱。定中,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看到真相。真相跟妄相融在一起,他全看到,看到有是假有,性是真心。真妄和合,真妄是一不是二,所以他都不分別,沒有起心動念,全見到了。這個管用,見到之後不迷了。
相是假的,但是這假相裏頭有很多衆生迷惑在其中,他在造業、他在受報,你全看見。看見怎麼?不忍心讓他受苦,所以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念頭自然起來。這個話不好講,講出的話都有毛病。這個自然起來是沒有起念頭,沒有起心動念,幫助衆生離苦得樂自然起來了。如果起心動念,他那個佛就掉下來,菩薩,他不是佛。再要有分別,他又掉下來,變成叁賢菩薩,又往下掉了。所以他們的的確確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但是在生活當中跟大衆和光同塵,你完全看不到。這叫什麼?妙用。《還源觀》上的四德,「隨緣妙用」,真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能跟大衆和光同塵,自自然然幫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境界叫不思議境界,這是法性。
「叁是分齊義」,分是分別,齊是整齊,就是平等。「謂諸緣起相不雜故」,就是一切萬象它不混雜。人法界,我們從現前說,跟畜生不雜,畜生法界跟花草樹木不雜。中國古人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子在《易經》上說的,那就不雜,這個就是分齊義。每一分每一分它都很整齊,自然的。這種現象,我們到野外去旅遊,看原始森林就很明顯。原始森林,它這一大塊,它是一種樹,沒有別的種雜在裏頭,這個很奇怪,樹木花草它在一起。另外那一邊它又是一個品種,它跟這就不一樣,它是自然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雜。這個都是大乘教上講「自性法爾如是」,法爾比自然還要自然,就這麼個意思,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是四種法界中理法界之義也。嚴家臺家更指一一之法,法爾圓融,具足一切諸法,謂之法界」,這個意思深,這真的是一乘法。嚴是華嚴家,臺是天臺家,就是法華,《華嚴》、《法華》都是一乘法。他們更指一一之法,法爾圓融,具足一切諸法,謂之法界。這意思我們怎麼體會?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想到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就能體會到。那是說什麼?說一個最小的物質現象,小到不能再小,真正是物質的原始點,現在科學家稱爲微中子。微中子體積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於一個電子,比原子還小。原子裏頭的一個電子,一個電子的體積就是比微中子要大一百億倍。所以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說的「極微色」、「極微之微」,佛用這兩個名詞去形容它。這麼小的東西裏面有整個的宇宙,不但有整個宇宙的信息,還有整個宇宙的現象,我們在《華嚴經》上讀過。
這就是說,有兩句話學佛的人知道,常常聽到,叫「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說什麼?大小不二。須彌山,芥什麼?芥菜子,芥菜子可以把須彌山裝進去,沒有大小。須彌山裝芥菜子,當然沒有問題,這我們,大裝小沒問題。小可以裝大,可以裝那麼大!這個還真的不稀奇,真正大乘裏告訴我們,這極微之微,微中子比芥菜子小得太多了,芥菜子比電子還大,比原子還大。微中子的體積只有電子一百億分之一,它裏面可以容納整個宇宙,這個我們不可思議。
我們在《華嚴經》上讀過,誰能夠進去?普賢菩薩能入這個微塵世界裏頭,這微塵世界裏面去參訪一切諸佛如來,去聽諸佛講經說法。這一粒微塵沒放大,外面的宇宙沒縮小,居然是平等的。這什麼?說自性,性沒有大小。這叫法界,真的是一一之法,法爾本來就是圓融的,本來就是具足一切法。我們身上一根汗毛,汗毛端上就是圓滿的法界。所以今天科技發達,電腦一個小指甲大的晶片,裏面儲存的資料是一部《四庫全書》,這個覺得不可思議,比起佛經上講的那一粒微中子儲存整個宇宙還差很遠,差太遠了!你科學怎麼能跟佛比?所以佛,科學裏頭第一,這真的不是假的,你沒有辦法跟他相比。所以一根汗毛裏面含容整個宇宙,一切諸佛如來都在其中,這叫法界。
《大乘止觀》裏頭說,「法者法爾故」,這個法爾就是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無法想像,你也無法說明,它就是這樣的。「界者性別故,以此心體法爾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跟這個講得完全一樣。這個地方講心體,能大師講自性,心體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心體。開悟的時候說,何期,何期就是沒想到,沒有想到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樣都不漏。在遍法界虛空界裏頭,一一法是互相融通,確實它是一體。雖是一體,它又有個別的界限,這個界限你看不到。就像燈光一樣,我們這個房間裏頭有幾十盞燈光,燈都打開了,光光互融,你在這裏,哪一個光是哪個燈的,你看不出來,你分辨不出來。它確實有界限,爲什麼?我關掉這個燈光,這個光束就沒有了,這裏頭就沒有它了;我一打開,這裏頭就有它。遍法界虛空界確實是這樣的,非常微妙。你覺悟了,我們的身心跟一切諸佛融成一片,是一不是二。所以你要學什麼?諸佛如來都通的,我跟他通了,他所有的東西都變成我的資料,就像你們現在電腦,把人家資料全部放在這裏頭。我們也是的,能夠把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的資料全收在我這裏頭,講得通的,不是講不通。
那我們今天遇到一個巧妙的方法,不那麼費勁,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本事把一切諸佛多生多劫修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阿彌陀佛費了五劫的時間,參訪一切諸佛刹土,取人之長,舍人之短,建立極樂世界。我們到極樂世界,只要把他那份資料抓到,我們就不必五劫參學,就全得到了。這個方法妙,這個方法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我們天天與法相應、天天與佛相應,天天快樂無比。這個世間災難對我們來講,若無其事,我們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阿彌陀佛重要!千萬不要把災難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放在口上,全錯了!心口要放阿彌陀佛。
《四教儀集注》半字談第五卷又說,「性惡融通曰法界」。性有善有惡,我們老祖宗說,「人之初,性本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惡從哪裏來?惡從迷來的。迷從哪裏來?迷從疑來的。疑從哪裏來?疑從不明了真相來的。這些事情沒有離開自性,所以善惡同一個性。地獄跟天堂平等,這真的不是假的,爲什麼是平等的?天堂是你修善感應的,自性裏頭沒有善惡,那個善必須把它消掉才能回歸自性;地獄是不善的心行所感的,心性沒有不善,也要把它消掉。所以作善作惡都不能出六道輪回,都叫做輪回業。修善,叁善道,造惡,叁惡道;叁惡道是消惡業的,叁善道是消善業的。善業是福報,你消福報,你在那享福,福享盡了,總而言之都要回歸到平等,都要把它去掉。
佛菩薩妙!作惡不著作惡的相,修善不…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