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聞。心光音聲,融成一片,啓動彰顯圓通常之聞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換,由穢而淨,從凡臻聖。神丹妙訣,潛移默運。淨業行人宜將觀音勢至的悲智涵泳于胸,以都攝六根的方法修反聞自性的功夫。取法于上,精進勇猛,當生或可契證圓通;守住底線,仗佛慈力,亦可帶業往生,淨土華開見佛,悟證圓通。阿彌陀佛二大脅士引導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可謂周詳缜密,婆心切切。
攝耳谛聽念佛聲 念念入于圓覺海
《蜀中淨土》編者按
印光大師常常開示道:念佛的最大訣竅在于“攝耳谛聽”四字。“攝耳谛聽”到底妙在何處,以下周壽考居士的文章很好的揭示了其中的奧妙。若能熟讀此文,一定會從中獲得很大啓發,令自己念佛信心得到大的提升。同時,本文也對揭開上文“誠謙”網友的那個疑問有相當幫助,令我們真正明白攝耳谛聽的念佛方法,就是觀音勢至兩圓通,從而把握住“一門深入”這個要訣。
當然,部分居士看到此文可能會感到涉及過多教理、名相,會覺得比較難于理解。不過,這完全沒有關系。看過此文後的讀者,只要能夠明白、深信 “以深信願心、執持一句阿彌陀佛萬德聖號,就有往生的絕對保證,就是成佛的圓滿正因”這個道理,也就非常有意義了。
《楞嚴經》裏觀世音菩薩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娑婆世界衆生耳根最靈利,故以耳根聽聞音聲,入流亡所,步步深入,圓照聞性,以至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而獲證圓通。文殊菩薩稱贊觀世音菩薩這個法門最爲優勝,並且總結爲四句話“旋汝倒聞機,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我們現在念佛講究用耳朵聽,耳聽很重要,不聽外面一切聲音,只聽念佛聲,不論是自己念的、別人念的、念佛機念的都可以聽,念佛聲當然是屬于所聞的聲塵,也同樣可以通過耳根返聞,返聞我們能聞的自性。這樣可以按照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修證的次第圓照叁昧,成就菩提。關于耳根圓通修證的具體過程,最後達到解六結越叁空,都在《楞嚴經》裏以及各家注解裏,說得很詳細,這裏就不轉錄了。
現在我們所要說的是念佛聲不同于世間的音聲,用耳根聽念佛聲還有更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修持奧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圓滿果覺福德智慧莊嚴所成,廣大無邊,量同法界,十方虛空悉皆包容。一句佛名是果佛全體,以名該德、罄無不盡,洪名即是實相,實相不離洪名,名實不二,真實圓融。念佛名號,即是念佛果覺,佛之果覺如澄清百千大海,我等衆生如何能入呢?唯耳根聞性易聞易入。現在修行念佛的人很多,但大多有口無心,偏執于口念名號,停留在事相上,不能攝耳谛聽以深入彌陀實相果海。唯依耳根聽念佛聲、專心聽念,最易深入如來實相果海。因耳根谛聽,既體現自己能聞的自性,同時又有彌陀果覺實相六字洪名曆于耳根,最易體驗彌陀果覺與自己聞性原是一體,圓融契合于耳根。所謂彌陀即自性,自性即彌陀,一句佛號,聞在自性,即是《楞嚴經》中說的“初于聞中”。一心專念專聽,聽來聽去,使心識聞性回歸于彌陀果海中,不再向外紛馳,只是心光內凝,在彌陀果覺海中涵養,攝持銷融。若能入于自己聞性之流,即是入于彌陀果覺法性之流,工夫久了,自然達到《楞嚴經》中說的“入流亡所”。
學佛之人經常講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但自性在何處?清淨圓融,周遍法界,最難體會,唯借耳根最易覺察體會。從耳根聽念佛聲,返聞聞自性,原來自性就在這裏,心佛交融于耳根,耳根成一大道場,從此進修,步步深入,最易成就。持久不斷的耳聽念佛,反聞自性,銷融自性于彌陀果覺海中,真實體會到阿彌陀佛是已成之佛,我等是未成之佛,佛在果位,我等尚在因地,但覺性無二,阿彌陀佛和我們衆生的心是同體,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楞嚴經》講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皆真如實相,皆是法身,也即是自性。現在所聽所念的這句佛號,就是我自性,無量光壽是我本覺,也是我始覺,因業重迷惑不覺。現在發心聽念佛,即是始覺合本覺,直趨阿彌陀佛果覺海,借果徹因,即因顯果,返妄歸真,歸于淨土。
耳聽念佛聲,不聞世間一切聲音,故無聲塵之動相;佛聲常在,故亦無聲塵之靜相。佛之名號是真心實相,實相非相,故聽念佛聲則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耳聽念佛聲時,返聞自性流注于阿彌陀佛的音聲果海中,就像全身心置于佛的音聲大海中,包涵消融,漸覺音中有光,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薰照我全身。《楞嚴經》所說的:“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佛的光明原是與佛的音聲相通,耳聽念佛,置全身心于佛的音聲大海中,即能見佛的光明薰照全身,使我們業障煩惱漸漸消融。消融之極,化爲—片光明,無能聞,無所聞,能所二忘,達到《楞嚴經》中說的“聞所聞盡”。既感佛光明,就能起智慧覺照,我們本自無量光中來,還歸于無量光中去。本性光明原來與佛光明同體,只因一念不覺,無始無明障疑了本性光明,不得現前。今從耳根聽念佛,返聞聞自性,最易恢複本性光明,消除妄想執著,最易契入如來叁昧實相果海,安住于清淨純一境界,借果徹因,得佛氣分,極樂淨土自能現前,這就是常說的“水清月現”之理,亦即《楞嚴經》所謂“明極即如來”。《楞嚴經》說:“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具足福慧信願,從耳根聞性入手薰修,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一得往生,即永不退轉,直到成佛,故耳根圓通應用于念佛,實爲橫超叁界,出生死輪回,究竟圓成佛果的殊勝法門。
(本文原標題爲《耳根圓通念佛》,摘自《甯波佛教》2000第2期)
第四節 往生的例證:心堅志固,決定往生
《蜀中淨土》編者按
《圓通章》曰:“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
《蜀中淨土》文選第二期已登載了17則現代往生紀實,以下再節選叁則現代往生事例,以爲“憶佛念佛,必定見佛”這一佛菩薩誓願真實無虛的鐵證。
念佛切實 自做閻君
——品性上人往生記實
福建福鼎縣太姥山平興寺品性上人,是我叁十多年來所熟悉的一位老前輩。俗名鄭亞珍,福鼎前岐公社人。一九二九年,廿四歲,投福鼎鳳山瑞雲寺,禮見山和尚爲剃度師,法號福清。一九叁二年,廿七歲,受具足戒於普陀山普濟寺。同年,朝禮五臺碧山寺,擔任行堂、寮火等。解放後,一九五零年,師四十五歲,返福鼎太姥山白雲寺,禮步德老和尚爲次師,取名品興。此後,曆居鳌峰昭明寺、枯嶺棲林寺等處。所到之處,不辭勞苦,起早摸黑,爲常住操勞。一九六四年,師五十九歲,到平興寺擔任生産骨幹,開荒種茶,任勞任怨,愛寺如家,怨親平等,廣大寺衆公評師爲勤苦修持好模範。
師一生崇仰淨土法門,遵循印光老法師教導,專心念佛,求生淨土,不做當家,不做經忏,不廣收徒衆,行住坐臥,念佛不斷。一九八叁年農曆七月初一起,身覺不適。初十向全寺告假,說今晨五時,阿彌陀佛親來開示:五日後(即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會)上午八時,當生極樂。當時把終身積蓄余資及衣物交托當家世行師,與寺內僧衆結緣。並命人致電家鄉前岐公社其弟亞寶,說我於七月二十五日八時告別生西。郵局接電笑著說:“這人自做閻君,未必可信。”到十四日下午,要清水一沐浴更衣後,端坐念佛,靜待時至。十五日上午准時安祥而逝。確實做到了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真是不可思議。該寺擇定七月廿叁日火化,僧衆都見火花如蓮,繞道而上。茶毗後,於骨灰中撿得堅固子多粒,晶瑩奪目,骨灰遵囑散於大海中與水族結緣。以上事實,我們全寺及四衆善信,都親眼目睹,深受教育。謹作此往生記實,望讀者發起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
(本文由釋世行記述 朱善铄整理,原載《佛教文化》2005.3合訂本)
專精念佛 得生淨土
——性寂法師往生記實
靈岩山性寂法師是我叁十多年的老朋友。解放前同住蘇州報國寺時,常蒙教益。師畢生崇仰印光大師,其修持用功悉遵印公教導,專一念佛,求生淨土。一生不做執事,行、住、坐、臥念佛不絕。時至功圓,畢竟得遂往生之志。師俗名關玉璋,遼甯人,畢業於東北大學外語系,任教半年。九一八事變南來,拜見印光大師,蒙開示,即發心出家,時年二十六歲。其衣單皆由印公成就之。常住靈岩山,一心念佛,精勤無間。
師于病終前,將生平積馀安排叁百元助印《淨土十要》,馀款供衆結緣。並預寫遺書四封,囑於身後寄發親友。書中有雲:“境界現前,我要去了。”今年(1983年)農曆十月初八起,師畏寒臥床,連睡四日,體力漸弱。飲食減少。於第五日,大瀉一次,腹內排瀉清淨。我往訪時,問要否請衆助念,或用念佛錄音磁帶。答:“不需,我自有把握”。自是閉門不接訪問,一心念佛。於第七日,即十月十四日上午十一點另八分吉祥而臥,身無疾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預知時至,安祥西逝。享年七十七歲,僧臘五十一年。往生後,均按《靈岩饬終》規定辦理。由常住委派八名師僧,日夜輪班助念。於次日下午四時入龛時,面目如生,四肢柔軟。火化後,靈骨入塔時於骨灰中撿出大小不同之各色堅固子、舍利花、琉璃珠等數十顆,有大如花生米者。師友撿骨者均有所獲,我亦撿得一粒如花生,小者數粒,並撿得如黃豆大琉璃珠二粒。瞻仰者莫不稱歎!
綜觀師的一生,以曾受高等教育的人,一聞法音,即便脫俗,且甘願一生默默無聞,絕不好高骛遠,見異思遷,也不攀緣世俗,求知于人。五十余年,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不離身心,試問非有大宿根、大定慧者能如此乎?其臨終前遺書中稱:“境界現前,我要去了。”並堅定自言:“不需助念,自有把握。”是何等功德成就!按淨土一宗,善導大師明專、雜二修,印光大師贊念佛專修。性寂法師,可謂是持名專修,決定往生的楷模了!故我樂爲記實如此。
(本文原載《佛教文化》2005.3合訂本)
心堅志固 定蒙接引
——王根元居士往生記實
王根元居士,鄭縣雲龍鎮後陳村人,年七十一,天性淳厚,笃信佛教,皈依叁寶叁十余年,專持彌陀聖號,志願往生,自定日課,無論閑忙,從不間斷。她不大識字,不會念經,只是老實念佛。對各大小寺院之修複,都熱心護法,不辭勞苦。也從不論人短長,唯常勸鄰居親友念佛,在她影響下,丈夫與兒子都皈依叁寶。93年,她患了肺、心髒疾病,于是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等待往生。96年秋以後,病情漸重,要求來廣度寺住,農曆丙子十月廿七日(公曆96年12月7日)來廣化寺,病情轉深,遂至臥床不起,盡管病魔折磨厲害,念佛信心彌堅,四十多天中,暈厥過多次,每次蘇醒就念佛號,沒叫一聲苦,也不談家常雜事。病中,她曾多次夢見佛菩薩及西方勝景。我們也經常聽見她在夢中念佛,好幾次在夢中高聲說話:“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到阿彌陀佛那裏去。”在臨終前十余天,就預知時至,農曆丙子臘月初叁日(公曆97年1月11日)她對大家說,過幾天我就要走了。這幾天,她念佛聲更響亮,精神更好,只是飯食減到每天一湯匙。
十二月初六日(公曆97年1月14日)我要往無錫參加靈山大佛的面首澆鑄灑淨儀式,啓程時,向她面辭,對王居士說:“您等我回來再走好嗎?”她回答說;“阿彌陀佛,您放心去吧!大佛事情重要,我一定等您。”十二月初九日(97年1月17日)上午,她對在旁照顧的幾個居士說:“師父過叁天回來,師父回來,我就要走。” 十二日上午九時,我回到廣度寺,王居士聽到我聲音,對大家說,“師父回來了,我要去了。”當晚她通宵念佛,聲音比平時要高出幾倍,十叁日仍繼續念佛,上午九時叁十分,我給她照個相,我說:“您到極樂世界去,上品上生。”王居士答說“好好,阿彌陀佛。” 我到大殿去給她誦《地藏經》,當誦完卷上,再去看她,走近房門,聽見助念的聲音很急,跨進房門,見她雙手合掌,口中微微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佛,佛……。”面上露出笑容,此時已是十點十分,一小時後,王居士合掌的手,才慢慢地放下,當時,我和在場助念的九個居士都看得很清楚,她的叁個兒子及姑娘,見母親合掌念佛往生,卻很驚異高興,都發願要象母親一樣,念佛求生西方。王居士真是我們念佛人的榜樣。
(甯波下水廣度寺釋智宗謹記,原載于《甯波佛教》98.2)
《《蜀中淨土》文選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