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蜀中净土》文选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P7

  ..续本文上一页皆化为弥陀佛号了。”凡夫在初下手时,大都离不开六尘境界,这就要用佛境来转。久之,即能将尘境转成佛境了。

  大势至菩萨,修证圆通,是用“根”修的。但他用的是“根性”而不是“六根”。都摄六根,归于一性,即是妙有法门。只见佛境,不见凡境,妄念不起,净念现前。到此方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了。

  (三) 心佛一如、净念相继

  上面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现前,但不能持久,妄念又生,这是念佛的功夫尚未精深之故。再念再念,念到不见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能所双亡,心佛一如”,即能净念相继了。但是说来很简单,做起来并不太容易。因为我们凡夫,从无始以来,打妄想的路子太熟了,不知不觉,妄想就来了。倘若勉强克制,还会发生毛病哩!菩萨深明这种道理,所以用念佛方法,使六根渐离六尘,而达到一心不乱。古德教人念佛有八字诀:即:“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心意攀缘尘境,原是熟路,现在系心佛境,不使向外攀缘,久而久之,就把驰向尘缘之路淡忘而生疏了,这就是熟处转生。念佛,最初念不惯,本是生路,勉强的念,用心的念,念习惯了,不知不觉就要念了,这就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自能都摄六根。生处转熟,自能净念相继了。

  上来所讲的话,是对修行用功的人说的,现在我再劝一劝初发心的人:诸位在社会上,已经过了半辈子了,是不是感觉人生空虚,认为人生不过如此呢?倘能感觉人生空虚,已与佛法接近了。人们年青的时候,总是迷执著一切真实;如结婚、生子、名利、权势等等。到了几十岁以后,才知道那些都不是真正快乐,都非实在,真如做梦一样,所以感到人生空虚了。此时正好走入佛门,填补其空虚。否则,即会走入歧途,甚至流于“断灭空”,以为死了就好了。其实这更错误,死了那能好呢?倘或落到三恶道去,其苦更甚了。死后的事,虽然不能见个明白,但我可以举出那些顽劣的冒失鬼,作个比例;比如大家都要讲求卫生,他说他不怕害病,乱吃东西,一旦真害了病,还不是痛苦呻吟呼爷唤娘吗?又如那些好勇斗狠的人,拿刀弄枪,不怕吃官司,一旦真的吃了官司,杻械枷锁,关入牢狱,那苦头不是很厉害吗?等到吃了官司,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况沦入三涂,后悔还来得及吗?趁著现在没死,赶快念佛!千万不可心粗胆大,硬说:“我不怕地狱”!

  念佛的具体方法,就是上边说的都摄六根,把凡夫的熟处转生,把弥陀的生处转熟。进一步将六境转成佛境,转入转深,即转到本性了。本性即是本具真心,本具真心即是佛性。念到这个境界,就是一即佛即心,即心即佛”了。懂得这个道理更好,不懂也没关系,只要你深信切愿,念来念去,自然会念到这个境界的。但是这个境界还有心与佛的影子存在。再进一步,念到心佛合一,心佛一如,即是净念相继,纯归中道了。最初下手时,当然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念到能所双亡,杂念不生,即是净念现前。再进到心佛一如,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一片佛心,无有间断时,即是净念相继,入于三摩地了。亦即证入“无生法忍”了。楞严经谓之“圆通”。此即“知真本有,达妄本空”的究竟功夫。我们要本著这个要领,好好念佛就对了。

  

  

  竭诚尽敬与都摄六根

  (昌臻法师在乐至报国寺2003佛七开示)

  念佛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上面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个窗口。我们一天到晚都通过这个窗口在接受外界的信息,所以思想里头妄念纷飞呀。现在就是要你把这六个窗口一下关闭。摄,就是收摄,就是关闭,把这六个窗口关闭住。关闭住就是一心,这个就叫"一心"。"净念相继",净念就是念佛。佛念起来了,妄念就控制下去了。这就是"不乱"。这个做到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一心不乱"。这个六根里头,最困难的是意根和耳根。意根啊,当然我们大家都有体会,你早晨只要一醒来之后,脑子里头没有停过,很不好控制啊。耳根也不好控制。眼根好控制,我闭着眼睛念佛嘛,就不晓得外面的境界了。耳朵不行啊,你闭着眼睛,人家在说话,你的心念就被声音拉去了。所以,"心念耳闻",把这两根收到了,其他的四根没得问题。要掌握这个方法,就是"心念耳闻"。心头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就是说:念头从心头起,心头清清楚楚的;口头念得清清楚楚的;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到心头,回到八识田里。从心头起,然后又回到心里头、回到八识田作为金刚种子。我们到了临命终时,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念佛,妄念没有起来,就往生了。所以这个非常关键啊。我们就是要这样子念。心头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然后就回到八识田。如果听不清楚,妄念来了!马上你要注意听!听清楚了,妄念就被赶跑了。

  关于念佛有没得秘诀,我想引证两位大德的开示。一位就是印光大师。他这样说,如果有人说:我有念佛的秘诀,我单独传授给你。他说这个肯定是外道!印光大师说:佛的悲心,唯恐我们没有搞清楚。所以净土法门,从理论、原则到具体的方法,说得一清二楚。难道他还保留一手吗?那就不是佛。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去想什么秘诀。但是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有没有秘诀?有!秘诀就是四个字:竭诚尽敬!这话怎讲呢?就是:诚恳到了极点、恭敬到了极点。这个就是秘诀。在战争年代,头顶上敌人的飞机在投炸弹,我们趴在地上的,我是亲身经历过这一段生活的,那念佛当然就至诚恳切。还有,五逆十恶的人,临终看到拿链子来套他了。平时当然说这都是迷信、假的。那阵念起佛来当然就至诚恳切到了极点。至诚恳切到了极点,这个就叫一心嘛。妻室儿女呀,在临命终时都带不走的。到了临命终时,国家元首也好、亿万富翁也好,跟一无所有的叫化子,没得区别。可能叫化子还好过一点,因为叫化子他东西少,挂念还少些。所以谛闲法师说:念佛的秘诀就是一个"死"字,生死心要切。我们这些人平时都是把这"死"字忘了嘛。以为还要活好多年。但是,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啊。古书上有两句话:"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昨天还在街上骑着马游街,今天,已经睡到棺材里头了。常有的事啊,这并不稀奇啊。这个就是我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念佛的方法。方法没有什么别的,不要去乱听。什么什么秘诀啊,那些都是外道,欺骗人的。我们相信大德的开示,至诚恭敬的念佛。

  

  都摄六根的方法 反闻自性的功夫

  《蜀中净土》编者按

  在“蜀中净土”网站留言簿上,署名为“诚谦”的同修提出了如下问题:

  “我今天看了《楞严经》,其中,文殊菩萨评价了二十五种修法,说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反闻自性”是娑婆众生修行最好的法门,而净土宗又认为按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修持净土乃最方便法门,亦即念诵“阿弥陀佛”就可以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等凡夫愚顽之辈,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法门修行

  ”

  以下是借用《略述净宗信愿行》一书中的一段文字,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复。借此可以让我们从理念上融通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境界,从事修上落实古德所谓“以都摄六根的方法修反闻自性的功夫”,令我们对持名念佛产生决定的信心,令自己的净业得到高度成就。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因顺众生的根机,随缘施设教化。或有佛刹,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以佛菩提树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但以众香作佛事;乃至或以园林台观、虚空等作佛事。娑婆众生耳根偏利,与眼鼻舌身意五根相比,耳根功德最全,具有圆通常之德用。是故释迦牟尼佛以音声作佛事,讲经说法,不疲不厌。文殊菩萨楞严选根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在首楞严会二十五圆通中,观音的耳根圆通与势至的根大圆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后,表明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被明选,势至法门被暗选。观音的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破六结证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势至的都摄六根,系念佛号,如子忆母,从事持达理执,却是利钝全收的胜异方便。在称念佛名的行持中,将耳根圆通与根大圆通善巧整合而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胜法益。

  势至念佛圆通从根大修证,唯摄一精明,不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由是六识不起,六根自然而摄。在念佛行持中,以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明明白白,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绝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端肃,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不缘五欲六尘,唯佛是念,方为净念。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能引发八识田中的佛种子,由之显现佛界胜境,临终任运往生净土。能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实不虚。

  观音耳根圆通从耳根闻性入手,旋转往昔驰骛声尘的颠倒闻机,回光反闻能闻之性,不循声出流而入本闻妙性之流,次第解结证真,契入圆通。在念佛行持中,闻佛名号,称念佛名,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情消,有无见尽,清净本然之体朗然现前,可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耳根圆通即波究水,就路还家,反闻闻自性,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契机妙法,顿超直入。诚可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称念佛名,自念自听,即是观音势至二种圆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启音,耳根收音,回复内心,如是循环不已,朋从往来一句佛号。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有念必…

《《蜀中净土》文选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