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二集) 2012/10/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八十六頁,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
「行人果能真實發心,老實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繼。則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決定往生,迳登不退。圓生四土,究竟涅槃」。前面我們學習到此地。這段經文很重要,我們必須得多念幾遍,把它記住,依教奉行。行人是修淨土念佛的人。果能,這關鍵是個果字,果然能真正的發心,這就是叁輩往生當中所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我們都是依照蕅益大師所說的,他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說得簡單,讓我們聽到了沒有絲毫疑惑。什麼是菩提心?對淨宗法門真正相信,沒有懷疑,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第二個,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心,人人能發,而且是人人自己的本心,只是現在迷了,不知道自己有個真心。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見到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一生必定成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極樂世界也是教學爲先。
老實念佛,老實,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唯此一句,就這一句佛號,這是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的。把心裏頭的妄想清除掉,把心裏面的雜念放下,這顆真心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只有一句彌陀名號,你就一直念下去。念念相繼,一句接著一句,不要間斷。將妄念、雜念清除,就是都攝六根,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則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這兩句話是佛在經裏面說的比喻。我們身穿的衣服、身體染上香,走在外面,一定有香氣。這個比喻很好懂,因爲古印度的人,富貴人家,衣服都是薰香,在中國古時候也有。這就是染到阿彌陀佛的德香。
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往生的時候,必須要心不亂。如果臨命終時心亂了,有雜念、有妄想,就決定不能往生,又落到六道去了,去輪回去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絕大多數,幾乎沒有例外的。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你一生當中的愛好,那個習氣,你這一生當中喜歡什麼,到臨命終時決定現行,習氣現行,隨著習氣走了,習氣在引導你。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把一切好的習氣、不好的習氣統統放下,只去培養一個念佛的習氣。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養這個習氣。憶佛是想佛,不要想別的,想人、想事、想物都是輪回業,專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對了。臨命終時,還是想阿彌陀佛,還是念阿彌陀佛,就決定往生。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迳登不退。迳是快速,一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圓生四土,圓是圓滿,四土,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一切諸佛如來都有四土,但是四土不在一起。現在科學家所說的話,它有不同空間維次,不是同一個空間維次,見不到。可是西方極樂世界例外,它四土是同一個空間維次。所以生到同居土,也能見到阿羅漢,也能見到菩薩,也能見到佛,十方諸佛都能見到,沒有障礙。不但極樂世界的諸佛如來,你沒有障礙,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你也沒有障礙,你知道,你見到,你有能力分身到諸佛面前去供養,供養佛是修福報,聽佛講經說法是開智慧。那到十方佛去拜佛是什麼意思?是福慧雙修,求福求慧要拜佛聞法,是這個意思。學佛一定要明理,這就不是迷信,迷信得不到真正的利益,爲什麼?它跟因果不相應。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個道理不深,一般人都能明白。
所以生到極樂世界,等於生到四土。四土不可思議,寂光土是佛居住的地方,佛境界,菩薩見不到;實報土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沒有見性的人見不到。你看在極樂世界,同居土往生的人沒見性,他統統能見到,能知能見,能去親近這些佛菩薩,這種殊勝的利益就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十方諸佛世界也沒有。究竟涅槃,這是說你到極樂世界的成就,最後你一定證得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
「故佛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釋迦牟尼佛無盡的慈悲,教導我們要常念不絕,這句佛號重要!前面我們學過,念這句佛號的時候,我們的智慧福德就跟佛相同。跟哪一尊佛?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能跟他相同,不容易。念一聲,這一聲相同,念十聲,十聲相同,一直念下去,念念相同,真的相同了。我們曾經看到、聽到這樣的念佛人,時間並不長,念了叁年,預知時至,沒有病痛,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那麼樣的潇灑自在,真走了,能不相信嗎?想想他生前,很平常的一個人,很普通的一個人,沒有什麼特殊,也不見得有高智慧,也沒有什麼大福報。他這一示現往生,這個瑞相有大智慧的人、有大功德的人、有大福報的人都比不上。臨終還有病苦,死了不知道到哪裏去,這就不能跟念佛人比。所以常念不絕這四個字是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真幹。則得道捷,得道就是前面說的究竟涅槃,你很快就得到了。
「捷者迅速捷疾。又如捷徑,指徑路也」。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最快速的一條道路,這叫徑路。「是謂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徑路,老實持名則得道迅速也」,上智下愚不移,個個能成就。特別是下愚的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甚至於沒有能力,沒有人瞧得起他。他只落得一天到晚躲在一個小地方念佛,這一句佛號不間斷,二年、叁年他成功了,自在往生了。這個時候人家才想到比不上他,這是中國古人所說的「愚不可及」。你看這個人下愚,就會念一句佛號,除這個之外什麼也不懂,最後他示現的瑞相,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把他接走了,比不上他。
最明顯的例子,谛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往生之後還站了叁天。谛老去給他辦後事,對他的贊歎,讓我們感到驚訝。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什麼都不會,這笨。老和尚沒有法子,幫他找一個破廟,沒人住的,讓他一個人去住。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一直念下去,一句接一句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晝夜。他的長處,他聽話,他真幹,叁年真成功了。往生的前一天,到城裏去看看朋友,那是去辭行,見最後一面。他也不說,就是看看老朋友,第二天就走了。老和尚對他的贊歎,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名山寶刹的方丈住持也不如你。你看這樣的贊歎,這真的不是假的。谛閑法師在近代是臺宗的大德,從他口裏頭這樣的贊歎,太難得了。
「蓋以信願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果覺因心,故得道捷」。他爲什麼這麼快,什麼理由?這裏給我們說出來了,真信,真願往生,能執持名號。這個法門原理是心作心是,這四個字,淨土宗的原理。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頭說的,「是心是佛」。換句話說,你本來是佛,現在你又信願念佛,那你是是心作佛。你現在真的發心作佛了,你本來是佛,現在發心作佛,你當然成佛,天經地義,沒話說的。這一句話我們明白、懂得了,那我們就應當曉得,我們心除了有佛之外,還有拉雜東西,十法界的業因種子習氣一樣都不缺。經上講的是心是佛,從這一句延伸出來的,是心是菩薩,是心作菩薩;是心是聲聞,是心作聲聞;是心是天,是心作天;是心是人,是心作人;是心是畜生,是心作畜生;是心是鬼,是心作鬼;是心是地獄,是心作地獄,沒有一樣不是心現識變的。
由此可知,十法界是因是果全是自造,中國古德常說的自作自受,不是從外頭來的,沒有人幹涉你。誰在支配?迷悟在支配。迷悟是自己,不是別人,你覺悟了,你向上走;你迷惑了,你往下走。在中國古時候社會,上流的是讀書,學聖學賢,下流的是吃喝玩樂,他對於聖人的學術,他完全不知道。那這些事跟理我們都應該要知道,你的心就定下來,不會怨天尤人,知道什麼?生生世世,無不是自作自受。那現在我們把其他的造作、種子習氣統統放下,只拈出這個阿彌陀佛,心是阿彌陀佛,口是阿彌陀佛,行是阿彌陀佛,身口意叁業不離彌陀,我們就是走成佛之道。是心是佛,就是這麼走法的。我們連菩薩道都不走,唯一佛道。
「因唯此持名念佛之法,是彌陀大願之本」。阿彌陀佛的大願是度衆生,幫助一切衆生在一生當中究竟成佛。彌陀弘願,他不但有願,他有行,所以他能保證你成就,你到極樂世界,他教你。到極樂世界,煩惱業障習氣自然就消除掉了,我們自己並不知道,不知不覺的消掉。那什麼原因?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念這句佛號斷煩惱消業障。所以法身菩薩也念佛,他業障沒有了,煩惱沒有了,他有無始無明習氣。如果憶佛念佛,這個無始無明習氣就消得快。一般通常說的,這個習氣斷掉要叁個阿僧只劫,在極樂世界,我相信不必要這麼長的時間,一個阿僧只劫不到,他的習氣就斷掉了。要不然,爲什麼十方世界法身菩薩要求生淨土?如果都是叁大阿僧只劫,沒有必要到極樂世界去。肯定是念這句佛號的功德,能幫助他快速把無始無明習氣消掉,不是這個原因,我們想不出第二個原因,這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我們從斷煩惱、斷習氣一路看上來,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習氣沒斷,他證阿羅漢果。證到阿羅漢果之後,他就要開始把習氣斷掉,習氣斷幹淨,他升級了,叫辟支佛,斷見思習氣。在六道裏頭斷煩惱,在聲聞界裏頭斷見思習氣,緣覺,阿羅漢變成緣覺,開始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了,他成菩薩,升等了,他是菩薩,他不是緣覺。但是他帶著有塵沙的習氣,塵沙煩惱斷了,習氣沒斷,所以菩薩要斷塵沙習氣。塵沙習氣斷掉了,菩薩就成佛。佛,在佛的果位上破無明,就是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盡了,他就升級了。這一升級超越十法界,升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就是一真法…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