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叁集) 2012/10/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0八七頁倒數第七行,從當中看起:
「故知我法即真實之際。今所演說,即開示此真實之際,故雲作如是說也」,這幾句話很重要。開經偈裏面所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是什麼?就是「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就是如來真實義。故知我法就是真實之際,如來親證的境界。這個境界是一真法界,真正的一真法界。一,獨一無二,這就是自性,自性清淨心,這就是真如本性、這就是真實之際,是真正的我法。法是指一切,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是我自性所生所現。自性能生能現,一切法所生所現。這個時候佛把一切障礙都放下,所以他見到了,他知道了。
如來所證,就是我們一切衆生自己的自性,我們沒有辦法證得,是因爲有障礙,有無明煩惱、有塵沙煩惱、有見思煩惱。這些煩惱每天還在累積,無量劫累積到今天,知道有多少!所以佛在經上說了一句話,如果煩惱要是有形相,像物質一樣它有個東西,他說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因爲它沒有體、它沒有形相,所以再多你沒有感覺。這麼多的東西,要把它化解掉、要把它放下,真實之際就現前,你就看到了,這叫明心見性。你明心見性這個境界,跟諸佛如來所證的境界完全相同,所以《法華經》上所說的入佛知見,你契入了。佛幫助我們是開示,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佛只能做到這兩條。至於你自己覺悟了,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幫不上忙。佛只能講到開示,把這樁事情說清楚、告訴你,讓你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情。佛不說妄語,那就是真有這回事情。
我們的心開了,原來是閉塞的,完全不知道,迷在其中,現在有人告訴這回事情,我們曉得有這個事情了。知道有這個事情,還怕你信心不夠、願力不夠,對於世法還有留戀,所以佛必須示範,做出來給你看。示是指示,更進一步了,做出來、表演出來給你看。善財童子五十叁參那是示轉,讓你真正了解真實之際它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快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然後曉得這個東西真的,決定不是假的。
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的時候所見之性,所證之真。「今所演說」,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從入胎,兜率天那一節我們不講,從入胎到七十九歲入滅,我們中國人講八十年,中國人講虛歲,釋迦牟尼佛八十歲圓寂。這八十年的示現就是演,表演給我們看。說,是示現開悟之後講經教學。菩提樹下,定中講《華嚴》,我們不說,小乘也不說。從鹿野苑開始教五比丘,釋迦牟尼佛教學開始,從這個地方算起,這是說。一直到七十九歲,說法四十九年,講經叁百多會。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辦班教學,一共辦了叁百多次。這個班有大有小,有長有短,長的有好幾年,講一個大單元、一個系列;短的有二、叁天的,甚至於有一天的、幾個小時的,這是短的。世尊因人、因事、因時、因地,活活潑潑,沒有絲毫拘束,完全看實際狀況。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裏去,居無定所。大家想學什麼就教什麼,想聽什麼就講什麼,應機說法。只有這個法門,沒有人請佛也講,《彌陀經》就是例子。《彌陀經》沒人啓請,佛看大家的緣成熟了,可以說了。說,大家相信,不懷疑,能聽得懂,可以依教修行,這個緣成熟了,佛就說,沒人請也說。慈悲到極處,無問自說。這個經是阿難啓請,有人請的,《觀經》是韋提希夫人啓請的,《阿彌陀經》沒人啓請。
就是他表演的、他示現的、他所說的,全是講的真實之際、演的真實之際,他表演的也是這個,講的也是這個。「故雲作如是說也」,這一句話真實話,不是佛的理想,不是佛的願望,不是佛對大家的希求,不是,什麼都不是,是衆生機感。這個感,有些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想求佛,佛應了;有些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譬如說,佛說《彌陀經》,沒人啓請,就是沒有人感。實際上?實際上有感,有感我們不知道。什麼感?我們過去生中曾經聽過這個經,曾經學過這個法門,只是貪戀紅塵,舍不得離開,而沒有往生。這個就是感,這個我們自己忘掉了,不知道了,多生多劫前的事情,佛知道。佛知道阿賴耶這個種子,金剛種子成熟了,再給你提起來你能接受,你歡喜接受,你能聽得懂,你會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佛知道,所以不問也說。不問也說是冥感顯應,問了他說這是顯感顯應,感應四種,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個老太婆,不認識字,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一般人講其笨無比。她聽說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念到晚,見到任何人都笑咪咪的。你跟她講什麼話,她回答你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好像除阿彌陀佛之外她什麼都不知道。也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功德之所成就。我們不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佛知道。所以她這一生會成就,而且成就不可思議,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想像的。叁輩往生他們是上輩,上輩生實報莊嚴土,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說作如是說,這句話裏,意思深、廣都沒有邊際。
「故知經中一一文字」,每一字每一句,「皆從如來性海」,性是自性、是法性、是真如、是本性。「性海大光明藏」,大光明藏是什麼?自性裏頭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這是大光明藏。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就是大光明藏;具備德,這個德就是真實之際;相是相好光明,我們今天所說的叁種現象。佛法講的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今天科學所說的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這是相好。這些現象都是從自性生的,是自性裏頭本有的,沒有緣它不現。佛法裏頭講隱現,沒有緣它隱,隱藏了,你看不到;有緣它就現前,你六根能接觸得到。隱現無常,完全靠緣,緣生緣滅,有緣就現,緣沒有了又不見了,再有緣它又現了。無論是隱,無論是現,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真人。十法界裏是假人,那不是真的。相是幻相,性是真性,真性裏頭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所以,那個什麼都沒有不能說無,不可以講空無,它能現,能生萬法。由此可知,萬法確實是自性裏頭本自具足的,不管什麼境界,我們今天遇到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這麼多,全是自性裏頭本有的。自性要沒有,它怎麼會有這些事情出生?這不可能。點點滴滴都具足自性,真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就是自性。
大乘教佛常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千真萬確,你想什麼就現什麼,無量無邊,沒有邊際。就像萬花筒一樣,隨你怎麼轉,你只要轉它就現相,現的相真的沒有邊際,全是跟著你的念頭走。所以誰做主宰?你的念頭做主宰,不是別人,於別人不相幹。別人會影響你,是你的念頭跟著他走,他就會影響你;你不跟他走,他就不能影響你。有定功的人不會給人影響的,跟著別的念頭走;沒有定功的人,人家念頭一起來,他馬上感應了,傳染傳到自己,自己就跟,不知不覺跟他走,麻煩在此地。所以佛一再提倡,大小乘經都說,「製心一處」。我們今天真的把這句話搞清楚,我們就製心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上,就在這裏,就定在這裏,不被一切境界動搖。我們一個很單純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親近阿彌陀佛。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這個法子好。
如果你真正透徹明白了,到極樂世界以後,還是製心在這一處,永遠不變更。這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會念到明心見性,而且很快,比禅快、比密快,比哪一個法門都快,真正不可思議。如果你不相信?不相信,你到極樂世界再換法門,再學《華嚴》、學《法華》,學一切經論,阿彌陀佛會教你。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勉強你,叫你學一個法門,不會的,好老師不會的。好老師把這些原理原則給你講通了,讓你自己去選擇。圓滿智慧開了,沒有不選擇阿彌陀佛。諸佛如來稱贊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是白說的。確確實實是爲那些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信心堅定的人,給他們說的,爲他們做證明,鼓勵他們,讓他們信心永遠不動搖,這個意思。佛不要名聞利養,何必要贊歎?這贊歎不是對佛說的,鼓勵這些人,因爲這些人剛剛覺悟、剛剛明白,怕的是信心不堅固,又會轉變。佛這麼一說,信心定下來了,不再改變。所以這聽話,會聽、善聽,如來善說,我們要善聽。
這經中字字句句都是如來性海大光明藏,這個地方講如來,是講自性、講本性。並不是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是指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漏掉的。「性海大光明藏當中自然流出」,這個自然就是感應,衆生有感,佛就有應。佛現相是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相。現相,佛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就現不出了。爲什麼?他已經有了,有了就不能現第二個。像我們現在執著身是我,就不能再變一個化身;如果身不是我,就能夠現身。誰做到了?小乘叁果阿那含就做到了,他能分身。我們在《神僧傳》看到,人名字忘掉了,初學佛的時候喜歡看這些故事,《神僧傳》。有一位法師,印度人,在中國弘法很多年,二、叁十年,回國去。實際上,這都是大人作略,表演給我們看的。在中國法緣殊勝,大家聽說他要回去,都邀請他,供齋,在家裏面供齋。他答應,什麼人請他都答應。
回國的前一天,接受大家供齋。到第二天,送他到十裏長亭,這送行十裏路,那時候走路,十裏差不多現在五公裏。十裏長亭那邊送別,送別的人多,大家都歡喜,老和尚瞧得起我,昨天到我家應供。那個說不對,在我家,怎麼會在你家?這一串之後才曉得,他分五百身,到五百家去應供,知道這個和尚有分身術。能夠分身、能夠變化,這是叁果神足通,六種神通的神足通。所以他旅行,他旅行能飛行,…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