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七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在中國,大乘八個宗派出現了,傳到日本變成十叁個宗派,叫多聞堅固。這是經上的原文,「戒律堅固」、「禅定堅固」,第叁個五百年「多聞堅固」。到第四個五百年,真修行的人少了,很少、很稀有,搞什麼?搞蓋廟,搞工程,塑佛像、建寺廟,叫「塔廟堅固」,都搞這個東西,喜歡搞。現在是第五個五百年,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二千五百年了,第五個五百年。第五個五百年佛說了,「鬥诤堅固」。你看現在,無論在家出家,喜歡批評,自贊毀他。鬥诤堅固,後五百歲。

  後五百歲還有持戒修福的,太少了,沒持戒的了,誰去持戒!你持戒人家笑話你。什麼人笑話?出家人笑話。我初學佛的時候找戒律這個東西來看,我們上一輩的老和尚就笑話,看這個幹什麼?他們要我們學的是什麼?學敲法器,學帶領大衆做法會,這個他喜歡。爲什麼?這個能賺錢、能生活,做一個超度法會有價碼的,大家分錢。你學講經,講經是賠本的,講經沒有收入,沒有一個願意講經的。大的寺廟一年講個兩次經,一次一個星期,好像對釋迦牟尼佛交代了,我這個道場講過經了。講經多半是居士要求的,寺廟裏頭沒有主動請法師講經,沒有,都是居士,借這個道場來講經。還有道場要錢的,等於說租給你,我講堂租給你。你講一個月,他一個月多少錢,先談好,有租金的。來聽經的聽衆有時候有供養,這個供養寺廟要分一分的,叁分之一要分寺廟裏,有規矩的。供養法師的,法師只能收叁分之一,另外叁分之一要供養來聽經的出家人,分給他們,寺廟常住叁分之一。各地有各地的規矩。

  這是鬥诤堅固,這個時候有持戒、有修福,難能可貴,諸佛菩薩都贊歎;諸佛菩薩既然贊歎,必定加持。這樣的人,「於此章句」,這是對大乘經典,「能生信心,以此爲實」,他認爲經上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會很認真學習。佛說「當知是人」,這個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過去生中他遇佛種善根不止叁四五佛,「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他在往昔,過去無量劫中,他曾經遇到千萬佛所,都知道種善根;這種善根,對佛供養、聽佛講經。「故知能聞此最極圓頓、究竟方便之淨土法門」。所以,對一個真正相信淨土的人不能小看他。

  早年李老師特別交代我們,鄉下那些阿公阿婆,千萬不可以小看,爲什麼?他們的表現跟真佛沒有兩樣。是不是真佛化身不知道,但是他跟真佛是一樣的。心裏頭沒有雜念,一天到晚就一句佛號。你跟他講什麼話,他看著你笑咪咪的,也不知道他聽見沒聽見,他回你的話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學習這個經教我常常講,這些人往生決定是上輩往生,生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他是實報土,爲什麼?他心裏頭沒有雜念了。一心不亂功夫我們看不出來,功夫成片是決定明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種人還得了!見到這種人,我們真的頂禮、贊歎。多半是在家人,出家人不便向他頂禮,但是心裏頭禮敬要做到;形式上我沒有拜他,心裏上早已經五體投地了。不是凡人!我們不能放下,他全放下了。所以他能夠歡喜信受,他相信,不懷疑,他接受,真幹。「已於無量佛所修福修慧,種諸善根」,這種人才真正叫善根深厚,一生成就。

  下面一段說「惡障自他」。

  【惡驕懈怠及邪見。難信如來微妙法。譬如盲人恒處暗。不能開導於他路。】

  這跟前面反過來。「反之,一切惡濁」,惡是十惡,濁是染汙。下面特別提出叁種,這叁種是貪瞋癡,惡濁是貪,驕慢是瞋,懈怠是癡。「及具邪見之人」,邪見是不信,懷疑。有這些煩惱、業障的人,「不能信此法門」。多!這社會上很普遍,出家人當中也很普遍。爲什麼要出家?把它當作一種行業,這個行業不錯,不要納稅,還有很多虔誠信徒恭敬供養,收入都不錯。他信不信?不信。甚至於,這我親眼看見過的,大學畢業了,去出家,很聰明,出家這個行業高於一切。因爲自己有學位,大學生畢業的,受到師父的關照,很快他就做住持了,就有大廟了。你看,什麼人工作很短時間能有這麼大成就?找不到。這些人都很聰明的人,出家享受,寺廟做住持,年輕住持,前呼後擁,就像做皇上一樣。你看吃飯的時候,人在旁邊伺候,十幾二十個,年輕的女孩子,他真的把自己看成皇上。什麼是佛法他不懂,他只知道享受,所以把它當作一種行業來做。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宗教的佛教、迷信的佛教。

  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真正學佛的人很苦,你跟他們走不到一道,寺院道場沒你分,你走投無路。我走到這個瓶頸的時候就考慮兩樁事情,還要不要繼續走下去?很苦。不走,就還俗了,我們就放棄這個道路。沒出家之前不曉得,出家之後發現了。沒有想到,這時候碰到我一個聽衆,韓館長是我的聽衆,是個很虔誠的聽衆,一堂課都不缺的。我講經,夫妻兩個每天來聽。我遇到這個困難,我就告訴她,很感歎給她講。沒想到這兩個人回家一商量,第二天來給我說,他們家裏有個空房間,可不可以住?在寺院,我是受到警告,不走經忏佛事不能共住。我們這些出家的同戒師兄弟都勸我放棄,他說老和尚說得對,現在寺廟要靠經忏佛事維持,要不然沒收入,生活從哪來?講得都很有道理。我說這不是我出家的本願,我不是爲這個出家的。韓館長夫妻兩個有這個好意,我就帶他們到臺中見李老師,李老師告訴我,這方法可行,所以我就住她家裏。在她家裏住了十七年,不是短時間,住了十七年,我們才有一個小的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不大,臺灣面積五十坪,一坪是香港的叁十六尺,五十坪,不大。這個講堂大概可以容納一百多個人,一百二十個人就坐得滿滿的。是我講經二十年才有一個圖書館,沒人趕我了,不要到外頭亂跑了。韓館長護持我叁十年,我跟她就一個條件,我每天要講經,你給我找場地,給我找聽衆。聽衆多少沒有關系,叁個人、五個人都可以,就是不能中斷。她做到了,所以我一輩子感恩她,沒有這叁十年的護持不行,老師教的不去練習沒用處。現在道場都不歡迎講經,不喜歡講經,大家把佛教是什麼都忘得一幹二淨。社會上對佛教這麼嚴重的誤會其來有自,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很清楚、很明白。

  這首偈子裏頭佛說得好,『譬如盲人恒處暗』,眼睛瞎了,又在黑暗的地方,這是不相信的人、不認識的人。『不能開導於他路』,自己不明了、不認識,怎麼能夠幫助別人學習正法?這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你能夠走下去,難能可貴。苦一定要受,佛菩薩會幫助你,苦不會要你命。你要受盡苦頭,你曉得這個路難走,這個路是正道,它不是邪道。苦盡甘來,什麼時候苦盡?往生那一天就苦盡了。娑婆世界苦盡了,極樂世界現前,這苦盡甘來。苦頭不能不吃,不吃走不通。

  這個地方,『惡驕』要戒除。惡是十惡,十惡絕不能犯;驕就是驕傲,是貪瞋癡裏頭瞋毒的核心。夫子說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則不足觀矣」,那是什麼?假的,不是真的。『懈怠』不能有,要精進、要努力、要發憤。『邪見』就是愚癡,愚癡也是非常嚴重的障礙。愚癡的核心就是懷疑,對什麼懷疑?對自己懷疑。自己都不相信,他還能相信什麼人?所以懷疑是愚癡的核心,只要有懷疑,就曉得愚癡嚴重。首先相信自己,世出世間聖賢教育,進門第一句話就是把教學宗旨傳授給你,讓你建立信心。中國傳統儒家教人,《叁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就告訴你,你的本性本善。那個性是自性。本善是什麼?本善是聖人。你本來就是聖人,你學聖賢之道,你要成爲聖人,你的學習功課就圓滿了。大乘教人,佛第一句話告訴你,「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信心從這裏建立的,承認、肯定我自己是佛,我自己是聖人。然後回過頭來想,我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變成這個樣子,迷失了本性,把自己本來面目忘得一幹二淨,隨順煩惱去了,性德忘掉了。不是丟掉,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你一覺悟,就回頭了;換句話說,你不認識你自己本來面目。認識自己才認識別人,自己不認識,怎麼可能認識別人?

  中國老祖宗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我們每個人統統具足的美德,沒有一個人欠缺,現在全沒有了;叫迷失,不是真的沒有。佛法裏頭,叁學、六和、叁福、六度、普賢十願,我們學淨宗的,彌陀四十八願,自性圓滿具足。是佛菩薩的,也是自己的,自己跟佛菩薩無二無別。爲什麼不走佛道、不走菩薩道,偏偏要走叁惡道?這都是什麼?對自己懷疑,信心不足,輕易被外頭境界所轉,自己把持不住。把持不住,讀經不夠,經對你沒有産生效果,你讀經沒有辦法生起歡喜心;有效果,肯定法喜充滿,你就不會懈怠了。這種現象沒有現前,讀經還是不得力,怎麼辦?繼續讀,一直讀下去,真正有耐心一直讀下去,豁然大悟的時候,法喜就現前。這個悟不是徹悟,小悟時時有,自己能體會到,大悟一年有個一、二次就不錯。明白了,學佛不是學別的,就是做個明白人,明白人歡喜,迷惑人他憂愁。所以,苦樂是這麼來的,迷了有苦,悟了有樂。

  我們再看下面第叁首,「持演行超得度」,這裏頭分叁個小段。「持演往生」,裏面前半段「持演救世」,後面一首「決定往生」。請看經文:

  【唯曾於佛植衆善。救世之行方能修。聞已受持及書寫。讀誦贊演並供養。】

  這是教導我們怎樣去修淨土,雖然只有四句,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念老注解說,「唯曾於無量佛所,廣植衆善之人,方能修此普救一切世間之行。所謂救世之行者」。現在這個社會確實如此,真有這些人,中國、外國都有。只是我們學佛的人對這個事情比較消極,各人做各人的,沒有把這個力量連起來。我們這麼多年來,說明宗教團結重要,但是沒有正式團結起來。現在我們看到圖文巴這個小城,十幾個宗教團結起來,起了作用,他們真正能幫助社會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這是一…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