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淫欲、不妄語、不飲酒,我們內部的五髒六腑就健康,身心健康;不貪、不瞋、不癡、不傲慢、不懷疑,我們居住的環境沒有災難。統統能化解,統統能轉得掉!應該要明白、要懂得。
念老的注解裏頭說,「今不退忍者」,經文裏頭這一句,「指安住於實相之理」。我們念佛人安住於阿彌陀佛,心安在這個名號上,比量子力學家所說的效果還大。爲什麼?我們依照這個理去做,是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今天把念頭安住在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有自力、有他力,兩種力量具足,所以效果來得更快。「念念不移」,這是念不退。「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跟佛沒有兩樣。弘誓,一般是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一生努力的目標,決定不改。活在這個世間,成就自己,幫助別人。末後說,「聞經菩薩根機不一,聞法之益,自有差殊」。每個人根性不相同,聽經、念佛得到的利益不一樣,那是各人用心不同。
再看下面這一段,「丁叁,得受記益」。
【四萬億那由他百千衆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這是給所有大衆都授記了,我們學這個經,也給我們授記了,我們在裏頭。請看念老的注解。「今始初發者,發菩提心」。這是聽聞這部經的,於無上菩提心他沒有發,還沒有發這個心,今天才發,懂得種善根。善根,世間的善根就是不貪、不瞋、不癡。大乘菩薩的善根只有一個,就是精進,不懈怠、不退轉,菩薩善根,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生的。所以『種諸善根,願生極樂』。「種諸善根」落實在哪裏?就落實在「願生」這個願字,爲什麼?你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善根永遠不會失掉、不會改變;生到極樂世界,你永遠會精進不懈,都落實在這個字。你見阿彌陀佛怎麼會退轉?不可能!有這樣的願心,『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彼」是阿彌陀佛,決定生到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將來成佛了,『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將來大家都成佛,成佛名號是什麼?『同名妙音如來』。「妙音」是什麼?妙音就這一句佛號,因爲你是念佛號成佛的。所以我們皈依,叁皈依取法名,都用妙音,現在你是妙音居士,將來你是妙音如來,因果相應。這個妙音是這麼來的,同名妙音。你懂得這個意思,你就非常歡喜。
「發心畢竟二無別,如是二心先心難。故一切經中於發菩提心之人數,均大書之也」。一定會記錄出來告訴大家,爲什麼?發菩提心不容易。淨宗發菩提心,蕅益大師教得好。大乘經論上講菩提心,《觀經》上講的,菩提心的體,本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自受用,深心。什麼叫深心?古大德的注解,好善好德。對待別人,回向發願心,每天將自己修學的功德,統統發願回向給菩提、回向給衆生、回向給實際,實際就是自性。這個說法,初學的人不容易懂。我們看到,真的,常常看到鄉下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往生的時候,瑞相還不錯。那他沒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他真發了,我們不知道。蕅益大師一點出,我們恍然大悟。蕅益大師說,什麼是大菩提心?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這個信心就是無上菩提心。說得真好!那些阿公,念佛的阿公阿婆,你問他什麼是菩提心他不知道,他說不出來。他真相信,他一點都不懷疑。他念佛功夫到位,他真往生了,真正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這麼多菩薩發心了,「既發大心,複行衆善」。你看到這些念佛的老太太、老公公,他們真信,真願往生,複行衆善,他每天做的那都在行善。你看他人,對人,對任何一個人,像彌勒菩薩一樣,滿面笑容。你問他什麼,他就一句話回你,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第二句話。那就是複行衆善,那是大善,我念佛給你,聲聲念佛,就是回向給你。「願生極樂,故均得往生見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真往生,真見阿彌陀佛。然後,「複於諸方」,諸方是十方,「先後成佛」,在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極樂世界修學畢業,就成佛了。成佛,「同名妙音如來」。這就是徹始徹終,就是一句名號。自己成就了,將來他教別人,也是教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實在太好了、太妙了。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叫妙音。
下面這一段,「普記十方」。這底下有兩個小科,第一小段,「授記法忍」。請看經文:
【複有十方佛刹。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
這個利益愈來愈殊勝。我們看注解,這一段經文說明十方有緣的衆生,具就是具足,我們講有緣衆生,「普得授記益」,普遍統統都得授記。「佛對衆生授當來成佛之記,名授記」,這就是告訴你,你將來一定作佛。此有四種,第一種是「未發菩提心授記」。第二「已發菩提心授記」。第叁種「隱覆授記」,隱覆授記,別人知道,他自己不知道。第四種「現前授記」。隨便哪一種,任何一種得到都叫授記。沒有發菩提心授記的,我們現在每一個修淨土的同學,你讀過這部經,你聽過這部經,這個利益你就得到了,未發菩提心授記。你知道,將來你會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念佛的,阿彌陀佛的種子,叫金剛種子,種在阿賴耶識裏頭,它不會失掉的,生生世世跟著你,無量劫它也不會消失。這個種子遇緣它就起作用,所以來生後世又遇到這個法門,你對這個法門歡喜,信心就升等,比這一生就認真了。如果還不能往生,到再來一世再碰上了,那個信心比底下又要提升。總是一次一次提升,到最後你完全相信,沒有懷疑,那一生就是你往生的一生。往生,你一定見佛,往生見佛的事情不可思議!
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沒有第二生。往生的時候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蓮花化生。蓮花是自己念佛功夫成就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蓮花就長大了,這就是給蓮花的養分。念得愈多,花愈大,光色愈美,你往生的時候佛就拿這個花來接引你。這個花,《觀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的名字寫在上頭,不會錯的。佛把這個花來接引你,你坐在蓮花當中,這個蓮花合起來。蓮花苞一合就産生變化,變什麼?轉八識成四智。轉八識成四智是要自己修,極樂世界不要自己修,這樁事情阿彌陀佛替你辦了。在蓮花就産生變化,我們這個地方帶的阿賴耶識全部沒有了,完全變成法性。所以蓮花到極樂世界再一開,你出來了,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法性身永恒不變,法性身就太美了,《觀經》上講得詳細,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叁十二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不是八十種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都有佛菩薩在那裏講經說法,度化衆生。這多莊嚴!這叫莊嚴自身,這是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都是真實的,不是隨便說的,字字句句都有根據的。
我們讀到這個經文,雖然菩提心還沒發,自己想到我應該早一點發菩提心,現在就發,不遲。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正把現前這個世間徹底放下,身體還在,叫隨緣度日,不再跟人計較了。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心裏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口裏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去學那個阿公阿婆,那個樣子是標准的彌陀弟子,真老實,二六時中就一句佛號,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得授記法忍』,「得授記」,前面所說的,如前;「法忍」,即彌陀四十八願當中所講的叁忍,《魏譯》本裏面說第一、第二、第叁法忍,「亦即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這個叁種忍,好像我們參考資料裏頭有。「《無量壽經》雲:往生極樂之人,聞七寶樹林之音聲,而得叁種之忍」。聽風吹樹葉,因爲極樂世界的樹是無量珍寶所成,所以這個樹葉被風吹了,互相碰撞就出聲音,這個聲音就像交響樂一樣,非常好聽。細細去聽,不但音樂好聽,而且裏面在說法,佛在講經說法。你一聽,開悟了,得忍了。這個叁種忍,第一種,「音響忍,由音響而悟解真理」,開悟了。第二種,「柔順忍」。理明白了,事也搞清楚了,我們待人接物的心態自然就改變了,不像以前那麼剛強難化,自自然然變成「慧心柔軟」,心生智慧,不生煩惱,態度柔和。就像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的四德,這四德是性德,開悟之後,自自然然它就現前。第一個,隨緣妙用。沒有自己的什麼想法、看法,能恒順一切衆生,像普賢十願裏頭,「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你行善、作惡都能隨喜,行善,贊歎你;作惡,不贊歎。這裏頭有無量的智慧,有無量的慈悲。第二個,威儀有則。自自然然,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衆生做好樣子,做好榜樣。
如果我們學佛的同學都能把這個四德做到,對社會影響很大!自自然然潛移默化,讓人看了他會生覺悟。做好樣子給人看,不能做壞樣子。我記得有一年,很多年前,香港電視臺何守信訪問我,那個播出去了。他曾經問我,問我一句話,他說古人講了一句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他問我,法師你對這句話承不承認?他說這是大家都公認的。我說,這句話是個錯誤的話。我舉出例子,釋迦牟尼佛不爲自己,天沒誅他,地也沒滅他;孔老夫子不爲自己,天也沒誅他,地也沒滅他。然後我告訴他,我這一生沒有爲自己,天沒有誅我,地沒有滅我,我活得比誰都快樂。那個人樣樣爲己的,他雖然活在世間,他不快樂,爲什麼?患得患失,他擔心的事情太多、憂慮的事情太多,怕失掉。沒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之後又怕失掉,你說他日子多難過!我們什麼都沒有,好自在,生活真舒服。
真正懂得享受的人,我說我出家的時候受戒,道源老和尚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是真的,是他們村莊裏頭的人。有個老人,要飯的,走到哪裏,晚上在個破地方找個地方睡覺。他的兒子是做生意發大財的人,當然有人罵他,你這麼富有,你…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