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均人數叁十到五十個,我們是長年薰習,他們一個星期薰習一次。最後效果我們看到,長年薰習的人有成就,一個星期薰習一次到後來都不行。我們是從十幾年的經驗當中得來的,一定要長期。

  我到美國之後我就發現,我們弘法的方法要改變,真正弘法的對象是誰?退休的老人,他沒事幹,住老人院。在老人院裏講經全來了,他沒事幹,來聽聽經消遣消遣,所以聽衆特別多,每一次聽衆都多,他就是沒事情幹,這個時候是學佛、念佛求生淨土,准備未來資糧最好的機會。在外國工作,外國工作很辛苦,時間他一點都不浪費,八個小時工作,他就是排得緊緊的,就叫你做八個小時,所以很累,他要很認真、很負責,要不然你工作就丟掉,工作丟掉生活就成問題。中國人很多在美國,學習美國的那種生活習慣,沒有儲蓄。爲什麼?老來時候國家養老,他不需要存錢,他每個月的錢一定把它花光,還有很多透支的。現在美國人很歡迎中國人,在國家賺了錢,帶到美國那裏去花不完,絕不考慮工作,所以他過得很幸福、很自在。美國人看到也羨慕、也嫉妒,這我都知道。這是很不正常的社會,再過幾年一定出問題,它不能不出問題。社會一定要正常,反常就是錯誤的,現在沒有病,將來有病。

  所以信佛,我就想到,對年輕人辦各種不同的講座,是種種子,讓他對佛法有認識、有信心,他不是修行的時候;到晚年退休,那是他真正學佛、真正修行的時候,他會成就。所以辦短期講座,利用假期做普遍的宣傳介紹,真正修行在美國是老人公寓。我是一九八叁年在舊金山一所老人公寓,講經好像講了一個星期。這個老人公寓裏面住了四百多人,是猶太人建造的,當時在裏面中國人住得不少,都是退休移民到美國,那個時候美國的生活並不很高。也是有幾個居士我們在臺灣認識的,邀請我到那邊講經,大家非常歡喜。我那個彌陀村的構想,就在那裏看到那個樣子,想到老年學佛他一切放下,他聽經會專注。尤其是聽到來生有這麼好的一個去處,他多動心、多向往,聽熟、聽多了,他就相信,他不懷疑,他認真念佛,有幾個往生,在那一表演,大家更相信。

  真的有一個老太太表演給大家看,這個老太太不是住在老人公寓,住在兒子家裏。兒子在美國讀書,拿到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多半都在學校工作,留在學校教書。結婚生了小孩,到臺灣把母親接到美國去,讓母親給他帶小孩、做家事,照顧這一個家庭。母親在那裏住了五、六年,小孩都長大,也讀幼兒園了。所以平常兒子、媳婦都上班,小孩送到幼兒園,晚上下班把小孩接回來。所以白天家裏頭就這一個老人。這個老人很難得,她就這麼好的一個環境,她就念佛。往生的時候她是預知時至,但是從來沒有告訴一個人。我們懂得她有智慧,告訴人,怕別人幹擾她,不說。

  往生的這一天是晚上,晚上什麼時候往生沒人知道,晚上睡覺關了門。到第二天早晨老人沒有起來做早飯,本來家裏早飯是老人做的,老人沒起來,房門關著,沒人做早飯。兒子把房門推開,美國老人房間沒有鎖的,門一打就開了,看到他的媽媽衣服整齊穿著海青坐在床上,手上拿著念珠坐在床上,喊她不答應,仔細一看已經走了,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他媽媽有遺囑,寫了遺囑擺在床邊上,還把她的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不知道什麼時候做成的,全都做好了。所以後事她自己料理,料理好了,交代得很清楚。我們猜想至少叁、四個月之前她就知道,要不然她沒有那麼長的時間把後事准備得這麼好。這真的,不是假的,對念佛人好大的鼓勵!大家來看都羨慕。沒有生病,沒有驚動任何一個人,走了之後讓大家來看,端端莊莊的坐在那個地方。

  這就是修這個法門,「能聞能信,是必彌陀於往劫中」。這個住劫是我們,阿彌陀佛沒有這個劫,我們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沒有成住壞空。「追逐我於泥犁之中」,泥犁是地獄,我們造的地獄罪業肯定有,我們的心沒有離開貪瞋癡慢疑,沒離開,這個心是五毒。我們的行爲沒有離開殺盜淫妄酒,沒離開,只是輕重差別而已。人家造的比我們重,我們比他輕,沒斷掉,念頭還常常起,起念算不算造業?算。身口意,你在行爲上有的時候身口造業;沒有行爲,動念頭是意業在造業,身語意叁業都不善,叁業都在造作。爲什麼人死之後得人身那麼難,原因在哪裏?這個我們要知道,原因就是我們意業裏頭不善的種子起現行。這個東西很難對治,對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谛閑老和尚教他那個徒弟鍋漏匠,那個方法妙絕了,八萬四千法門第一法,淨宗持名念佛裏頭第一法,第一之第一。我們要記住、要學習,它能夠破根本的業障,就是意業。

  方法太簡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要求不中斷,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就一句,其他什麼念頭都沒有。成就,就是他往生之後,谛閑老法師對他的兩句贊歎,這兩句贊歎贊歎到極處。第一句說,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這比不上你;第二句說,名山寶刹方丈住持比不上你。這兩句話什麼意思?第一句話是智慧,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智慧;第二個名山寶刹的方丈,是福報。你看福慧都比不上你,你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作佛去了!這樣的人才是彌陀真正弟子,彌陀第一弟子。他雖然不認識字,沒念過書,老和尚這兩句話他真做到了,不折不扣,他真成功了,成就超過老和尚。方法是老和尚教的,老和尚自己沒做到,他做到,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我們要感佛菩薩的恩,佛菩薩「追逐我於泥犁之中,教誨我於火宅之內」,這兩句話指的是叁途六道,火宅是講六道。《法華經》上比喻,叁界統苦,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像火宅。欲界是已經燃著燃燒了,色界跟無色界雖然還沒有燒到,肯定會燒到的。一定要相信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造作的不善業,縱然別人能原諒我們,因果沒有辦法,有因一定有果。瑩珂法師相信因果報應,造了地獄業怎麼辦?聽說這個經上所講的,造作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是阿鼻地獄罪業,只要肯認錯,能忏悔,後不再造,現在真信真願,一句佛號求生淨土。阿彌陀佛十八願說的,縱然是念一聲佛號、十聲佛號,佛都來接引你,真正是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他那個地獄業報就不受了。說真的,一切法門只有這個法門能救你,其他法門不行,其他法門你得消業障。業障到哪裏消?不善的業到叁惡道消,善業到叁善道消。你想出六道輪回,沒有帶業的,爲什麼?六道輪回是業力變現的。這個業,善惡業能現能變,善業現的叁善道,天、人、阿修羅;惡的業現的是叁惡道,畜生、餓鬼、地獄。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你有業力就有六道,沒有業力就沒有六道。

  佛菩薩教我們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叁惡道不相應,與叁善道也不相應,它跟誰相應?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應。我們就幹這樁事情,就造這個業,造極樂世界的業,極樂世界叫淨業,善惡二邊都放下了。但是這個地方經說得很清楚,那惡放下好,善業不幹了?沒有能力可以不幹,像鍋漏匠他真可以不幹,他善惡都不幹,他就幹的一聲阿彌陀佛。我們在舊金山看到那個老居士,她真的什麼都不幹,年歲那麼大到美國,出門路不認識,又不會開車,根本不能行動,鄰居見面點個頭,說話不懂,所以她只好念佛,那什麼都不幹了,真的修淨業了。那我們這些人遇到善事還得要幹,幹,用什麼態度幹?幹完就算了,別放在心上,這叫淨業。事情可以隨緣,決定不能放在心上,事情幹成功,不是自己幹成的,衆生有福,緣好成就了。沒幹成功也不要懊惱,衆生沒福報,我已經盡心盡力,對得起大家,所以心地清淨和諧。做成功不居功,做失敗也不懊惱,總是衆生福報,我們盡心盡力就是功德圓滿。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不求別的,絕不求世間的名聞利養,不求人天福報,這叫修淨業。

  彌陀「攝受不舍,勸導不休」,生生世世。我們阿賴耶識裏頭有種子,這個種子能量很大,也就是說,有信心,不懷疑,有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這就能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無論我們在哪一道,阿彌陀佛都會來幫助,顯應冥應。「不惜共輪轉於六道」,我們在六道,阿彌陀佛在六道照顧,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個道理我們完全明了。「但欲我回心於一念」,這句非常重要,阿彌陀佛的願望沒別的,就是希望你回心於一念,一念就是阿彌陀佛。你把心歸到這一念,你跟阿彌陀佛圓滿相應,你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決定得生淨土,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恩德無極」,彌陀對我們的恩德。「威德無窮」,威德是加持的力量,讓我們少災少難。

  昨天也有同修問我,學佛學得很不錯的人,他生病了,好像做好事,得的果報不是好的、不是善的,讓很多人生起懷疑。這裏頭的原因我們要冷靜,不要動感情,冷靜去觀察,他是不是真誠心?是不是外面做的樣子很好看,裏面有問題,招來的業報?有這種。另外一種,他真的是修得很好,信心、願心很懇切,也招來這個病。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人過去或者是今生造有地獄罪業,在這個時候他得的病是重罪輕報。他只要堅定信心,對什麼樣的痛苦不聞不問,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念求生淨土,他病就好了。這什麼?業消掉病就好了,就沒事了。願心非常懇切,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也許他就往生了,那往生當然是更殊勝。所以要細心去觀察,特別是在現代經教重要,你要不常常讀經,對這些事情就不曉得,就會産生誤會。誤會産生就謗佛、謗法,這個罪重了。

  過去念佛堂是不講經的,爲什麼?念佛的人心地都清淨、都懇切,沒有懷疑,不需要講經,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了。現在不行,現在念佛人妄想、雜念太多,疑慮、問題很多,聽經能幫助他覺悟,能幫助他破迷生信,所以有這個必要。現在念佛堂每天至少要聽經四個小時,他對這個道理逐漸逐漸明白清楚,不懷疑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