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非常金剛經 叁▪P2

  ..續本文上一頁做得到嗎?你認爲這何難之有,但我敢說下禮拜就有人跑來問:「師父,生病時能不能請假?能不能事後一次補叁部,加倍償還?」都是理由!爲什麼這樣?沒有信心!你沒有辦法克服。

  建議大家「結界五十叁天」,這當中有幾人真的做到?總是一大堆理由,哎喲!師父我要出國;師父,我要出差;我如何如何,所以無法怎樣……你看,一個五十叁天的功課,要連續不斷都有困難了,對經典還能信心不逆嗎?不要講太多大話,該做的就實在去做,每天早、晚課,是否真能堅持不斷?信心啊!若連這個都做不到,還有什麼信心可言?

  我第一天到嘉義講課時,就有同修許願:「師父等我,叁年後我出家,一定要等我。」他一講五年多,至今不見人影。當時他說得斬釘截鐵,但那次之後,我再也沒有看到他。當時有多少人「強強滾」啊,可是最後都不見了。

  很多人建議:「師父,我們來弄個大大的場面……」我說不必了,能持之以恒才重要。臺灣有句話很好玩,闊嘴吃得多,還是長命的吃得多?你自己慢慢參,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信心夠不夠?就從這裏看。

  結婚典禮上,布置裝飾都很美,「永浴愛河」、「白頭偕老」等賀聯挂了一堆,但法院裏頭吵著要離婚的,不都是昔日愛侶?祝福的話冠冕堂皇,但沒有信心基礎,結果未見分曉。同樣地,現在對于這樣一個法,你有沒有感受其殊勝?這得從叁方面來:

  第一,人生的存在、那個價值的殊勝,你有沒有感受到?如果能,你對這經法便會信心不逆。

  第二,你有沒有感受到這生命的真相、宇宙天地中真理的存在是那麼地偉大?如果能,你也會信心不逆。

  假如以上兩者都沒有,那你有沒有感受到「衆生受苦」?若然,則對此經典,你也會信心不逆。

  某日我在宜蘭,看到有人將一只老鷹關在籠子裏,鷹翅一展,就會打到鳥籠。有位高中女學生站在鳥籠旁觀看良久。第二天,她拿了六千塊向鷹主人買老鷹。主人問:「你要牠幹嘛?」她央求道:「把牠放開,讓牠飛走好不好?」鷹主人罵道:「叁八!」她嚇壞了,錢掉落一地,哭著跑回去了。

  當時有位同修就在旁邊,問我:「怎麼不度那個孩子,看來很可憐,需要安慰。」我說不必,爲什麼?她能感受衆生之苦,又受這逼迫和壓抑,將來學佛定然很精進,她會信心不逆。雖只是個女孩子,但若真正出家修行,一定會證阿羅漢,因爲她有那個信心,能感受衆生苦。你看,她站在那裏一直看著老鷹,面對著牠,是不是在許願?是不是在安慰那老鷹:「放心,明天爲你贖身,放你回大自然去。」

  後來我把地上的錢撿一撿,對那老板說:「錢給你,老鷹給我。」他問道:「做什麼?」我說:「跟你買,還管我幹嘛!」我把老鷹解開放走,滿了那女孩子的願。你看那個小女生,多美啊!心地無邪。我們當然不知道她有沒有讀《金剛經》,但可以肯定她能感受衆生之苦,這種人信心不逆,是最美麗、最偉大的人格情操。天花亂墜說要救遍天下蒼生的,都不如這樣一顆心。這是最偉大的生命,我們要從這地方去看。學佛不是爲了賺更多錢,而是要讓生命成長、綻放芬芳。不僅如此,還要能看得到別人的灑脫,雖然我們感受到她脆弱的心靈受到傷害,但她會堅強起來。我相信以後她要幫助衆生就不會那麼傻了,她的生命在成長。

  對生命要能夠真正去感受,對于生命真理的經典能夠信心不逆,那是很不容易的。尤其處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在追求數字、速度,如何賺得更多、快速達成目標,在這前提下,人們如何能對生命深刻地體驗和認識呢?雖說很多人願意追求生命真相、了解人生真谛,但都僅僅停留在聽聽看、修修看、拜拜看、誦誦看,這些都未能真正産生信心,只能說有點善因緣而已,談不上真正的福德。

  信心不逆,這福報比前面的大多少?以身布施,福報已經非常大,是天上的福報了;而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經百千萬億劫,這福報又大更多,但若能聞此經典,「信心不逆」,那個福德還勝過前面這些。接著經文又強調:「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這是《金剛經》所講的四大法門。古代經書是用書寫的,現在則用印刷,而印刷功德不及書寫功德。

  如今我們該怎麼書寫呢?這部經讀誦下來,有哪些字句是你認爲非常好的,把它寫下來,會用計算機的就打出來,再用E-mail發送出去。你不必整本《金剛經》寄給人家,他沒耐心看的,所以只要一句一偈就夠了,把字打大一點,設計得漂亮一點,然後寄出去,人家一看,喔!就這麼幾句,念一念,會心一笑,弘法的目的便達到了。這時,書寫和爲人解說兩個法門都同時發揮了作用。

  提醒各位一個修福的好方法,當你讀到好句子時,就讓家裏的孩子幫你打字,給他一個工作做,打完後通通E-mail出去,既不花錢,又能替佛陀弘法。假如你想祈福、升官、發財、賺錢、做生意……依此而行,其福勝彼,所得的福遠超過前面的。你不光只是叫別人打、叫別人看,甚至自己讀誦、書寫、摘錄、寄發出去,四大法門都同時修了。即使你目前還做得不太好,那也不打緊,只要不斷改進、修正即可,這些方法都是修行。聽聞以後,信心不逆的福報都那麼大了,何況書寫、受持、讀誦。這是《金剛經》的四大法門,順序如何、從哪個下手都無所謂。各位必須明白弘法非常重要,「爲人解說」是弘法,「書寫」也是弘法,寫了以後不要收起來當壓箱寶,而是要廣爲人知,寫多寫少無所謂,即使只是寫個對聯、題個字送人,都很好,這是修福最好的一個媒介。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佛陀作了個簡短的結論,他說須菩提,總之,這部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的無邊功德。原本完整的應該說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稱、不可量等無邊功德」,由于中文講求洗練,鸠摩羅什大師遂將四句化爲兩句。「不可思、不可議、不可稱、不可量」是印度人計算極大數字的語言模式,這個數字相當大,有那麼多的功德。

  這裏補充一下,我常說鸠摩羅什常依中國人讀經的習慣來改經文,而不完全原文直譯。相信古代很多人譯經也是時有改動,但改得並不理想,鸠羅摩什卻改得很好。玄奘大師的翻譯風格就大不相同了,他不敢隨便改,他唯一大幅度改的就是《心經》,而且改得非常成功。玄奘大師也翻譯很多經典,但我們耳熟能詳的就只有這二百六十字的《心經》,再來就屬《藥師經》了,其它的大概就不甚了了。玄奘也譯了《金剛經》、《阿彌陀經》,但這兩部經流傳最廣的,還是鸠摩羅什翻譯的版本。

  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我每次講《金剛經》總會先把昭明太子數落一番,尤其說他沒學佛,因爲他不懂得如何分段。他大概表面粗淺地讀過就分段了,法義根本沒弄通。這一點,我都已經一一指出。自古以來大概還無人敢出此言,因爲經典神聖不可侵犯,豈能妄加批評,這個道理我不會不懂。我講經時有此批評,是提出參考,假如你認爲有助于了解佛經,那就取而用之;或者等你將來深入研究時,發現我是亂罵,你要回頭來依樣罵我,那也無妨。我的目的只在于讓各位有更開闊、活潑的思惟模式,不要太僵化了。

  我不是專修《金剛經》的,只是信手拈來點出問題。《金剛經》有一貫的思惟模式和語言模式。我也說過,佛陀有佛陀的思惟模式,鸠摩羅什有鸠摩羅什的思惟模式,一看便知,而你呢?若連我的思惟模式都聽不出來,那這幾個字你如何看得出?學佛的重點在于學開悟的方法,而不是死守著知識。佛法裏經典、理論那麼多,當然就有很多知識,但學那些沒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方法,能掌握開悟、成就、解脫的方法才好修行,才是學佛的重點。

  《金剛經》怎麼修?各位是否想過?告訴你,基本上,「哪一部經典要怎麼修」,這個前提都不能成立,因爲法門不一定從經典來。前面提過,經典的修法稱「修多羅藏」,修「修多羅藏」的是法行人,而一般修行人都屬信行人,信行人就得依止善知識,善知識從各種經法中整理出一套修行方法,稱「修法藏」。你從修法藏上修,那當然就不直接從《金剛經》等等經典上面來了。

  《金剛經》不是不能修,但若是不了解其語言和思惟模式便無法修。《金剛經》的法門是「雙破」,其修法是用破的,一破再破。從破的這個方法告訴你如何修,但還需另有一套。那一套不是從《金剛經》上來,而是要依從大德、上師來爲你加持,教你如何修,因爲你自己從經典裏頭是看不出來的;能從經典看得出怎麼修的人,都是曆代諸佛再來的,並非普通人。

  我們絕大部分修行人都屬「修法藏」的信行人,你可別自己往臉上貼金說:「我不一樣,我不是信行人。」除非盛唐再來,否則以現代的物質文明來看,西方人或許這種可能性還大一點。各位,光是我講的語言模式和思惟模式,你若感受不到都沒辦法下手了,那還要怎麼從修多羅藏下手修?在臺灣這種僵化的狀態裏,很難有法行人。上述經典的表達方式,提供各位參考,從這裏可以看得到,鸠摩羅什、昭明太子和釋迦牟尼佛他們的思惟模式。

  非常金剛經(叁)──第二章

  〈頁22-頁43〉

  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前面經文雲「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接下來這段是講佛爲何要說這麼了不起的一部經,所以應該要再加這樣的補充:「佛告須菩提,此經爲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這是敘述講經的因緣。

  這裏提到「大乘者」,那是佛經譯典裏的一個特殊現象;北傳佛教常有一…

《非常金剛經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非常金剛經 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