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做得到吗?你认为这何难之有,但我敢说下礼拜就有人跑来问:「师父,生病时能不能请假?能不能事后一次补三部,加倍偿还?」都是理由!为什么这样?没有信心!你没有办法克服。
建议大家「结界五十三天」,这当中有几人真的做到?总是一大堆理由,哎哟!师父我要出国;师父,我要出差;我如何如何,所以无法怎样……你看,一个五十三天的功课,要连续不断都有困难了,对经典还能信心不逆吗?不要讲太多大话,该做的就实在去做,每天早、晚课,是否真能坚持不断?信心啊!若连这个都做不到,还有什么信心可言?
我第一天到嘉义讲课时,就有同修许愿:「师父等我,三年后我出家,一定要等我。」他一讲五年多,至今不见人影。当时他说得斩钉截铁,但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他。当时有多少人「强强滚」啊,可是最后都不见了。
很多人建议:「师父,我们来弄个大大的场面……」我说不必了,能持之以恒才重要。台湾有句话很好玩,阔嘴吃得多,还是长命的吃得多?你自己慢慢参,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信心够不够?就从这里看。
结婚典礼上,布置装饰都很美,「永浴爱河」、「白头偕老」等贺联挂了一堆,但法院里头吵着要离婚的,不都是昔日爱侣?祝福的话冠冕堂皇,但没有信心基础,结果未见分晓。同样地,现在对于这样一个法,你有没有感受其殊胜?这得从三方面来:
第一,人生的存在、那个价值的殊胜,你有没有感受到?如果能,你对这经法便会信心不逆。
第二,你有没有感受到这生命的真相、宇宙天地中真理的存在是那么地伟大?如果能,你也会信心不逆。
假如以上两者都没有,那你有没有感受到「众生受苦」?若然,则对此经典,你也会信心不逆。
某日我在宜兰,看到有人将一只老鹰关在笼子里,鹰翅一展,就会打到鸟笼。有位高中女学生站在鸟笼旁观看良久。第二天,她拿了六千块向鹰主人买老鹰。主人问:「你要牠干嘛?」她央求道:「把牠放开,让牠飞走好不好?」鹰主人骂道:「三八!」她吓坏了,钱掉落一地,哭着跑回去了。
当时有位同修就在旁边,问我:「怎么不度那个孩子,看来很可怜,需要安慰。」我说不必,为什么?她能感受众生之苦,又受这逼迫和压抑,将来学佛定然很精进,她会信心不逆。虽只是个女孩子,但若真正出家修行,一定会证阿罗汉,因为她有那个信心,能感受众生苦。你看,她站在那里一直看着老鹰,面对着牠,是不是在许愿?是不是在安慰那老鹰:「放心,明天为你赎身,放你回大自然去。」
后来我把地上的钱捡一捡,对那老板说:「钱给你,老鹰给我。」他问道:「做什么?」我说:「跟你买,还管我干嘛!」我把老鹰解开放走,满了那女孩子的愿。你看那个小女生,多美啊!心地无邪。我们当然不知道她有没有读《金刚经》,但可以肯定她能感受众生之苦,这种人信心不逆,是最美丽、最伟大的人格情操。天花乱坠说要救遍天下苍生的,都不如这样一颗心。这是最伟大的生命,我们要从这地方去看。学佛不是为了赚更多钱,而是要让生命成长、绽放芬芳。不仅如此,还要能看得到别人的洒脱,虽然我们感受到她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但她会坚强起来。我相信以后她要帮助众生就不会那么傻了,她的生命在成长。
对生命要能够真正去感受,对于生命真理的经典能够信心不逆,那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处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在追求数字、速度,如何赚得更多、快速达成目标,在这前提下,人们如何能对生命深刻地体验和认识呢?虽说很多人愿意追求生命真相、了解人生真谛,但都仅仅停留在听听看、修修看、拜拜看、诵诵看,这些都未能真正产生信心,只能说有点善因缘而已,谈不上真正的福德。
信心不逆,这福报比前面的大多少?以身布施,福报已经非常大,是天上的福报了;而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经百千万亿劫,这福报又大更多,但若能闻此经典,「信心不逆」,那个福德还胜过前面这些。接着经文又强调:「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是《金刚经》所讲的四大法门。古代经书是用书写的,现在则用印刷,而印刷功德不及书写功德。
如今我们该怎么书写呢?这部经读诵下来,有哪些字句是你认为非常好的,把它写下来,会用计算机的就打出来,再用E-mail发送出去。你不必整本《金刚经》寄给人家,他没耐心看的,所以只要一句一偈就够了,把字打大一点,设计得漂亮一点,然后寄出去,人家一看,喔!就这么几句,念一念,会心一笑,弘法的目的便达到了。这时,书写和为人解说两个法门都同时发挥了作用。
提醒各位一个修福的好方法,当你读到好句子时,就让家里的孩子帮你打字,给他一个工作做,打完后通通E-mail出去,既不花钱,又能替佛陀弘法。假如你想祈福、升官、发财、赚钱、做生意……依此而行,其福胜彼,所得的福远超过前面的。你不光只是叫别人打、叫别人看,甚至自己读诵、书写、摘录、寄发出去,四大法门都同时修了。即使你目前还做得不太好,那也不打紧,只要不断改进、修正即可,这些方法都是修行。听闻以后,信心不逆的福报都那么大了,何况书写、受持、读诵。这是《金刚经》的四大法门,顺序如何、从哪个下手都无所谓。各位必须明白弘法非常重要,「为人解说」是弘法,「书写」也是弘法,写了以后不要收起来当压箱宝,而是要广为人知,写多写少无所谓,即使只是写个对联、题个字送人,都很好,这是修福最好的一个媒介。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佛陀作了个简短的结论,他说须菩提,总之,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无边功德。原本完整的应该说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量等无边功德」,由于中文讲求洗练,鸠摩罗什大师遂将四句化为两句。「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量」是印度人计算极大数字的语言模式,这个数字相当大,有那么多的功德。
这里补充一下,我常说鸠摩罗什常依中国人读经的习惯来改经文,而不完全原文直译。相信古代很多人译经也是时有改动,但改得并不理想,鸠罗摩什却改得很好。玄奘大师的翻译风格就大不相同了,他不敢随便改,他唯一大幅度改的就是《心经》,而且改得非常成功。玄奘大师也翻译很多经典,但我们耳熟能详的就只有这二百六十字的《心经》,再来就属《药师经》了,其它的大概就不甚了了。玄奘也译了《金刚经》、《阿弥陀经》,但这两部经流传最广的,还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我每次讲《金刚经》总会先把昭明太子数落一番,尤其说他没学佛,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分段。他大概表面粗浅地读过就分段了,法义根本没弄通。这一点,我都已经一一指出。自古以来大概还无人敢出此言,因为经典神圣不可侵犯,岂能妄加批评,这个道理我不会不懂。我讲经时有此批评,是提出参考,假如你认为有助于了解佛经,那就取而用之;或者等你将来深入研究时,发现我是乱骂,你要回头来依样骂我,那也无妨。我的目的只在于让各位有更开阔、活泼的思惟模式,不要太僵化了。
我不是专修《金刚经》的,只是信手拈来点出问题。《金刚经》有一贯的思惟模式和语言模式。我也说过,佛陀有佛陀的思惟模式,鸠摩罗什有鸠摩罗什的思惟模式,一看便知,而你呢?若连我的思惟模式都听不出来,那这几个字你如何看得出?学佛的重点在于学开悟的方法,而不是死守着知识。佛法里经典、理论那么多,当然就有很多知识,但学那些没用,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方法,能掌握开悟、成就、解脱的方法才好修行,才是学佛的重点。
《金刚经》怎么修?各位是否想过?告诉你,基本上,「哪一部经典要怎么修」,这个前提都不能成立,因为法门不一定从经典来。前面提过,经典的修法称「修多罗藏」,修「修多罗藏」的是法行人,而一般修行人都属信行人,信行人就得依止善知识,善知识从各种经法中整理出一套修行方法,称「修法藏」。你从修法藏上修,那当然就不直接从《金刚经》等等经典上面来了。
《金刚经》不是不能修,但若是不了解其语言和思惟模式便无法修。《金刚经》的法门是「双破」,其修法是用破的,一破再破。从破的这个方法告诉你如何修,但还需另有一套。那一套不是从《金刚经》上来,而是要依从大德、上师来为你加持,教你如何修,因为你自己从经典里头是看不出来的;能从经典看得出怎么修的人,都是历代诸佛再来的,并非普通人。
我们绝大部分修行人都属「修法藏」的信行人,你可别自己往脸上贴金说:「我不一样,我不是信行人。」除非盛唐再来,否则以现代的物质文明来看,西方人或许这种可能性还大一点。各位,光是我讲的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你若感受不到都没办法下手了,那还要怎么从修多罗藏下手修?在台湾这种僵化的状态里,很难有法行人。上述经典的表达方式,提供各位参考,从这里可以看得到,鸠摩罗什、昭明太子和释迦牟尼佛他们的思惟模式。
非常金刚经(三)──第二章
〈页22-页43〉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经文云「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接下来这段是讲佛为何要说这么了不起的一部经,所以应该要再加这样的补充:「佛告须菩提,此经为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这是叙述讲经的因缘。
这里提到「大乘者」,那是佛经译典里的一个特殊现象;北传佛教常有一…
《非常金刚经 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