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法師年譜(信西居士敬編)▪P4

  ..續本文上一頁六月初二複陳士牧居士書六開示: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爲足,便成退惰。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爲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文鈔叁編卷二400頁)。十月複陳伯達居士書一敘光緒十二年朝五臺事。(文鈔叁編卷叁)。德森法師離開江西百仗,與了然法師到普陀山拜谒大師,大師出函介紹到佛頂山藏經樓挂單,此後德森法師即終身依止大師。(永思集續編)

  1926年,66歲,民國15年夏,中華書局出增廣本,書名《增廣印光法師文鈔》。請戒塵師爲靈岩山寺住持,永作十方常住。夏,到無錫弘法,一周後到蘇州。(《永思集》謝慧心至陳無我書)。七月作《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作《陸西林居士感應記》(增廣文鈔卷四記二八頁)。作《敬爲施資流通觀世音菩薩本迹感應頌及展轉傳布看讀諸善信回向偈》

  1927年,67歲,民16年,(六十七歲)政局初更,寺産毫無保障,幾伏滅教之禍,而普陀首當其沖。由師舍命力爭,始得苟延殘喘。及某君長內政,數提廟産興學之議,竟致舉國缁素,驚惶無措。幸師與谛老在申,得集熱心護法諸居士計議,先疏通某君,次派代表請願,而議未實行。逮某君將退,又頒驅僧奪産條例,期次第剝奪,以達滅教目的。幸條例公布,某即交卸,得趙次隴部長接篆,師特函呈設法,遂無形取銷。繼囑焦易堂居士等鼎力斡旋,始將條例修正,僧侶得以苟安。(行業記)。2月《印光法師嘉言錄》排報紙版,師作題詞,12月8日排書冊本,師作序。《嘉言錄題詞並序》(題詞系民十六年二月排報紙本所作序系民十六年十二月八日排書冊本所作)。《與明本師書》教戒真達師弟子(續編卷上十五頁)。作《淨土叁要述義序》、

  1928年,68歲,民17年,師因厭交通太便,信劄太多,人事太繁,急欲覓地歸隱。有廣東皈依弟子擬請往香港,離普陀,暫住上海太平寺。作《地藏經石印流通序》、《梵綱經菩薩戒集證序》、《淨土輯要序》、《感應篇直講序》、《到光明之路序》、《石印閨範緣起序》、《地藏菩薩往劫救母記序》、

  1929年,69歲,民18年,師離山在滬,校印各書,急欲結束歸隱,時有廣東弟子黃筱偉居士等數人,建築精舍,決欲迎師赴香港,師已允往。其達乃以江浙佛地,信衆尤多,一再堅留。終以法緣所在,遂于十九年(七十歲)二月往蘇,即就報國掩關。佛成道日于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範古農記錄。答應香港數弟子之請,欲到香港歸隱,被諸師挽留。撰《介紹用叁星素皂書》。作《新編觀音靈感錄序》、《地藏菩薩本迹靈感錄序》、《普門品講義序》、《日誦經咒選錄序》、《曆史感應統紀序》、《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覺後編序》、《重印達生福幼二編序》、《重印寰球名人德育寶鑒序》、《放生殺生現報錄戒殺放生各文合編序》、《五臺山碧山寺由廣濟茅篷接法成就永爲十方常住碑記》、(文鈔續編下)

  1930年,70歲,民19年2月,師由上海太平寺到蘇州報國寺閉關,關中圓成普陀、清涼、峨眉、九華四大山志的修葺。當家明道師令人偷抄師之信稿。另排《曆史統紀》增修本。仲春作《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序》。冬撰《淨土十要原文發刊序》、《念佛叁昧寶王論疏序》、《饬終津梁序》、《重訂西方公據序》、《勸世白話文發隱序》、《饬終津梁跋》,作《臨終叁大要》。明道師承師命在上海覺園創立弘化社。

  1931年,71歲,民20年,弘化社移到蘇州報國寺。《複雲南王德周居士書》說: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于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見《續編》卷上20頁)。《複周頌堯居士書》答複對一吃素念佛二十余年老太太被汽車撞死的疑惑。(《續編》卷上22頁)排《淨土十要》之原本。(《續編》上53頁)。“竭誠盡敬爲學佛之無上秘法”。作《普陀洛迦新志序》、《彌陀聖典序》、《淨土篇序》、《佛祖心燈禅淨雙勳合編流通序》、《正學啓蒙叁字頌齊註序》、《衛生集序》、《江蘇水災義赈會駐揚辦赈經曆報告書序》、《務本叢譚序》、《淨土指要》(各序見文鈔續編下)、《敦倫蓮社緣起序》(文鈔叁編卷一複甯德晉居土書四)。

  1932年,72歲,民21年,明道法師十月去世,弘化社事也歸大師承擔(文鈔叁編卷一複甯德晉居士書十)。作《一函遍複》,開示淨土法門。信末說:“光老矣,精神日衰,無力答複來信。但以郵路大通,致遠近誤聞虛名,屢屢來信,若一概不複,亦覺有負來意,若一一爲複,直是無此精神。以故印此長信,凡有關修持,及立身涉世,事親教子之道,皆爲略說。後有信來,以此見寄。縱有一二特別之事,即在來信略批數字,庶彼此情達,而不致過勞也。若欲大通經教,固當請教高樹法幢之大通家法師。須知大通經教者,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者,當注重于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也。”6月漢口水災,蕪湖水災,江北赈災等,捐1430元,其中1000爲印書款。秋《淨土十要》印出。李圓淨居士勸師修清涼、峨眉、九華叁山志。作《佛學救劫編序》、《法雲寺放生徵信錄序》、《靈岩寺永作十方專修淨土道場及此次建築功德碑記》。示華權師病中法語,勸一心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

  1933年,73歲,民22年,作《淨土五經重刊序》,《重修清涼山志序》、《淨土聖賢錄序》、《昆山佛教西方蓮華會緣起序》、《圓瑛法彙序》、《南京叁汊河創建法雲寺緣起碑記》、。冬,凡有來信,均令以後切勿來信,來決不複。亦不許介紹人歸依,以免因過勞而喪明與失命。以目力不給,已于二十二年冬登新申報(按即新聞報申報)半月刊,拒絕一切信劄差事。

  1934年,74歲,民23年,十一月,由于近來目力更衰。一切筆墨差事,均不能支。于十叁十四日登上海新申二報,十五登佛學半月刊,拒絕筆墨差事(複甯德晉居士書十二)。《複德暢居士書》“一切事皆不可倚靠,惟有西方阿彌陀佛,乃我等一切衆生之大倚靠。”“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續編》上27頁)。作《重修峨眉山志序》、《淨土五經後附華嚴經淨行品緣起序》、《天臺山國清寺創開放生池碑記》、《天臺山國清寺創建養老養病助念叁堂碑記》、《徹悟禅師像贊》。

  1935年,75歲,民24年,明道師去世,抄錄師之信稿工作遂停(印光文鈔續編發刊序,按:此序說的明道師去世時間與文鈔叁編卷一複甯德晉居士書十所說時間不同)。作《晉蓮宗初祖廬山慧遠法師文鈔序》、《大方廣佛華嚴經楷書序》、《靈岩山笃修淨土道場啓建大殿記》、《遠公大師像贊》。複甯德晉居士書十四言:“今日王幼農以陝西匪災籌振,爲光寄捐冊十本。光一向不募捐,況當此困苦艱難之時,遂以印書款令彙一千元。”之基礎。資福亦從茲保全,漸次中興。全國教育會議,某教廳長,提議全國寺産作教育基金,全國寺廟改爲學校。議決,呈請內政部,大學院,備案。報端揭載,群爲震驚。時由佛教會理事長圓瑛法師,及常務理事大悲明道諸師,關黃屈等諸居士,同至報國叩關請示。師以衛教相勉,及示辦法。返滬開會,公舉代表,入都請願。仗師光照,教難解除。

  1936年,76歲,民25年,作《靈岩開示法語序》、《無量壽經頌序》、《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經序》、《物猶如此序》、《歧路指歸序》、《祭祖用素序》、《中國濟生會蘇州分會捐放生池園永爲靈岩山寺下院功德碑記》(以上序、記見續編下)、《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淨土五經跋》。九月圓瑛法師和屈文六居士請師到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作開示,十月初六到上海,初七法會開始,十五圓滿,大師每日開示,無錫二、叁居士錄音整理,求師鑒定,師就鄧慧載記錄筆削,並作《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序》。楊信芳女士夢觀音菩薩示知印光大師爲大勢至菩薩化身。(《印光大師永思集》82頁紀夢悼印光大師)。

  1937年,77歲,民26年冬,爲時局所迫,順妙真等請,移錫靈岩山寺。妙真師又令于半月刊等報抄錄師之信稿。師只好順明道、妙真二師之意,詳校令排流通。是爲《印光法師文鈔續編》。《複遊有維居士書》回顧20年來爲人忙。蘇州屢被轟炸,有勸師轉移者,師不爲所動,日唯念佛、念觀音、念大悲咒,爲護國、護民、護己之據,“如定業難逃,炸死,隨即往生,亦所願也。”(續編216頁複鄭斐谌居士書)。複甯德晉居士書十七中說:“又現今戰爭酷烈之極,爲從來所未有。以後凶器愈精妙,人民愈難生活。無論老幼男女,均當念佛求生西方,庶不至生生世世受此苛虐。現在國難甚劇,凡一切人,均當一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以祈戰事速息,人各安生。光于六月廿八,以所作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之廣告,寄上海新聞報申報館,令各登十天。七月初八開仗,報雖出而發送難周,又令漕河泾習勤所印七寸見方單張五十萬,郵寄各省佛教機關,以戰事停印。此文不獨爲戰事,平靖後不妨再印。達生編後所附,當于平靖後相機而辦。戰事未息,事事不能進行。勸念觀音廣告,于報裁寄一分,祈展轉普告大衆,則利益大矣。(廿六年八月初叁)”。作《重修九華山志序》、《釋門法戒錄序》、《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重刻序》。

  1938年,78歲,民27年,作《靈岩山寺淨土道場念佛儀軌序》、《曆朝名畫觀音聖像珂羅版印流通序》、《勸修念佛法門序》。張覺明居士來信彙報避難莫幹山,勸難友、秦吉…

《印光法師年譜(信西居士敬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