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叁)、東西文化背景不同,使看精神科成爲一種羞恥。或不相信專業人員之用藥等,故往往未能完成整個療程。再者,專業合格有執照的人員嚴重不足。但讓我感到納悶的是—盡管西方弗洛伊德學說的盛行,何以仍不能降低西方的自殺率呢?
(四)、李醫師在一九九0年起赴哈佛大學進修研究時,曾接觸剛發展雛型的神經發展學,基因醫學的理論—“基因的可塑性”(GENE PLASTIClTY),即雖傳承已有的基因,但仍是有改變可能,此正與前所言佛法是“努力論”而非“宿命論”是同出一轍的說法;而此“基因的可塑性”理論經十多年來更已得到學界的認同,李醫師並提及—百年之後,您我都不在了,但日後精神科學的研究,勢必與佛法結合—殊途同歸。
(五)、最後我將此書的架構向李醫師說明,並很老實地請教他—這種以因果的手段來勸導不要自殺的道理,可在他臨床派用得上場嗎?他“更老實”的回答我“不能”。經過自己思惟並與他研論後,才發現西方的著作或從網路下載的資料,乃至李醫師所能利用以柔和、愛心、接納等“攝受”手段的對象,大多已構成嚴重的心理疾病,當然受不了“折伏”的手段(余如架構簡述—相應的對象一科論及所述。)
物質來自人穎的錯覺—愛因斯坦這麼說
“物質來自人類的錯覺”—如果這句話是出自于佛教徒的口中,當然會被高知識份子質疑,但是這句話卻偏偏出自于近代偉大的德國物理科學家愛因斯坦,(老人家一生獨身、茹素,將終身奉獻給科學的研究,在其晚年說出這句話。)您可有什麼體會嗎?
又者《畫佛因緣》21頁中,道證法師提出已往生的中國大陸一位無線電工程學教授黃念祖居士,以科學來印證佛法的觀點,及二位科學家對佛法的驚歎:“他說到:“人是叁維空間(叁度空間)的生物……人可在地面投射一個影子,地面可理想化爲一幾何平面(即是二維),假設此二維空間有生物,則此生物所能察覺者,只此影而已,絕不能知此影之源,亦無法估計此影將如何變化。至于弄影之人,則可隨意變化影之形相,並預知此影于某時可達某處,(此即俗稱之預知未來;人對地面所有一覽無余,即俗稱之透視;可使影子忽有忽無,即俗稱之搬運。)由于以上之對比,人可稍測四維與叁維空間之對比情況。……至于電磁波乃四維空間之波浪,每一電臺發射之電磁波,皆可透過牆壁,遍布虛空。同時空間每一處,皆有各電臺發射之電磁波存在。若轉動接收機之旋鈕,則東京、倫敦、巴黎皆在當下。由是推想,四維及更高維空間之生物,其神通妙用更遠倍于是……現科學家已承認十一維空間,圓滿究竟佛陀的維數,應爲無限大,法身遍滿種種空間,無有障礙。空間維數越高,其境界愈不可思議,由此“複度多空間”之學說,可減少人類對于佛教不可思議,超情離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之疑惑。””日本有位松下真一先生著有“《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他驚歎:“實在很奇怪,正是現代物理學(原質點論)的真理,並用實驗加以證明,這和古代佛教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樣,不是令人驚歎嗎?”松下真一先生因其祖父念佛的因緣,得以接觸佛法,又在德國漢堡國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多年而有此感歎。又有一位著有《物理學之道》的F.卡普拉,他也驚歎:“古老的宗教典籍《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當前大科學家很多有此發現。
我們一向都認爲時空、物質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但今天的科學家卻已發現—物質是由原子,甚至更微小的粒子,如電子、中子、核子等所組成;而這些基本粒子,再研究下去,竟然發現—其中原來沒有任何的實質存在,只有“場”(能量)而已。也感謝這些現代物理科學的先進們的研究,正可幫助我們體會佛經中所說的“空性”—萬法其本質皆空,雖其本質皆“空”(真空),但森羅萬象亦不否定各有其“用”(妙用);就好比佛法所說—我們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因緣和合(父精母血,及衆生的貪愛煩惱)則生,緣滅則散,故雲“四大皆空”(非俗謬傳“酒色財氣”皆空);若依現代科學論點,即上所雲細胞的組成,一再分析後竟無一物存在,所以活著就空了,非待死了什麼都沒才空,說“空”是要破衆生對“我”,及因我而衛生的種種“我所”的貪執而已,並不否認一切相的存在,而且鼓勵“借假修真”—利用這些森羅萬象(妙有)來修行;好比總要吃,但吃該吃,且吃飽就好了,何須殺害生靈,來逞一時的口腹之欲。再好吃的來西,過了咽喉再吐出來,您敢再吃回肚中嗎?若論穿,也不過是令人知恥遮羞就夠了,何須棱纙綢緞、皮革大衣呢?
科學物質文明,的確帶給了人類生活物質的頂峰;但時下的科學家,仍嫌不足地想再往金字塔上頂點再創“高峰”;而老實說,只是希望帶來所謂消費,以創社會商業的生機罷了!若論“消費”—就是讓人們常覺待自已所擁有的不夠多,如果可以再擁有別人所擁有的,不是更快樂嗎?爲達到此目的,便要創造“虛假的需求”—好比各種媒體廣告,找名人、明星當代言人,並保證—如果您也擁有和我一樣的東西,將感到無上的快樂;而且到了學校或辦公室乃至鄰居街坊才承認您是趕得上時代的潮流。但是要找對代言人—必須是“天王中的天王”,要紅得發紫(孰不知—當發紫時就表示快爛了),誰會找過氣的明星當廣告人呢?虛幻的舞臺掌聲,就等于是靠臺下的那群人在撐著而已,當掌聲減弱之時(不必等沒了),不知能不能認清自己?!在舊紙堆中道友撕下一小則報導給我作參考“二000年五月曾在加拿大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療的港星藍××,年初二淩晨再度鬧出自殺未遂事件……她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孤家寡人,我做這一行壓力好大,……。””
繁華過後的時刻,您能有深刻的自省嗎?雖然,我們有時也知道某部份是不真實的,但是處在這種迷思的壓力之下,往往是願意隧波逐流的,因爲“虛勞”的感受,就如吃毒品一樣是會上瘾的。
再談談每天非吃的飲食—您猶記85年英國傳出的“狂牛病”立刻震驚全球,(因一旦感染此病,患者會逐漸發瘋,最後腦部布滿海綿狀的小洞,終至死亡。)爲挽救該國的畜牛業,四百五十萬只年齡超過二歲半的牛只悉數遭到撲殺的下場。次年(86)叁月就輪到臺灣上演“口蹄疫”的戲碼,只是主角換成另一經濟動物—“豬”上場,當年豬屍處理量達到叁百二十萬只左右。一位高中老師,當年正服役任預官排長,不得已帶兵幫忙撲殺,從早殺到晚,殺到手部軟了,問我該如何忏悔?人爲了吃一磅動物蛋白,必須給動物吃21磅蛋白質—換句話說,如美國一九七四年對外評估:如果美國只要有一年少消耗百分之十的肉類,就可釋放出至少一千二百萬噸谷物給人類食用,也就可喂飽六千萬人;牲口如果減半,則糧食量足以使非社會主義未開發諸國,卡路裏的供應量超出現在的四倍以上;富裕國家爲製造動物食品所浪費的食糧,如果適當分配,足以終止全球的饑荒和營養不良。至于畜牧業破壞自然資源,如水源、森林等就更不是您所能想像的。(可參見《新世紀飲食》一書)而非得吃肉嗎?現在有太多證明—素食的利益速超過肉食;但葷食餐廳遠多于素食餐廳的理由,仍明白告訴您—肉食的誘惑遠大于素食吧!!但別忘了—大自然的反撲就是SARS、禽流感等瘟疫的傳染,只因爲“人性”快墮落地與“獸性”不分了,我們等著瞧吧!!
又說,現在幾乎“人手一機”的手機及電腦,(聽說以後不懂電腦就等于“文盲”?!如果,您不想讓腦子裝太多染汙的種子,而令六很逐漸恢複清淨,那麼當這一類的文盲也不錯的。)十個使用者中,問看看有九個知其原料來源否?《經典》第七四期中《剛果大猩猩的“魔塵”殺機》一文披露:即將于該國絕種的大猩猩,所面臨者除了盜獵攻擊之外,其所面臨的新威脅,竟是一種令人想不到的來西—钶钽鐵礦(Columbite-tantalite簡稱Coltan),提煉後成爲一種耐熱的粉末,特別適合製作電容器以儲存電能,是行動電話、電腦等不可或缺的成份,隨著精巧機械日益講究時髦、輕巧、快速之下,市場需求激增,因此被匿稱爲“魔塵”。本來剛果共和國應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因爲豐富的礦藏,包括金、钴、銅、镉、石油、鑽石……等,任何您能想到的礦産,這裹應有盡有;但隨著內戰的發生,該國各據山頭的統治者開始抵押國內礦的開采權,藉以換取武器與外國軍隊的支援;侵略者及大批難民、礦工的侵入,不僅破壞大猩猩的居住生態,它們更成了菜單上“叢林肉”的首選。如此“揮動屠刀下的科枝需求”代表什麼?
事實上,我們常常“迷惑于外相而耗不清真相”—好比,我們常從外表來評論一個人,光鮮亮麗與否?是否權貴?是否富有?學曆如何?從明星、名人乃至總統,我們常被他們所擁有的名聲、權力、富裕及美麗的面孔、身材所誤導,因爲往往這些人,若未具有修行—斷惡修善.調伏叁業的素養,往往他們的貪欲、嗔恨可能比一般人更爲熾盛;相反地,如果經過訓練而調伏的身口意叁業,即便一個販夫走卒也能盡己之能而利益衆生,況是一個名人,更可以清明之心,行仁慈之舉;所以“相”—物質文明並沒有過失,問題的很本是在迷失于物質的“貪欲煩惱”—即如前所論十二因緣中的“愛、取”二支煩惱啊!
《經典》(2004.11)九十頁中,引《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八月公布的“日本觀光地意向調查”顯示—漢城、上海、香港、臺北四個城市,有八成以上的居民想到日本旅遊,而東京在各大城市名列前茅,其目的多是“購物”。我們的生活,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妄想和東西嗎?!而有一個臺大博士班的小朋友,曾來精舍挂單一晚,他告訴我:“他每天晚上都在期待生活中的“新…
《等待黎明的時刻(修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